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时作业含答案
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达标测试,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生态学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挑】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2作业练习一.单项选择1.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①生物多样性是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②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③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⑥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⑦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⑦C.②③④⑥⑦ D.①③④⑤⑥⑦2.下列有关生态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A.高密度种植挺水植物可以大幅度提高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B.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往往是一个优势物种不断取代的过程C.对矿区进行修复时,引种的植被类型应该首先考虑其适应性D.生态农业中合理设计食物链,可使物质和能量被分层次多级利用3.下列有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冻原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前者的植物和动物的分层现象比后者复杂B.与前者比,后者更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C.同等强度干扰下,前者比后者恢复的速度快中草D.前者中的能量可循环利用,而后者不能4.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⑤活动加强会打破生物圈中的碳平衡B.完成碳循环的关键环节是①.③和④C.过程②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越强D.大气中CO2含量能够保持动态平衡,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5.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其功能的恢复过程,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有5条食物链B.若鹰体重增加10kg,至少需要消耗250kg植物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在2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0只,第二次捕获40只,其中有标记的20只,则该鼠的种群密度是50只/hm2D.x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食物链上相邻物种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B.含羞草被触动后叶子闭合的过程属于行为信息C.抵抗力稳定性低的生态系统,它的恢复力稳定性一定高D.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速度慢7.古诗词中往往包含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对应关系不妥的是( )A.“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信息传递B.“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群落演替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激素调节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恢复力稳定性8.某种植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自然生态系统后,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A.该动物种群数量最初大致可呈“J”型增长B.一种或少数几种植食性动物可能失去原来的竞争优势C.该动物通过捕食至少可获得第一营养级同化总量的10%D.原有营养结构变得更复杂,提高了抵抗力稳定性9.十万大山拥有广西境内生长最好的热带季雨林,其内物种繁多,资源丰富。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该地生物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进行调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可采用目测估计法来统计土壤小动物的实际个体数目B.许多土壤小动物以动植物的遗体为食,所以属于消费者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鸟的种群数量时,只能标记捕获的雄性鸟D.热带季雨林的环境条件有利于提高物种多样性和促进群落内部的稳定10.某地区将低洼荒地通过引入水源改造成为湿地生态公园,改造后的湿地生态公园物种丰富度逐渐上升。如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初生演替B.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C.水草减少对草食性鱼类的影响强于其对杂食性鱼类的影响D.湿地生态公园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于原低洼荒地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其组成成分能够保持相对稳定B.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往往不能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抵抗力稳定性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并非都高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与其抵抗力稳定性呈正相关12.生态系统稳定性即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通过系统的正反馈调节维持B.分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C.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D.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一段时间可恢复到原来的状态13.粉蚧是一类主要以热带水果和花卉等植物的汁液为食的农业害虫,其雌虫和幼虫一经羽化,会终生生活在枝叶或果实上,严重时造成植株死亡。动植物检疫人员己从输入的凤梨中检出三种粉蚧:大洋臀纹粉蚧.新菠萝灰粉蚧和南洋纹粉蚧,截获的凤梨常用一定量的辐射处理使粉蚧雌虫丧失繁殖能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资料中涉及的各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B.三种粉蚧的输入可能会延长食物链从而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三种粉蚧的输入可能会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D.辐射处理可能会诱发粉蚧雌虫发生突变而使其丧失繁殖能力14.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我国主要的奶源产地。其特点是年降水量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不同季节或年份景观差异较大。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研究牧草的种类或数量时,常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草原降水量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较弱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草食动物提供了物理信息D.适度的放牧有利于调整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15.下图甲表示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图乙表示生殖数量或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甲可知,合理载畜量为A~D点B.由图甲可知,适度放牧有利于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C.由图乙可知,F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由图乙可知,E点时达到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K值16.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平衡B.生物分层现象有利于生物充分利用各种资源C.生物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D.在稻田中锄草.灭虫利用的种间关系主要是竞争.捕食17.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错误的是( )A.灌木阶段生物群落的丰富度高于草本阶段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C.灌木能获得更多的阳光是取代草本植物的重要因素D.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比草本阶段的复杂18.下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其中甲.乙和丙分别表示生态系统消费者.分解者和生产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丁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CO2消耗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的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来表示C.人工生态系统中CO2的消耗量与释放量关系往往不符合上图D.根据图示关系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正在上升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D【解析】森林中生物多样性较高,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弱。解答: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即生物多样性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①正确;②与森林生态系统比较,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单一,恢复力强,抵抗力差,②错误;③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简单,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说明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③正确;④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程度高,营养结构复杂,④正确;⑤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⑤正确;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能量可通过多条食物链传到顶级,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⑥正确;⑦光合作用会随季节发生波动,故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⑦正确。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2.【答案】A【解析】3.【答案】D【解析】不同的生态传统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布在高温.湿润地区,冻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寒冷地区。解答:A.前者的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层现象明显,动物随之具有明显分层,后者仅具有低矮植物,A正确;B.