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4章 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第三节 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
展开【精品】第三节生态环境的保护-2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
1.图表示某农业生态工程模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农业生态工程利用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
B.人类合理的活动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C.利用蚓粪.残渣作为有机肥属于系统的实际消费
D.利用蚓体制作动物蛋白属于系统对系统外部的物质输出
2.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依据群落演替的规律在不同阶段种植不同的植物以改造盐碱化草原
B.立体农业主要运用了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C.尽量选用本地树种进行城市绿化,以避免外来物种入侵造成不良影响
D.要使单一作物的农田生态系统保持稳定,需要不断施肥.灌溉
3.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可采用人工制造表土,种植农作物
B.“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
C.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要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这遵循了生态工程中的整体性原理
D.“四位一体”农业生态工程中,往往将蔬菜棚与猪圈连通起来提高经济效益,这遵循了生态工程中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4.生态农业可以实现对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以下不属于生态农业具体优点突出表现的是( )
A.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业投入 B.收获多种产品,增加经济效益
C.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净化环境,降低人和家畜的发病率
5.立体种植.桑基鱼塘等生态农业与传统种植农业相比,有很好的生态和经济效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桑基鱼塘中蚕粪养鱼使废物得到很好的利用,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B.立体种植属于农业生态工程的轮种技术
C.生态农业系统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经济效益就越好
D.农户投入桑基鱼塘的人工属于该系统的实际消费
6.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方很多地区在桑园中种植大豆运用了轮种技术
B.“过腹还田”可实现能量的良性循环和多途径利用
C.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属于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
D.屠宰场利用废血提取生产凝血酶属于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
7.根据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系统工作最可靠的是 ( )
A. B.
C. D.
8.目前南方地区普遍釆用在荔枝园内养鸡的生产模式,总收益约是普通荔枝园的2 倍。下图为该模式的 结构与功能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模式实现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荔枝树木的幼苗.半成体植株和成体植株由于分层形成了垂直结构
C.荔枝树固定的太阳能是输入该系统的全部能量
D.为了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需实施相应的 物质.能量投入
9.图示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关于该生产方式叙述错误的是( )
A.为“桑基鱼塘” B.降低了能量传递效率
C.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D.提高了生产效益
10.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物种多样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 D.系统整体性原理
11.“1+1>2”体现生态工程的哪一基本原理:( )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协调平衡原理 D.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2.生物数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后,就会破坏生态工程的哪一原理
A.协调与平衡原理 B.系统性原理
C.整体性原理 D.工程学原理
13.有位农民在自家庭院里搞了一个小生态农业,使0.25亩的庭院创收达几万元。其物质和能量流动如下图所示,下列对该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系统中,葡萄一蚯蚓一鸡一猪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B.该系统体现了物质.能量多级利用
C.该系统内蚯蚓和甲烷菌为分解者
D.该系统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14.下列现代生物科技所依据的原理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细胞全能性 B.基因工程技术——基因重组
C.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细胞核移植 D.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再生
15.打造绿色生态城市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下图是某城市对垃圾处理的一种方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蚯蚓.蝇蛆作为分解者在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该方案实现了对垃圾中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C.该方案利用了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技术
D.该方案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16.“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环境治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将是时代的主旋律。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都能自给自足的系统
B.面对温室效应加剧问题主要通过各国节能减排来解决
C.生态农业利用的主要生态学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
D.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17.如图是某立体生态养殖模式的部分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立该立体养殖模式主要遵循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
B.该过程可以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C.鸡.鱼.牛和猪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用分解者蚯蚓喂鱼和鸡,可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且该立体养殖模式能降低环境污染
18.位于胶东半岛的昆嵛山林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曾大规模营造马尾松纯林,结果遭到松干蚧的毁灭性打击。这一事例说明,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必须遵循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物种多样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 D.整体性原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2.【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3.【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在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解答:
A.为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可采用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关键是植被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A错误;
B.“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错误;
C.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要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这遵循了生态工程中协调与平衡原理,C错误;
D.“四位一体”农业生态工程中,往往将蔬菜棚与猪圈连通起来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这遵循了生态工程中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D正确。
故选D。
4.【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5.【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解答:
A.蚕粪养鱼使废物得到很好的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A错误;
B.立体种植技术利用了动物的不同习性,没有利用轮种技术,B错误;
C.食物链长,各食物链中的生物数量难以达到一定规模,影响经济效益,C错误;
D.农户投入桑基鱼塘的人工属于该系统的实际消费,D正确。
故选D。
6.【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7.【答案】D
【解析】
分析结构示意图,A表示集中式,B.C表示环式,D表示分布式,而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可以使系统结构和功能优化。
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解答:
A.能量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
B.荔枝树木的幼苗.半成体植株和成体植株属于同一种生物,而垂直结构属于群落的特征,B错误;
C.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其中包括荔枝树固定的太阳能,C错误;
D.为了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需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D正确。
故选D。
9.【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10.【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解答:
由于单一人工林中物种种类太少,而天然人工混合林中物种种类多,所以前者抵抗力稳定性差,易受害虫危害,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故选B。
11.【答案】D
【解析】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有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之分。其中系统整体性原理是指系统各组分只有比例适当,才能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选D.
12.【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解答:
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不仅要能适宜环境,而且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因此,生物数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违背了生态工程协调与平衡原理。
故选A。
13.【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成分包括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其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发展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同时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解答:
A.该生态系统中,葡萄→蚯蚓→鸡→猪不是捕食食物链,蚯蚓属于分解者,A错误;
B.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B正确;
C.蚯蚓.甲烷菌等都直接或间接从枯枝败叶中获得能量,均属于分解者,C正确;
D.该系统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正确。
故选A。
14.【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生态工程的原理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解答:
A.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A正确;
B.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正确;
C.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D.生态工程的原理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D正确。
故选C。
15.【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16.【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17.【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解答:
A.由图示可知,建立该立体养殖模式主要遵循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A正确;
B.鸡粪发酵喂肉牛.野猪等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B正确;
C.鸡.鱼.牛和猪等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
D.能量流动不循环,D错误。
故选D。
18.【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①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②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解答:
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物种多样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大规模营造马尾松纯林,物种数量少,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容易受虫害的威胁,这种做法违背了物种多样性原理,B符合题意。
故选B。
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态环境的保护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态环境的保护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4页。
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4章 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第三节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4章 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第三节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时训练,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当年疯狂种,为建成“无污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后测评,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