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2章 种群与群落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测试题
展开【特供】第四节群落的演替-3优质练习
一.单项选择
1.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所用的时间短,原因是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D.初生演替很容易发展到乔木阶段,次生演替很难发展到乔木阶段
2.群落的结构广义上包括群落的种类组成.物种的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种间关系以及群落内生物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分化或配置。根据以上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春天草原返青,秋天草木枯黄,这些都不属于广义群落结构的范畴
B.农田.鱼塘.园林等群落结构的形成过程中,人为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C.当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时,群落的种间关系.空间结构保持相对稳定
D.群落的结构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处于动态变化中
3.下列关于裸岩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首先出现的是苔藓植物
B.首先出现的是地衣植物
C.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D.最终会从裸岩上演替出森林
4.如图甲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图乙表示某区域不同年份甲树种与乙树种存有量的比值(C值=甲存有量/乙存有量)变化。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若种群每年以λ倍按图甲曲线X的方式增长,A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Nt可表示为Aλt
B.图甲中阴影部分表示由于受到食物.空间.气候.天敌.传染病等条件的限制而死亡的个体
C.甲.乙两树种生活于同一环境中,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0~b.c~e,b~c年份二者的数量比值约为1,说明处于平衡状态,没有竞争
D.若从a年到e年,群落中物种组成发生变化,一个群落变为了另一个群落,即发生了群落的演替
5.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水平结构与地形.土壤湿度.光照强度有关,与生物自身特点无关
B.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动物.植物种群的集合
C.自然群落一般是向物种多样化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D.人类活动可以改变自然群落演替的方向,不改变演替的速度
6.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种玉米长得有高有低,并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
B.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低
C.“森林→灌丛→草本→荒漠”也是群落的一种演替类型
D.被大火焚烧过的森林在恢复过程中所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7.演替过程中乔木逐渐取代了灌木的优势地位,其主要原因是( )
A.灌木寿命较短 B.乔木繁殖能力较强
C.灌木生长极为缓慢 D.乔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8.近年来,我省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在一些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区域会发生变化。退耕之初发展到顶极群落期间的变化趋势是( )
A.生态系统稳定性越来越强 B.群落的净生产量越来越大
C.草本层对垂直结构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D.群落中植物个体总数越来越多
9.下图表示北温带湖泊冬夏两季温度与溶氧量随水深的变化情况。据图推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斜温层的湖水温度变化最大
B.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
C.该湖泊中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D.该湖泊从冬季到夏季的面貌变化不属于次生演替
10.某树木过度砍伐山区坡地,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①代表一年生草本阶段,物种②代表灌木阶段
B.在a年内,物种①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物种③比物种①.②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D.若气候适宜,在c点后乔木可能占据主导地位
11.某果农在气候适宜的某地用心经营了多年的紫叶李果园,因租金分歧,该果农如今不再续租,此果园被荒废。与果农用心经营时相比,此果园荒废后( )
A.物种丰富度降低 B.紫叶李的K值不变
C.群落的营养结构变复杂 D.土壤小动物的种类不变
12.泸州市纳溪某乡镇为发展生态旅游业,在生产中减少了杀虫剂.除草剂的使用,使得稻田生态系统中原本稀少的青蛙.黄鳝.田螺等生物数量大大增加,原本没有的白鹭也有出现。下列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该稻田发生了次生演替
B.调查稻田中田螺的种群数量宜采用标志重捕法
C.杀虫剂减少使用后稻田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得到提高
D.白鹭.田螺等生物占据不同空间提高了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13.生态学家对我国某高山群落演替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该地区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等多种植被类型,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类型不同。如图为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都具有大量物种替代的特点
B.若为淡水湖水域,可以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调查湖水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C.30年后群落乙物种丰富度达到最高,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
D.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
14.北方某林区发生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如下图,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地区发生了次生的演替
B.①中群落也有垂直结构
C.若阔叶林阶段引进一种当地从未有的阔叶树,排挤原有阔叶树而成为主要种类,则该阶段发生了演替
D.火烧后15年到40年,灌木丰富度下降,主要原因是与乔木竞争时获得阳光逐渐减少
15.印度尼西亚的塞梅鲁火山于月初再次喷发,岩浆所到之处,一切生灵都化为乌有,只剩光秃秃的火山岩。在由裸岩向森林的原生演替过程中,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延续的时间最长,草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快,木本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又逐渐减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
B.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两年生植物
C.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到达顶极群落时均是森林群落
D.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
1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并完成生殖过程
B.所有种群都具有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种群数量特征
C.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年龄结构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D.人类活动不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但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
17.密执安湖沙丘是湖水退却后暴露出来的极端干燥的一片区域,大约一千年后,那里形成了稳定的山毛榉—槭树林群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这种现象称为群落演替,该过程中物种组成或优势种发生变化
B.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中的物种被另一个群落的物种代替的过程
C.演替过程中群落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共同发挥作用
D.山毛榉—槭械树林群落具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18.下列有关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受灾的水稻呈斑块状的稀疏分布属于群落水平结构
B.没有外力干扰,顶极群落将永远保持原状
C.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
D.阳光不会影响水生浮游植物的垂直分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C
【解析】
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解答:
A.沙丘.冰川泥和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 错误;
B.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过程中,群落内都存在竞争现象,B 错误;
C.通常情况下,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原因就是发生次生演替时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C正确;
D.只要环境气候条件允许,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都能形成森林,D 错误。
故选C。
2.【答案】A
【解析】
3.【答案】A
【解析】
4.【答案】C
