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同步作业含答案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群落的结构同步作业含答案2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群落的结构同步作业含答案2,共13页。
【优质】第三节群落的结构-2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1.下图是“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采用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将其放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如蝗虫.蚯蚓.线虫等的采集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进行采集D.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之一是目测估计法,该方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种群2.为研究罗浮山自然保护区黑松椤的种群密度等生态状况,研究人员分甲.乙两组分别选取10m×10m的10个样方对黑炒椤及样方中其他植物进行了调查,数据记录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样方 蕨类植物被子植物12345678910平均值甲717510616741569.314种113种乙196101481158549.0A.该调查在选取样方时可采用五点取样法或等距取样法B.通过表中数据可得出黑杪椤的种群密度为9.15株/m2的结论C.通过对样方中植物种类的调查统计,可获得罗浮山物种丰富度的部分数据D.表中数据反映出黑杪椤所处群落在空间上有较为复杂的垂直结构3.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连绵的燕山,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影响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可增加本种群的K值B.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C.平天湖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分布的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种群和群落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5.下列关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地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B.利用小动物的趋光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C.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小动物种类D.对不知名的小动物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下其特征6.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第5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中,未标志的60只,有标志的20只。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B.第3年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第7年时为衰退型C.探究该草场土壤微生物对落叶分解作用实验的对照组要对土壤进行灭菌处理D.调查该草场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对死亡个体可以不作统计7.某林场生长大片马尾松,周边是大片草地,并有多种动物栖息在其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湿度是影响该群落植被水平分布的因素之一B.马尾松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光照强度决定了林中各种动物的垂直分层分布D.修剪后的林边草地只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8.有关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子叶植物.蚜虫.跳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都不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结果偏小C.“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D.利用昆虫的避光性等特性,可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农田某昆虫的种群密度9.以下关于种群.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B.草坪中也存在垂直结构C.种群数量的变化就是种群的增长D.大熊猫数量呈“S”型增长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0.某地发生过火灾的岛屿按面积可分为大.中.小三组,面积越小的岛屿距末次火灾年限越长。为研究不同岛屿上移除植物功能群对地下线虫类群的影响,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部分实验数据如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移除乔木后,大岛屿上取食植物的线虫生物量增加B.移除苔蘚后,各岛屿上线虫的生物量均下降C.岛屿不同区域常常呈现出种群类型和密度的不同分布,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D.调查线虫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采集土壤,统计样本中线虫的种类和数目。11.天山山脉沿东西横贯我国新疆中部,很多山峰高度超过4000 mo从天山北麓的奎屯登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可以看到荒漠.草原.森林等群落类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天山各群落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相同物种所有个体的天然群聚B.从山脚到山顶的植被类型有差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C.从山脚到山顶群落类型的差异是由于光照强度的不同导致的D.从山脚到山顶不同群落中的生物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12.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校园花坛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进行了调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样方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B.可采用目测估计法或记名计算法统计物种相对数量C.可根据土壤小动物的避光性特点用诱虫器进行采集D.花坛0~5cm土层中小动物的丰富度通常最高13.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混养时,其食物的分布情况,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生活在同一池塘中的四大家鱼的全部个体组成一个种群B.图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群落C.草鱼与鲢鱼的食性有很大差别,故不存在竞争关系D.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他动植物的分层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14.调查法是生态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取样时,为避免吸到培养液底部的死菌,滴管应轻轻吸取,避免溶液晃动B.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将样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后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用高倍镜观察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取样器取样法,样土中肉眼难以分辨类群的小动物可以不做统计D.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处在样方边线上的个体,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15.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B.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D.群落中的物种,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而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16.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生物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部分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利用了土壤动物的趋光性,光源吸引昆虫,灯罩防止昆虫逃跑B.随机扫取表层土来采集土样,放置土样时最好让土样充满漏斗C.金属筛网的作用是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可用纱布代替D.广口瓶中可以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17.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竹子有高有矮,属于群落垂直分层C.一片草地上所有的跳蝻属于一个种群,可以通过样方法来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D.利用数学模型研究J型曲线时,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应,属于模型假设18.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所示(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区域中田鼠种群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b~d期间田鼠种群数量不断降低C.c时间种群密度最小D.a~d期间田鼠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A【解析】图中A装置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进行采集。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标志重捕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解答:A.由于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所以若采用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A正确;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蝗虫不属于土壤动物,蚯蚓.线虫体型较大,不能用乙装置采集,B错误;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进行采集,C错误;D.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之一是目测估计法,该方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小.种群数量较多的群落,D错误。故选A。2.【答案】B【解析】3.【答案】A【解析】群落结构类型(空间结构):
