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与最新高考题模拟题同步训练
- 专题06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原卷版+解析版)-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与最新高考题模拟题同步训练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05 直线运动综合问题(原卷版+解析版)-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与最新高考题模拟题同步训练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03 运动图像(原卷版+解析版)-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与最新高考题模拟题同步训练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02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原卷版+解析版)-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与最新高考题模拟题同步训练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01 运动的描述(原卷版+解析版)-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与最新高考题模拟题同步训练 试卷 0 次下载
专题04追击和相遇(原卷版+解析版)-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与最新高考题模拟题同步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4追击和相遇(原卷版+解析版)-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与最新高考题模拟题同步训练,文件包含专题04追击和相遇解析版-2023高考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与最新高考题模拟题同步训练docx、专题04追击和相遇原卷版-2023高考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与最新高考题模拟题同步训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高考一轮知识点精讲和最新高考题模拟题同步训练
第一章 直线运动
专题1-04 追击和相遇
第一部分 知识点精讲
1.解答追及和相遇问题的三种方法
情境分析法
抓住“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这一关键,认真审题,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建立一幅物体运动关系的情境图
函数判断法
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位移x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由此判断两物体追及或相遇情况
图象分析法
将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或位移—时间关系画在同一图象中,然后利用图象分析求解相关问题
2.情境分析法的基本思路
典例1. 汽车A以vA=4 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前方相距x0=7 m处、以vB=10 m/s的速度同向运动的汽车B正开始匀减速刹车直到静止后保持不动,其刹车的加速度大小a=2 m/s2。从此刻开始计时。求:
(1)A追上B前,A、B间的最远距离是多少。
(2)经过多长时间A恰好追上B。
[解题指导] 汽车A和B的运动过程如图所示。
[解析] (1)当A、B两汽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的距离最远,即v=vB-at=vA,解得t=3 s
此时汽车A的位移
xA=vAt=12 m
汽车B的位移xB=vBt-at2=21 m
故最远距离Δxmax=xB+x0-xA=16 m。
(2)汽车B从开始减速直到静止经历的时间
t1==5 s
运动的位移xB′==25 m
汽车A在t1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xA′=vAt1=20 m
此时相距Δx=xB′+x0-xA′=12 m
汽车A需再运动的时间
t2==3 s
故A追上B所用时间
t总=t1+t2=8 s。
[答案] (1)16 m (2)8 s
[拓展延伸]
(1)若某同学应用关系式vBt-at2+x0=vAt解得经过t=7 s(另解舍去)时A恰好追上B。这个结果合理吗?为什么?
(2)若汽车A以vA=4 m/s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其后方相距x0=7 m处,以vB=10 m/s的速度同方向运动的汽车B正向左开始匀减速刹车直到静止后保持不动,其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2 m/s2,则经过多长时间两车恰好相遇?
提示:(1)这个结果不合理,因为汽车B运动的时间最长为t==5 s<7 s,说明汽车A追上B时汽车B已停止运动。
(2)可由位移关系式:vBt-at2=x0+vAt,解得t1=(3-)s,t2=(3+)s。
例题及拓展延伸旨在培养考生“贴合实际、全面分析”运动学问题的思维习惯:
(1)如匀速运动的物体追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时,注意判断追上时被追的物体是否已停止。
(2)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时,有追不上、恰好追上、相撞或相遇两次等多种可能。
典例2 [多种方法解决追及相遇问题]
在水平轨道上有两列火车A和B相距s,A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2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B车同时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要使两车不相撞,求A车的初速度v0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追上B车时其速度只能与B车相等。设A、B两车从相距s到A车追上B车时,A车的位移为sA、末速度为vA、所用时间为t,B车的位移为sB、末速度为vB,两者的运动过程如图所示,现用三种方法解答如下:
法一 情境分析法
利用位移公式、速度公式求解
对A车有sA=v0t+×(-2a)×t2
vA=v0+(-2a)×t
对B车有sB=at2,vB=at
对两车有s=sA-sB
追上时,两车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vA=vB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0=
故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v0<。
法二 函数判断法
利用判别式求解,由法一可知
sA=s+sB,即v0t+×(-2a)×t2=s+at2
整理得3at2-2v0t+2s=0
这是一个关于时间t的一元二次方程,当根的判别式Δ=(-2v0)2-4×3a×2s<0时,t无实数解,即两车不相撞,所以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v0<。
法三 图象分析法
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解,先作A、B两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其图象如图所示,设经过t′时间两车刚好不相撞,则对A车有vA=v′=v0-2at′
对B车有vB=v′=at′
以上两式联立解得t′=
经t′时间两车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差,即原来两车间的距离s,它可用图中的阴影面积表示,由图象可知
s=v0·t′=v0·=
所以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v0<。
答案:v0<
第二部分 最新高考题精选
1.(2019年4月浙江选考)甲、乙两物体零时刻开始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t1时间内
A. 甲的速度总比乙大
B. 甲、乙位移相同
C. 甲经过的路程比乙小
D. 甲、乙均做加速运动
【参考答案】B
【名师解析】
因x-t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在0~t1时间内开始时甲的速度大于乙,后来乙的速度大于甲,选项A错误;由图像可知在0~t1时间内甲、乙位移相同,选项B正确;甲乙均向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则甲乙的路程相同,选项C错误;由斜率等于速度可知,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加速运动,选项D错误。.
