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时作业含答案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作业含答案4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作业含答案4,共17页。
【精选】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2练习一.单项选择1.下列有关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几乎相同B.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C.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不能一直呈“J”型曲线增长D.不同种群都呈“S”型曲线增长将导致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变大2.研究人员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C.第17~29天,成虫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3.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B.年龄组成是决定一个种群大小的重要特征C.只要食物条件和活动范围没有改变,种群的K值就不会改变D.种群的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4.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甲所示,增长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的年龄组成类型是稳定型B.图甲的年龄组成类型是衰退型C.图乙t1时期可能属于图甲的年龄组成类型D.图乙t1~t2时期,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5.在空间资源一定的环境中某鱼种群的增长曲线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随种群数量的增加,环境阻力增大,种群的增长速率减小C.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即为K值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6.图是某动物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图。下列关于种群增长曲线的应用,错误的是( )A.若要获得鱼类最大日捕捞量,则应在e点对应时间进行捕捞B.为保持鱼类的可持续发展,可在d点对应时间进行捕捞,剩余个体数量应处于c点对应水平C.若大量增加草原上羊的数量,则会导致草场退化,但不会导致c点对应的值下降D.对于鼠害的防治最好在b点对应时间之前进行,并通过硬化地面等措施降低e点对应的值7.下图表示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cd段兔群的生存斗争在进一步加剧D.de段兔群的增长率几乎为08.图中曲线1,2分别表示不同环境下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点和C点时,该动物种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B.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B段种内斗争逐渐加剧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是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目D.欲持续获得该种动物最大捕获量,应将其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9.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相当,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种群增长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10.下列关于种群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年龄组成是种群数量特征之一,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五一”期间北京人口数量明显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C.一片草地上所有的双子叶植物属于一个种群D.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11.为研究某种单细胞藻类的增长规律,在一定的实验室条件下对其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藻类数量将长期维持约2.0×106个B.约在培养的第7天该藻的增长速率最快C.在自然条件下的增长方式与图示曲线相近D.该实验条件下的培养液体积可能是不变的12.下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最大B.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C.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c点之后D.图中阴影部分可表示克服环境阻力时淘汰的个体数量13.小球藻(一种单细胞绿藻)是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之一。研究发现有些细菌能产生促进小球藻生长的物质,也能分解小球藻产生的自身抑制物。研究人员利用从小球藻培养液中分离纯化的3种细菌(X1.X2.X3)分别与小球藻混合培养,以筛选出对小球藻生长.油脂积累有利的共生菌。图1.2表示有关实验结果,其中A1~A3代表等量小球藻分别与细菌X1~X3的混合培养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1表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大后减小B.在对小球藻进行计数时,通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C.根据实验结果,应选择X1作为最佳共生菌D.在利用这种菌种进行连续生产时,藻密度应控制在培养至第6天时对应的藻密度14.于下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 K 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 600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 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 K 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15.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符合曲线①种群数量变化需满足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B.曲线②在 b 点之前种群密度增加,环境资源较充足,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加C.曲线②在 b 点之后种群密度增加,种内竞争加剧,种群的增长速率开始下降D.适当增加 a 值,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使 K 值变大16.下列有关环境容纳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B.“J”型曲线的K值比“S”型曲线的K值大C.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引入某生物的天敌,会降低该种生物的K值D.种内斗争会降低生物的K值17.如图是依据某草原上甲.乙两种鼠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绘制的曲线,L值表示甲鼠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M值表示乙鼠的种群数量。不考虑甲鼠种群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叙述正确的( )A.甲鼠种群在第2年年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种群数量达到最小值B.第2年,甲鼠种群L值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乙鼠迁入后,与甲鼠竞争食物和栖息地C.乙鼠种群的K值约为1.4×103只,甲鼠种群的K值比乙鼠种群的K值低D.乙鼠种群在第2年由于没有环境阻力,种群的增长符合“J”形曲线18.下图表示某种害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的“J”型增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J”型增长时,λ(增长倍数)保持不变C.自然条件下,捕杀害虫应在第40天进行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D【解析】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而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气候.食物.被捕食等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人类活动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解答:A.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但两者不一定为0,A正确;B.性别比例主要是通过降低出生率来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B正确;C.因受到食物.空间.天敌等条件的限制,种群不能一直呈“J”型曲线增长,C正确;D.不同种群呈“S”型增长,改变的是各种群的数量,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一般不变,D错误。故选D。2.【答案】B【解析】由表格分析可知,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在开始的适应期,种群的数量增长缓慢,随后增长加快,当种群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种内竞争加剧,种群增长变慢,整个过程中,黑腹果蝇种群的数量变化符合“S”型增长。解答: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充足.空间资源充裕,A错误;B.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因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竞争加剧,B正确;C.第17~29天,成虫数量较多,由于食物减少.种内竞争加剧,成虫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缓慢,C错误;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S”型增长,D错误。故选B。3.【答案】D【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包括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解答:A.蚜虫的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不宜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B.决定一个种群大小的重要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而年龄组成是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B错误;C.影响种群K值的因素很多,除了食物条件和活动范围,还有天敌.