解答:A.连绵的燕山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A 错误;B.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分层明显,影响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B 正确;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属于垂直结构,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C 正确;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镶嵌分布,D 正确。故选A。4.【答案】C【解析】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所组成的一群个体;群落是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联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解答:A.K值即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与环境资源有关,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无关,A错误;B.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随机取样,不能故意选择草多的地方,B错误;C.水平结构是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或同一地段不同位置的种群分布,故平天湖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分布的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错误。故选C。5.【答案】B【解析】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由于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调查。解答:A.不同地点,环境资源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A正确;B.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光的特点,利用小动物的避光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B错误;C.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动物种类,C正确;D.观察小动物时,如果无法知道小动物的名称,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特征,D正确。故选B。6.【答案】A【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图中第5年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的种群数量应为k/2,种群增长速率若大于0,则种群数量表现为增长。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50=(60+20)∶20,N=200只,即K/2=200只,所以K值为400只。解答: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A正确;B.第3-9年,种群增长速率一直大于0,所以种群数量一直增长,故第3年时和第7年时种群的年龄组成都是增长型,B错误;C.施加自变量的组为实验组,故探究该草场土壤微生物对落叶分解作用实验的实验组要对土壤进行灭菌处理,C错误;D.调查该草场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对死亡个体也需要作统计,D错误。故选A。7.【答案】A【解析】群落的结构:8.【答案】C【解析】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解答:A.调查单子叶植物.作物上蚜虫.跳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也可用样方法,A 错误;B.如果动物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根据标志重捕法的公式 N= Mn/m, 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结果偏高,B 错误;C.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较强,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研究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C 正确;D.用黑光灯诱捕法可以调查某种昆虫的种群密度,该方法利用了昆虫的趋光性,D 错误。故选C。9.【答案】B【解析】种群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解答:A.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中有多种生物,不属于种群,A错误;B.即使是低矮的草坪,不同种类的植物及生活在那里的动物也会存在分层现象,也就是存在垂直结构,B正确;C.种群数量的变化包含了种群的增长.波动和下降,C错误;D.大熊猫数量呈“S”型增长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D错误。故选B。10.【答案】B【解析】11.【答案】D【解析】12.【答案】A【解析】13.【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不同鱼生活的水层和食物种类有所区别,各种生物分布在不同的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解答:A.生活在同一池塘中的四大家鱼的全部个体不止一种生物,不能组成一个种群,A错误;B.群落是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图中只是池塘中的部分生物,故图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不能叫作群落,B错误;C.草鱼和鲢鱼虽然食性有很大的区别,但也会捕食相同的浮游动物,也存在竞争,C错误;D.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他动植物的分层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故选D。14.【答案】D【解析】15.【答案】C【解析】群落由许多种群构成,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丰富度.空间结构和群落的演替等;任何一个群落中,物种都是通过一定的联系聚集在一起的,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一般是不同的。解答:A.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所有不同种群的全部生物群体,所以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A正确;B.群落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一般是不同的,B正确;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除了丰富度还有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C错误;D.任何一个群落中,物种都是通过一定的联系聚集在一起的,D正确。故选C。16.【答案】D【解析】根据题图分析,采集的原理应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暗.避高温.趋湿的生活习性,灯罩的功能是为了保证更多的光线和热量集中到土壤样品,一些小动物正是通过金属筛网向下移动进入广口瓶的,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解答:A.该装置设计的原理是土壤小动物具有避光.趋湿.避高温的习性,灯罩可以保证更多的光线和热量集中到土壤样品上,A错误;B.土壤表层只有一部分小动物分布,故不应只扫取土壤表层取样;放置土样时,为了使空气流通,土样尽量不要填满漏斗,B错误;C.小动物正是通过金属筛网向下移动进入广口瓶的,C错误;D.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可以用来保存收集到的小动物,D正确。故选D。17.【答案】D【解析】18.【答案】D【解析】分析曲线图:R=出生率/死亡率,当R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当R等于1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当R小于1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减小。解答:A.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而种群没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误;B.田鼠种群数量在b~d之间时,R先大于1后小于1,因此田鼠种群数量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过程,B错误;C.c~d期间,R小于1,其数量一直在减小,d时间种群数量最小,种群密度最小,C错误;D.a~d期间,R先大于1后小于1,因此田鼠种群数量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过程,D正确。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