高考物理模拟题练习 专题3.18 滑块板块问题(提高篇)(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模拟题练习 专题3.18 滑块板块问题(提高篇)(解析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8滑块板块问题,25 m/s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年高考物理100考点最新模拟题千题精练第三部分 牛顿运动定律专题3.18滑块板块问题(提高篇)一.选择题1. (2019年1月云南昆明复习诊断测试)如图甲所示,一块质量为mA=2kg的木板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为mB=1kg的滑块B静止在木板的左端,对B施加一向右的水平恒力F,一段时间后B从A右端滑出,A继续在地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此过程中A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取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6B.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C.F的大小可能为9ND.F的大小与板长L有关【参考答案】B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速度----时间图像的理解、叠加体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运用。【解题思路】由图乙可知,在0~1s内,木板A的加速度a1=2m/s2,在1~3s内,木板A的加速度a2=-1m/s2。设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在0~1s内,隔离木板A受力分析,由μ1mBg-μ2(mA+mB)g= m,Aa1,在1~3s内,隔离木板A受力分析,由-μ2mAg= m,Aa2,联立解得:μ2=0.1,μ1=0.7,选项A错误B正确;隔离B分析受力,由牛顿第二定律,F-μ1mBg= mBa3,根据速度图像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0~1s内,木板A位移x1=1m。滑块B在t=1s内的位移x2=a3t2=,木板A长度L= x2-x1=-1=,可变换为F=2L+3,即F的大小与板长L有关,选项D正确;若F的大小为9N,由牛顿第二定律,F-μ1mBg= mBa3,可得a3=2m/s2,AB加速度相同,不能发生相对滑动,所以F的大小必须大于9N,选项C错误。【方法归纳】对于速度图像给出解题信息问题,从速度图像的斜率得出加速度,由速度图像面积得出位移。对于叠加体问题,采用隔离法分析受力,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解答。2.(2019东北三省四市教研综合体二模)如图所示,有一个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另一个质量也为m的小物块叠放在长木板的一端之上。B是长木板的中点,物块与长木板在AB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BC段的动摩擦因数为2μ。若把物块放在长木板左端,对其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1可使其恰好与长木板发生相对滑动。若把物块放在长木板右端,对其施加水平向左的力F2也可使其恰好与长木板发生相对滑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与F2的大小之比为1∶2B.若将F1、F2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小物块在木板上运动到B点的时间之比为1∶2 C.若将F1、F2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小物块在木板上运动到B点时木板位移之比为1∶1D.若将F1、F2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小物块在木板上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摩擦生热之比为1∶1【参考答案】ACD【命题意图】本题以滑块模板模型为情景,考查隔离法、整体法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摩擦生热及其相关知识点。【解题思路】隔离物块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F1-μmg=ma11,F2-2μmg=ma12,隔离木板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μmg=ma21, 2μmg=ma22,物块恰好与木板发生相对滑动,a11= a21,a11= a21,联立解得:F1∶F2=1∶2,选项A正确;若将F1、F2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隔离物块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2F1-μmg=ma13,2F2-2μmg=ma14,隔离木板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μmg=ma21, 2μmg=ma22,联立解得:a21=μg,a22=2μg,a13=3μg,a14=6μg。设小物块在木板上从A移动到B的时间为t1,则有小物块位移x11=a13t12,木板位移x21=a21t12,x11-x21=L/2,联立解得t1=。设小物块在木板上从A移动到B的时间为t2,则有小物块位移x12=a14t12,木板位移x22=a22t12,x12-x22=L/2,联立解得t2=。即若将F1、F2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小物块在木板上运动到B点的时间之比为t1∶ t2=∶1,选项B错误;若将F1、F2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小物块在木板上运动到B点时木板位移之比x21∶ x22=a21t12∶a22t12=1∶1,选项C正确;若将F1、F2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小物块在木板上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摩擦生热之比为Q1∶Q2=(μmg·L/2+2μmg·L/2)∶(2μmg·L/2+μmg·L/2)=1∶1,选项D正确。【方法归纳】滑块木板模型,分析受力可以采用隔离体法,分别隔离滑块和木板分析受力,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解答。摩擦产生的热量等于滑动摩擦力与滑块在木板上滑动距离的乘积。3.(2019四川内江二模)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木板OM下端的O点通过铰链与地面连接,其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θ可在0~900范围内调节。质量为1kg的小滑块在木板下端获得v0=20m/s的初速度沿木板向上运动,当夹角为θ0时,小滑块向上滑行的时间最短,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此情况下( )A. 木板的倾角
B. 小滑块上滑的最大高度为
C. 小滑块上滑过程损失的机械能为100J
D. 小滑块返回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参考答案】AD
【名师解析】小滑块沿木板向上滑行,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μmgcosθ=ma,
整理得:,
设,则,
当时,a存在最大值,,
