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时作业含答案
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生态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生态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课时训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是一个庭院生态工程的模式图,人工湿地是将污水,下图是一个生态工程的模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优质】第四节生态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2作业练习一.单项选择1.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易受害虫危害,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系统整体性原理2.下图是一个庭院生态工程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该图中有食物链共 条。(2)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 。(3)从图中可知,人类生活中所需的能源来自于太阳能.沼气等。利用这些能源与利用煤炭相比,它突出的优点是 。(4)该生态工程中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原因是 。(5)该生态工程遵循的原理有 等。(6)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也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3.人工湿地是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放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上,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下列相关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A.合理搭配植物以提高系统的生物多样性B.尽量使用本地物种以减少外来物种的入侵C.选择合适的人工介质以利于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为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增大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
4.下列实例与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匹配最恰当的是( )A.中国传统农业———物种多样性原理B.在养分稀少的深海有物种丰富的珊瑚礁———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包孕吴越的太湖中水葫芦泛滥———协调与平衡原理D.水乡的桑基鱼塘———整体性原理5.《四千年的农民》一书中记载了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耕作方法: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作物,以及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炕土.老墙土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①改善了土壤结构②培育了土壤微生物③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④改变了土壤酸碱性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③6.下图是一个生态工程的模式图。对该生态工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B.将沼渣施人林地,可以为果树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C.饲养鸡.鸭延长了食物链,最终使人获得的能量减少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既有太阳光能又有化学能7.下图是转基因抗冻番茄培育过程的示意图(ampr为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其中①.④表示相关的操作步骤,甲.乙表示相关结构或细胞。Pst Ⅰ酶和Sma Ⅰ酶切割基因后将产生不同的黏性末端。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甲代表的是基因表达载体,乙可代表番茄细胞B.可用Pst Ⅰ酶和Sma Ⅰ酶切割鱼的抗冻蛋白基因以避免目的基因末端发生任意连接C.若用Pst Ⅰ酶和Sma Ⅰ酶切割质粒产生的DNA片段有3种D.图中③.④依次表示组织培养过程中番茄组织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8.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学原理是其主要理论基础B.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循环多级利用C.实现废物资源化,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D.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9.甘肃某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10.据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11.为配合西部大开发,国家林业局目前计划在西部地区实施三大重点生态工程。以下不属于这三大工程的是( )A.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实施造林绿化工程B.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的风沙干旱地区实施防沙治沙工程C.在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D.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12.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协调与平衡原理 B.物种多样性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整体性原理13.下列哪些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①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 ②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 ③鸟类的栖息地 ④工业用水的来源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4.下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经过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率B.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蝇蛆和蚯蚓,促进了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的进行C.合理使用农家肥可提高葡萄和蔬菜的产量D.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15.下列引起荒漠化的因素中,按其影响力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过度樵采 ③过度放牧 ④盲目开垦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①④③②16.下面有关实例与生态工程原理不相匹配的是( )A.“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大豆和根瘤菌——整体性原理 C.“三北”防护林——物种多样性原理 D.太湖富营养化问题——协调与平衡原理17.某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18.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B.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实现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D.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C【解析】2.【答案】(1)3 (2)人.鸡.猪(3)减少了燃烧煤炭所产生的污染(4)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5)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6)D【解析】(1)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有植物→人,植物→猪→人,植物→鸡→人共3条。(2)据食物链可以判断,人.猪.鸡均可以为第二营养级的生物。(3)太阳能.沼气属于清洁能源,无污染或污染很少。(4)利用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可以更充分利用流向分解者或未利用的能量。(5)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分层分级利用,即符合物质循环再生原理。(6)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除环境外,还可来自生物个体,植物可以通过光.电磁波等形式接受信息;信息的传递与食物链无直接关系。3.【答案】D【解析】 4.【答案】C【解析】5.【答案】A【解析】6.【答案】D【解析】7.【答案】C【解析】Pst Ⅰ酶和Sma Ⅰ酶切割基因后产生的黏性末端不同,因此用这两种酶切割鱼的抗冻蛋白基因可避免目的基因末端发生任意连接,B正确。质粒是环状的,用Pst Ⅰ酶和Sma Ⅰ酶切割后只得到两个片段,C错误。图中①~④依次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脱分化.再分化,D正确。8.【答案】B【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循环多级利用,但能量是不循环的。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是生态学和系统学,遵循循环经济原则,实现废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对农业害虫进行生物防治,一方面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护环境,从而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9.【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①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②尽快恢复原状的最佳措施是回填土壤为栽种植物提供生存条件。然后再由选项并结合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作答。10.【答案】C【解析】11.【答案】D【解析】为配合西部大开发,国家林业局目前计划在西部地区实施的三大重点生态工程属于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主要有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的造林绿化工程;在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大部的风沙干旱地区实施防沙治沙工程;在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这些工程主要解决我国西北部地区荒漠化问题。而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解决的问题是:河流各级支流的集水区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问题。12.【答案】B【解析】一个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原因是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这种现象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13.【答案】C【解析】14.【答案】B【解析】该图是人工生态系统图,利用生物学原理设置的生态农业;在该系统内,葡萄.蔬菜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通过食物链把能量传给人.猪等生物,同时为了提高能量和物质利用率,猪粪流进沼气池,沼渣喂养蚯蚓.蝇蛆,施入农田等,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效率没有改变,蚯蚓等能促进物质循环,但不能使能量循环流动15.【答案】B【解析】森林.草原和农田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方面的作用依次递减,因此过度樵采.过度放牧.盲目开垦引起荒漠化的影响力依次递减,不合理利用水资源间接引起荒漠化16.【答案】D【解析】“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正确;大豆和根瘤菌体现系统整体性原理,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B错误;“三北”防护林体现物种多样性原理,使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太湖富营养化问题违背协调与平衡原理,D正确。17.【答案】D【解析】18.【答案】A【解析】生态工程也需要消耗环境资源,所以A错。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生态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课后复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哪项叙述完全符合生态经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生态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同步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工湿地是将污水,对环境承载力的说明错误的是,下述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生态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课后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俗话说,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