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堂作业含答案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课堂作业含答案1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课堂作业含答案1,共17页。
【特供】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3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1.如图表示某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c点种群数量相等B.a.c点种群年龄组成不同C.a.c两点种内斗争程度相同D.若环境条件不变,该种群的K值为2b2.将少量酵母菌接种到一个恒定体积培养液的试管中,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减少误差,取样时应将试管倒转数次B.0~9h酵母菌数量因资源充足呈加速增长C.15h后限制酵母菌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D.21h后酵母菌数量将长期在6.0×107个上下波动3.在相同条件下对甲.乙两种藻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单独培养时,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混合培养时,甲藻的繁殖速率可能快于乙藻C.单独培养时,乙种群2至6天的增长率逐渐增大D.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不是导致甲藻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4.如下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②J型增长曲线也有K值③消灭害虫应在种群数量未达到K/2之前进行④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鱼,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5.某科研小组调查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绘制如图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阻力出现在b点之后B.c 点数量代表环境容纳量C.为提高防治效率应在a点时捕杀蝗虫D.防止蝗灾的有效措施是降低蝗虫的出生率6.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淘汰的个体数量B.对于“S”型曲线而言,自始至终都有环境阻力C.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对应值后,种群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ae段种群增长速率由慢变快再变慢,但出生率始终大于死亡率7.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其种群数量变化,不正确的是( )A.先呈“S”型增长,后呈“J”型增长B.先呈“J”型增长,后呈“S”型增长C.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不会增长D.K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8.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该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后应控制剩余量在b点前B.若图表示蝗虫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C.若图表示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则e点时的增长速率为0D.达到K值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9.下图是某自然保护区域内某种生物X的种群数量在一定时间段内入随时间变化的相关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点时种群数量最大B.BC段代表种群数量在下降C.E点X的种群数量可能大于D点D.第20年工作人员可能引入了X的天敌10.如图所示表示一个种群在某环境中的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群的增长方式为逻辑斯谛增长,e点时种群的出生率为0B.该种群在c点时的增长速率最快,此时的生存阻力最小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在a.b.c.d点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自然增长率均大于011.研究某种生物的生长变化情况有利于掌握其生存繁殖的规律。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图一所示曲线可用函数Nt=N0·λt表示B.图一图二均表示数学模型C.根据图二所示曲线的变化规律,某鱼塘的捕鱼量控制在B点时有利于该鱼塘的持续发展D.图二中的AB段表示“J”型增长曲线12.下图1.2.3是某森林中甲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4为该森林中乙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图2中的C点和图3中E点与图1中A点对应B.图1中的B点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K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C.图4中的第2年到第6年间种群乙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图2中D点时可以获得种群甲最大单次捕获量13.有关种群计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样方法取样时对长条形样本一般用等距取样,有利于确保取样的随机性B.调查植物.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分别是样方法.标志重捕法C.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用标志重捕法计数,若标记物脱落估值可能偏小14.种群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其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B.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决定种群的密度C.使用性引诱剂捕杀害虫目的是控制种群的年龄组成D.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曲线中K值是环境最小容纳量15.草原田鼠以植物为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华北及东北等地的广大草原上,是严重危害牧草的重要鼠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自然条件下,草原田鼠种群数量的增长呈“S”型B.牧民为了减轻草原田鼠的危害,在其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投放鼠药效果最佳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原田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D.若用化学防治使草原田鼠种群灭绝,则可能导致其他相关种群濒临灭绝16.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B.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一直不断加大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持续超越环境容纳量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17.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渔业上确定捕捞强度,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取样器取样法对鱼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进行抽样调查B.鱼塘中鲤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中鲤鱼的产量一定不同C.鱼塘中鲤鱼种群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D.为持续获得较高产量,应该在鲤鱼种群数量达到K/2后才开始捕捞18.田鼠是主要生活在农田中的植食性鼠类,当田鼠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数量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数量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后来其天敌黄鼬的引入使其种群数量发生了变化。科学家研究某区域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并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所示。