气侯等条件,C错误;D.环境容纳量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内斗争可以改变种群数量,但不会改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故选D。4.【答案】C【解析】5.【答案】A【解析】受食物和空间资源以及天敌的限制,大多数种群的增长为S型,在环境条件不被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称为K值,此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零,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足的理想条件下,生物可以以指数形式增长,称为J型,其增长率是一定的。解答: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图为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正确;B.由于该图为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那么增长速率在达到K/2之前,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增长速率不断增大,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超过K/2后,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群增长速率减小,B错误;C.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当种群数量超过K/2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D错误。故选A。6.【答案】C【解析】7.【答案】A【解析】据图分析,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解答: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对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A错误;B.bc段兔群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故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正确;C.cd段兔群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食物和空间资源等有限,故生存斗争在进一步加剧,C正确;D.de段兔群数量达到K值而且基本不变,种群增长速率几乎为0,D正确。故选A。8.【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曲线1是J型曲线,曲线2是S型曲线。K2处是S型曲线稳定后的环境容纳量(K值),K3处是S型曲线的大约K/2处,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解答:A.B点和C点时,曲线的斜率为0,表示该动物种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A正确;B.A点时种群数量继续增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B段种群数量逐渐增加,种内斗争逐渐加剧,B正确;C.曲线1是J型曲线,无生存斗争,曲线2是S型曲线,有生存斗争,因此,阴影部分表示的是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目,C正确;D.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欲持续获得该种动物最大捕获量,捕获后应将其种群数量保持在K2/2水平,D错误。故选D。9.【答案】C【解析】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1.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2.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同一种群的所有生物共用一个基因库。解答: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A正确;B.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B正确;C.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那就是稳定型,密度不会有大的改变,C错误;D.种群增长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增长率一直下降,D正确。故选C。10.【答案】C【解析】11.【答案】A【解析】S型曲线(1)条件:自然条件下,食物和空间条件有限(2)环境容纳量(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3)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在K/2时达到最大。解答:A.由图可知,藻类数量的K值是2.0×106个,此时藻类数量不再增长,可能是培养液体积有限,但藻类还会消耗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当营养物质消耗殆尽的时侯,藻类数量会开始下降,所以到达K值后,藻类数量短期内会维持2.0×106个,长此以往,藻类数量会下降,A错误;B.培养第七天的时候,种群数量是K/2,此时增长速率最快,B正确;C.在自然条件下,环境条件是有限的,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此时曲线相当于S型曲线,与图示曲线接近,C正确;D.由图可知,藻类种群数量达到2.0×106个时便不再增长,可能由于资源.空间有限,这时候藻类数量已经达到K值,由于培养液的体积不变,藻类数量便不能再增长,D正确。故选A。12.【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c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在K/2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解答: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达到了环境容纳量,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A错误;B.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K/2=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200,B错误;C.由图分析可知,两条曲线在b点后不再重合,故种群数量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b点之后,C错误;D.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环境阻力作用下被淘汰的个体数量,D正确。故选D。13.【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小球藻分别与3种细菌共生,均能促进小球藻的生长及积累油脂,当小球藻与X1细菌共生时,与对照组相比,生长速率最快,积累的油脂最多。解答:A.图1中看出,随着时间的增加,小球藻干重先增加后基本稳定不变,说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正确;B.小球藻细胞体积较小,对其单个计数很困难,所以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B正确;C.从图1和图2看出,当其和X1共生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且油脂含量最高,所以应选择X1作为最佳共生菌,C正确;D.在第6天小球藻虽增殖比较快,但油脂含量较低,所以选择12天进行连续生产,此时种群密度大,油脂含量高,D错误。故选D。14.【答案】B【解析】15.【答案】D【解析】图中①是J型曲线,②是S型曲线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产生条件①食物.空间条件充裕;②气候适宜;③没有敌害.疾病①食物.空间有限;②各种生态因素综合作用特点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后,将在K值上下保持相对稳定环境容纳量(K值)无K值有K值曲线形成的原因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种群增长率保持稳定先增加后减少解答:A.曲线①是J型增长曲线,是种群在理想条件下(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的增长曲线,A正确;BC.曲线②是S型增长曲线,b点是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点,在达到b点(K/2)之前,环境资源较充足,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加,b 点之后种群密度增加,种内竞争加剧,种群的增长速率开始下降,BC正确;D.a表示初始的种群数量,环境容纳量是环境本身能够容纳的种群个体的数量,不会因为a点改变而改变,D错误。故选D。16.【答案】C【解析】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解答: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为“J”型增长,不存在环境容纳量,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A错误;B.“J”型曲线没有K值,B错误;C.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引入某生物的天敌,该种群的生存环境变差,K值随之降低,C正确;D.种内斗争是种群的内部变化,不是种群环境的改变,故不会影响K值变化,D错误。故选C。17.【答案】B【解析】种群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增长率为正值,则种群数量增加;S型曲线的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变为0(即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对应K/2值。解答:A.分析题图,甲鼠种群在第3年间的L值小于1,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因此甲鼠种群在第2年年末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种群数量在第3年年末达到最小值,A错误;B.乙鼠在第1年年末迁入甲鼠生活的区域,乙鼠迁入后会与甲鼠竞争食物和栖息地,使甲鼠的种群数量下降,B正确;C.环境容纳量指的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分析可知,乙鼠种群的K值约为1.4×103只,L值表示甲鼠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无法得知甲鼠种群的K值,因此无法与乙鼠种群的K值进行比较,C错误;D.乙鼠种群迁入的是个资源和空间有限的环境,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形曲线,第2年的时候是有环境阻力的(与甲鼠竞争食物和栖息地等),D错误。故选B。18.【答案】C【解析】“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解答: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即食物充足,空间宽裕,无天敌或者天敌较少,A正确;B.若图示种群每年以λ倍“J”型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0λt ,λ值不变,B正确;C.防治害虫时越早越好,应该在其种群数量达到K/2(20天之前)之前进行捕杀,C错误;D.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的因素就是由于环境条件的有限性,所以当环境条件有所改善时,K值会增加,环境变恶劣时,K值降低,D正确。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