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语文园地六(课件+教案+学案+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9642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语文园地六(课件+教案+学案+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9642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语文园地六(课件+教案+学案+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9642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语文园地六(课件+教案+学案+练习)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9642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语文园地六(课件+教案+学案+练习)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96429/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语文园地六(课件+教案+学案+练习)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96429/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语文园地六(课件+教案+学案+练习)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96429/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语文园地六(课件+教案+学案+练习)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96429/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语文园地六(课件+教案+学案+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96429/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语文园地六(课件+教案+学案+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96429/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语文园地六(课件+教案+学案+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9642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语文园地六(课件+教案+学案+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96429/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语文园地六(课件+教案+学案+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96429/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语文园地六(课件+教案+学案+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96429/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语文园地六(课件+教案+学案+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96429/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语文园地六(课件+教案+学案+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96429/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课 题 | 语文园地六 | 部编版 | 五年级上册 | 第六单元 | 第1课时 |
学 校 |
| 授课班级 |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通过交流,总结“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的方法。 2.能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 3.想象画面,能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4.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 5.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 | ||||
学习 重难点 | 1.能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 2.想象画面,能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3.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 | ||||
学情分析 | 语文园地既是对一个单元的总结梳理,也是拓展延伸,意在让学生在自主、有趣且相对集中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本单元语文园地编排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三个板块的内容。 | ||||
教学辅助 | 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 |
教学过程
任务一:交流平台
【设计意图: “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两者既有相同的知识点,又各有侧重,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提高教学效率。】
导语: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无数文人墨客曾赞美它;它,又是最渺小的爱,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却常常看不到它。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三篇课文讲的就是这种爱。(父母之爱)谁来说说,作者为了更好地表达感情用了哪些方法?(场景描写、细节描写)
1.朗读者:读一读,品一品。
个人分享:在本单元课文中,选择你印象最深的场景、细节,分享朗读,说一说,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1)场景描写。
①“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场景特点:房屋低矮、潮湿、人多、拥挤、阴暗、酷热……
赏析:这是对母亲工作环境的描写,说明母亲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艰苦,母亲挣钱不容易。联系上下文还能感受到作者的羞愧和自责,以及内心的酸楚等复杂的感受。
②“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
场景特点:节目精彩,美食多,玩具多……
赏析:作者的感情有时会融入他描写的场景中,通过描写庙会场景热闹衬托父子的处境。父亲对“我”的关爱就藏在逛庙会的场景里,字里行间流露出父子之间的温情。
小结:场景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
(2)细节描写。
①“整个下午我都……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赏析:这是对“我”动作、心理的细节描写,说明了“我”得到母亲表扬后,兴奋、激动、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父亲的表扬。
②“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赏析:这句话描写了母亲的手指和动作。从“龟裂”可以看出母亲的工作很辛苦,从“揉得皱皱的毛票”以及动作“掏”可以看出母亲挣钱的不易。
小结: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2.倾听者:听一听,想一想。
小组分享:①找出本册书其他课文之中的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作者情感。②找出课外读物中的相关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预设一:《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的场景,读者感动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忠肝义胆。
预设二:《孟姜女哭长城》结尾“哭倒长城”的场景十分感人,令人同情。
预设三:《列那狐的故事》“它把尾巴一甩”中“甩”这个细节描写体现了列那狐当时的得意。
3.思考者:读一读,画一画。自主阅读“交流平台”内容,画出关键语句,总结、体会、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描写的好处。
小结:阅读时,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任务二:词句段运用
引导语:一篇好的文章,除了要有好的开头,还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即人们所说的“凤头”“豹尾”。好的结尾意味深长,会让人回味无穷。
1.词句段运用: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在体会结尾的特点时,常常不知道从何入手。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结尾和文章其他部分的联系,再去体会不同结尾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不同特点,从而让学生明确从这两方面体会结尾的特点,条理更清晰。】
课件出示语句段运用第1小题:
《慈母情深》: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桂花雨》: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发现共同点。
朗读三段结尾,讨论三个结尾分别和文章的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
《慈母情深》:结尾照应了开头。
《桂花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结尾与题目相照应。
(2)发现不同点。
小组讨论:结尾有何不同的特点?