即,故θ=600,故A正确。设小滑块上升的高度为h,则,解得:h=15m,故B错误。根据如上计算可知,.小滑块上滑过程克服摩擦力做功:.故机械能损失50J,故C错误。因,故小滑块上滑到最高点处后反向下滑,此时,故D正确。【关键点拨】对滑块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写出加速度表达式,结合数学知识可求得最大加速度及木板的倾角;由速度位移的关系式可求得最大高度;求出克服摩擦力的功可得损失的机械能;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返回过程的加速度。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应用,在求最大加速度时要学会借助数学知识求解。 二.计算题1. (2019全国考试大纲调研卷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长木板的最右端。已知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从某时刻起物块m以的水平初速度向左运动,同时木=板M在水平外力F控制下始终向右以速度匀速运动,求:(1)在物块m向左运动过程中外力F的大小:(2)木板至少多长物块不会从木板上滑下来?【参考答案】(1)f1+f2=μ1mg+μ2(m+M)g(2)【名师解析】(1)在物块m向左运动过程中,木板受力如图所示,其中f1, f2分别为物块和地面给木板的摩擦力,由题意可知f1=μ1mg①f2=μ2(m+M)g ②由平衡条件得:F= f1+f2=μ1mg+μ2(m+M)g ③(2)解法一:设物块向左匀减速至速度为零的时间为t1,则设④物块向左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为X1,则⑤设物块由速度为零向右匀加速至与木板同速(即停止相对滑动)的时间为t2,则⑥设物块向右匀加速运动的位移为X2,则⑦此过程木板向右匀速运动的总位移为X′,则⑧则物块不从木板上滑下来的最小长度:⑨代入数据解得:⑩解法二:以木板为参考系,设物块相对木板向左匀减速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t,则①②加速度:③根据运动学公式:④解得:⑤2. 如图所示,木板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在其最右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木块。已知木块的质量m=1 kg,木板的质量M=4 kg,长L=2.5 m,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水平恒力F=20 N拉木板,g取10 m/s2。(1)求木板加速度的大小;(2)要使木块能滑离木板,求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3)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假设木板的上表面也粗糙,其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3,欲使木板能从木块的下方抽出,对木板施加的拉力应满足什么条件?(4)若木板的长度、木块质量、木板的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不变,只将水平恒力增加为30 N,则木块滑离木板需要多长时间?【参考答案】(1)2.5 m/s2 (2)1 s (3)F>25 N (4)2 s【名师解析】 (1)木板受到的摩擦力Ff=μ(M+m)g=10 N木板的加速度a==2.5 m/s2。(2)设拉力F作用时间t后撤去,F撤去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2.5 m/s2,可见|a′|=a木板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且时间相等,故at2=L解得:t=1 s,即F作用的最短时间为1 s。(3)设木块的最大加速度为a木块,木板的最大加速度为a木板,则μ1mg=ma木块解得:a木块=μ1g=3 m/s2对木板:F1-μ1mg-μ(M+m)g=Ma木板木板能从木块的下方抽出的条件:a木板>a木块解得:F1>25 N。(4)木块的加速度a′木块=μ1g=3 m/s2木板的加速度a′木板==4.25 m/s2木块滑离木板时,两者的位移关系为x木板-x木块=L,即a′木板t2-a′木块t2=L代入数据解得:t=2 s。3. 如图所示,物块A、木板B的质量均为m=10 kg,不计A的大小,B板长L=3 m。开始时A、B均静止。现使A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B的最左端开始运动。已知A与B、B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3和μ2=0.1,g取10 m/s2。(1)若物块A刚好没有从B上滑下来,则A的初速度多大?(2)若把木板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让A仍以(1)问中的初速度从B的最左端开始运动,则A能否与B脱离?最终A和B的速度各是多大?【参考答案】(1)2 m/s (2)没有脱离 m/s m/s【名师解析】 (1)A在B上向右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1=μ1g=3 m/s2木板B向右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2==1 m/s2由题意知,A刚好没有从B上滑下来,则A滑到B最右端时和B速度相同,设为v,得时间关系:t==位移关系:L=-解得v0=2 m/s。(2)木板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在B上向右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仍为a1=μ1g=3 m/s2B向右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2′==3 m/s2设A、B达到相同速度v′时A没有脱离B,由时间关系=解得v′== m/sA的位移xA==3 mB的位移xB==1 m由xA-xB=2 m可知A没有与B脱离,最终A和B的速度相等,大小为 m/s。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左端冲上木板。从物块冲上木板到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物块和木板的v-t图象分别如图中的折线acd和bcd所示 ,a、b、c、d点的坐标为a(0,10)、b(0,0)、c(4,4)、d(12,0)。根据v-t图象,(g取10 m/s2),求:(1)物块冲上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1,木板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2,达到相同速度后一起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2)物块质量m与长木板质量M之比;(3)物块相对长木板滑行的距离Δx。【参考答案】(1)1.5 m/s2 1 m/s2 0.5 m/s2 (2)3∶2 (3)20 m【名师解析】(1)物块冲上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1= m/s2=1.5 m/s2木板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 m/s2=1 m/s2达到相同速度后一起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m/s2=0.5 m/s2。(2)物块冲上木板匀减速运动时:μ1mg=ma1木板匀加速时:μ1mg-μ2(M+m)g=Ma2速度相同后一起匀减速运动,对整体μ2(M+m)g=(M+m)a解得=。(3)由v-t图象知,物块在木板上相对滑行的距离Δx=×10×4 m=20 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模拟题练习 专题4.9 斜抛运动问题(提高篇)(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斜抛运动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模拟题练习 专题3.18 滑块板块问题(提高篇)(原卷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8滑块板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模拟题练习 专题3.5 瞬时性问题(提高篇)(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瞬时性问题,5g,如图所示,在动摩擦因数μ=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