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作业含答案6
展开【精选】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3作业练习
一.单项选择
1.如图所示表示一个种群在某环境中的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群的增长方式为逻辑斯谛增长,e点时种群的出生率为0
B.该种群在c点时的增长速率最快,此时的生存阻力最小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D.在a.b.c.d点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自然增长率均大于0
2.图表示草原上某草本植物种群数量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物数量在增长时,以它为食的生物数量一定增长
B.该草本植物的K值是可以改变的
C.a~b时该生物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
D.若该植物是有害植物,为控制其数量应在开花前收割
3.某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呈现“S”型曲线,K值为环境容纳量,下图为该种群的(K值-种群数量)/K值随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设K值为200)。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K值-种群数量)/K值越大,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种群增长速率越大
B.该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与种群数量呈负相关
C.种群的年龄组成在S2点时是增长型,在S4点时是衰退型
D.为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应在S5点对应的时刻捕捞
4.“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科学研究中有几项运用了该方法( )
①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②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③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 ④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⑤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⑥遗传密码的破译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最适合在( )
A.种群数量为K时开始捕获
B.种群数量大于K时开始捕获
C.种群数量等于K/2时开始捕获
D.种群数量略大于K/2时开始捕获
6.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如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年时,种群数量最少
B.c年时,种群数量最少
C.d年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D.e年时,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K/2值时,种群内的个体间竞争程度最高
B.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C.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D.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8.在相同条件下对甲.乙两种藻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单独培养时,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
B.混合培养时,甲藻的繁殖速率可能快于乙藻
C.单独培养时,乙种群2至6天的增长率逐渐增大
D.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不是导致甲藻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9.某科研团队选择肥力好.棉苗长势均匀一致的正方形棉田,从7月1日开始定期定点调查,每5天记载棉花伏蚜的数量,记录数据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第六次 | |
棉花伏蚜 | 0 | 2.6×103 | 4.5×103 | 1.2×104 | 2×104 | 2×104 |
A.在该棉田调查伏蚜数量时应采用标志重捕法
B.棉花伏蚜在7月中旬左右具有最大的种群增长速率,应在7月上旬进行除虫
C.7月气候适宜.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棉花伏蚜呈“J”型增长
D.化学防治棉花伏蚜会导致该种群产生基因突变
10.下图表示某种害虫(甲)及其天敌某种鸟类(乙)的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数量关系,直线P表示Nt=Nt+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的种群数量在S1时,乙的种群数量在S2时均没有增多
B.乙的种群数量少于S4时,其种群数量会缓慢增加直至S2
C.在甲的种群数量达到S3之前,其种群数量增长较快
D.甲.乙种群数量增长的差异可能与其自身繁殖能力有关
11.如图表示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在甲环境中增长时,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不断增大
B.甲环境不存在该种群的天敌,制约其增长的因素是种内斗争
C.该种群在乙环境中增长时,增长速率在种群数量达到K/2时最大
D.若该种群表示鱼类资源,则在d点捕捞可以获得日最大捕捞量
12.在富营养化的湖泊中,某些藻类爆发式的生长过程中,其数量变动属于种群的什么增长( )
A.“J”型增长 B.“S”型增长 C.“Z”型增长 D.直线型增长
13.图甲.图乙为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Ⅱ曲线所处环境下,种群的进化速度更快
B.在食物充足时,种群以图甲中I曲线方式增长
C.图乙可表示图甲中模型Ⅰ的种群增长特点
D.图乙表示种群数量在第15年时恢复到初始水平
14.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其种群数量变化,不正确的是( )
A.先呈“S”型增长,后呈“J”型增长
B.先呈“J”型增长,后呈“S”型增长
C.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不会增长
D.K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15.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长增长
B.由于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原因,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减少