2.(2018全国理综II)甲、乙两汽车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
B.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参考答案】.BD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速度图像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解题思路】根据v—t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利用逆向思维并借助于v—t图象面积等于位移可知在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选项A错误B正确;根据速度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选项C错误D正确。
3.(2018高考全国理综III)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D.从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参考答案】C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位移图像的理解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解题思路】根据位移图象的物理意义可知,在t1时刻两车的位置相同,速度不相等,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选项A错误;从0到t1时间内,乙车走过的路程大于甲车,选项B错误;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都是从x1位置走到x2位置,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选项C正确;根据位移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从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选项D正确。
第三部分 最新模拟题精选
1.. (2022山西临汾模拟)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日在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冬奥会主要是滑雪、滑冰项目。甲、乙两名短道速滑运动员在某次训练时的速度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刻,甲、乙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 时刻,甲、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 甲、乙在、时刻两次相遇
D. 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参考答案】B
【名师解析】
时刻,两图像相交,说明甲、乙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故A错误;根据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方向,知时刻,甲、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反,故B正确;甲、乙在、时刻两次速度相等,但不一定两次相遇,故C错误;根据图像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知时间内,甲的位移小于乙的位移,故D错误。
2. (2022山西太原二模)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的甲、乙两车,其-t图像分别如图所示。t=0时两车在同一位置,t2时刻两车相遇,则在0~t2时间内( )
A. t0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B. 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C. t1时刻甲车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D. t0-t1时间内两车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参考答案】A
【名师解析】t0时刻之前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两车间距逐渐增加,当t0时刻之后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两车间距逐渐减小,可知t0时刻两车相距最远,t0-t1时间内两车间的距离越来越小,选项A正确,BD错误; t1时刻前后甲车的速度均为正值,则该时刻甲车的运动方向没有发生改变,选项C错误。
3. (2022河南南阳一中质检)挥杆套马是我国蒙古传统体育项目,烈马从骑手身边奔驰而过时,骑手持6m长的套马杆,由静止开始催马追赶,二者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
A. 0~4s内骑手靠近烈马
B. 6s时刻骑手刚好追上烈马
C. 在0~4s内烈马的平均速度大于骑手的平均速度
D. 0~6s内骑手的加速度大于8~9s内烈马的加速度
【参考答案】C
【名师解析】
v-t图像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骑手与烈马在t=0时并排运动,通过图线在0~4s内所围的面积可以看出4s内烈马位移大于骑手位移,所以4s末烈马与骑手间距离在增大,0~6s内烈马位移还是大于骑手的位移,说明6s末烈马仍在前方,故AB错误;根据,结合A选项分析可知在0~4s内烈马的平均速度大于骑手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
由加速度定义式知8~9s内烈马加速度
0~6s内骑手加速度,故D错误。
4.(2022广东佛山重点高中质检) 2021年4月5日配备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北汽新能源极狐阿尔法S的HI车型在上海公开试乘。据悉,该车型在红绿灯启停、无保护左转、避让路口车辆、礼让行人、变道等方面都能无干预自动驾驶。某次试乘时,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位置出发,沿着同一平直路面行驶,它们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间内,甲车的加速度一直减小
