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时作业含答案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课时作业含答案4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课时作业含答案4,共14页。
【优质】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1课时练习一.单项选择1.下图表示某海域一种鱼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 )①K值是环境容纳量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③在K/2值时种内斗争最剧烈④捕捞后维持在K/2值,有利于鱼群的可持续增长⑤“J”型曲线只适用于实验室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的适宜环境后⑥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有无环境阻力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⑦环境阻力主要有种内竞争的加剧.种间关系的影响以及无机环境的影响⑧“S”型曲线和“J”型曲线一样,增长率始终保持不变⑨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A.两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2.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常常会出现波动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C.在自然界中,种群一般呈“J”形增长D.自然状态下,对种群数量影响较大的外部因素是气候3.下图是某种群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曲线近似于“S”形增长曲线B.K值是一定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C.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固定不变D.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随环境条件变化而上下波动4.下图是自然界种群增长的一般趋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图符合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 B.种群的增长不受环境因素的制约C.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变化 D.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5.下列有关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J”形增长的数学公式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数量的倍数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某村庄原有人口1000人,2014年一共出生了20人,死亡了10人,则增长率为1%D.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为该地区杂草的种群密度6.下图为某种群的平均出生率(实线)及平均死亡率(虚线)与该种群所依赖的资源量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内出生的个体数量和死亡的个体数量B.资源量是该种群数量最主要的内源性调节因素C.资源量长期小于R会导致该种群密度降低D.随着资源量的增加,该种群的K值可以无限增大7.某岛屿在1937年引入一批荷兰兔,后来研究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得到下列数据,说法正确的是( )年份(年)193719381939194019411942种群数量(个)2550100200400800A.从表中可知,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800左右B.该种群进入这个环境后呈“S”型增长C.该物种进入该岛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数量一定越来越多D.该种群的增长原因之一是岛屿食物和空间充裕8.如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应使渔业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左右B.种群呈“J”形增长时其增长速率不能用乙图表示C.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K值D.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F点,AC段可看成是“J”形增长9.细胞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异常蛋白,异常蛋白积累会引起细胞凋亡。癌细胞内存在清除异常蛋白的机制,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癌细胞中的异常蛋白会被分解成氨基酸再被细胞所利用B.癌细胞中的泛素只能发挥一次作用C.细胞中的异常蛋白积累会导致凋亡基因的表达D.癌细胞的呼吸作用会影响对异常蛋白的清除10.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出生率升高死亡率不变,但种群数量不一定增大B.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一定保持稳定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在“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数量超过K/2后,种群增长速率减慢,其对应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11.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 (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t1和 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不同B. 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C. t1→t4乙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D. t2 和 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12.下图表示某海域大黄鱼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点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点为衰退型B.A点和C点种群增长速率相同,所以种内竞争程度相同C.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该海域大黄鱼种群的K值为2B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则估计值偏低13.某密闭容器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1以前酵母菌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B. 若减少初始酵母菌数量,则T2右移C. 可用血细胞计数板来精确统计酵母菌的数量D. T2→T3酵母菌的种间竞争逐渐加剧,营养物质不断消耗,有害废物不断积累14.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为400只B.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C.若该种群为家鼠,可通过硬化地面,收好相关食物等措施来降低其K值D.如果该种群为鲫鱼,则每次捕捞后将其数量控制在200条左右可持续获得较大鱼产量15.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连续13年的研究,计算出其值(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如图为该种群13年来值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前4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结构为稳定型B.第4年到第5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下降C.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保持相对稳定D.从第11年开始,可能由于生存条件得到改善,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16.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数量最大 B.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量最大C.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D.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1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时刻甲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B.时刻乙种群的数量多于甲种群的数量C.若乙代表某害虫种群,对其防治应在时刻进行D.乙种群的增长符合“S”形曲线18.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试管号
I
Ⅱ
Ⅲ
Ⅳ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A. 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B. 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C. 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D. 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B【解析】2.【答案】C【解析】3.【答案】C【解析】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数量也会增加。
