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评优课课件ppt
展开通过故事再现和读图,掌握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辩证看待宋初政治制度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通过读课本、史料,了解赵匡胤集权“安”天下的具体措施;知道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
根据课本自主学习,快速准确记忆重点问题(4分钟)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小组互相提问
1.时间:2.人物:3.事件:4.都城:
赵匡胤(927-976)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赵匡胤,北宋开国皇帝,原后周禁军统领。960年,于汴京东北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庙号太祖。
观察地图,北宋有没有实现全国统一?找出北宋统一过程和意义?
北宋的局部统一过程:先南后北
意义: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五代十国)局面。
问题一:对比图②和图③,有何发现?
问题二:对比图①和图③,有何发现?
问题三:图①图②图③的变化,可以说明什么?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北宋疆域远小于唐朝,周边民族政权并立,未实现全国统一,是局部统一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收其精兵稍夺其权制其钱粮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转运使,收归地方财赋至中央
2.控制军队调动,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更戍法)
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3)地方禁军定期换防
为杜绝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
“令天下长吏择本道兵骁勇者,籍其名送都下,以补禁旅之阙”
分化事权(多人,多重机构)
材料 在宰相之下添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枢密使分取军权,以三司使(又称“计相”)分取宰相的财权。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复置转运使……译文:自今年起,每年所收地方赋税,除留下地方行政的基本开支外,全部上缴中央,不得截留。又设置转运使监控地方财政…… ……方镇阙帅,稍命文臣权知……复置通判……译文:方镇缺少最高长官,命文臣掌管一州……设置通判与知州共同处理政事。 ……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译文:这样中央财力雄厚,可有力控制地方。 —一
1.派文臣做知州2.州县长官,三年一换3.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
1.取消节度使的截留特权2.设转运使,监控地方财政
罢节度使兵权 ,收地方精兵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结合材料和图片,说说宋朝出现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其目的在痛纠唐末五代武人乱国的弊病。——《中国通史》
1.目的:2.表现:3.影响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①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②宋太宗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③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④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⑤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②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官吏冗余,导致办事效率下降,财政支出增加。
宋太祖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去治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个武臣危害大。”
想一想:宋太祖的话表明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
北宋重用文官,压制武将; 文官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武将受文官监督和管束。
注重文化教育,改革科举制1)录取人数多 2)享受待遇高 3)起授官职高 4)提拔特别快
宋太祖一朝科举15次,录取100多人,宋太宗一年录取500多人,宋真宗科举录取人数更多。
读书——科考——做官——重文轻武
研读材料,分析宋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有何影响?
积极影响:1.重视教育和文化,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创造出了光辉的文化成就;2.杜绝政权的频繁更替,有利于社会安定和政权稳固。
消极影响: “轻武”也制约了武将的才能,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材料二: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一: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
钱穆: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合作探究:我们该如何认识北宋的政治制度?
1.朱熹的评价公正么?
稳定、统一符合宋初社会需要
2.如何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上述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背景(原因):2.时间:3.变法的目的:4.支持者:
①由于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北宋中期财政入不敷出。②北宋实行不限制土地兼并的政策,导致土地集中现象严重,社会矛盾尖锐。
摆脱政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长于忧患:宋中后期的压力、危机
养兵、养官负担沉重,财政出现危机
长于忧患:宋中后期的应对
1.范仲淹改革——“庆历新政”
王安石针对哪些问题进行变法?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农田水利法实施后,各地兴修的水利工程达一万多处,大量农田得到灌溉,而青苗法不仅帮助了农户度过了青黄不接的困难时刻,并且也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继续蔓延,大大刺激了宋朝农业生产。——《中国通史·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否取得成效?
材料二: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传家集》卷66
下述言论出自变法反对派之口,或有夸大之处,但是否也反映了变法的某些缺陷?
加重人民负担,引起激烈争议。
结合所学及课本P52学思之窗回答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
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的目的,增加了财政收入。但强兵效果不明显,与西夏开战以失败告终。执行过程中加重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
三、力图挽狂澜——王安石变法
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定都开封
重文轻武:压抑武将,文臣统兵,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军事:“杯酒释兵权”,统调分离,更戍法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文官任知州,知州三 年一换,设通判
财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涉及经济军事教育,最终失败
(2021·山东日照·中考真题)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北宋引以为戒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定都东京B.设置刺史C.重文轻武D.削弱相权(2021·江苏泰州·中考真题)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官)通签书施行”。据此,通判的作用是( )A.分散知州的权力B.收归地方财赋于中央C.超越知州的权力D.防止宰相的权力过大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2541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图文课件ppt</a>,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北宋的政治,第6课,学习目标,先导阅读整体感知,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王安石变法,藩镇割据武将专权,五代十国,问题探究,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一等奖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导入新课,收其兵,建立二府三司制,同平章事,枢密院,三司使,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制钱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精品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6课北宋的政治,重文轻武的政策,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王安石变法,建立者,东京开封,建立事件,赵匡胤,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时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