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演示课件ppt
展开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 第二课时 分层作业
作业分类 | 作业内容 | 分层要求 |
基础类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介绍任丘的地道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具体介绍的。地道中的“洞”有五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冀中人民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敌人的破坏。如:_________可以防备敌人的火攻;__________可以粉碎敌人的毒气攻;___________可以对付敌人的水攻。 (3)地道的作用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 | 必做题 ★★★ |
提升类 | 课内阅读 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的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2.“奇迹”中“奇”的读音是( ),它的另一个读音是( ),组词( )。 3.假如敌人想出了更毒辣的法子,冀中人民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在地道中是怎样联络的?“无线电”“有线电”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理解“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必做题 ★★★ |
拓展类 | 6.百字练笔 今天,我们走进了历史,走进了中华儿女奋起抗争的岁月,感受到了冀中人民的无穷智慧。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观看电影《地道战》。 | 选做题 ★★★ |
自我评价 | 今天我收获了_______颗星,我已经积累了_______颗星,真棒啊,继续努力! | |
教师评价 |
|
【参考答案】
1.地道 洞 气孔 洞顶牢固 数量多 用途广 大 生活设备全 洞口准备土和沙 “孑口”上装吊板 把地道和枯井暗沟连接起来 保护自己 打击敌人
本题考查课文的理解。
《冀中的地道战》主要介绍了冀中地道战的出现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并对冀中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斗志。
(1)结合文中“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可知,作者介绍任丘的地道是按式样、结构、功能的顺序来具体介绍的。地道中的“洞”有五个特点:洞顶牢靠、小洞数量多、用途广、容量大、生活设备全。
(2)结合文中“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可知,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想出了许多妙法,粉碎了敌人的破坏。如:洞口准备的沙和土可以防备敌人的“火攻”;“孑口”上装着吊板可以粉碎敌人的“毒气攻”;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可以对付敌人的“水攻”。
(3)结合文中“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保护了自己,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可知,地道的作用一是保护自己,二是打击敌人。
2. qí jī 奇数
3.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4.通过“无线电”和“有线电”联络。这里的“无线电”指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吆喝声;“有线电”指的是拉动铁丝牵住的铜铃发出的响声。
5.作者对利用地道战打击敌人的方法做了总结,赞扬了冀中人民对敌抗争的智慧和才能。
【解析】2.本题考查对多音字的掌握。
奇[qí] 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出人意料的;令人难测的;惊异。[jī] 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零数。
3.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可知,假如敌人想出了更毒辣的法子,他们的对策是: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可知,人们在地道里是靠“无线电”和“有线电”联络的;“无线电”是指:人们一个接一个的吆喝声;“有线电”指:拉动铁丝牵住铜铃发出的响声。
5.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通过读短文,可知短文讲了冀中人民为了成功粉碎敌人的攻击,挖了地道用智慧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最终让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可知,“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从而赞扬了冀中人民对敌抗争的聪明智慧和才能。
6.范文:
读《抗日故事》有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抗日故事》,看后,我万分激动。
《抗日故事》里讲述的每一个故事都是那样的惊心动魄,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王小二的故事》……将抗日战士们的英雄气概、日军的滔天罪行尽显在眼前。
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一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准备渡河时遭遇日伪军的猛烈攻击,这时,准备渡河的妇女团八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渡河,毅然放弃了渡河,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攻击,但是他们被敌人围困在河边,在没有子弹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集体沉入江底,壮烈殉国。
这些抗日英雄为了祖国的自由,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他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所以,每当我看到五星红旗的时候,都会想到这是用抗日英雄们的鲜血染红的;每当想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每当我戴上红领……我就会觉得很幸福,很自豪,我们要从小学好本领,长大后去创造更美的未来。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答时要认真审题,题中要求走进历史,走进抗争岁月,感受人民的无穷智慧。因此写作时要围绕中华儿女奋起抗争的岁月中显示出来的无穷智慧进行写作,要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注意语言表达要通顺流畅,写出自己的情感。
小学人教部编版8 冀中的地道战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8 冀中的地道战精品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rén任县任丘,rèn任何任意,著名的抗日英雄,钢铁战士杨靖宇,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名句,知识积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8 冀中的地道战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8 冀中的地道战课前预习课件ppt,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入侵侵袭侵略,笔画数,浸湿浸水浸透,侵略领略略读,建筑筑路修筑,城堡堡垒碉堡,党章党员党委,山丘土丘丘陵,妨碍无妨何妨,隐蔽遮蔽蒙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8 冀中的地道战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8 冀中的地道战优秀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冀中指的是哪儿,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