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作业含答案5第1页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作业含答案5第2页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作业含答案5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达标测试,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编】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练习一.单项选择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利用的,为什么要向农田中施加N.P.K等肥料(    A.在没有物质输出的情况下,物质在某一个封闭生态系统中是循环的B.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自给自足的前提是物质循环的全球性C.一块农田中的一些无机盐会随着农产品输出而导致农田中的无机盐减少D.一块农田不是一个生态系统,物质不能循环利用2.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各种循环和平衡,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B.人体内的激素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各种化合物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D.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不能再回到这个生态系统中循环利用3.用经过处理后的鸡粪沼液来培养小球藻,以降低沼液中的氨氮(水中以游离氨和铵离子形式存在的氮).总磷(正磷酸盐)等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鸡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鸡未摄入的能量B.此生态系统中,小球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小球藻吸收的无机氮用于合成自身的叶绿素等有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D.小球藻吸收沼液中的有机物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多级利用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的分析,错误的是(    A.火山喷发和燃料燃烧产生的CO2都是通过生产者进入生物群落的B.生物群落的碳元素可通过呼吸作用以CO2的形式进人无机环境C.绿色植物体内的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入消费者和分解者D.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循环流动5.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是给食物链(网)“加环”, 如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B.该生态系统工程的设计主要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图中箭头可表示物质循环的方向D.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6.为应对“垃圾围城”危机,很多省市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管理。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含量丰富,易腐败,常采用高温堆肥的方法进行处理。堆肥过程中刺鼻臭味的产生主要与蛋白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NH3.H2S等气体有关,可利用硝化细菌进行除臭处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物质循环利用B.采用高温堆肥的方法处理,能够杀死病原微生物及害虫C.硝化细菌除臭的原理是将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可减少污染,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7.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该食物网中(    A.共有两条食物链B.鹰含有的能量最多C.碳以有机物形式流动D.占有营养级别最多的是蛇8.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①是生产者经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②是分解者经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③是消费者经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④是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消耗的CO2总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的数值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B.③的数值可间接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同化量C.④的数值可间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9.森林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凋落物中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B.分解森林凋落物的生物属于分解者C.分解森林凋落物可促进物质循环D.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会伴随森林凋落物的分解而被循环利用10.如果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受阻,会使其稳定性受到影响,甚至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分解者在物质循环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B.各级消费者均会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能量是驱动物质在生物群落中循环往返的动力D.高寒地区可用适度“烧荒”的方法促进物质循环11.科学家发现,番茄茎秆部位的软毛能够将昆虫牢牢“粘住”,等它死亡掉在土里之后,番茄就能“大快朵颐”了。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番茄能以昆虫“为食”,所以番茄是消费者B.番茄“食用”了昆虫,因而获得了昆虫的物质和能量C.番茄固定的太阳能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个营养级D.番茄茎杆软毛的形成是适应环境的表现12.某草原生态系统总面积为800km2,该生态系统的某条食物链为甲→乙→丙,丙种群的K值为1600头。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丙种群密度为1头/km2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B.甲.乙.丙同化的能量的去向相同C.乙.丙之间可能通过行为信息调节种间关系D.碳在甲.乙.丙中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1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D.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利用的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15.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生物学知识的论述。下列阐述错误的是(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实际上体现了物种间的竞争关系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螟蛉有子,蜾赢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能反映出一条食物链:水稻→害虫→青蛙16.下列关于几个生态学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C.物质循环是指各种化合物在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的循环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对其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A.残枝落叶中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的物质可提高土壤肥力B.土壤中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破伤风杆菌等都是需氧型微生物C.“中耕松土”有利于土壤中各种微生物的活动D.土壤中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都是分解者18.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b过程主要代表光合作用,d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C【解析】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解答:在没有物质输出的情况下,物质在某一个封闭生态系统中是循环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全球性的,一块农田是开放的生态系统,农田中的一些无机盐会随着农产品输出而导致农田中的无机盐减少,所以要施肥,C正确,ABD错误。故选C。2.【答案】C【解析】3.【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解答:A.鸡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鸡摄入但未同化的能量,A错误;B.此生态系统中,小球藻是生产者,不是分解者,B错误;C.小球藻吸收的无机氮用于合成自身的叶绿素等有机物,使物质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C正确;D.小球藻不能直接吸收沼液中的有机物,D错误。故选C。4.【答案】D【解析】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径)或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细胞呼吸。解答:A.