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时作业含答案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同步训练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种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2作业练习一.单项选择1.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A.更低 B.更高 C.一样 D.无法比较2.同种的花卉种植在一起形成花带,不同品种的花带连在一起,形成了漂亮的花带景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花带中花卉高低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不同品种的花卉构成了一个群落,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C.菊花的花香吸引蜜蜂来采蜜是生物行为信息的体现D.花带中同种菊花植株等距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3.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②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有所增加③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要高于森林生态系统④与北极苔原相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生态系统是当今最受人们重视的研究领域之一,全球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分解者.生产者或消费者B.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C.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D.污染的湖泊使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了污染,这种调节是正反馈调节5.下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 )A.农田 B.池塘 C.北极苔原 D.热带雨林6.我国在恢复生态学理论与实验研究中取得显著成果,在对亚热带森林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可分三步走,即重建先锋群落.配置多层次多种乡土树种的阔叶林和重建复合农林业生态系统;如图是某亚热带地区森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据图可知,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的理论依据是生物群落演替B.对亚热带森林退化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就是要恢复其结构和功能C.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首先要恢复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其物种多样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在增强7.如图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在其所处的生态系统遭到三种不同程度破坏情况下的变化曲线,曲线A区.B区和C区中,哪个区域的曲线最能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A.A区 B.B区 C.C区 D.B区和C区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大于沙漠生态系统B.同等强度干扰下,池塘生态系统比海洋生态系统恢复慢C.多种类型的种间关系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D.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是通过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来实现的9.我国古诗词中常常包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螟蛉与蜾蠃之间存在捕食关系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初生演替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10.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B.精耕农田与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均没有改变C.依据种群年龄组成能够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其恢复力稳定性越高11.长江十年禁渔令颁布后,人们把目光投向了人工养殖。下图是一个生态环境改善型鱼塘物质循环流程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鱼塘中的沉水植物.鱼.虾.蟹.有机废弃物等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B.螺狮位于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可以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对鱼.虾.蟹的捕捞强度过大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D.不同年龄段的某种草食性鱼分布在不同水层,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12.对下列诗词中所描述的生物学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的次生演替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体现了人体具有衰老的现象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化学信息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13.生态学的研究常涉及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以下特征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A.年龄组成 B.物种丰富度C.抵抗力稳定性 D.出生率与死亡率14.某兴趣小组取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设计了如下实验,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如下表(“+”表示有,“一”表示无)。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生态瓶编号生态系统组成光照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甲++++++乙++++-+丙-+++-+丁++++--A.甲瓶的含氧量比乙瓶少B.乙瓶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C.丙瓶中生物比丁瓶的生存时间长D.丁瓶物质循环的速度慢于乙瓶15.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灌木丛中的植物和细菌的丰富度及土壤中的氮含量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发展阶段植物种类(种)细菌多样性指数( ACE)土壤中氮含量(g/kg)初级阶段113694. 970.04发育阶段123939.910.05成熟阶段183853. 560.06注:ACE越大,表明丰富度越高A.土壤中氮含量与细菌多样性的增长趋势相同B.从初级阶段演化到成熟阶段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C.如果演替的时间足够长,该灌木丛最终能演替成森林D.随着灌木丛的发展,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16.2019 年 7 月,澳大利亚因高温.干旱天气爆发了森林大火,持续燃烧数个月,使当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火灾过后的森林中进行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B.火灾加快了生物群落中碳的释放速率,破坏了碳循环平衡C.火灾后森林中物种丰富度降低,生物群落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更高D.森林局部火灾后仍能逐步恢复原状,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17.某稻蟹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类群食物关系如图所示,稻田中蟹的密度对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种类数的影响情况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项目低密度养蟹田高密度养蟹田不养蟹常规稻田浮游动物种类数332930底栖动物种类数627A.稻—蟹农田生态系统中,蟹与底栖动物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B.底栖动物减少.浮游植物与杂草数量增多,蟹的数量可能增加C.采用"低密度养蟹"模式,其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D.