《慈母情深》:自然结尾,事情讲述完了,结果就出来了,文章也结束了。结尾用省略号
蕴含着“我”对母亲言之不尽的感情,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更能引发读者无限的联想和深思。
《桂花雨》:结尾提到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结尾再次强调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加深了读者的印象。既点题,又总结全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总结式结尾,用简练的话语把文章主题表现出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种结尾给人简洁、清楚的感觉。
(3)适当拓展更多的结尾:
例:引用诗句结尾,丰富内涵;提出疑问结尾,发人深思;展开联想结尾,升华主题……
示例一:“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15年来,生活使我懂得了放弃!为了我的理想,为了更多的人可以读书,我必须有所放弃! ——《生活,使我懂得了放弃》的结尾
讨论小结:引用名句结尾丰富内涵。
示例二:可是明天的他又会遇到什么问题呢?——《隔壁的叔叔》结尾
讨论小结:结尾表达作者的忧虑,发人深思。
(4)交流本册书中,你最喜欢的文章结尾,说说该结尾的特点。
(5)教师小结:好的结尾有很多,但具体用哪一种结尾方式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来确定,不可生搬硬套,更不能千篇一律。只有在平时多读、多看、多练,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6)摘抄积累:摘抄自己在课文中或课外读到的喜欢的场景、细节描写和结尾,熟读成诵。
2.写写成长中的“第一次”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引导学生简要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能有效避免学生仅说过程,而略写本次练笔的重点——内心的触动。】
引导语:人生中的“第一次”都是特别的、难忘的,因为在心中难以忘却,所以时时浮现在脑海中。
(1)读《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中两个写“第一次”的句子。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慈母情深》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父爱之舟》
①想一想这样的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慈母情深》语句是作者看到母亲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后的心理活动。两个“第一次”说明作者已经体会到母亲工作的辛劳,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崇敬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愧疚和自责。
《父爱之舟》语句是作者看到家里那么困难但还是凑钱给“我”读书,父亲送“我”上学还帮“我”铺床,“我”哭了。通过对比,表明这一次哭与在家里其他的哭不一样,是自己尝到的心酸的滋味,也说明“我”长大了,明白了家里的困难,决心要好好读书。
小结:两句话都表达了自己成长过程中有所触动的新的认识和感受,懂得体谅亲人的不易,内心感到愧疚,知道要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2)回忆自己的“第一次”,与同学分享交流。
提示:第一次觉得有姐姐真好;第一次感受到妈妈的苍老;第一次感受到朋友的勇敢;第一次觉得自己的班级很团结;第一次觉得公交车司机很辛苦……
(3)集体交流,扩宽思路。
涉及人物:
(1)对身边熟悉的人。(妈妈,老师,同学,朋友……)
(2)对不认识但是生活中常见的人。(公交司机,售货员,保安……)
(3)对自己。
认识感受:勇敢,友爱,辛苦,苍老……
(4)写一写自己的“第一次”。
提示:事情用一两句话概述,不需要展开,重点把内心触动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5)班级交流:写完后在班上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任务三:日积月累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对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有了更深的了解。这几句名言重在熟读成诵,大致了解意思,并学会在生活语境中灵活运用。
1.出示“日积月累”名言,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用纯
2.交流合作,了解大意
要求:结合上下文猜想或者借助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意思,了解句子大意。解决不了的问题标注出来。
①能辛勤地为国效力,能节俭持家。
②在安乐的时候要考虑到危难,消除奢侈,提倡节俭。
这句话出自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规劝唐太宗对于物质享受要适度,在用人上要“虚心纳下”,在行施法制上要不计个人恩怨。
③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却很困难。
这句话出自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是司马光写给其子司马康的,教导他应该崇尚节俭。
④看到一瓢粥、一粒饭,要想到粮食的来之不易;看到半条丝、半根线,也要想到物资获得的艰难。
这句话出自《朱子治家格言》。《朱子治家格言》全文仅500余字,是一篇家教名著,在今天仍然有教育意义。
3.指名朗读,思考:这几句都围绕哪个话题展开的?(勤俭节约)
4.熟读成诵:采用自由读、师生对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
5.提供语境,尝试运用。
(1)食堂打算悬挂一幅标语,你认为哪一句合适?
(2)爷爷想写一幅字挂在书房的墙上,你认为写哪一句合适?
6.拓展延伸: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摘抄在自己的本子上。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
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
节约光荣,人见人赞;浪费可耻,谁闻谁恶。
结束语: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发扬。
作业设计
1.完成《分层作业》同步练习。
2.背诵并默写“日积月累”名言,再摘抄两句有关勤俭节约的句子。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场景、细节描写——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不同结尾的特点
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
勤俭节约的名言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是单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整合、梳理、巩固,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并向学生的生活拓展延伸。
在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学习中,我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整合、梳理、巩固,同时也注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并向学生平时的生活有所拓展延伸。在“词句段运用”中,围绕场景、细节描写对课文的内容作了大体的回顾,对结尾的方式作了总结,教给了学生知识运用的技巧。通过品、读、悟、写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也学会了如何更恰当地表达。在“日积月累”中,学生掌握了句子的含义,明白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运用中更深刻地懂得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交流平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说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都是关于节俭的名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____ 即景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____ 即景教学演示ppt课件,文件包含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习作______即景教学课件pptx、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习作______即景教学设计docx、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习作______即景学习任务单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