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课后练习题
展开【精品】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3课时练习
一.单项选择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C.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某一时间的食物网,图2表示图1中某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2中的甲.乙.丙.丁可能分别对应图1中的蛇.鼠.鹰.草
B.图1中鹰种群数量的K值是可能发生改变的
C.图1中全部种群构成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群落
D.图1中的狐和鹰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是次级消费者
B.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于一个营养级上
C.多数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直接由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提供
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自然界的生物与周围的物理环境之间,与群落中的其他生物种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产者制造有机物,是该动态平衡体系的首要成分
B.正反馈调节是该动态平衡体系维持相对稳定的主要调节方式
C.俗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包含食物链的含义
D.水体中沉降植物的分泌物可抑制藻类生长,说明生产者间也存在信息联系
5.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蛇位于第三.四营养级,除去蛇后鹰的数量可能增加
B.草原放牧过程中,要适当控制兔.鼠.蝗虫的数量
C.该生态系统达到平衡时,各营养级的个体总数不再变化
D.土壤中的铅.汞等重金属,随食物链在鹰.家畜体内富集
6.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深海地壳热裂口处的生物能量来自于细菌的光合作用
B.生物圈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一个薄层
C.生活在副生物圈带的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孢子
D.生物圈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7.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生产者,包括所有植物和蓝藻等生物
B.乙和丙属于消费者,图中共涉及3条食物链
C.若乙1大量死亡,则短时间内丙2的数量增多
D.过程“戊→丁”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
8.如图所示的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图2为某特殊环境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1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猫头鹰
B.图1中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4个营养级
C.图2中,若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蝉和螳螂,且它们各占一半,则当绿色植物增加G千克时,黄雀增加体重最多是G/125千克
D.图1中蛇突然减少,猫头鹰的数量也将减少
9.下封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只含一个食物网
B.捕食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C.以植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属于三级消费者
D.陆地生态系统中通常以捕食食物链为主
10.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则第二及以后营养级的相关生物不一定会减少
B.该图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
C.若青蛙突然减少,理论上兔和食草鸟的数量将增加
D.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11.林场通常是大规模种植乔木的半人工生态系统,树木成林往往需要数年至数十年。成林期间,一些动植物会陆续进入林区参与生物群落的构建。下图是林场生态系统内部分物种构成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场内某种昆虫卵的密度
B.蜘蛛C和鸟类D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C.鸟类F的食物范围较广.数量相对较多
D.林场内,后来迁入的物种一般呈随机分布
12.在“草→蚱蜢→蜘蛛→蜥蜴→蛇”食物链中,蜥蜴所属的消费者类别及所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 )
A.初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B.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C.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D.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
13.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肉食性动物可同属于多个营养级
B.植物都属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C.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D.生态系统都有“各成分紧密联系”的特点,体现了其整体性
14.俗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其所描述的食物链中,蝉属于( )
A.第一营养级 B.第二营养级 C.第三营养级 D.第四营养级
15.下列名词中,可用于同一生物个体的是( )
A.内环境.生产者 B.异养生物.草食动物
C.光合生物.硝化细菌 D.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
16.生态系统中形成食物网的原因主要是( )
A.生产者的数量很多 B.消费者的食性很复杂
C.能量在各营养级中逐级递减 D.生态系统中存在物质循环
17.“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话隐含的食物链中具有的营养级至少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8.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B.图中成分可构成一个草原生态系统
C.昆虫属于初级消费者
D.狐与细菌之间是捕食关系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C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答案】C
【解析】
生物富集作用又叫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体通过对环境中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积累,使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在生态系统中,污染物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随营养级的升高而增加,其富集系数在各营养级中均可达到极其惊人的含量。
解答:
A.由于生物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越多,图2可构成的食物链为丁→乙→甲→丙,可对应图1中的草→鼠→蛇→鹰,因此图2中的甲.乙.丙.丁可能分别对应图1中的蛇.鼠.鹰.草,A正确;
B.K值是指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的K值会随环境条件改变而变化,因此图1中鹰种群数量的K值是可变的,B正确;
C.群落包括全部的生物,图1中食物网只包括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C错误;
D.狐和鹰都吃兔子和鼠,存在竞争关系,D正确。
故选C。
3.【答案】A
【解析】
4.【答案】B
【解析】
5.【答案】C
【解析】
据图分析:该图第一营养级是绿色植物,最高营养级是鹰,鹰可占据多各营养级,与蛇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解答:
A.蛇位于第三.四营养级,除去蛇后,鹰所处的营养级降低,损耗的能量较少,数量可能增加,A正确;
B.草原放牧过程中,要适当控制兔.鼠.蝗虫的数量,它们都以第一营养级绿色植物为食,数量太多,容易造成生态系统崩溃,B正确;