火山喷发和燃料燃烧产生的CO2都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的,A正确;B.生物群落的碳元素可通过呼吸作用以CO2的形式进人无机环境,B正确;C.在生物群落内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C正确;D.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流动,D错误。故选D。5.【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该生态系统中,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玉米和农作物属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禽畜属于消费者;食用菌和蛆蛹属于分解者,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提高经济效益。解答: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A错误;B.用蛆蛹粪便作有肌肥还田,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该生态系统工程的设计主要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正确;C.该生态系统工程的设计主要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所以图中箭头可表示物质循环的方向,C正确;D.该生态系统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离开人的管理后,该生态工程就不能正常运转,D正确。故选A。6.【答案】C【解析】垃圾分类处理后,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既减少了污染,又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解答: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物质的循环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A正确;B.采用高温堆肥的方法处理,能够杀死病原微生物及害虫,B正确;C.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能将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C错误;D.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D正确。故选C。7.【答案】C【解析】8.【答案】C【解析】9.【答案】D【解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在物质循环过程中,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流动是单方向不循环的。解答:A.森林凋落物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其制造的有机物中的,A正确;B.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B正确;C.分解者将森林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促进了物质循环,C正确;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被循环利用,D错误。故选D。10.【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其中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解答:A.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因此分解者在物质循环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A正确;B.消费者能够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加快物质循环,B正确;C.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而不是在生物群落内循环,C错误;D.高寒地区可用适度“烧荒”,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返还无机环境,促进物质循环,D正确。故选C。11.【答案】D【解析】12.【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丙种群达到K值时种群密度为1600÷800=2头/km2,食物链“甲→乙→丙”中甲为生产者,乙丙为消费者。解答:A.根据分析,丙种群K/2是的种群密度为1头/km2,种群增长速度最快,A正确;B.甲.乙.丙同化的能量的去向不同,甲.乙的同化能去向均有流向下一营养级,丙则没有,B错误;C.乙.丙之间有捕食关系,两者可能通过行为信息调节种间关系,C正确;D.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D正确。故选B。13.【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分别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解答:A.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可以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是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之一, A正确;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B正确;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但人类可利用的能量不一定越少,因为人类可以从各个营养级获得能量,C错误;D.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基质,也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正确。故选C。14.【答案】C【解析】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各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都包含在上一营养级生物指向分解者的能量值中,即都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能量流动的途径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流动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的能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得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得物质能够不断的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解答: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过程,A正确;B.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过程中,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B正确;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流动,但能量是单向流动的,能量不能循环,C错误;D.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且能量流动表现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D正确。故选C。 15.【答案】C【解析】16.【答案】C【解析】17.【答案】A【解析】“落花”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矿质营养.无机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起到“护花”作用了。从生物系统的意义上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解答:A.微生物可以将残枝落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为土壤提供肥料,A正确;B.硝化细菌是需氧型微生物.破伤风杆菌是厌氧型微生物,B错误;C.“中耕松土”有利于植物吸收无机盐离子,不利于土壤中厌氧型微生物的活动,C错误;D.土壤中的微生物有的属于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有的属于消费者,如寄生生活的微生物,有的属于分解者,如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D错误。故选A。18.【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大气当中的二氧化碳库,b代表光合作用,c代表消费者的呼吸作用,d代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f代表微生物的呼吸作用;g.e代表分解作用;碳在生物群落之间以有机物形式传递,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CO2形式传递。解答:A.由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大气当中的二氧化碳库,d代表呼吸作用,b代表光合作用,A正确;B.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第一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B正确;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甲→丁.乙→丁.丙→丁)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元素在生物群落(甲→乙.甲→丙.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错误;D.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而反复利用,D正确。故选C。 

    相关试卷

    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时练习,共15页。

    北师大版 (2019)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巩固练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以下几种概念模型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达标测试,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与图示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