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时作业含答案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作业含答案5
展开这是一份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作业含答案5,共15页。
【精选】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1作业练习
一.单项选择
1.下图表示某海域大黄鱼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点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B.a点和c点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相同,所以种内竞争程度相同
C.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该海域大黄鱼种群的K值约为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易被捕食,则估计值偏小
2.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已知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图中可知0~d期间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
B.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
C.该田鼠种群在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D.由图可知,a.b两点对应的种群自然增长率一定相等
3.栖息在某岛的信天翁从1889年以来一直稳定在4000只左右,这种鸟需要9~11年才能达到性成熟,每隔2年繁殖一次,每窝只产一个蛋,亲鸟共同育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信天翁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其出生率
B.领域行为不会改变信天翁的环境容纳量
C.信天翁的种群数量稳定说明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
D.1889年以来该岛上信天翁种群的生物量保持稳定
4.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让治愈癌症成为现实。如图是关于结肠癌发生的相关机理。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结肠癌是多个基因同时突变的结果
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相反
C.将相关DNA甲基化处理可以阻止早期肿瘤的产生
D.只有晚期的肿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会减少
5.用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
时间/天 | 1 | 5 | 9 | 13 | 17 | 21 | 25 | 29 | 33 | 37 |
成虫数/只 | 6 | 10 | 28 | 71 | 131 | 207 | 270 | 302 | 327 | 341 |
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17天,成虫数量呈“J”形增长
6.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 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
A. 小于161只 B. 大于161只
C. 小于81只 D. 大于81只
7.生命系统具有从细胞到生态系统的多个层次,种群和群落是其中的两个层次。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该地区田鼠种群的数量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比前一天增加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密度,而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推测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增长模型(每天)可构建为Nt=N0λt,其中λ=1.015
C.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可以体现生态系统存在负反馈调节
D.群落的垂直结构往往引起种群的镶嵌分布,立体农业的原理是合理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
8.如图表示某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将保持恒定
B.该种群在c点时增长最快,此时的生存阻力最小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
D.a.b.c.d点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
9.科学家研究发现天然病毒M1能选择性攻击锌指抗病毒蛋白(ZAP)缺失的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作用人类的正常细胞转化成的癌细胞中广泛缺乏ZAP。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ZAP是由天然病毒M1的遗传物质在癌细胞中控制合成的
B.在适宜条件下,能被天然病毒M1攻击的细胞不可能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C.只要正常细胞的一个原癌基因突变,该细胞就能获得癌细胞的所有特征
D.人类的正常细胞转化成癌细胞的过程中,细胞中的ZAP可能会减少
10.在5ml的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在第5天之后,大草履虫的数量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K值受到培养液体积的限制
B.该实验得到的K值是375个
C.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双小核草履虫,K值也是375个
D.引入大草履虫的天敌,大草履虫的K值就会变小
11.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下列有关人口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曲线b
B.产生曲线b与曲线a的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不同
C.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不可能是图中的曲线c
D.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值)为110亿,则当世界人口达到110亿时,人口数量可能继续增长
12.下图所示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在不考虑迁入率.迁出率等的情况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和b点,鲤鱼种群增长率一定相等
B.O~d段,鲤鱼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波动
C.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仅由图推断,a~b段,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b~c段,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
13.调查某种群一段时间内某些特征的变化,得到下图A.B两条曲线,种群增长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计算公式:种群增长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曲线A表示某种群增长率,且X=1,则该种群第二年末的数量是第一年初的2倍
B.若曲线B是出生率,曲线A为死亡率,则交点对应的年龄结构类型一定为稳定型
C.若曲线B表示的是“S”形曲线的增长率,则X一定大于零
D.若曲线B是增长速率,且X=0,则该种群一定未达到K值