C.该生态系统达到平衡时,各营养级的个体总数处于动态变化之中,C错误;
D.铅.汞等重金属在食物链中具有富集现象,营养级越高,体内含量越多,D正确。
故选C。
6.【答案】A
【解析】
在深海地壳热裂口处的生物能量来自于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A错误;生物圈其实只是地球表面的一小薄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B正确;生活于副生物圈带的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孢子,C正确;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D正确。
7.【答案】C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其中生产者为主要成分。
8.【答案】B
【解析】
食物链
(1)概念: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一种联系。
(2)与营养级的关系:食物链起始于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植食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 以此类推。食物链终止于最高营养级。
(3)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营养级可以不同。
解答:
A.图1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虫鸟.蜘蛛.蟾蜍.猫头鹰,食草鸟是初级消费者,A错误;
B.猫头鹰占有不同食物链,有不同营养级,图示中猫头鹰共占有4条食物链,分别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4个营养级,B正确;
C.绿色植物增加G千克时,蝉增加G/5千克,设黄雀增加体重最多是X千克,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蝉和螳螂,且它们各占一半,则X/2÷20%÷20%+X/2÷20%=G/5,解得X=G/75,C错误;
D.图1中蛇突然减少,猫头鹰可以从其他食物链获取食物,数量不会减少,D错误;
故选B。
9.【答案】A
【解析】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0.【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图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其余动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解答:
A.若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则第二及以后营养级的相关生物都会减少,A 错误;
B.该图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错误;
C.若青蛙突然减少,理论上鹰的数量将增加,因为鹰的营养级由第三.五营养级变为主要是第三营养级,兔和食草鸟的数量将减少,C错误;
D.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D 正确。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分析题图,植物A是生产者,鸟类F是最高营养级。
解答:
A.调查植物.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及昆虫卵的种群密度可以用 样方法,A正确;
B.鸟类D可以捕食蜘蛛C,鸟类D和蜘蛛C都可以捕食昆虫B,故蜘蛛C和鸟类D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B正确;
C.鸟类F处在食物链的最顶端,不足以维持数量较多生物的生存,因此鸟类F的食物范围较广,但数量相对较少,C错误;
D.人工种植的乔木种群均匀分布,由于没有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迁入的物种会根据自己对资源和空间的需求呈随机分布,D正确。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
捕食食物链:生物之间因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其第一营养级(开端)一定是生产者,第二营养级一定是植食性动物,分解者不能参与食物链。
解答:
在“草→蚱蜢→蜘蛛→蜥蜴→蛇”食物链中,蜥蜴属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3.【答案】D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2)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如硝化细菌;
(3)消费者:主要是动物,还有少数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4)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如蚯蚓.屎壳郎等。
解答:
A.多数动物属于消费者,但少数动物如蚯蚓能够分解腐败的食物,属于分解者,肉食性动物最低属于第三营养级,A错误;
B.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但营寄生生活的植物不属于生产者,B错误;
C.大部分细菌属于分解者,属于异养生物;少数细菌如化能合成细菌,能进行自养,属于生产者,C错误;
D.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各种生物成分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的统一整体,D正确。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
营养级是指生态系统中每条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生产者一定是第一营养级,所以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级别总是相差一。
解答: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其所描述的食物链为:植物→蝉→螳螂→黄雀,其中蝉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5.【答案】B
【解析】
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细菌;消费者是异养型生物,主要指动物和寄生生物;分解者是异养型生物,主要指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动物。
解答:
A.含有内环境的生物一般是高等动物,属于消费者,A错误;
B.草食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是异养生物,B正确;
C.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不是光合生物,C错误;
D.初级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D错误。
故选B。
16.【答案】B
【解析】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构成食物网。
解答:
由于动物食性很复杂,一种生物可能被多种动物所捕食,而一种动物也可能捕食其他多种生物,这就使多条食物链交错联结,形成食物网,B正确。
故选B。
17.【答案】C
【解析】
食物链的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
解答: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还会吃浮游植物,这其中隐含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虾米→小鱼→大鱼,共有4个营养级,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8.【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草属于生产者,细菌属于分解者,其他成分属于消费者,图中只有两条捕食食物链,即为草→兔→狐,草→昆虫→鸡→狐。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
解答:
A.细菌属于分解者,食物链中不包括细菌,A错误;
B.草原生态系统还应该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错误;
C.昆虫为第二营养级,属于初级消费者,C正确;
D.细菌属于分解者,与狐之间不存在捕食关系,D错误。
故选C。
高中生物第二节 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二节 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同步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物圈的涵义是,善于奔跑的鸵鸟主要分布和生存于,下列关于种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同步练习题,共13页。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课后练习题,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