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展开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刘胜、李明等四人同住一个宿舍,刘胜等三人见李明不在宿舍,就偷偷地传阅李明的日记,还在教室里面宣传和起哄,以致班里许多同学经常挖苦、讽刺李明,造成很坏的影响。刘胜等三人的行为是( )
A.侵犯李明姓名权的行为 B.侵犯李明隐私权的行为
C.侵犯李明受教育权的行为 D.侵犯李明肖像权的行为
2.上体育课做运动时,同为7周岁的小茹和小宣相撞,导致小茹的门牙掉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小茹的人格权受损,小宣和学校均需承担侵权责任
②事件发生在体育课上,任课老师管理保护不力,需承担刑事责任
③小宣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此事件中不能承担民事责任
④此事件中小宣是侵权人,其监护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下列属于维护民事权利的有( )
①于某丈夫隐瞒彩票中巨奖欺骗其离婚,于某起诉到人民法院
②音乐创作人张某指责某作品侵权
③赵某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自己合法权益要求赔偿
④王某开走了李某未上锁的面包车,李某向公安机关报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某学校附近有一家工厂,该工厂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处理废气。一遇到刮风天气,整个学校都笼罩在该工厂排出的废气中,师生因此常常感到头晕。该校在与此工厂交涉无果后,向法院起诉该工厂。该工厂( )
①侵犯了该校师生的健康权
②应停止侵害,赔偿损失
③侵犯了该校的财产权
④侵犯了该校的名誉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罗某乘坐火车到站后并未下车,而是擅自更换车厢并继续乘坐。在被列车乘务员发现后,罗某又拒绝补票,还与列车长和乘警发生争执。央视在对罗某隐名并对其面部进行马赛克处理后,对此事件进行了报道。网友纷纷对罗某的行为进行批评,罗某生活因此受到影响。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罗某恶意逃票,破坏社会公共秩序,是违法行为
②罗某生活受到影响是事实,央视的行为构成侵权
③网友批评使罗某名誉受损,网友侵犯了其名誉权
④央视揭露不当行为,维护了诚实守信的履约机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 )
①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
②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
③享有权利就无需履行义务,履行义务就不能享有权利
④二者通常是同等的,享有多少权利就履行多少义务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7.马克思在谈到商品自由让渡时提出:“一方只有符合另一方的意志,就是说每一方只有通过双方共同一致的意志行为,才能让渡自己的商品,占有别人的商品。”这启示我们,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时应( )
①遵循诚信原则,善意信守承诺,不违背公共秩序和善良习俗
②遵循平等原则,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和平等地承担民事义务
③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促进公平正义
④遵循自愿原则,按自己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我国民法典第一条明确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法的目的之一。无论是法律原则,还是具体条文,民法典都浸润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例如,民法典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之所以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是因为( )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评判社会是非曲直的法律标准
③民法典是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和共同的道德基础
④民法典能够将民族内在的共同价值上升为制度,转化为规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下列关于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②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同时发生,同时消亡
③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因人的年龄、智力状态而有所不同
④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是不一致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民法典在开篇就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原则”。民法典确立绿色原则,意味着( )
①为民事主体的各种民事活动设立了普遍性的限制
②民事主体应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
③民事主体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④一定可以弥合社会成员之间可能形成的各种利益冲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甲某受雇于某外贸服装公司乙,因受疫情影响,公司业务几近腰斩,公司对全体员工进行降薪应对困难。夏天到来,国外疫情有所好转,公司乙业务迅速恢复并有所增长,为了弥补上半年损失,扩大业务,公司决定将员工50%的工资延迟半个月发放,用于购买更多原料。甲某因此心生不满,消极怠工,致公司乙生产的一批服装质量不合格,损失近10万元。双方因此起争执并对簿公堂,甲某认为是公司乙降薪和推迟发放工资所致,自己没有责任;公司认为是甲某消极怠工所致,应赔偿公司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某与公司乙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
②甲某是权利主体,公司乙是义务主体
③我们应该先享受权利,然后再履行义务
④甲某与公司乙都否认自己是义务主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A啤酒厂因啤酒瓶使用不当,造成一消费者在饮用时被炸伤,该消费者所在地的B报社对此事进行了跟踪报道并提出批评,使A啤酒厂的销售额大幅减少。B报社的行为( )
A.是侵权行为,侵犯了A啤酒厂的名誉权
B.是侵权行为,侵犯了A啤酒厂的财产权
C.不是侵权行为,B报社实事求是,而不是侮辱、诽谤,没有侵犯A啤酒厂的名誉权
D.不是侵权行为,B报社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可以侵犯A啤酒厂的名誉权
13.下列行为中属于侵害民事主体的名誉权的是( )
A.消费者对销售者的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
B.新闻单位对经营者的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内容基本属实
C.新闻单位对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主要内容失实
D.消费者对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内容基本属实
14.疫情期间,有些地方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管理,在封控区域内要做到“人不流动、足不出户”、配合核酸检测或抗原筛查等要求。绝大多数市民积极响应,主动配合。但也有少数市民认为,只要自己不出门就不必进行检测。还有部分市民在明知自己的行为会违反防疫规定和影响防疫工作的情况下,还到马路上“打卡”、与同事一起离开封控宿舍前往河边垂钓,相关人员均已被警方行政处罚。
