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重点: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重点: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重点: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第2页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重点: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重点: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重点: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共9页。
    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李白蓝岑竦天壁,突兀如鲸额。奔蹙横澄潭,势吞落星石。沙带秋月明,水摇寒山碧。佳境宜缓棹,清辉能留客。恨君阻欢游,使我自惊惕。所期俱卜筑,结茅炼金液[]①卜筑:择地而居。回蓝岑:即蓝山。③结茅:筑茅屋。④金液:指长生不老药。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交代了风景之所在、自己的活动和酬寄的对象,流露出喜爱之情。B.开头四句侧重写山,五六句侧重写水,描写了蓝山景致的雄奇、明丽。C.七八句紧扣上文,言如此佳境令人缓棹慢行,如此清辉令人停驻脚步。D.结尾写怅恨官场束缚,使自己不得欢游,希望能与友人来此隐居学道。2.本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是借大自然的美景表达出世之情的作品,但两首诗描写景物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山花钱起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野客未来枝畔立,流莺已向树边啼。从容只是愁风起,眷恋常须向日西。别有妖妍胜桃李,攀来折去亦成蹊。【注】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传,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照坞”意为照亮山坞,“烧溪”意为映红了溪水,写出了山花的艳丽色泽。B.“树树枝枝”写出了花分布之广和茂盛,“迷”写出了山花的娇艳迷人。C.野客还没来得及前来欣赏,流莺早已立于枝头唱起了婉转动听的赞歌。D.颈联描写了大风将山花吹落一地的景象,诗人以花自比,沉溺在伤春惜春中。4.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写“山花”?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送翁灵舒游边徐玑[]子向江淮去,应怀计策新。但须先审己,然后可图人。战野寒犹力,边城草不春。曹刘若无竞,闲却卧龙身。[]徐玑:南宋诗人。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江淮”扣诗题的“边”字,“新”含有对友人胸中韬略的赞美。B.颔联委婉含蓄地叮嘱友人:必须先“审己”,方可“图人”,有所建树。C.尾联用假设笔法叙述典故,与杜牧《赤壁》用典方式一样,别开生面。D.本诗语言平实质朴,情感真挚,与一般送别诗凄恻伤感的格调不同。6.诗歌颈联“战野寒犹力,边城草不春”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梅花引(宋)王观年年江上见寒梅。暗香来,为谁开。疑是月宫、仙子下瑶台。冷艳一枝春在手,故人远,相思寄与谁。怨极恨极嗅香蕊。念此情,家万里。暮霞散绮。楚天碧、片片轻飞。为我多情,特地点征衣。花易飘零人易老,正心碎,那堪塞管吹。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暗香来,为谁开”轻轻一问,道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冷。B.上阙借古人“折梅赠远”习俗表达了对身处远地的故人的思念。C.“那堪塞管吹”紧承“怨极恨极”之语,揭示人生易逝的主题。D.整首词就像是跟所见的寒梅深情地对话,更觉无人倾诉的孤寂。8.试比较“暮霞散绮。楚天碧、片片轻飞”与柳永《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境的异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闲居自述陆游自许山翁懒是真,纷纷外物岂关身。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净扫明窗凭素几,闲穿密竹岸乌巾。残年自有青天管,便是无锥也未贫。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山翁自称,懒于世事,认为外物不关自身,表达了远离世俗的心志。B.第五句写诗人的居室窗户打扫得洁净明亮,几案不加雕饰,清净而又素朴。C.第六句写诗人穿过茂密的竹林,行走在河岸边,头上戴着乌巾,悠闲自得。D.末句运用典故,即使没有立足之地也不觉得贫困,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10.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赏析其精妙之处。