(2)特点:
①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
②种群增长率变化,种群数量由0→K/2时,增长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由K/2→K时,增长率不断降低;种群数量为K时,增长率为0。解答:A.据图分析,该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保持相对稳定,种群数量呈现“S”形增长,A正确;B.K值是一定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环境容纳量,B正确;C.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在K值附近波动,C错误;D.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在K值附近波动,D正确。故选C。4.【答案】A【解析】5.【答案】D【解析】6.【答案】C【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解答: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单位时间内出生和死亡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A错误;B.资源量是该种群数量最主要的外源性调节因素,B错误;C.资源量长期小于R会使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导致该种群密度降低,C正确;D.随着资源量的增加,该种群的K值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增大,D错误。故选C。7.【答案】D【解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该荷兰兔种群的增长倍数为2,说明这几年间,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J”型。解答:A.这几年间,该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为J型,暂时没有出现环境容纳量,A错误;B.该种群进入这个环境后呈“J”型增长,B错误;C.由于该岛的环境资源有限,该物种进入该岛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数量不会越来越多,C错误;D.由于该岛屿食物和空间充裕,故该种群的数量增长较快,D正确。故选D。8.【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和乙图均为“S”型增长曲线,C和F点种群数量为K/2,D和G点种群数量为K。解答:A.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左右,以确保有最大增长速率,使种群数量得到快速恢复,A正确;
B.种群呈“J”形增长时,其增长速率逐渐增大,所以不能用乙图表示,B正确;
C.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K值,C正确;
D.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对应乙图中的F点,但AC段已有少量个体被环境淘汰,所以不能看成是“J”形增长,D错误。
故选D。9.【答案】B【解析】10.【答案】A【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解答:A.种群出生率升高死亡率不变,但种群数量不一定增大,因为种群数量还受到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A正确;B.即使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数量也可能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如自然灾害等,发生变化,B错误;C.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呈现“J”型,没有最大值,C错误;D.在“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数量超过K/2后,种群增长速率减慢,仍然处于增长阶段,其对应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D错误。故选A。11.【答案】C【解析】A.根据图示,在t1~t4内,乙种群的δ大于1,说明乙种群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因此t1和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不同,A正确;B.t2时刻虽然甲.乙种群的δ值相等,均为1.5,但由于不清楚甲.乙种群的起始数量,所以二者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B正确;C.t2~t4内,乙种群的δ先有上升,而后下降,但都大于1,说明乙种群的数量一直在增加,C错误;D.在t2~t3内,乙种群的δ大于1,说明乙种群的数量在不断增加,t3时刻乙种群数量多于t2时刻,因此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D正确。故选C。12.【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横坐标是时间,因变量为种群的增长率,0-B 种群增长率先增加,B-C种群增长率减少为0,可知大黄鱼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且B点对应与种群的K/2 。解答:A.题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所以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错误;B.C点时比A点时种群数量多,所以C点时种内竞争加剧,B错误;C.B点对应种群的K/2,该海域大黄鱼种群的K值为2B,C正确;D.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数,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故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高,D错误。故选C。13.【答案】B【解析】A.T1以前,由于环境资源充足,酵母菌数量增长较快,但不是呈“J”型曲线增长,A错误;B.若减少初始酵母菌数量,则达到最大值时的时间延迟,T2右移,B正确;C.可用血细胞计数板来粗略估算调查酵母菌的数量,不能精确统计,C错误;D.T2→T3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其种内竞争逐渐加剧,营养物质不断消耗,有害废物不断积累,D错误。故选B。14.【答案】B【解析】“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是先增加后减小,最后趋于0,其中K/2的时候,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解答:A.第5年该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即种群数量达到K/2,则K=400,A正确;B.第5~9年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增加,B错误;C.增大环境阻力,如硬化地面,减少可被家鼠获得的食物等可以降低家鼠的K值,C正确;D.渔业中,中等强度的捕捞(捕捞后剩余量约为K/2)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D正确。故选B。15.【答案】C【解析】种群的数量变化过程中,λ是指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当λ大于1,则种群数量会增长,λ等于1,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λ小于1,则种群数量会减少。解答:A.分析题图可知,前4年间,该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错误;
B.第4年到第5年间减小,但仍大于1,故该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B错误;
C.第1年到第5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
D.第11年到第12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下降,第12年后,该种群数量上升,D错误。
故选C。16.【答案】B【解析】K/2值的应用:17.【答案】D【解析】S型曲线(1)条件:自然条件下,食物和空间条件有限。(2)环境容纳量(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3)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在K/2时达到最大。解答:A.t2时刻,甲种群的增长速率最高,但种群数量未达到最大值,A错误;B.t3时刻乙种群增长速率大于甲种群增长速率,但是因为不确定两种群的初始数量,所以不能说明此时乙种群的数量多于甲种群的数量,B错误;C.若乙代表某害虫种群,对其防治应在t4之前进行,C错误;D.乙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为0,其增长符合“S”形曲线,D正确。故选D。18.【答案】B【解析】A.由于初始阶段,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十分充足,酵母菌的数量比较少,4个试管中的种群都会经历“J”型曲线增长,A正确;B.试管I与Ⅱ.Ⅳ中的培养液体积不同,试管I与Ⅱ.Ⅲ中的起始酵母菌的数量不同,试管Ⅱ与I.Ⅲ中的培养液体积不同,因此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所需时间不同,B错误;C.试管Ⅱ.Ⅲ中起始酵母菌的数量相同,但是培养液体积不同,故二者的K值不同,C正确;D.试管Ⅱ.Ⅳ中的起始酵母菌的数量不同,Ⅳ内起始数量多于Ⅱ,两者培养液体积相同,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D正确。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