第四一二条: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第七十七条: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五十七条: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公民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所属单位的指挥和安排,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工作,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依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维护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发展
②政府公正司法,有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彰显公平,伸张正义
③全体人民都应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④公民在疫情防控期间,不履行服从和配合管理的义务,就要承担刑事责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5.近年来,某些省份新颁布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均把以前关于“见义勇为”的条文改为“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遇有侵害学会保护自己”。这一修改表现了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 重视和保护。( )
A.隐私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生命权与健康权
16.某中学九年级学生刘胜、李明等四人同住一宿舍,刘胜等三人见李明不在宿舍,就偷偷地传阅李明的日记,还在教室里面宣传和起哄,以致班里许多同学经常挖苦、讽刺李明,造成很坏的影响。刘胜等三人的行为是侵犯( )
①李明姓名权的行为 ②李明隐私权的行为
③李明肖像权的行为 ④李明的名誉权的行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7.赵某山系全国知名小品演员,张某经多次整容后外形酷似赵某山,并改名为赵某水,此后以此姓名和外形承接并拍摄商业广告。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张某故意整容成赵某山外形,并以此外形拍摄商业广告侵害了赵某山的肖像权
B.张某故意改名为赵某水,并以此姓名拍摄商业广告侵害了赵某山的姓名权
C.张某整容、改名,并以此拍摄商业广告的行为侵害了赵某的名誉权
D.张某的行为不构成对赵某山肖像权、姓名权的侵害
18.王某购买了某款轿车,购买后不久发现该轿车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但4S店拒绝按“三包”规定进行处理。因此,王某在某大型网络论坛公开发表评论,如实陈述自己购买新车的情况,4S店认为王某损害其名誉权,将王某诉至法院。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王某公开批评4S店,侵犯了4S店的名誉权
②王某的言行属于正当行使民事权利
③王某的行为是保障消费者批评监督权所必需的
④该网络论坛和王某构成共同侵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国家保护英雄烈士,对英雄烈士予以褒扬、纪念,加强对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宣传教育,维护英雄烈士尊严和合法权益。该规定( )
①体现了权利和责任的统一
②维护了英雄烈士的生命权和身份权
③体现了德治与法治的统一
④维护了英雄烈士的名誉权和荣誉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对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以及法律责任做出了极为系统完备科学严谨的规定。可见,该法的出台( )
①有助于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
②有利于促进个人信息的合理利用
③将根除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④提高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执法适用性与针对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简答题:本题共2题,共40分
21.据宁波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2022年10月13日,宁波市北仑区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系在发热门诊就诊人员核酸检测中发现。该病例患者陈某于10月9日从省外返回北仑,因未自觉遵守防疫规定,造成严重的疫情扩散事件。疫情发生后,市、区防控办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开展流调溯源、隔离管控、核酸检测等工作,后防控升级为全区静默管理。静默管理给人们的正常生活、生产、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于是有网友对陈某进行人肉搜索,曝光陈某与其男友蒋某某的诸多生活细节。静默管理给也给区政府造成了极大的财政和管理压力。为了保障全区人民的基本生活所需,区政府委托多家公司进行生活物资配送。其中小六配菜公司所配送的食材质量问题严重,引发民众不满,受到区政府的追责。
结合材料,运用“民事权利与义务”的知识回答:
(1)小六配菜公司与区政府之间的关系属于什么法律关系?简单说明理由。
(2)你是如何看待“网友对陈某进行人肉搜索,曝光陈某与其男友蒋某某的诸多生活细节”这一事件?
22.【案情回放】黄女士是一款读书软件的忠实用户。有一天,她发现在自己毫不知情的状况下,该读书软件关联了微信,上百位微信好友自动成了该读书软件上自己的“好友”。这些“好友”可以随意查看她正在阅读的书籍等信息。“我觉得这款软件侵害了我的个人信息权益。”黄女士将该读书软件所属公司诉至法院。
【法院判决】2020年7月30日,北京互联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公司侵害黄某个人信息权益。法院认为,该读书软件中的读书信息,包括读书时长、最近阅读、推荐书籍、读书想法等,能够反映阅读习惯、偏好等,属于个人信息,与人格利益较为密切。该软件向微信好友公开读书信息,存在较高的侵害用户隐私的风险,应提前向用户告知并征得同意。而该案中没有征得原告有效同意,构成对原告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
(1)结合材料,运用民法典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理解。
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以及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关乎我们的人格尊严、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避免个人敏感信息泄露、被窃取或滥用?请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就个人敏感信息保护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两条对策。
具体问题: 。
应对措施: 。
参考答案:
1.B2.D3.A4.A5.B6.B7.C8.B9.A10.A
11.B12.C13.C14.C15.D16.B17.D18.C19.D20.D
21.(1)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因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①“网友对陈某进行人肉搜索,曝光陈某与其男友蒋某某的诸多生活细节”侵犯了陈某与蒋某某的隐私权,是违法行为。
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以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方式处理他人个人信息;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尊重他人隐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22.(1)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获取他人信息,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处理个人信息,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本案的判决依法维护了黄女士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了其人身和财产权利,维护了正常社会秩序。
(2)具体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