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赠维扬夏中玉杨冠卿形胜访淮楚,骑鹤到扬州。春风十里帘幕,香霭小红楼。楼外长江今古,谁是济川舟楫,烟浪拍天浮。喜见紫芝字,儒雅更风流。气吞虹,才倚马,烂银钩。功名年少馀事,雕鹮几横秋。行演丝纶天上,环倚玉皇香案,仙袂揖浮丘。落笔惊风雨,润色焕皇猷【注】①本词又名《赠维扬夏中玉》。②紫芝宇,即紫芝眉宇。紫芝,唐人元德秀的字。房琯感叹,每次见到元德秀眉字溢出的灵气时,名利之心尽去。后即用“紫芝眉宇”称赞他人德行高洁。③倚马,典出《世说新语•文学》。用以比喻文思敏捷,下笔成章。④银钩,比喻遒媚刚劲的书法。⑤雕鹮,比喻才望超群者。⑥丝纶,用以称帝王的诏旨。⑦浮丘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人。⑧皇猷,帝王的谋略或教化。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叙事写景相结合,叙述自己到访扬州,描写扬州城里歌楼繁华。B.词人用“紫芝宇”“儒雅”等词塑造了夏中玉德行高洁、风流儒雅的形象。C.“落笔惊风雨”出自杜甫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以此展现夏中玉的文采。D.全词以扬州为背景,极写夏中玉的气质风度,诗人赞赏与敬仰之情溢于言表。12.姜夔的《扬州慢》中有“过春风十里”的诗句,试分析其与本词中的“春风十里帘幕”的表达作用有何不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东津送韦讽摄阆州录事杜甫闻说江山好,怜君吏隐兼。宠行舟远泛,怯别酒频添。推荐非承乏,操持必去嫌。他时如按县,不得慢陶潜【注】①此诗为诗人于广德元年送友人暂至绵州时作。东津,属绵州,今四川绵阳。阆州,今四川南充。录事,即录事参军,官甚微。②承乏:指官位空着无人出任,暂且由自己承担。旧时常用作官场自谦语。③《晋书陶潜传》:“潜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题目交代了诗歌的送别主题,送别地点在东津,送别对象为友人韦讽。B.首联写诗人虽未亲到阆州,但听闻阆州山水之美,友人此行可以吏而兼隐。C.颈联写友人此去并不是官位空着无人出任才被推荐,而是需要他去“操持”。D.尾联运用典故,实写友人到任之后,巡行县下,对陶潜式的县令没有怠慢。14.请简要概括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答孙莘老见寄王令高门鞍马日光荣,势力纷纷起共争。偶以不能聊自便,敢于兹世独求清。生无人愧宁非乐,死有天知岂待名。客食官居同是苟,何须称别异平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刻画了趋炎附势之徒奔走于权贵之门,自以为荣,又党同伐异,纷争不已。B.颔联“偶”“聊”的委婉语气与“敢”“独”的坚决语气,形成对比,相得益彰。C.颈联“宁”“岂”两个同义词与“无”“有”两个反义词照应,加强了疑问语气。D.这首酬答诗,词气慷慨激昂而情致苍凉郁勃,充分显示了作者耿介孤高的人品。16.这首诗中间两联阐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诗句中的“君”指的是何判官,“怅恨官场束缚”于文无据。2.答案:①李诗用夸张、想象的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了蓝山高耸、如奔如蹙、势吞巨石的壮奇;王诗用白描,简洁地摹画出山村秋天傍晚的景物的情态。②李诗用比喻、拟人,把蓝山比作天壁、鲸额,并把蓝山当作猛兽、把清辉当作人来写;王诗主要是对种种客观物象进行直接描绘,并以竹林外的喧闹对浣女之态进行侧面描写。③李诗化静为动,以动态感极强的“奔蹙”“势吞”等动词描写静态的山,山的静态与水的动态相映衬;王诗以声衬静,以喧闹之声衬托环境的幽静,无声的明月朗照、清泉流淌之景与有声的浣女喧闹之景相映衬。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景物描写手法以及比较鉴赏的能力。李诗,蓝岑竦天壁,突兀如鲸额。奔蹙横澄潭,势吞落星石意思是蓝山耸天而立如同一道墙壁,突兀而出像鲸鱼额头。如奔如蹙横在澄澈的深潭之前,其势吞没落星之石。这里将蓝岑想象成如奔如蹙、势吞巨石的鲸,并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蓝山高耸、如奔如蹙、势吞巨石的壮奇,具有浪漫主义的特征。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对山村秋天傍晚的景物的情态进行简单地描摹。李诗,蓝岑竦天壁,突兀如鲸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蓝岑比作一道墙壁、鲸鱼额头。清辉能留客字,使清辉具有了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山居秋暝》前两联写到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这里将雨后秋凉、松间的明月、清泉的声音进行直接客观的描绘。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通过竹林外的喧闹对浣女之态进行侧面描写。李诗,奔蹙横澄潭,势吞落星石本来是描写蓝岑山,属于静态描写,但是奔蹙”“势吞等动词的运用,使得该诗句化静为动,使山的静态与水的动态相映衬。