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堂作业含答案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99430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堂作业含答案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99430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堂作业含答案2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99430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堂作业含答案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3章 生态系统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3章 生态系统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时训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种蛾类害虫,某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特供】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3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A.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进行保花保果B.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C.向田间喷洒杀虫剂杀灭害虫D.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2.自然界中雌性蚜虫能分泌性外激素,用以吸引雄性个体前来交配,但是这种激素也可以吸引蚜虫的天敌大草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雌性蚜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雄性个体来交配有利于其种群的繁衍B.雌性蚜虫分泌的性外激素都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C.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起到相互制约或相互吸引的作用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进行化学防治消灭害虫可减少环境污染3.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重要功能之一,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有关的是( )A.候鸟南飞 B.孔雀开屏 C.花香引蝶 D.警犬嗅寻毒品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C.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生物防治D.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5.下列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是( )A.控制日照时间长短从而控制植物的开花时间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C.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结群信号吸引鸟类,使其结群捕食害虫D.利用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扦插枝条生根6.一种蛾类害虫(具有趋光性)以蔬菜的叶片为食,成虫(蛾)夜晚活跃.交配产卵,白天藏匿于隐蔽处。该蛾类在交配季节会释放大量性外激素,人们通过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可有效控制其种群数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防治,会引起环境污染B.可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这种蛾类的密度,以进行监测和防治C.性外激素属于雌.雄蛾个体间进行信息传递的行为信息D.该实例说明性外激素能促进雌蛾产卵7.某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是( )A.通过人为补充光照,延长家禽接受光照的时间,提高产蛋量B.通过人工遮光或补光,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作物早熟.高产的目的C.通过人工合成性引诱剂并在田间释放,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D.通过人工灭虫灭鼠,减少食物链,使能量流向有经济效益的部分8.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常利用信息传递原理来防治害虫。下列措施中,属于利用化学信息来防治害虫的是( )①利用紫外灯诱捕害虫②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③播放结群信号录音诱捕害虫④利用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雌雄交配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9.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是( )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对生态系统的消耗标准C.利用生物防治农田.森林等病虫害,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D.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10.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是诗圣杜甫描绘百姓人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使用样方法调查花丛中蝴蝶的种群密度B.花的颜色.大小,黄莺的鸣叫均属于物理信息C.日照时间的长短决定植物开花期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D.为避免果树遭受鸟害,用音响设备模拟天敌声音驱赶鸟属于生物防治11.蚜虫的粪便是含有糖分的黏液,称为“蜜露”。蚂蚁非常喜欢吃“蜜露”,常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的振动频率促使蚜虫分泌“蜜露”。蚜虫受到其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蚜虫天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蚂蚁吃“蜜露”,蚜虫同化量的一部分传递到蚂蚁B.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C.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D.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具有循环性.全球性等特点B.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C.信息传递是单向的,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传递决定着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13.自然界中,植物开花需要光信号刺激,植物对日照时间的感知与光敏色素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敏色素是一种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化学本质是色素蛋白复合体B.光敏色素只分布在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内C.日照时间对植物开花的调节本质上是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D.可以通过人为地控制光照时间达到使花卉分批上市的目的14.很多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会产生某些化学物质,用以抵御植食性动物的取食,如芥子油苷就是十字花科植物产生的,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对多数昆虫都是有毒的,但却能吸引菜粉蝶前来产卵,其幼虫(菜青虫)也以十字花科植物的茎叶为食。由此无法推断出( )A.十字花科植物和菜粉蝶发生了共同进化B.芥子油苷可以吸引菜青虫的天敌前来捕食C.菜青虫能消除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D.用芥子油苷诱杀雌性菜粉蝶,可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15.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 )A.生物和环境之间 B.群落中不同的种群之间C.种群内部不同个体之间 D.A.B.C三项都可发生16.下图是某大学生建立的“稻田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及其周年生产”示意图,其中水稻为河蟹提供了摄食.隐栖的环境,河蟹则可摄食稻田中的害虫,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利用西红柿叶释放的信息素吸引蜡虫的天敌前来捕食属于化学防治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体现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D.与传统农业相比,该模式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和物质循环再利用率1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鸟类鸣叫和萤火虫发光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信息B.向田间喷洒杀虫剂杀灭害虫属于生态系统中化学信息的应用C.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可提高鸡的产蛋率,是对物理信息的应用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可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18.我国是一个蝗灾多发的国家,治蝗问题备受关注。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就能把4000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实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化学防治方法B.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C.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00.03t只D.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样方法来调查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B【解析】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其中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信息传递能够提高产量以及控制有害动物等。解答:A.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进行保花保果利用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A错误;B.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利用的是物理信息控制有害动物,B正确;C.向田间喷洒杀虫剂杀灭害虫属于化学防治,C错误;D.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并没有涉及在农业生产的应用,D错误。故选B。2.【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信息的种类及作用:(1)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包括光.电.声波.磁.温度.湿度以及颜色等等;化学信息:如气味.性外激素等;行为信息:孔雀开屏等求偶炫耀行为。(2)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②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③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答:A.性外激素通过引诱雄性个体来交配可以提高出生率,有利于种群的繁衍,A正确;B.性外激素属于化学物质,是雌.雄蛾个体间进行信息传递的化学信息,B正确;C.雌性蚜虫能分泌性外激素来吸引异性,也可以招来天敌,C正确;D.应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进行害虫的防治,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故选D。3.【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