C.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D.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16.某科研小组调查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绘制如图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阻力出现在b点之后
B.c 点数量代表环境容纳量
C.为提高防治效率应在a点时捕杀蝗虫
D.防止蝗灾的有效措施是降低蝗虫的出生率
17.图表示某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曲线表示该种群的生长环境理想,没有其他生物和该种群生活在一起,没有竞争和天敌
B.b曲线表示该种群生活在现实环境中,影响该种群个体生存的生物因素是天敌
C.图中阴影部分形成的原因是种内斗争,不适应的个体被淘汰
D.物种入侵已成为破坏我国原有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因素
18.下列关于种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根据年龄结构可以初步判断存活曲线类型
B.在达到K值之前,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
C.均匀分布是种间竞争的结果
D.动物领域行为的强弱会随种群密度的大小而改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D
【解析】
种群的增长曲线是表达种群增长速率的曲线,包括J型增长和S型增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不变,数量会连续增长。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
解答:
A.该种群的增长为逻辑斯谛增长,e点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稳定,A项错误;
B.该种群在c点时的增长速率最快,之前的生存阻力较小,此后的生存阻力增大,B项错误;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下被淘汰的个体数量,C项错误;
D. a.b.c.d点时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自然增长率大于0 ,D项正确。
故选D。
2.【答案】A
【解析】
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但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解答:
A.某种生物会受到多种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故该生物数量在增长时,以它为食的生物数量可能受其它因素的影响,而不一定增长,A错误;
B.由题图可知,若该图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则该草的K值是可以改变的(从乙变到了丙),B正确;
C.a~b时该生物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种群数量保持稳定,C正确;
D.若该植物是有害植物,为控制其数量应在开花前收割,避免授粉产生子代增加数量,D正确。
故选A。
3.【答案】B
【解析】
4.【答案】D
【解析】
假说一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解答:
①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是: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该过程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①正确;
②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是:观察杂交实验的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说;进行演绎推理,设计测交实验;进行测交实验,统计实验结果。该过程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假说—演绎法”,②正确;
③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过程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后来科学家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以大肠杆菌为材料,证明了DNA是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的。该过程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假说—演绎法”,③正确;
④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的是类比推理法,④错误;
⑤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过程是:根据果蝇杂交实验的异常结果提出假说“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然后设计测交实验进行了验证。该过程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假说—演绎法”,⑤正确;
⑥遗传密码的破译的过程是:科学家首先提出了“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的假说,然后克里克和他的同事进行实验研究某个基因的碱基的增加或减少对其所编码的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只可能是遗传密码中的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后人又巧妙设计实验破译遗传密码。该过程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假说—演绎法”,⑥正确。
故选D。
5.【答案】D
【解析】
在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的增长呈“S”型曲线,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解答:
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最适合在种群数量略大于K/2时开始捕获,捕获后让种群数量维持在K/2,D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B
【解析】
据图分析,0-a年,λ值为1,所以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a-c年,λ值在减小,所以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c-e年,种群数量增加到2,种群呈“J”型增长。
解答:
AB.据图可知,a-c年(不包括c),λ<1,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下降,则种群数量最少的应该在c年,A错误.B正确;
CD.图示曲线为J型增长曲线,在e时增长速率最大,且J型增长无K值(环境容纳量),C.D错误。
故选B。
7.【答案】D
【解析】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数量也会增加,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称为环境容纳量,称为K值。