B.时间内,两车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C.时间内,甲车先沿正方向运动,再沿负方向运动
D.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D
【名师解析】.由于v—t图像的斜率代表加速度,则由题图可看出,图线甲的斜率先减小后反向增大,A错误;由题图可看出在0 ~ t1时间内乙的速度一直大于甲的速度,又根据题知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位置出发,则二者距离先增大,且在t1时刻最大,t1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二者越来越近最后相遇,但甲的速度依然大于乙的速度则二者的距离再增大,到t2时又有新的最大,t2后乙的速度再次大于甲的速度二者距离又越来越小,后再次相遇,但乙的速度还是大于甲的速度二者则越来越远,B错误;运动方向由速度的正负表示,横轴下方速度为负值,横轴上方速度为正值,时间内,甲车的速度一直在t轴上方,则甲车一直沿正方向运动,C错误;.根据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由于v—t图像的面积代表位移,则在t1—t2时间内x甲 > x乙,则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D正确。
5.(2021辽宁模拟预测13)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同时运动,甲图是A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乙图是B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过程中,A、B两物体相遇一次
B.运动过程中,A、B两物体相遇两次
C.A、B两物体最远距离是30m
D.6秒内,A物体的平均速度是B物体的平均速度的两倍
【参考答案】A
【名师解析】
在0−2s内,A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A1=40m; 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为:
知在0−2s内B没有追上A;在2~4s内,A静止,B继续沿原方向运动,通过的位移为:
t=4s末B还没有追上A;在4−6s内,A返回,位移为:xA2=−40m, t=6s返回原出发点;B的位移为:
则在0~6s内B的总位移为:xB=40m,可知A、B两物体在4~6s内相遇一次,故A正确,B错误;
由AB选项分析可知当t=6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最远距离为xB=40m,故C错误;
6秒内,A物体的位移为0,则平均速度为0;B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m/s,故D错误。
6.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在t=0时刻两车正好相遇,在之后一段时间0~t2内两车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t2这段时间内有关两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辆车运动方向相反
B.在t1时刻甲、乙两车再次相遇
C.乙车在0~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
D.在t1~t2时间内乙车在甲车前方
【参考答案】C
【名师解析】
由题图可知,两车速度均为正值,即甲、乙两辆车运动方向相同,故选项A错误;由题图可知,在0~t1时间内,两车位移不相等,即在t1时刻甲、乙两车没有相遇,在该时刻两车速度相等,两车之间的距离是最大的,故选项B错误;若乙车在0~t2时间内做匀变速运动,则平均速度为,如图所示,由vt图象与t轴所围面积代表位移可知,匀变速运动的位移较大,则乙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故选项C正确;因为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所以开始时甲车在乙车前面,由vt图象与t轴所围面积代表位移可知,在0~t2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则整个过程中甲车一直在乙车前面,故选项D错误。
7.(12分)(2021河北保定重点高中下学期期末)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各地积极筹备物资支援疫情灾区,某地一运送物资的货车在笔直的公路上以的速度匀速行驶,途中不慎掉落一包物资。后方一轿车发现并捡起物资,启动汽车的同时鸣笛示警,并用最短时间追赶货车,此时货车在其前方处,货车司机在轿车鸣笛后经开始制动刹车,最终两车停在同一地点完成交接。已知货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1=1.5m/s2,轿车启动和刹车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2m/s2,该路段所允许的最大速度为。轿车鸣笛示警到追上货车的过程中,求:
(1)货车运动的距离;
(2)轿车运动的时间;
(3)轿车与货车的最远距离。
17.【参考答案】(1)135m;(2)31.75s;(3)351m
【名师解析】:(1)货车匀速运动的位移(1分)
得
货车刹车过程的位移为,由 (1分)
则货车运动的距离为(1分)
(2)轿车先匀加速运动至最大速度,再以匀速运动最后刹车匀减速运动用时最短
由于轿车启动的加速度大小与减速阶段加速度大小相等,则匀加速运动时间与匀减速运动时间相等,由(1分)
得
轿车匀加速与匀减速运动阶段运动的距离相等,由 (1分)
得
匀速运动的时间为,则(2分)
得
(1分)
(3)当轿车速度与货车速度相等时,两车距离最大。设轿车经时间与货车速度相等,共同的速度为,则(1分)
得,
此时轿车前进距离(1分)
得
货车前进距离(1分)
得
轿车与货车相距(1分)
8.[2021·衡水模拟](20分)货车A正在该公路上以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因疲劳驾驶司机注意力不集中,当司机发现正前方有一辆静止的轿车B时,两车距离仅有64 m.