《山居秋暝》通过对山中景物的描写,从而表现新雨过后山村清幽的景象,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却写到竹林里传来少女洗衣归来的喧闹声,以声衬静,从而更能体现环境的幽静,无声的明月朗照、清泉流淌之景与有声的浣女喧闹之景相映衬。3.答案:D解析:颈联描写了大风将山花吹落一地的景象,诗人以花自比,沉溺在伤春惜春中说法错误,颈联意思是因惜花而担心起风,因爱花而流连忘返,常常到太阳偏西。4.答案: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首联正面描写了山花之美,领联与颈联侧面烘托山花之美。②对比。通过与桃李对比,赞美山花的“妖妍”。③用典。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有真才实学但不张扬的人的赞美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诗在表现山花之美时首先正面描写山花,照坞复烧溪写出分布面积之广,写出颜色热烈,树树枝枝尽可迷写出花开繁盛。正面描写,写出山花色彩艳丽、分布广阔,让人陶醉沉迷。流莺已向树边啼野客未来,流莺已至,写出山花之美的吸引力。从容只是愁风起,眷恋常须向日西花的人因留恋山花担心起风会吹落花瓣,往往会欣赏到日落西山不愿离去,这些诗句通过写流莺和赏花人的表现来突出山花的吸引力,属于侧面烘托。别有妖妍胜桃李,把山花与桃李进行对比,通过与桃李对比来赞美山花美胜桃李,并和桃李一样有下自成蹊的魅力,赞美了山花的妖妍攀来折去亦成蹊则化用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表明在诗人眼中,山花胜于桃李。借花喻人,借山花别有妖妍,下自成蹊,远胜桃李,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但不张扬的人,表达了作者对有真才实学但不张扬的人的赞美之情。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委婉含蓄不当,颔联对友人的叮嘱是坦率直白的。但须先审己,然后可图人,做事只应先审视并提升自身,之后再谋划人事,远大志向方可实现。这样的叮嘱是坦率直白的。故选B6.答案:情感表达:颈联描写了战场寒意凛冽、边城草木未春的恶劣荒凉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前往艰苦边地的关心及对友人战胜恶劣环境的勉励。结构安排:照应诗题的“边”字和首句的“江淮”,点明宋金对峙的战场;引出尾联,为勉励友人投身征战、建功立业作铺垫。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结构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题干很明确要求从两个方面谈作用,第一个方面情感表达,要注意诗句解说,最好带一下手法,比如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第二个方面结构安排,主要是铺垫、照应和承上启下,这从诗句内容可以判断,也可以结合诗句位置加以辅助判断。战野寒犹力,边城草不春,战地寒意仍浓,边城草木尚未迎来春天。这是对战地环境的描写,战地气候寒冷,一切还是那么萧条荒凉等。根据题目送翁灵舒游边分析,这是送别友人的,艰苦边地是友人前往的地方,写出了对友人的关心。勉励友人要战胜这恶劣的环境。如此恶劣的环境,与标题,交代边地环境的特点,且与首句江淮,即边地江淮相照应,点明战场所在。曹刘若无竞,闲却卧龙身,曹操刘备等人如若没有争斗,那卧龙先生岂非有了太多的空闲时间。尾联勉励友人要积极投身战斗,建功立业等。颈联如此恶劣的边地环境描写为尾联勉励友人投身战斗作铺垫。7.答案:C解析:C.“揭示人生易逝的主题错误,从故人远,相思寄与谁”“念此情,家万里等处可知,应该是表达了思念家乡和亲友的情感。ABD三项理解和赏析正确。本题要求选择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综上,本题答案为C项。8.答案:两句同是借景物表达哀伤之情。柳词以昏暗寥廓的江景,展现出一幅渺远阴郁的画面,烘托惨淡之情和迷茫之感;本词以艳丽的暮霞、澄碧的江天和轻飞的落梅为主体,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以乐衬哀,寄托诗人飘零之感。解析:柳永《雨霖铃》中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说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为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交融,这不仅衬写了别后怅然空虚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迷茫的前程。柳永用冷落凄凉的秋景,衬托了难以割舍的离情和迷茫的感受。本词的暮霞散绮。楚天碧、片片轻飞,是说晚霞如彩绸般美丽。楚地的天空一片碧绿,寒梅的花瓣片片飘落,作者借描绘眼前绚丽多彩的动人画面,以乐景抒哀情,表达了诗人漂泊沦落的孤寂之感。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行走在河岸边理解错误。诗中是动词,此句意思是高高地戴着乌角巾,于茂密的竹林中信步。故选C10.答案:此联对仗工整,同时运用拟人手法,将“花如解语”和“石不能言”进行对比,诗人通过对比花与石来阐明他的隐逸之心。同时,此处作者明写能言的花朵,其实是讽刺朝廷上普遍存在的阿谀奉承,巧言令色的现象。