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优质作业含答案
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步训练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挑】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优质练习一.单项选择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①仅指CO2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B.图中的B与C是捕食和竞争关系C.图中呼吸作用的过程包含②⑥⑦过程D.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圈的循环过程2.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种群A与种群B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A的每一个体含有的能量都比种群B的多B.种群B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种群A所同化的能量C.以该草原生态系统为单位开展物质循环的研究D.碳元素在种群A与种群B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3.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如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C.乙与甲的能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甲数量的增加会减少乙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4.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其中字母表示各组成成分,箭头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b.c.d生物可以组成多条食物链B.a→b依靠植物的光合作用C.图中缺少b→a.c→a和d→aD.f为分解者,只包含真菌和细菌
5.某同学画出三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所以三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B.图1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图2中A.B.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以有机物形式流动D.若在图3中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的过程,则该过程可能会打破碳循环的平衡6.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代表生产者,①一定是光合作用B.乙.丙均为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C.碳在甲.乙.丙.丁间均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在食物链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传递都是单向的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请分析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图示的碳循环路径中缺少Ⅱ.Ⅲ直接到Ⅰ的途径B.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C.图中由生产者.Ⅱ.Ⅲ.Ⅳ构成的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既可以由Ⅱ传向Ⅲ,也可以由Ⅲ传向Ⅱ,而能量只能由Ⅱ流向Ⅲ8.人类燃烧矿物燃料以获得能量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由生产者.Ⅰ.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Ⅲ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C.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⑥过程D.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9.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A代表生产者B.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可表示为:A→D→E→CC.碳循环进行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D.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10.下图表示生物图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③表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B.过程④表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C.碳元素在过程①②中以CO2的形式进行D.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间循环11.图中A.B.C.D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箭头表示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和C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C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少C.D不一定是原核生物D.B中CO2的含量增加将减缓温室效应12.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低碳经济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经济模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容易引发温室效应B.岩石圈碳酸钙中的碳不直接参与碳循环,大气中的CO2能被同化进入生物群落C.碳循环中,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途径只有微生物的呼吸作用D.缓解温室效应的方法包括节能减排.开发利用新能源.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等13.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生物群落的哪些活动直接有关 ( )①光合作用 ②蒸腾作用 ③呼吸作用 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4.某同学画出3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都是单向的。因此,3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B.图1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图2中A.B.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D.若使用图1.图2.图3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15.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序号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示固定 CO2的过程①可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图各序号表示的过程中,碳不只以CO2的形式存在C.a.c的生物类群复杂,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D.碳循环平衡被破坏而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①<②+④+⑤1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种群和无机环境之间B.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C.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D.科考人员在南极发现了某些有害农药,此现象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17.图甲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丙为λ(λ是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J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甲中B为分解者,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B.图乙适用于生物界的所有捕食食物链C.图丙中种群在c-d年间,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图丁中t1-t2时期与图丙a-b时期种群数量的变化均呈衰退型18.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B位于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B.B属于分解者,生物群落中的其他生物均可为它提供物质和能量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含碳有机物又是能量的载体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C【解析】如图:A表示大气中的CO2库,B表示消费者,C表示分解者。①表示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③表示捕食关系,④表示生产者的碳元素以残枝败叶形式流向分解者,⑤表示消费者的碳元素以遗体.粪便形式流向分解者,⑥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⑦表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解答:A.无机环境中CO2通过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均可以进入生物群落中,A错误;B.根据碳循环示意图中箭头的指向可判断A.B.C分别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消费者.