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时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此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0B.c时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C.田鼠种群数量在b~d时段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D.a.b时田鼠种群数量相同,c~d时段种群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e时段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D【解析】分析曲线图:O~b阶段,随着时间的变化,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长;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b点之后的阶段,随着时间的变化,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降低。该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因此该种群数量变化呈“S”型增长。解答:A.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虽然下降,但增长速率仍然大于0,种群数量仍然在增加,因此c点种群的数量大于a点,A错误;B.a.c点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在增加,因此a.c点时种群年齡组成都是增长型,B错误;C.c点比a点种群数量大,所以种内斗争程度更激烈,C错误;D.b点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该种群的K值为2b, D正确。故选D。2.【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曲线表示S型曲线,即在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解答:A.为减少误差,取样时应将试管倒转数次,使酵母菌混合均匀,A正确;B.据图分析,0~9h酵母菌数量因资源充足呈加速增长,B正确;C.15h后,酵母菌数量很多,种类竞争加剧,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是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C正确;D.21h后,若保持现有条件继续培养,由于营养物质减少,有害代谢产物增多,种群内部斗争加剧等,酵母菌种群数量会减少,D错误。故选D。3.【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单独培养时甲和乙种群都呈S型增长;在混合培养后,乙藻数量降低直至0,甲藻数量增加,说明甲和乙之间是竞争关系。解答:A.呈“S”型曲线的种群,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故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K/2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A正确;B.据图可知,混合培养时,甲依然呈“S”型曲线增长,但乙的数量逐渐减少,最后消失,且初始状态甲藻的增长斜率较大,即混合培养时,甲藻的繁殖速率可能快于乙藻,B正确;C.乙种群单独培养时呈“S”型曲线,2至6天的增长率逐渐减小,C错误;D.混合培养时,因乙藻在12天数量接近于0,故营养物质减少.种内斗争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D正确。故选C。4.【答案】C【解析】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数量也会增加。(2)特点:①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②种群增长率变化,种群数量由0→K/2时,增长速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为K/2 时,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由K/2→K时,增长速率不断降低;种群数量为K时,增长速率为0。解答:①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①正确;②J型增长曲线没有K值,②错误;③消灭害虫应在种群数量未达到K/2之前进行,使其增长速率控制在较低水平,③正确;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数量超过K/2值后开始捕捞,并维持剩余量在K/2水平,这样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因为K/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④错误。综上①③正确。故选C。5.【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先增后有所波动,呈S型增长。解答:A.环境阻力一直存在,A错误;B.c点不是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B错误;C.a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a点时捕杀蝗虫效果最差,应该在a点之前捕杀,效果较好,C错误;D.降低蝗虫的出生率,可以降低其种群密度,是防止蝗灾的有效措施,D正确。故选D。6.【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c点时,增长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率为0,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bc段表示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大,ce段表示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解答:A.“J”型曲线为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S”型曲线为有环境阻力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故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淘汰的个体数量,A正确;B.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因此环境阻力一直存在,B正确;C.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对应值后,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错误;D.ae段种群增长速率由慢变快再变慢,但种群数量始终呈增长趋势,因此出生率始终大于死亡率,D正确。故选C。7.【答案】A【解析】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由于食物.生存空间相对宽裕,先呈“J”形增长,随着种群密度的加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该种群的出生率下将,死亡率上升,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K值后保持稳定。解答:A.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由于环境条件充裕,没有天敌,其种群数量先呈“J”形增长,后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增长减慢,呈“S”形增长,A错误;B.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由于环境条件充裕,没有天敌,其种群数量先呈“J”形增长,后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增长减慢,呈“S”形增长,B正确;C.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D.K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又叫做环境容纳量,D正确。故选A。8.【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该曲线代表S型曲线。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c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解答:A.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后应使种群数量处在c点,即K/2处,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高,A错误;B.因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若图示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b点之前,严防蝗虫种群数量达到c点,B错误;C.e点之后种群数量达到K值,维持稳定,e点之后的增长速率为0,C正确;D.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维持稳定,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错误。故选C。9.【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曲线是λ的变化过程,λ>1,表明增长率大于0,种群数量在增长,而λ<1,表明种群数量在下降,λ=1,种群数量稳定不变。