解答:
A.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群个体间的竞争程度最大,所以在K/2值时竞争程度不是最大的,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A错误;
B.统计种群密度时,不应舍弃所得数据,B错误;
C.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称为环境容纳量,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种群数量还可能在K值附近波动,所以可能会超过环境容纳量,C错误;
D.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D正确。
故选D。
8.【答案】C
【解析】
据图可知,单独培养时甲和乙种群都呈S型增长;在混合培养后,乙藻数量降低直至0,甲藻数量增加,说明甲和乙之间是竞争关系。
解答:
A.呈“S”型曲线的种群,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故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K/2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A正确;
B.据图可知,混合培养时,甲依然呈“S”型曲线增长,但乙的数量逐渐减少,最后消失,且初始状态甲藻的增长斜率较大,即混合培养时,甲藻的繁殖速率可能快于乙藻,B正确;
C.乙种群单独培养时呈“S”型曲线,2至6天的增长率逐渐减小,C错误;
D.混合培养时,因乙藻在12天数量接近于0,故营养物质减少.种内斗争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D正确。
故选C。
9.【答案】B
【解析】
10.【答案】B
【解析】
已知曲线P表示一年后的种群数量与当年相等,没有改变;甲乙两条曲线的S1.S2.S4点与P曲线相交,说明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改变,在P曲线以上表示种群数量增长,以下表示种群数量减少。
解答:
A.甲乙两条曲线的S1.S2.S4点与P曲线相交,说明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改变,A正确;
B.乙的种群数量少于S4时,曲线在P曲线以下,种群数量减少,B错误;
C.在甲的种群数量达到S3之前,曲线远高于P曲线,其种群数量增长较快,C正确;
D.种群数量变化取决于食物多少.空间大小.有无天敌等自然条件,以及生物自身的繁殖能力等,D正确。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甲曲线代表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该曲线是理想条件下(食物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且没有天敌)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乙曲线是“S”型增长曲线,在c点时开始与 “J”型曲线分离,在e点时到达环境容纳量,即K值。
解答:
A.种群在甲环境中增长时,种群的增长率不变,即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保持不变,A错误;
B.甲环境不存在该种群的天敌,由于食物和空间是充足的,所以也不存在种内斗争,B错误;
C.该种群在乙环境中增长时,增长率一直在下降,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在种群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
D.若该种群表示鱼类资源,则在e点捕捞可以获得日最大捕捞量,D错误。
故选C。
12.【答案】A
【解析】
13.【答案】A
【解析】
题图分析:图甲中曲线Ⅰ表示J型增长,曲线Ⅱ表示S型增长。图乙中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则表示S型增长。
解答:
A.图甲Ⅱ曲线为S型增长曲线,所处环境为现实环境,与理想状态相比,在自然状态下种群的进化速度更快,A正确;
B.若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存在等理想条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才为图甲中的曲线Ⅰ,,B错误;
C.图乙表示的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而后下降,可表示图甲中模型Ⅱ的种群增长特点,C错误;
D.图乙表示种群数量在第15年时达到该环境条件下对该种群所能容纳的最大值(K值),D错误。
故选A。
14.【答案】A
【解析】
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由于食物.生存空间相对宽裕,先呈“J”形增长,随着种群密度的加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该种群的出生率下将,死亡率上升,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K值后保持稳定。
解答:
A.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由于环境条件充裕,没有天敌,其种群数量先呈“J”形增长,后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增长减慢,呈“S”形增长,A错误;
B.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由于环境条件充裕,没有天敌,其种群数量先呈“J”形增长,后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增长减慢,呈“S”形增长,B正确;
C.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
D.K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又叫做环境容纳量,D正确。
故选A。
15.【答案】D
【解析】
16.【答案】D
【解析】
由图可知,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先增后有所波动,呈S型增长。
解答:
A.环境阻力一直存在,A错误;
B.c点不是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B错误;
C.a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a点时捕杀蝗虫效果最差,应该在a点之前捕杀,效果较好,C错误;
D.降低蝗虫的出生率,可以降低其种群密度,是防止蝗灾的有效措施,D正确。
故选D。
17.【答案】D
【解析】
18.【答案】D
【解析】
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解答:
A.存活曲线是反映种群个体在各种年龄段的存活数量动态变化的曲线,它能反映生物个体发育阶段对种群数量的调节状况。根据存活曲线类型可以初步判断年龄结构,A错误;
B.在S型增长曲线中,达到K值之前,种群增长率一直减小,B错误;
C.种群的均匀分布是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种内竞争)结果,C错误;
D.动物保护自己领域的行为称作领域行为,其强弱会随种群密度的大小而改变,D正确。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