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2018)第一单元4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教案
展开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3、让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习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三、课前导入
老师提问:同学们都看过《三国演义》吗?你对里面的哪些人物或事件印象比较深刻呢?
学生回答:自由发表观点
老师:大家对三国的了解还是很多的,积累的知识也不少,那这节课我们就来跟着司马光来了解三国的孙权和吕蒙这两个人物。
1.作者及作品背景。
司马光 ,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 ,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2.人物介绍。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
吕蒙(178年 -220年),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省阜南县王化镇吕家岗)人。东汉末年名将。
四、积累词语
卿 (qīng) 涉(shè) 孰(shú)
根据语法停顿
(1)权/谓/吕蒙曰
(2)卿/今/当涂掌事
(3)蒙/辞/以军中多务
(4)自以为/大有所益
(5)蒙/乃始就学
(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重点词语解释
词:(1)卿今当涂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2)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 难道
(3)但当涉猎 只 粗略地阅读
句:(1)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托
(2)卿言多务,孰若孤? 比得上
目标学习一:朗读文章,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2.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孰若:与……相比如何。遂:于是。
3. 疏通文意:同学们间互相翻译句子,把有疑问或不懂的词、句作符号。(同学们梳理10分钟后一人翻译一句课文)
目标学习二:品读文章,体会情感
1. 同学们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2. 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 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4.怎么理解"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
环境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5.请概括孙权、吕蒙、鲁肃这三个人的性格特点?
孙权—关心下属,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勤奋好学。
吕蒙—知错能改,谦虚好学,坦诚豪爽。
鲁肃—敬才爱才,幽默风趣,欣赏朋友的进步。
目标导学三:精细阅读,探究写法
1.请同学们分析下列句子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1)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语言描写、侧面描写,借用他人的话侧面称赞吕蒙的学习成果。
(2)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行为描写、侧面描写,写出了鲁肃敬才爱才,会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会欣赏他人。
2.请分别用"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同学们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同学们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3.说说孙权劝学的艺术。
(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指出学习的目的、方法)
(3)卿言多务,孰若孤?(委婉的批评)
(4)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
4. 本文与《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1.创造了轻松的平等交流的氛围,活跃了课堂气氛。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品味语句,深层次思考问题,注重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在教学中,通过感受主题美,对学生进行学习教导,让他们感受学习的重要性,十四五岁的孩子很容易被情绪感染,从而完成激励教育。
2. 由于这是一首距离学生所处年代较远的古文,所采用的形式又不是学生所常见的,因此应以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导入,引申到学习的课文上,使学生在对三国的感受之中走入课文。篇名
孙权劝学
伤仲永
内容
吕蒙勤奋学习由吴下阿蒙变成才略过人的名将(证面)
方仲永没有接受后天教育由神通变成平庸之辈(反面)
表达方式
语言描写
叙议结合
写作方法
借事说理
以事寓理
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2790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孙权劝学教案及反思</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诗歌导入,背景介绍,整体感知,品味语言,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孙权劝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a href="/yw/tb_c12790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孙权劝学教案设计</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故事导入,初读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达标检测,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