(1)若此时B车立即以2 m/s2的加速度启动,通过计算判断:如果A车司机没有刹车,是否会撞上B车;若不相撞,求两车相距最近时的距离;若相撞,求出从A车发现B车开始到撞上B车的时间.
(2)若A车司机发现B车,立即刹车(不计反应时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两车均视为质点),为避免碰撞,在A车刹车的同时,B车立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计反应时间),问:B车加速度a2至少多大才能避免事故.(这段公路很窄,无法靠边让道)
【名师解析】
(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所用时间为
t0==10 s (2分)
在此10 s内A车的位移为
xA=vAt0=20×10 m=200 m (2分)
B车的位移为xB=at=×2×102 m=100 m (2分)
此时A、B两车间的位移差为
Δx=xA-xB=100 m>64 m (2分)
所以两车必定相撞.
设两车相撞的时间为t,
则相撞时有vAt-at2=64 m (2分)
代入数据解得t=4 s(另一根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A车撞上B车的时间为4 s.(2分)
(2)已知A车的加速度aA=-2 m/s2,
初速度vA=20 m/s
设B车的加速度为a2,B车运动经过时间为t′,
两车相遇时,则有
vAt′+aAt′2=a2t′2+L(2分)
代入数据有t′2-20t′+64=0(2分)
要避免相撞,则上式无实数解,
根据数学关系知,a2>1.125 m/s2(2分)
所以B的加速度的最小值为1.125 m/s2(2分)
9.在平直路面上,某时刻甲、乙两辆可视为质点的小车相距为,甲在前,乙在后,两车沿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以乙车所在位置为坐标原点,沿运动方向建立坐标轴,从该时刻开始,两车速度的平方随其位置坐标x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两车分别搭载信号发射和接收系统进行实时通信,当两车间的距离超过时,就无法进行实时通信。求:
(1)甲、乙两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2)乙追上甲之前两车的最大间距;
(3)乙追上甲之前两车能实时通信的总时间(结果可用根号表示)。
【参考答案】.(1);;(2);(3)
【名师解析】
(1)由图可知随x的变化关系为一次函数,故甲、乙两车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根据
分别代入数据可得甲的初速度
加速度
乙的初速度为0,加速度
(2)设当经过时间两车速度大小相等,此时两车相距最远
即
解得
甲、乙两车在相遇前的最大距离为
解得
(3)设经过时间两车相遇,则有
解得
(舍去负根)
设经过时间t两车相距为,则有
解得
甲、乙两车在相遇前能通信的时间为0~2s和,共
10. 现有甲、乙两汽车正沿同一平直道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10 m/s.当两车快要到一十字路口时,甲车司机看到绿灯已转换成了黄灯,于是紧急刹车(反应时间忽略不计),乙车司机为了避免与甲车相撞也紧急刹车,但乙车司机反应较慢(反应时间为t0=0.5 s).已知甲车紧急刹车时制动力为车重的0.4倍,乙车紧急刹车时制动力为车重的0.6倍,g=10 m/s2,假设汽车可看成质点.
(1)若甲车司机看到黄灯时车头距警戒线15 m,他采取上述措施能否避免闯红灯?
(2)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应至少保持多大距离?
【名师解析】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甲车紧急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1===4 m/s2.
甲车停下来所需时间为
t1== s=2.5 s,
滑行距离x== m=12.5 m,
由于x=12.5 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4追击和相遇-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与最新高考题模拟题同步训练,文件包含专题04追击和相遇解析版-高考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与最新高考题模拟题同步训练docx、专题04追击和相遇原卷版-高考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与最新高考题模拟题同步训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22核能(原卷版+解析版)-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与最新高考题模拟题同步训练,文件包含专题122核能解析版-2023高考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和最新高考题模拟题同步训练docx、专题122核能原卷版-2023高考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和最新高考题模拟题同步训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12固体和液体(原卷版+解析版)-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与最新高考题模拟题同步训练,文件包含专题112固体和液体解析版-2023高考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和最新高考题模拟题同步训练docx、专题112固体和液体原卷版-2023高考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和最新高考题模拟题同步训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