表明了作者对庙堂之上的巧言令色之人的鄙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诗歌的颔联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花如果懂得人语就会多出许多事,石头不会说话却使人满意。在表现手法上,此处花如解语石不能言相对,应多事最可人相对,对仗非常工整,体现了律诗的形式美和格律美。同时,此处将花和石拟人化,赋予两者人的特征,让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同时,此处作何将花与石的表现进行了对比,诗人通过对比花与石来阐明他的隐逸之心。在思想感情上,虽然诗歌在表面上是说花说石,其实作者是另有所指,此处作者以花暗喻朝廷上的官员,讽刺花的多事,其实是讽刺朝廷上普遍存在的阿谀奉承,巧言令色的现象。表明了作者对庙堂之上的巧言令色之人的鄙视。也暗含了作者此时闲居家乡,自己的报国之言无法上达朝廷,无奈的自嘲。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思想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D项“极写夏中玉的气质风度”错,从全词来看重点写的是夏中玉的才情。12.答案:①姜夔《扬州慢》中的“过春风十里”,是用昔日扬州道上的繁荣景象与如今看到的连片青青荠麦形成对比,表达对扬州城昔盛今衰的感叹。②本词中“春风十里帘幕”是对扬州城繁华的描写,与“香霭小红楼”共同构建了扬州城的风华,表达作者对扬州胜景的赞美,同时为英俊、儒雅的夏中玉的出场营造氛围。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思想内容与表达技巧的能力。2022年高考有考宋词的,也有与课本结合的命题,需要重视。本题注释较多,意图是帮助学生理解,加强学生做题须重视看注释的意识。13.答案:D解析:D.“实写友人到任之后错。尾联是对未来的设想,是虚写,即友人他日如承府州之命,巡行县下,不得怠慢陶潜式的县令。故选D14.答案:①首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能在风景优美的地方过亦官亦隐生活的羡慕之情,以此安慰友人;②颔联表达了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③颈联、尾联寄寓了对友人赴任的期望与劝勉之情。解析:题干要求分析本诗中的诗人情感。具体来看,首联写诗人听闻阆州山水优美,友人此行可以吏而兼隐,表露出对友人的艳羡之情,结合注释录事,即录事参军,官甚微,可知此处还流露出对友人的劝慰。颔联写诗人不忍与友人分别,频频为朋友添酒,表达了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结合注释承乏:指官位空着无人出任,暂且由自己承担。旧时常用作官场自谦语,可知颈联写友人并不是因为阆州录事官位空着无人出任才被推荐,而是需要他去操持政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才能和品质的肯定和赞许。尾联运用典故,采用虚写想象,嘱咐友人他日如承府州之命巡行县下,不要怠慢了陶潜式的县令。由此可知,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赴任的期望与劝勉之情。1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加强了疑问语气错误,”“表反问,是加强了反问语气。故选C16.答案:中间两联阐述了为人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人生哲理。有所为:要保持坚贞自守、正直高尚的人格,无愧于人,合乎天道;有所不为:不屈己从人、同流合污、丧失立场、沽名钓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颔联诗人说自己尽管自由受限,但仍敢于在从谄媚、纷争四起的乱世中独求清名。阐述了人应当不随波逐流,应保持清高和独立的自我的高洁品行的哲理。颈联诗人讲述自己生而无愧,死有天命,不愿追名逐利,”“语气坚决语气,表达了俗世中,人应该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安宁与快乐的人生哲理。两联结合阐述了为人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人生哲理。既要坚贞自守、保持高洁,又不屈从,不同流合污。

    相关试卷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 古代诗歌鉴赏 (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 古代诗歌鉴赏 (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3古代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3古代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共8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抒怀诗,李二十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检测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古代诗歌鉴赏检测含答案,共8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