分解者,消费者与分解者构不成竞争与捕食关系,B错误;C.呼吸作用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C正确;D.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圈的循环,D错误。故选C。2.【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可知,种群A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种群B的数量随后也发生先增加再减少,所以种群A和B之间为捕食关系,A为被捕食者。解答:A.根据分析可知,种群A为被捕食者,种群A的每一个体含有的能量不一定比种群B的多,如一条虫子中的能量少于一只鸟中的能量,A错误;B.种群B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即属于种群A所同化的能量,B正确;C.物质循环发生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具有全球性,所以不能以该草原生态系统为单位开展物质循环的研究,C错误;D.碳元素在种群A与种群B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错误。故选B。3.【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该图表示的是某年度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自变量是时间,因变量是种群数数量的变化。由图示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甲先增加者先减少,故甲为被捕食者,乙后增加者后减少,乙为捕食者,因此该丝瓜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为:丝瓜→昆虫甲→昆虫乙。解答:A.碳循环发生在无机环境与整个生物群落之间,A错误;B.随机取样原则统计各个样方中该种群所有个体的数量,然后求平均值,可计算出某种昆虫的种群密度,B错误;C.乙捕食甲,乙与甲的能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正确;D.由图可知,乙捕食甲,甲捕食丝瓜,乙数量的增加会引起甲数量减少,故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D错误。故选C。4.【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图示a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表示生产者,cde表示消费者,f表示分解者;图中箭头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a→b表示CO2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bcdef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以回到无机环境。解答:A.图中b表示生产者,cd表示各级消费者,可以组成多条食物链,形成复杂食物网,A正确;B.a→b表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合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B正确;C.图中缺少b→a.c→a和d→a过程,C正确;D.f为分解者,主要包含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和细菌,有些动物也可以是分解者,D错误。故选D。 5.【答案】A【解析】物质循环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中,完成一个循环过程,其特点是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物质的循环具有全球性。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生产者和无机环境,分析图可知:图1中A为生产者,B为无机环境,D为分解者,C为消费者;图2中A为生产者,C为无机环境,E为分解者,B.D为消费者;图3中F为生产者,A为无机环境,C为分解者,EDB为消费者。解答:A.在碳循环过程中,生产者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库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而其他生物只能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由此可知,图1~图3中属于生产者的是A.A.F,A错误;B.图1中C为消费者,其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正确;C.图2中A为生产者,B和D为消费者,E是分解者,它们共同构成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内部碳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C正确;D.若在图3中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的过程,则该过程可能会使进入无机环境的CO2增加,打破碳循环的平衡,D正确。故选A。6.【答案】D【解析】图示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首先根据甲乙丙的箭头都指向丁,可判断出丁是无机环境.甲与丁为双向箭头,则甲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丙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乙为消费者。解答:A.甲代表生产者,①表示呼吸作用,A错误;B.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丙为分解者,B错误;C.碳在甲.乙.丙间均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而甲或乙或丙与丁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C错误;D.由于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是不能颠倒的,因此在食物链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传递都是单向的,D正确。故选D。7.【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Ⅰ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Ⅱ是初级消费者,Ⅲ是次级消费者,Ⅳ是分解者;①是光合作用,⑧是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②③是动物摄食,④⑤⑥表示残枝败叶.尸体粪便的碳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向分解者,⑦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解答:A.碳循环中碳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及化石燃料的燃烧等,图中Ⅱ.Ⅲ分别表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它们的呼吸作用可以释放CO2,A正确;B.①表示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⑦表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⑧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这些途径都是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是碳在群落内部的流动,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B正确;C.Ⅱ表示初级消费者,Ⅲ表示次级消费者,Ⅳ表示分解者,捕食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C错误;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可以双向传递,而能量流动只能单向进行,D正确。故选C 。8.【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信息,Ⅰ是大气中的CO2库,Ⅱ是初级消费者,Ⅲ是次级消费者,Ⅳ是分解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③是有机物在食物链之间传递,④⑤⑥是各营养级生物传递给分解者的物质和能量,⑦是分解者的呼吸作用,⑧是生产者的呼吸作用。解答:A.Ⅰ是大气中的CO2库,Ⅳ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A错误;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所以①代表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B错误;C.⑥过程是代表植物同化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不能表示根瘤菌利用的能量,C错误;D.①表示光合作用,⑦是分解者的呼吸作用,⑧是植物的呼吸作用,三个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是碳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D正确。故选D。9.【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C表示大气中的CO2库.D表示初级消费者.E表示次级消费者。解答:A.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A.B.D.E的箭头都指向C,故C表示大气中的CO2库,而A表示生产者,A正确;B.C是大气中的CO2库,B是分解者,二者都不参与食物链组成,故食物链可表示为:A→D→E ,B错误;C.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两者是同时进行的,C正确;D.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以有机物在生物群落内部循环,这种循环带有全球性,D正确。故选B。10.【答案】A【解析】分析图示,甲.乙.丙分别是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④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表示呼吸作用,①②分别表示生产者的枯枝败叶.消费者的遗体粪便被分解者分解。解答:A.根据分析,乙是生产者,所以过程③表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A正确;B.过程④表示生产者同化大气中的CO2,可以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B错误;C.①②分别表示生产者的枯枝败叶.