14.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矿工中常见的 “硅肺” 是由于肺泡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引起的
B.真核细胞中存在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它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C.科研上鉴别细胞死活可用台盼蓝染色,凡是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
D.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发生改变,表面的AFP等蛋白质会减少
15.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形。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曲线上的点 | S1 | S2 | S3 | S4 | S5 |
N | 20 | 50 | 100 | 150 | 180 |
0.90 | 0.75 | 0.50 | 0.25 | 0.10 |
A.环境阻力对种群数量增长的明显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从值为0.50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16.下列关于种群的“J”型增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J”型增长曲线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
B.在实验室的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可呈“J”型增长
C.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段时间内可能呈“J”型增长
D.呈“J”型增长的种群,其数量达到最大值后恒定不变
17.为了确定某水域中鱼的养殖量,研究人员经过相关研究,得出了如图甲所示的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和如图乙所示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乙中E点对应图甲中的B点,D.F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
B.图甲中从O点到D点,种内竞争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C.限制渔网网目的大小可通过影响鱼群的年龄结构进而影响鱼群数量变化
D.从B点以后的任何时期进行中等强度的捕捞,均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
18.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一种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的田鼠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追踪调查,绘制出如图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绘制曲线属于模型建构法,该模型的类型与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类型不同
B.田鼠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密度就对其增长有了制约作用
C.图中K值反映的是田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该值仅受食物.天敌.竞争者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D.图中D点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C
【解析】
据图分析,横坐标是时间,因变量为种群的增长率,0-b种群增长率先增加,b-c种群增长率降低,可知大黄鱼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且b点对应与种群的K/2。
解答:
A.c点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年龄结构应为增长型,A错误;
B.c点与a点相比,c点种群数量多,所以种内竞争程度较激烈,B错误;
C.种群的增长速率在K/2时最大,故该海城大黄鱼种群的K值约为,C正确;
D.标记重捕法中计算种群数量的公式为,若标记个体易被捕食,则重捕的标记个体数目偏小,种群数量的估计值会偏大,D错误。
故选C。
2.【答案】B
【解析】
已知R= 出生率/死亡率,当R>1时,即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当R < 1时,即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减少,当R=1时,即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保持稳定。
解答:
A.在0~d范围内,只能体现出一个变化过程,没有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即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A错误;
B.据图可知,田鼠种群数量在a~b之间,由于R大于1,所以种群数量一直增加,在c~d(不包括d点)期间,R小于1,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所以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B正确;
C.在c~d(不包括d点)期间,田鼠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小于1,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所以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故d点时的种群密度小于c点时的,C错误;
D.据图可知,a.b两点对应的R相等,但田鼠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等,D错误。
故选B。
3.【答案】C
【解析】
4.【答案】C
【解析】
细胞癌变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原癌基因的作用是维持正常的细胞周期和增殖生长,抑癌基因的作用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累积的过程,长期接触致癌因子,就可能会导致细胞癌变。
解答:
A.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癌变是多个基因发生突变累积的结果,但并非是同时发生突变,A错误;
B.原癌基因维持正常的细胞周期和增殖生长,抑癌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二者的功能并非相反,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去甲基化可以导致早期肿瘤发生,所以将相关DNA甲基化可以阻止早期肿瘤的产生,C正确;
D.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均会减少,并非只有晚期的肿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会减少,D错误。
故选C。
5.【答案】C
【解析】
据表格可知,黑腹果蝇引入到奶瓶新环境中时,开始的适应期种群的数量增长缓慢,随后增长加快,种群处于增长型。当种群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此时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增长率下降,整个种群的发展过程符合“S”型增长。
解答:
A.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第13-25天,由于环境条件适宜,成虫数量个体繁殖加快,而不是生长加快,A错误;
B.第17-29天,成虫的数量虽然增加,但其增长率下降,说明死亡率增加,B错误;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因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导致成虫增长率的下降,C正确;
