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群落的结构课时作业含答案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99447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群落的结构课时作业含答案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99447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群落的结构课时作业含答案2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99447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时作业含答案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群落的结构课时作业含答案2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群落的结构课时作业含答案2,共11页。
【优选】第三节群落的结构-2课时练习一.单项选择1.海洋中的藻类,习惯上依其颜色分为绿藻.褐藻和红藻,它们在海水中的分布大致依次是浅.中.深。下列相关叙错误的是( )A.绿藻.褐藻和红藻都具有成形的细胞核.B.藻类在海水中分层分布的现象与光能的捕获有关C.各种藻类的分布情况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水对蓝.绿光的吸收多于对红.橙光的吸收2.研究小组对某地区农田和林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数B.不同样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有明显差异C.不同样地土壤中的群落都有一定垂直结构D.人类活动对土壤小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3.如表所示为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的调查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组号12345面积(m2)44444田螺数量(只)1319161418A.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B.稻田中田螺种群数量的多少就是田螺的物种丰富度C.田螺的年龄结构直接决定了田螺的种群密度变化D.田螺种群密度为16只/m24.在森林中雀鸟总爱在上层采食,柳莺却爱在中层筑巢,只有血雉喜欢寻觅底层的昆虫与苔藓,这种现象反映了群落的( )A.垂直结构 B.水平结构 C.物种组成 D.丰富度5.某池塘中,某种鱼常年生活在底层,捕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捕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存在捕食关系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C.浮游藻类生活在水体上层主要与光的穿透性有关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形成了群落的层次性6.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高山植被分布不同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可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数量C.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优势种群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改变D.因为群落具有分层现象,所以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7.某科研团队对黄河沿岸甲.乙.丙.丁四个地区进行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四个地区的高度(与河水水平面的垂直距离)和距防洪堤距离如图所示,调查结果如下表:植被分区丰富度生物量(kg/m2)覆盖度(%)甲81.7688乙151.2774丙212.0198丁352.155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根据调查结果可推断物种丰富度随地区高度的增加而增大B.从甲→丁物种的分布规律反映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C.丁地区植物生物量高但覆盖度低,其原因可能是乔木较多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8.下图是研究人员为净化水质在湖边建立的人工湿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各种植物体的分布现了湿地群落的垂直结构B.影响湿地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因素有水分.营养物质的分布C.人工湿地的植物充分吸收.利用流入湖水中的有机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D.人类的活动可能会改变湿地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9.下列叙述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A.性别比例 B.蚂蚁的集群分布C.迁入率和迁出率 D.物种丰富度10.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B.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有些小动物可借助放大镜.实体镜进行观察D.季节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会不同
11.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错误的是( )A.在研究中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B.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采用记名计算法统计C.小动物具有避光避热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D.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以放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中进行保存12.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群落的组成和外貌会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C.淡水鱼养殖的混合放养主要利用了群落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群落不同地段的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13.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志物易脱落则会导致统计数据偏高B.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的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采集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计数时可用抽样检测法14.水生群落的层次性不是由下列哪个决定的( )A.光的穿透性 B.温度C.群落季相 D.氧气的垂直分布15.下列关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具有双螺旋结构,有利于遗传信息保持稳定B.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有利于分泌蛋白的加工C.类囊体堆叠成叶绿体基粒,有利于光能的吸收D.森林群落具有分层现象,有利于能量的循环利用1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不利于标记个体的存活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没有振荡试管且从试管下层吸取培养液C.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将正好在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都统计17.某林场生长大片马尾松,周边是大片草地,并有多种动物栖息在其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湿度是影响该群落植被水平分布的因素之一B.马尾松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光照强度决定了林中各种动物的垂直分层分布D.修剪后的林边草地只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18.下列关于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统计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同时,还可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B.调查得到的个体数量越多,丰富度越高C.采集小动物时通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D.土壤中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D【解析】不同颜色的藻类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藻类本身的颜色是它们“反射”或者“几乎不吸收”或者“不吸收”的光,到达深水层的光线主要是蓝紫光。解答:A.绿藻.褐藻和红藻都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A正确;B.藻类在海水中分层分布的现象与光能的捕获有关,即蓝紫光可以到达深层,因此红藻主要吸收蓝紫光,应分布在海水的深层,B正确;C.各种藻类的分布情况因为吸收的色光不同而有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D.不同颜色的光在水体中的穿透力不同,水层对光波中的红橙光部分吸收多于蓝紫光(即到达深层的光线相对富含短波长光),即水对蓝.绿光的吸收少于对红.橙光的吸收,D错误。故选D。2.【答案】C【解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即为丰富度,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不适合使用标志重捕法,又因为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强,不适合使用样方法,这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解答:A.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B.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多少,分析图乙的物种数可见,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B错误;C.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层分布现象,不同样地土壤中的群落都具有一定垂直结构, C正确;D.分析图甲的个体数,农田中表层土动物个体数量明显减少,这说明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有影响,D错误。故选C。3.【答案】A【解析】4.【答案】A【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线明暗.地形起伏.湿度的高低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解答: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称为垂直结构;从题干可看出,森林中雀鸟总爱在上层采食,柳莺却爱在中层筑巢,只有血雉喜欢寻觅底层的昆虫与苔藓,为动物的分层现象,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即A正确。故选A。5.【答案】D【解析】6.【答案】D【解析】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解答:A.不同海拔位置分布的植被类型不同,反映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如果是垂直结构必须是同一个位置在垂直方向上不同植物种群分布于不同的层次,A正确;B.岩礁上贝类活动能力小,可用样方法研究其数量,B正确;C.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优势种群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和繁殖机会,因此其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改变,C正确;D.玉米是一种植物,不能体现群落的分层现象,D错误。故选D。7.【答案】B【解析】8.【答案】D【解析】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解答:A.人工湿地按照园林景观的功能要求,在相应区域种植有水葱.风车草.梭鱼草.美人蕉等水生植物,体现了湿地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B.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有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人与动物的影响等,B错误;C.人工湿地的植物能吸收.利用流入湖水中的有机物,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但由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故需要控制污水流入人工湿地的速率,C错误;D.人类的活动可能改变湿地的群落演替方向和速度,使群落向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D正确。故选D。9.【答案】D【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的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的空间特征是指种群中的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三种类型。解答:根据分析可知,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都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蚂蚁的集群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而物种丰富度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0.【答案】A【解析】调查土壤中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解答:A.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A错误;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以用目测估计法或记名计算法,B正确;C.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要使用放大镜.实体镜进行观察,C正确;D.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会因为季节.环境条件不同,所以在不同的季节,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会不同,D正确。故选A。 11.【答案】D【解析】12.【答案】A【解析】13.【答案】C【解析】14.【答案】C【解析】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对于植物来讲,阳光对植物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照;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与动物的食物有关。解答:ABD.随着水深的增加,溶氧量逐渐减少,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水温也会略有下降,这些都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ABD不符合题意;C.温带地区的草原和森林因季节变化而体现出群落的季相,故不会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C符合题意。故选C。15.【答案】D【解析】16.【答案】C【解析】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所以可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并且打开电灯;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要计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中的数目。解答:A.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标记物不利于标记个体的存活,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的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A错误;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吸出培养液计数前先振荡试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则计数的酵母菌数量较接近实际值,若没有振荡试管且从试管下层吸取培养液,则导致取样的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较多,计数的酵母菌数量大于实际值,B错误;C.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如果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会使统计的数值比实际值偏小,C正确;D.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要计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中的数目,若样方内与样方线上的个体都统计在内,会导致所得到的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D错误。故选C。17.【答案】A【解析】群落的结构:18.【答案】B【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