消费者的遗体粪便被分解者分解,所以在该过程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错误;D.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过程,甲乙丙只能代表生物群落,D错误。故选A。11.【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a和b应为生产者和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再根据A→C,确定A属于生产者,C为消费者,剩下D为分解者,则B应为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包括二氧化碳。解答:A.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则包括A生产者.C消费者和D分解者,A错误;B.C1的同化量越大,则流向C2的能量就越多,B错误;C.D分解者一般是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细菌是原核细胞,而真菌属于真核细胞,C正确;D.B应为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包括二氧化碳,故B中CO2的含量增加温室效应,D错误。故选C。12.【答案】C【解析】碳在无机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有机物;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煤和石油等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植被被破坏等。解答:A.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化石燃料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的CO2浓度增加,引发温室效应,A正确;B.碳循环时,碳主要以CO2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B正确;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都能释放CO2,C错误;D.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节约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等,D正确。故选C。13.【答案】C【解析】生产者能从非生物环境中固定二氧化碳,固定二氧化碳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以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到无机环境中。解答: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物中的碳,①正确;②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散失到环境中,与碳循环无直接关系,②错误;③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③正确;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④正确。故选C。14.【答案】A【解析】根据生产者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库之间为双向箭头,各个生物种群都可以通过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指向二氧化碳库,即箭头指向最多的是二氧化碳库,可知图1中A为生产者.D为分解者.C为消费者.B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图2中A为生产者.B.D为消费者.E为分解者.C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图3中A为大气中二氧化碳.E为生产者.F.D.B均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解答:A.在碳循环过程中,只有生产者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变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内,沿着生物链(网)传递,图1.2中A表示生产者,图3中A代表二氧化碳库,A错误;B.图1中的C是消费者,消费者能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正确;C.群落是指某一地域的所有生物,因此图2中的A(生产者).B(消费者).D(消费者).E(分解者)能组成生物群落,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正确;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除了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还有化石燃料的燃烧,所以若使图1.图2.图3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补充化学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D正确。故选A。15.【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元素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返回无机环境;在生物群落内,碳元素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的。解答:A.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 CO2的,A正确;B.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碳元素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B正确;C.a.c应该属于分解者,包含的生物类群复杂,但不包括植物,C错误;D.碳循环平衡被破坏,释放的二氧化碳大于植物固定的二氧化碳,即①<②+④+⑤,D正确。故选C。16.【答案】A【解析】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区别: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循环出现,反复利用的;在能量流动中,能量是单向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联系: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是推动物质循环的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解答: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A错误;B.无机环境中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例如光合作用和根的主动运输,B正确;C.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固定到生物群落中,同时也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将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空气中去,C正确;D.科考人员在没有用过农药的南极发现了某些有害农药,此现象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D正确。故选A。17.【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C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A是生产者,D.E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图乙是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丙中,λ大于1时,种群数量增多,小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图丙中种群在c-d年,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图丁中种群在t2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数量最大。解答:A.分解者包括细菌.真菌和一些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若调查土壤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A正确;B.图乙是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生物界的所有捕食食物链的能量都是逐级递减的,B正确;C.图丙中种群在c~d年间,λ是大于1的恒定值,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正确;D.图丁中t1~t2时期种群增长率大于0,属于增长型;图丙中a~b时期λ<1,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属于衰退型,D错误。故选D。18.【答案】A【解析】分析图示可知,所有成分都有箭头指向D,D则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与D之间是双向箭头,故C为生产者。除去D外,所有成分都指向B,B为分解者。这样A则为消费者。E应为化石燃料的燃烧。解答:A.据分析可知,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分解者不占据营养级,A错误;B.B属于分解者,它可以利用动植物遗体残骸及动物排遗物中有机物中的能量,B正确;C.E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它的大量燃烧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导致温室效应,C正确;D.碳循环过程中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D正确。故选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巩固练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以下几种概念模型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时训练,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北师大版 (2019)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复习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以下几种概念模型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