D.第1-37天,成虫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S”型增长,S型曲线的初始阶段不能看成“J”型曲线,D错误。
故选C。
6.【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灰苍鼠,第二次捕获42只灰苍鼠,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50=42:13,N≈161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小于161只,A正确。
故选A。
7.【答案】D
【解析】
8.【答案】D
【解析】
“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
解答: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上下波动,而不是保持恒定,A错误;
B.图中c点时种群增长最快,但是此时种群数量已经有K/2 ,空间和食物等造成的环境阻力不是最小,B错误;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淘汰掉的个体,C错误;
D.a.b.c.d点后的种群数量都增长,因此在这四点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D正确。
故选D。
9.【答案】D
【解析】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细胞易扩散转移。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解答:
A.人类的癌细胞广泛缺乏ZAP,说明正常细胞能够合成ZAP,可见ZAP是由正常细胞的遗传物质控制合成的,A错误;
B.天然病毒M1能侵染ZAP缺失的癌细胞,癌细胞在适宜条件下有无限增殖的能力,B错误;
C.细胞癌变是一种累积效应即5~6个与癌变有关的基因发生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的全部特征,C错误;
D.人类的癌细胞广泛缺乏ZAP说明正常细胞转化成癌细胞的过程中,细胞中ZAP可能会减少,D正确。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
11.【答案】C
【解析】
图示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其中a为J型曲线,种群数量呈指数式增长;曲线b为S型曲线,种群数量先增长,后趋于平衡;曲线c中,人口数量先增长,然后保持相对稳定,最后下降。
解答:
A.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有限,人口数量不可能持续增长,当人口数量达到一定值时将会动态平衡,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的曲线b,A正确;
B.曲线a是空间.食物等资源无限充足下理想低环境阻力下种群增长的曲线,曲线b是空间.食物等资源有限的高环境阻力下种群增长的曲线,产生曲线b与曲线a的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不同,B正确;
C.人口数量的增长较为特殊,不仅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人的文化水平.意识等因素影响,当世界人口数量过多时,会对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破坏,使K值下降,从而导致人口数量减少,当今发达国家已出现因人的意识原因而不生育的现象,若此现象成为世界普遍现象,也会导致人口数量减少,C错误;
D.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值)为110亿,则当世界人口达到110亿时,人口数量会在110亿附近波动,某时间段可能继续增长,D正确。
故选C。
12.【答案】C
【解析】
由图分析,当鲤鱼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鲤鱼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当鲤鱼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小于1时,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鲤鱼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
解答:
A.据图可知,a.b点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相等,但因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不定,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量也不定,故种群增长率不一定相等,A错误;
B.出生率/死亡率>1时,种群数量增多,出生率/死亡率<1时,种群数量减少,O~d段,鲤鱼种群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没有呈现周期性波动,B错误;
C.a~b段,出生率/死亡率>1,出生率>死亡率,鲤鱼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正确;
D.b~c段,该鲤鱼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D错误。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
14.【答案】B
【解析】
15.【答案】A
【解析】
分析表格:种群的最大值K=200,则种群数量在S1~S3时,种群数量增长加快;种群数量在S3点时,即N=K/2=100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在S3~S5时,种群数量增长减慢。
解答:
A.在种群数量变化的“S”曲线中,环境阻力始终存在,A错误;
B.由图表知,由于种群的K值为200,因此K/2为100,当种群数量为K/2(N=100)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对应曲线上的点是S3,该点时种群的再生能力最强,故防治蝗虫应在S3点之前进行,B正确;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K/2,即S3点,此时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
D.由于种群的K值为200,因此K/2为100,当种群数量为K/2(N=100)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据表格数据可知,此时(K-N)/K值为0.50,D正确。
故选A。
16.【答案】D
【解析】
17.【答案】D
【解析】
18.【答案】C
【解析】
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J”型曲线和“S”型曲线都研究了种群数量增长的规律,此图是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S”型曲线中注意点:①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②K/2处增长速率最大。③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解答:
A.绘制曲线属于模型建构法,且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而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二者类型不同,A正确;
B.田鼠种群数量越接近K值,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越明显,即田鼠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密度就对其增长有了制约作用,B正确;
C.环境容纳量(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同一种生物的K值会受到天敌.食物等生物因素以及气候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C错误;
D.图中D点后,种群数量仍在增加,直至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因此D点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正确。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