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99507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99507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99507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分必背】最新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
展开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时空坐标】【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背景周平王东迁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2.表现(1)“春秋五霸”:春秋时期,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了霸权,史称“春秋五霸”。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走向崩溃(2)“战国七雄”①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 史称“三家分晋”“田氏代齐”②经过长期纷争,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3.结果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各国国君纷纷称王。公元前256年周王室被秦国吞并。 各诸侯国挑战周天子权威,“礼崩乐坏”4.影响(1)春秋时期,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戎狄蛮夷等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2)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 古代对华夏族周边民族的泛称知识点二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经济发展(1)农业(2)工商业2.变法运动 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主要形式(1)背景:兼并战争日益剧烈。(2)目的:富国强兵。(3)代表:商鞅变法①时间:公元前356年。②内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 剥夺和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井田,开阡陌”;实行什伍连坐;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确立土地私有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③特点: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④影响: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知识点三 孔子和老子1.孔子(1)生平: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没落贵族家庭。(2) “克己复礼”,贵贱有序,思想保守部分(3)2.老子(1)生平: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2)主张知识点四 百家争鸣1.社会变革(1)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2)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争相招揽人才。(3)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2.百家争鸣(1)内涵: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局面。(2)代表(3)影响【重难探析】一、唯物史观——春秋战国时期民族交融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频繁战争的影响。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号召与之斗争,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2)影响: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社会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华夏作为政治、文化实体,逐渐被少数民族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和意义1.原因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等发展的产物。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1)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推广,兴建水利灌溉工程,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阶级关系:社会经济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新兴的士阶层地位上升,颇受重用。他们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希望用自己的思想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3)教育:随着“私学勃兴”,“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平民开始接受教育;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2.意义(1)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繁荣,为当时中国社会变革、转型提供了思想文化基础。(2)奠定了中国后世两千多年精神文明的基础,对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3)彰显了古代中国的人文精神,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