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99509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99509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分必背】最新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
展开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时空坐标】【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明朝的建立(1)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2)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3)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2.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宰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除宰相制度,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2)内阁制度的建立①明成祖时选拔文官到文渊阁值班,形成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内阁”。②大学士主要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 无决策权,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信任③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被比喻为宰相。(3)宦官专权: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 东汉、唐末、明末最严重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和控制锦衣卫。 分别是明成祖和明太祖设立,特务机构知识点二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郑和下西洋 地理概念,一般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1)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2)概况: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交往,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3)影响2.沿海危机(1)东南沿海的“倭患” 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商品贸易兴盛;靠近日本①原因:明朝前期,朝廷严禁海外贸易,走私活动猖獗,倭寇盛行。②结果:明廷派戚继光等人平倭,连续重创倭寇。朝廷遂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历史上称为“隆庆开关”(2)欧洲殖民扩张与争夺①明朝中后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活动日益频繁。②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 领土主权仍属于中国③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④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知识点三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明朝的边疆管理(1)对蒙古:时战时和①为防御蒙古人南下,重新修筑长城。 今天所见到的长城主要是明长城②瓦剌和鞑靼深入内地,包围北京,曾经俘虏明英宗。③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册封,双方基本维持和平局面。(2)对藏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3)对东北: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2.清朝建立(1)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步统一各部。(2)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3)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4)明末农民起义中,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1644年,在西安建立(5)1644年,清朝多尔衮统军入关,打败李自成,迁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重难探析】一、历史解释——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全面改革官制①中央: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成祖时,设立秘书咨询机构——“内阁”,经内阁“票拟”后,再由皇帝“批红”。②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加强了中央集权。(2)改革科举制①考试内容:考试命题专取“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只能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②行文格式:一律固定为“八股文”。(3)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明宪宗设立西厂,锦衣卫、东厂和西厂都是特务机构,合称“厂卫”。二、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相同开创精神;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不同目的扬威海外,以朝贡贸易换取万国来朝的盛况东方寻金和获得东方商品性质政治行为,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活动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影经济朝贡贸易使国力不堪重负,被迫停止航海活动;远洋航海业衰落获得巨额利润,促进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远洋航海业蒸蒸日上响政治促进了东南亚的繁荣与稳定,扩大了明朝的政治影响,树立起中国和平使者的形象 掀起殖民狂潮,造成亚、非、拉美等地区的长期贫困落后三、家国情怀——郑和下西洋的意义(1)郑和下西洋代表了一种和平交往的航海模式。在郑和船队历时28年的航海活动中,只出现过自卫性质的三次短暂战事,没有占据海外国家的一寸土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人文传统。(2)郑和下西洋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官方贸易,贸易采取议价成交方式,体现了平等、自愿、公平的贸易原则和精神。(3)郑和下西洋是一种象征,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敢于探险、不畏艰险、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也代表了中国历史上与邻为善、世界大同、共享太平的社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