①物理信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可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来自于生物。
②化学信息:通过信息素传递信息,如植物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③行为信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传递信息,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都可以传递(如:孔雀开屏.蜜蜂舞蹈)。解答:A.候鸟的长途迁徙依靠自身电磁场与地球磁场的作用来确定方向和方位,因此候鸟南飞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B.孔雀开屏属于行为信息,B错误;C.花香是气味,属于化学信息,C错误;D.警犬嗅寻毒品是依靠毒品散发出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D错误。故选A。4.【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5.【答案】D【解析】6.【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7.【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解答:A.延长对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量是利用光照对动物繁殖的影响,属于物理信息,A错误;B.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可用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如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属于物理信息的运用,B错误;C.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这是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产品产量的措施之一,C错误;D.人工灭虫灭鼠能减少能量的损失,但并非运用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而是应用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原理,D正确。故选D。8.【答案】D【解析】9.【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要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形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解答:A.与普通水稻田生态系统相比,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A正确;B.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对生态系统的消耗标准,避免过度消耗,破坏生态环境,B正确;C.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可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C正确;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是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D错误。故选D。10.【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解答:A.调查蝴蝶的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A错误;B.生态系统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花的颜色.大小,黄莺的鸣叫均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C.日照时间的长短决定植物开花期与植物的开花结果繁殖有关,因此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C正确;D.用音响设备模拟天敌声音驱赶鸟属于物理信息的应用,是一种生物防治措施,D正确;故选A11.【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①物理信息,②化学信息,③行为信息。同化量是指某一营养级从外环境中得到全部化学能。解答:A.蚂蚁吃蚜虫的“蜜露”,蜜露是蚜虫的粪便,而粪便不属于蚜虫的同化量,据此可知蚜虫的同化量没有传递给蚂蚁,A错误;B.物理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环境和生物,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动频率对于蚜虫来说是物理信息,B正确;C.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都是化学信息,说明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C正确;D.蚜虫的活动能力弱,因此在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进行,D正确。故选A。12.【答案】C【解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其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的动力,信息传递决定着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解答:A.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物质循环能够实现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的循环,具有全球性,A正确;B.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B正确;C.信息传递既可以是单向也可以是双向,C错误;D.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从而决定着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正确。故选C。13.【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4.【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传递。解答:A.十字花科植物与菜粉蝶之间相互选择.相互适应,发生了共同进化,A正确;B.由题意不能得出芥子油苷可以吸引菜青虫的天敌前来捕食,B错误;C.菜青虫能以十字花科植物的茎叶为食,说明菜青虫能消除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C正确;D.用芥子油苷诱杀雌性菜粉蝶,可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干扰雌雄交配,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正确。故选B。15.【答案】D【解析】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各种信息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员之间和各成员内部的交换流动。(2)信息传递的特点:双向的。(3)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不仅仅存在于生物成分之间,也存在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解答: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范围不包括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而是指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种群与种群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传递,D更全面,ABC不准确。故选D。16.【答案】C【解析】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以一种生物抑制另一种或一类生物,其最大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与传统农业模式相比,生态农业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减少了环境污染;最大限度利用自然资源;使人类最大限度的获得能量。解答:A.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B.利用西红柿叶释放的信息素吸引蜡虫的天敌前来捕食属于生物防治,B错误;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体现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可双向传递,C正确;D.与传统农业相比,该模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和物质循环再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故选C。17.【答案】C【解析】18.【答案】D【解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空间特征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等。解答:A.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生物防治方法,A错误;B.甲图模型属于数学模型,B错误;C.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0×1.03t只,C错误;D.蝗虫幼虫跳蝻活动力弱,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样方法来调查,D正确。故选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达标测试,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描述的是,科学研究发现以下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北师大版 (2019)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同步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a,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科学研究发现以下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