与不养蟹常规稻田相比,稻—蟹农田更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18.2019年9月澳大利亚发生的森林大火持续了5个多月。据生态学家估算,在这场大火中,近600万公顷林地被烧毁,考拉80%的自然栖息地丧失,作为考拉唯一食物来源的按树在 大火中被严重烧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大火熄灭后,植被将逐渐恢复,这属于初生演替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火后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C.适当增加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D.大火熄灭后,考拉的环境容纳量(K值)不会发生改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而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恢复力稳定性往往会越弱。解答: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B正确。故选B。2.【答案】D【解析】3.【答案】A【解析】种群指的是同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集合;群落指的是某一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生态系统指的是由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的统一整体。解答:①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等,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密度,①正确;②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土壤表层的有机物质逐渐增多,环境条件更优化,保水能力逐渐增强,更有利于植物生长,从而吸引更多的物种生存定居,物种丰富度有所增加,②正确;③农田生态系统是相对单一的,物种丰富度较低,而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高,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要更高,③错误;④北极苔原环境恶劣,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均较弱;热带雨林环境气候适宜,物种丰富,其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较强,④错误。故选A。4.【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解答:A.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消费者(如根瘤菌)或分解者(如枯草杆菌),A正确;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食物链和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B正确;C.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恢复力稳定性较低,C错误;D.反馈调节包括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污染的湖泊使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了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C。5.【答案】D【解析】6.【答案】D【解析】7.【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解答:由图可知,A区的种群数量下降不大,基本是在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说明生态系统在受到一定干扰的情况下,生态系统因为具有抵抗力稳定性,使种群数量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B区种群数量下降较大,随后又恢复到环境容纳量,说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因为具有恢复力稳定性使种群数量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C区种群数量下降很严重,且不能恢复到环境容纳量,说明该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导致生态系统崩溃种群数量无法恢复而导致灭亡。综上所述,B区域的曲线最能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B正确。故选B。8.【答案】A【解析】9.【答案】B【解析】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如噬菌体侵染细菌。解答:A.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应主要为捕食关系,A正确;B.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远芳”到“晴翠”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C正确;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D正确。故选B。10.【答案】C【解析】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外貌和时间节律,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解答:A.垂直分层现象是群落的空间结构之一,种群无垂直分层现象,A错误;B.精耕稻田受到人的影响,其演替方向和速度发生改变,B错误;C.种群年龄组成能够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C正确;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D错误。故选C。11.【答案】C【解析】12.【答案】D【解析】13.【答案】B【解析】种群水平上研究的内容有: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种群的数量变化等。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内容有: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解答:A.年龄组成种群水平研究的内容,A错误;B.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是群落水平研究的内容,B正确;C.抵抗力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内容,C错误;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水平研究的内容,D错误。故选B。14.【答案】C【解析】15.【答案】D【解析】由表格中数据分析可知,随灌木丛的发育和演化,植物种类越来越多,细菌多样性指数先增多后减少,土壤含氮量增加。解答:A.分析表格可知,随着发展阶段逐渐成熟,细菌多样性先升高后降低,而土壤中氮含量逐渐升高,A错误;B.从初级阶段演化到成熟阶段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C.灌木演替成森林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光照强度,所以演替的时间足够长,灌木丛也不一定能演替成森林,C错误;D.随着灌木丛的发展,植物种类增加,为更多的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营养结构变得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D正确。故选D。16.【答案】C【解析】17.【答案】D【解析】18.【答案】C【解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解答:A.大火熄灭后,土壤中还保留植物的种子以及繁殖体,植被将逐渐恢复,这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B.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而土壤中小动物活动范围小适于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B错误;C.适当投入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有利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C正确;D.大火导致考拉的栖息环境被破坏,环境容纳量(K值)变小,D错误。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3章 生态系统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课时训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生态学的叙述,错误的是,生态学的研究常涉及种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巩固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生态系统中最脆弱的是,关于生态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3章 生态系统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课堂检测,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草原上的老猎人说,资料1,毛竹与栲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