与前者比,后者分解者活动较弱,更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B正确;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强,同等强度干扰下,前者比后者恢复的速度快,C正确;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点表现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性,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故选D。4.【答案】D【解析】有关“碳循环”,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碳酸盐和二氧化碳;(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机物;(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4)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5)碳循环过程为:无机环境中的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进入无机环境。(6)温室效应:①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化学染料的燃烧;植被面积减少等; ②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CO2的释放,主要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作用,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替代化石能源;增加CO2的吸收量,主要是保护好森林和草原,大力提供植树造林。解答:A.过程⑤为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CO2被大量释放,从而打破了生物圈中的碳平衡,A正确;B.完成碳循环的关键环节是①光合作用.③细胞呼吸和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正确;C.过程②越复杂,说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则该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越强,C正确;D.冬季气温低,植物光合作用弱,吸收CO2减少,气温低,中高纬度的人们需要燃烧化石燃料取暖,使CO2排放增多,故大气中CO2含量会随季节变化,D错误。故选D。5.【答案】C【解析】分析图1可知,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①草→鼠→蛇→鹰;②草→鼠→鹰;③草→鼠→狐;④草→兔→鹰;⑤草→兔→狐。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种类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分析图2可知,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正常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y越大,则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弱,x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弱。解答: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有5条食物链,A正确;B.若鹰体重增加10kg,求至少需要消耗多少植物,能量传递效率应按20%计算,并且选取食物链草→鼠→鹰或草→兔→鹰来计算,所以至少需要消耗植物为10kg/20%/20%=250kg,B正确;C.根据标志重捕法,设鼠的种群数量为X,则x/60=40/20,x=120只,因此该鼠的种群密度为120/2=60只/hm2,C错误;D.由以上分析可知,x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弱,D正确。故选C。 6.【答案】A【解析】7.【答案】B【解析】8.【答案】C【解析】9.【答案】D【解析】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统计丰富度的方法是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计算法;采集土壤小动物可以用诱虫器或吸虫器。诱虫器利用的是土壤小动物避光趋湿的特性。解答:A.目测估计法是估算法,不能准确计算个体数目,A错误:B.许多土壤小动物以动植物的遗体为食,属于分解者,B错误;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鸟的种群数量时,不能只标记捕获的雄性鸟,否则会导致实验误差偏大,C错误;D.据题干信息可知,热带季雨林内物种繁多,资源丰富,该环境条件有利于提高物种多样性和促进群落内部的稳定,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故选D。10.【答案】C【解析】11.【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稳定性即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主要通过反馈调节来完成,不同生态系统的自调能力不同。解答:A.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稳定性含“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A 错误;B.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往往会占据更多的生态位,从而导致生态危机,B 正确;C.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总是较低,但是一些营养结构极其简单的生态系统,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C 正确;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高,则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故抵抗力稳定性与之呈正相关,D 正确。故选A。12.【答案】B【解析】13.【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粉蚧是一类主要以热带水果和花卉等植物的汁液为食的农业害虫”,说明粉蚧和植物之间是寄生关系;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答:A.根据题干信息“粉蚧是一类主要以热带水果和花卉等植物的汁液为食的农业害虫”,说明粉蚧和植物之间是寄生关系,不存在捕食关系,而不同种的粉蚧之间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B.能量传递效率在相邻营养级之间为10%-20%,三种粉蚧的输入可能会延长食物链,但不影响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C.三种粉蚧的输入导致植物生长受到损害,可能会灭绝,所以降低了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D.根据题干信息“截获的凤梨常用一定量的辐射处理使粉蚧雌虫丧失繁殖能力”,说明辐射处理可能会诱发粉蚧雌虫发生突变而使其丧失繁殖能力,D正确。故选D。14.【答案】B【解析】(1)常用样方法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对于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②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③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答:A.牧草属于植物,在研究其种类和数量时,常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A正确;B.草原降水量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错误;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物理信息,这体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D.从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来分析,适度放牧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正确。故选B。15.【答案】B【解析】据图甲分析,随着载畜量的增加,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先增加后减少;据图乙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为种群的增长率,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因此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解答:A.据图甲分析,随着载畜量的增加,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合理的载畜量为A-C点,A错误;B.由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反而有利于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B正确;CD.从图乙可知,F点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持续增加,F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即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值(K值),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D错误。故选B。16.【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解答:A.低碳生活方式可减少CO2的释放,有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平衡,A正确;B.群落的垂直结构中的生物分层现象有利于生物充分利用各种资源,B正确;C.生物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较弱,C错误;D.杂草和水稻可以竞争养分和阳光等,虫子可以捕食水稻,所以在稻田中锄草.灭虫利用的种间关系主要是竞争.捕食,该措施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动人类,D正确。故选C。17.【答案】B【解析】18.【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分析图解:消费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分解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生产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表示物质和能量的输出;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CO2消耗量表示能量和物质的输入;物质的输入明显大于输出,说明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加强,稳定性也提高。解答:A.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的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单向传递,A错误;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即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CO2消耗量来表示,B正确;C.人工生态系统需要补充物质和能量,所以其CO2的消耗量与释放量关系往往不符合题图,C正确;D.根据图示关系,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CO2消耗量大于甲.乙.丙之和,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正在上升,D正确。故选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3章 生态系统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课时训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生态学的叙述,错误的是,生态学的研究常涉及种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种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巩固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生态系统中最脆弱的是,关于生态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