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优质作业含答案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群落的结构优质作业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群落的结构优质作业含答案,共11页。
【名师】第三节群落的结构-3优质练习一.单项选择1.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五点取样和等距离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则调查数值偏大C.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种群密度估算偏小D.土壤小动物的采集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2.下列有关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时,只需标记一次B.采用样方法调查松树的种群密度时,应做到随机取样C.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应用样方法取样调查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将酵母菌培养液滴于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增加样方数量可以精确计算种群密度C.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D.群落的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种间关系4.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采用构建概念模型方法来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B.可通过抽样检测法来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C.可通过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避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可通过取样器取样法来估算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5.昆虫诱捕器是一种常用的昆虫种群检测和调查的装置,可悬挂于林间引诱采集昆虫。现要调查一林地的昆虫多样性,下列林间样地中诱捕器(符号★)的投放位置安排最合理的是( )A. B.C. D.6.某同学对四个地区进行物种多样性调查,获得了下列结果,推测辛普森指数最大的是( )A. B.
7.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计,不影响统计结果就不需要记录它们的特征8.调查草地上某种老鼠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样方法 B.标志重捕法C.抽样检测法 D.取样器取样法9.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种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种群的重要特征B.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包括种间关系.优势种.种群密度等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重要的指标10.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调查小动物的丰富度时,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为取样器取样法B.根据土壤小动物的趋光.趋湿等特性来收集C.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D.对于肉眼难以识别,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将其放生不做记录11.关于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子叶植物.蚜虫等生物的种群密度都不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调查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应采用标志重捕法C.“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D.利用昆虫的避光性等特性,可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农田某昆虫的种群密度12.土壤中的有机物资源非常丰富,是无数土壤小动物的家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小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均属于分解者B.土壤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具有水平结构,不具有垂直结构C.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D.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光.避高温的特性13.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调查校园附近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与此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利用小动物的趋光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装置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B.无法知道名称.肉眼难以识别的小动物不能忽略不计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土壤动物不适于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14.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A.改变取样时间会影响采集的物种数目B.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以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C.用黑光灯诱捕法对土壤小动物进行丰富度统计D.群落演替不同阶段的土壤中小动物组成一般不相同
15.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年份20162017201820192020豚草0.30.61.11.52.3狗尾草10.09.286.85.5龙葵3.02.00.400A.可以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增加B.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保持“J”型增长C.豚草入侵,不改变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D.该群落的结构可能会变得更加简单16.科硏人员根据线虫的生活习性和取食特点,将梨园土壤线虫划分为4个营养类群,再根据调查得到的线虫种类,计算得到各营养类群的相对丰度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0~20cm20~40cm常规区实验1区实验2区常规区实验1区实验2区食细菌线虫79.9280.0579.7177.4560.9466.39食真菌线虫6.546.337.452.692.562.59杂食捕食线虫5.775.685.524.454.424.20植物寄生线虫7.777.947.3215.4132.0826.82注:常规区(频繁化学防治).实验1区(农药减施防治).实验2区(以植物源农药为主的农药减施防治)A.梨园中的细菌.真菌.线虫和植物等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B.线虫的各种营养类群在不同土层中相对丰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在0~20cm土层,不同防治方法对各营养类群线虫相对丰度影响不明显D.在20~40cm土层,以植物源农药为主的农药减施防治线虫的效果最佳17.下列调查实验的操作中,会使调查值偏大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某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未统计压在边线上的个体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地雪兔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的雪兔被大量捕食C.调查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时,酵母菌培养液未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就开始计数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18.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实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验的成败,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用标志重捕法②调查种群密度时,若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估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③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④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制片时,加样液后盖盖玻片在计数室上⑤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需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A.零项 B.一项 C.二项 D.三项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A【解析】2.【答案】B【解析】3.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或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解答:①跳蝻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①错误;②蚯蚓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种群密度,②错误;③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③正确。故正确的是③。故选B。4.【答案】A【解析】模型方法可以借助具体的实物,也可以借助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或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用取样器取样法。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A.可采用构建概念模型方法来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例如概念模型理解负反馈调节,A正确;B.用取样器取样来法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B错误;C.可通过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C错误;D.可通过抽样检测的方法来估算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D错误。故选A。5.【答案】C【解析】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常见的小动物有蜘蛛.鼠妇.蜈蚣.马陆.蚯蚓以及多种多样的昆虫等,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这类研究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解答:要调查一林地的昆虫多样性,可在林间均匀放置昆虫诱捕器,减少调查结果的误差,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由图示可知,林间样地中诱捕器的投放位置分布最均匀.安排最合理的是C,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6.【答案】A【解析】物种多样性是代表群落组织水平和功能的基本特征,辛普森指数是测定种群组织水平最常用的指标之一,辛普森指数越大,说明群落中物种数越多,各种个体分配越均匀,物种多样性程度高。解答:结合分析可知,辛普森指数=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据图可知,图A的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都是最大的,所以辛普森指数最大的为A图,A符合题意。故选A。7.【答案】D【解析】8.【答案】B【解析】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显微镜计数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解答: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适用于标志重捕法,老鼠活动能力较强且活动范围较大,故调查老鼠的种群密度适用于标志重捕法,B正确,ACD错误。故选B。9.【答案】D【解析】10.【答案】C【解析】调查土壤中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解答:A.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A错误;B.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B错误;C.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C正确;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D错误。故选C。11.【答案】C【解析】12.【答案】C【解析】土壤小动物大多以动植物遗体为食,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起着分解者的作用,但也有一些小动物取食活的植物及昆虫等,是消费者。解答:A.土壤小动物大多数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但也有少部分属于消费者,A错误;
B.土壤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错误;
C.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C正确;
D.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避光.避高温的特性,D错误。
故选C。13.【答案】A【解析】物种丰富度和物种数目相关;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趋湿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装置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无法知道名称.肉眼难以识别的小动物不能忽略不计,实验结果才正确。解答:A.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趋湿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装置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调查其丰富度,A错误;B.无法知道名称.肉眼难以识别的小动物不能忽略不计,实验结果才正确,B正确;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正确;D.土壤中的小动物不适合标志重捕法调查,适合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D正确。故选A。14.【答案】C【解析】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丰富度的调查方法:取样器取样法,目测估计法。解答:A.土壤小动物的类型不同,活动时间不同,故改变取样时间,会影响采集的物种数目,A正确;B.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以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消毒和麻醉,B正确;C.用黑光灯诱捕法只能诱捕到趋光昆虫,而不能对土壤小动物进行诱捕统计丰富度,C错误;D.群落演替不同阶段,地表的植被不同,生活的土壤中小动物组成也不相同,D正确。故选C。 15.【答案】D【解析】从题图看出,随着时间推移,豚草种群密度增大,狗尾草种群密度降低,龙葵被淘汰,因而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降低,据此分析。解答:A.据图分析,2004.2005年龙葵的数量消失,说明物种的丰富度在减少,A错误;B.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不会保持J型增长,因为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B错误;C.豚草入侵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改变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使得种群密度减少,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物种数量在减少,所以该群落的结构可能会变得更加简单,D正确。故选D。16.【答案】D【解析】17.【答案】B【解析】18.【答案】A【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