解答:A.曲线中B点过后λ依然大于1,种群仍然在增长,所以B点时种群数量不是最大,A错误;B.BC 段λ均大于1,种群数量在增长,B错误;C.DE 段λ均小于1,种群数量一直在下降,所以 E点的种群数量不可能大于D点,C错误;D.从第20年开始,λ开始小于1,种群数量开始下降,有可能是引入了天敌的原因,D正确。故选D。10.【答案】D【解析】种群的增长曲线是表达种群增长速率的曲线,包括J型增长和S型增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不变,数量会连续增长。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解答:A.该种群的增长为逻辑斯谛增长,e点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稳定,A项错误;B.该种群在c点时的增长速率最快,之前的生存阻力较小,此后的生存阻力增大,B项错误;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下被淘汰的个体数量,C项错误;D. a.b.c.d点时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自然增长率大于0 ,D项正确。故选D。11.【答案】D【解析】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如酶受温度(PH值)影响示意图等。解答:A.图一所示是J型曲线,可用函数Nt=N0·λt表示,A正确;B.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图一图二均表示数学模型,B正确;C.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即B点水平,此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有利于该鱼塘的持续发展,C正确;D.J型增长曲线是完全理想的状况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图二中的AB段虽然种群增长速率持续增加,但也存在环境阻力,只是环境阻力相对较小,图二表示S型曲线,D错误。故选D。12.【答案】C【解析】题图分析:图1表示甲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其中A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点达到K值;图2表示甲种群增长速率曲线,C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与图1A点相同,D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与图1B点相同;图3表示甲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关系曲线,其中E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对应图1中A点图2中C点,F点达到K值,对应图1中B点图2中D点;图4表示该森林乙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其中0-4年,λ>1,种群数量增加;4-8年λ<1,种群数量下降。8-10年λ=1,种群数量不变。解答:A.据分析可知,图2中的C点和图3中E点与图1中A点对应,A正确;B.图1中的B点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K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受环境因素的影响,B正确;C.图4中的第2年λ>1,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第4年到第8年λ<1,种群数量下降,种群乙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错误;D.图2中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可以获得种群甲最大单次捕获量,D正确。故选C。13.【答案】A【解析】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标记重捕法;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一般要求取样时要随机取样,样方大小合适,并且要求样本数目足够大;标记重捕法一般用于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解答:A.在长条形的地块常用等距取样法取样,有利于取样的随机性,A正确;B.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具体方式需要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选择,B错误;C.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呈J型,无K值(环境容纳量),C错误;D.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知,若部分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D错误。故选A。14.【答案】B【解析】15.【答案】B【解析】理想状态下,种群增长呈“J”型增长,自然条件下的种群增长呈“S”增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解答:A.在自然条件下,由于食物.生活空间等条件有限,草原田鼠种群数量的增长呈“S”型,A正确;B.为控制鼠害,宜在草原田鼠种群数量达到K/2值之前投放鼠药,B错误;C.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知,若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调查结果比实际数值大,C正确;D.若用化学防治使草原田鼠种群灭绝,则可能导致以草原田鼠为食的动物种群的灭绝,D正确。故选B。16.【答案】B【解析】分析曲线图:Ⅰ曲线中,开始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数量逐渐增长,但最终到达平衡状态,且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量;Ⅱ和Ⅲ曲线中,开始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数量逐渐增长,且能超过环境容量,但最终还会下降到环境容量之下。解答:A.由图可知,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在平衡.协调发展的情况下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即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A正确;B.环境容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一定的,一般不会扩大,B错误;C.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量(图Ⅱ.Ⅲ),最终还会降下来,C正确;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D正确。故选B。17.【答案】D【解析】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解答:A.利用标志重捕法对鱼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进行抽样调查,A错误;B.鱼塘中鲤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其增长速率可能相同,单位水体中鲤鱼的产量可能相同,B错误;C.鱼塘中鲤鱼种群达到K值前,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C错误;D.当种群密度处于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所以为持续获得较高产量,捕捞时应该捕到K/2,D正确。故选D。18.【答案】C【解析】分析曲线可知,当R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当R等于1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当R小于1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减少。解答:A.由分析可知,c时田鼠种群停止增长,但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不为0,只是两者的差值为0,A错误;B.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c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此时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种群数量迅速降低,但是环境容纳量不会迅速降低,B错误;C.据图分析可知,在b~d时段,R先大于1再小于1,说明田鼠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C正确;D.据图分析可知,a~b时段,R一直大于1,说明田鼠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因此b点时对应的田鼠种群数量大于a点,同时c~e时段(不包括c.e两点),R始终小于1,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减少,种群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 错误。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