【解析】
分析曲线图可知,图1中曲线X表示J型曲线,曲线Y表示S型曲线,两条曲线之间的阴影表示环境阻力或在环境阻力下被淘汰的个体。图2表示某区域不同年份甲树种与乙树种存有量的比值,曲线显示该比值越来越小,说明甲树种越来越少,乙树种越来越多。
解答:
A.若种群每年以λ倍按图甲曲线X的方式增长,A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Nt可表示为Aλt,A正确;
B.图甲中阴影部分表示由于受到食物.空间.气候.天敌.传染病等条件的限制而死亡的个体,B正确;
C.甲.乙两树种生活于同一环境中,始终处于对生活空间和资源的竞争状态,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0~e,b~c年份二者的数量比值约为1,说明处于竞争平衡状态,C错误;
D.从a年到e年,甲树种与乙树种存有量的比值逐渐减小,说明乙逐渐成为优势树种,群落中物种组成发生变化,一个群落变为了另一个群落,即发生了群落的演替,D正确。
故选C。
5.【答案】C
【解析】
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解答:
A.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群落在水平上呈镶嵌分布,A错误;
B.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的集合,B错误;
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替,物种越多种间关系越复杂,C正确;
D.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错误。
故选C。
6.【答案】B
【解析】
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分层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光照,动物是食物和栖息空间。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解答:
A.某种玉米长得有高有低,只是研究的一种生物,并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
B.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减少,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高,B错误;
C.“森林→灌丛→草本→荒漠”也是群落的一种演替类型,如在干旱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上述演替,C正确;
D.被大火焚烧过的森林,依然保留了种子或土壤条件等,在恢复过程中所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D正确。
故选B。
7.【答案】D
【解析】
生物群落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消失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兴起,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阶段。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群落的演替。
解答:
群落演替过程中乔木逐渐取代了灌木植物,其主要原因是乔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成为优势物种,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答案】A
【解析】
群落的演替包括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在一个起初没有生命的地方开始发生的演替,叫做原生演替;在原来有生物群落存在,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使原有群落消亡或受到严重破坏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叫做次生演替。退耕还林过程中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过程,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
A.在次生演替过程中,物种数目会增多,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变复杂,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来越强,A正确;
B.净生产量通常是指从无机营养生物(自养生物)的光合成生产量以及化学合成生产量中减去呼吸消耗量而言,在该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变化趋势是增加后减少再稳定,B错误;
C.随着演替的进行,灌木和乔木逐渐占据优势,草本植物因为对光照的竞争不占优势,故其对垂直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小,C错误;
D.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数目会增多,但植物个体总数不一定越来越多,D错误。
故选A。
9.【答案】A
【解析】
10.【答案】A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图.①在生长一段时间后很快消失了,属于一年生的草本,②是多年生的草本,③是灌木。
解答:
A.由以上分析可知,物种①代表一年生草本阶段,物种②代表多年生的草本阶段,A错误;
B.0→a,物种①的种群密度不断上升,所以物种①的出生率>死亡率,B正确;
C.由图可知,物种③的数量最终占优势,所以物种③比物种①.②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C正确;
D.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将是乔木,并最终可能演化为森林,D正确。
11.【答案】C
【解析】
演替类型:(群落的演替按发生的基质状况可分为两类)
1.初生演替:
(1)概念:发生于以前没有植被覆盖过的原生裸地上的群落演替叫做初生演替。
(2)过程:①旱生演替: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②水生演替: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草本植物→灌丛.疏林植物→乔木。
(3)特点:演替缓慢。
2.次生演替:
(1)概念:在次生裸地(原群落被破坏.有植物繁殖体)上发生的演替。
(2)过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
(3)特点:演替快速。
解答:
A.果园所在地气候适宜,荒废后会逐渐向草本→灌木→森林的方向演替,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A错误;
B.果园荒废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物种越来越多,紫叶李与其他植物的竞争会加剧,紫叶李的繁殖会受到一定限制,紫叶李的K值会降低,B错误;
C.果园荒废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物种越来越多,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C正确;
D.果园荒废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土壤小动物的种类增加,D错误。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
13.【答案】B
【解析】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且其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也不同。
解答:
A.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都具有优势物种替代的特点,A错误;
B.湖水中小动物因为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故应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调查湖水中小动物的丰富度,B正确;
C.丰富度只是物种数目的多少,故丰富度达到最高,种群密度不一定达到最高,C错误;
D.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性地带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特征,D错误。
故选B。
14.【答案】C
【解析】
据图分析,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乔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先增加接着减少,后保持相对稳定。
解答:
A.北方某林区发生火烧后,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该地区植被演替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
B.①中草本.灌木等植物构成垂直结构,B正确;
C.演替是指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阔叶林阶段引进一种当地从未有的阔叶树,排挤原有阔叶树而成为主要种类,还是同一个物种取代,没有发生群落的变化,不属于演替过程,C错误;
D.火烧15年后,灌木比乔木更矮小,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阳光较少,灌木的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下降,D正确;
故选C。
15.【答案】C
【解析】
16.【答案】A
【解析】
17.【答案】B
【解析】
群落演替的概念.特点和标志:
18.【答案】B
【解析】
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包括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其中外源性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空间等;内源性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领域行为.内分泌调节等。在多种外源性因素与内源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
解答:
A.受灾的水稻呈斑块状的稀疏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A错误;
B.在无外力干扰的情况下,顶级群落将永远保持原状,B正确;
C.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C错误;
D.水生群落的的垂直结构由光的穿透性和温度决定,D错误;
故选B。
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一课一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大树杜鹃因其树体高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同步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同步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江河沿岸垮塌,会形成堰塞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