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模块 上册十四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 冕教案
展开教学教案 | |||||
班级 |
| 教师 |
| 课时数 | 2 |
课题 | 《读书人都是幸福人》 | 时间 |
|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2.学习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议论方法。 能力目标: 1.品味文章语言,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 2.准确把握“读书”与“幸福”之间的深刻含义,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 1.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2.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 ||||
课前准备 | 教学课件 | ||||
教学过程 | 十四、读书人都是幸福人 谢冕 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是唐代颜真卿的《劝学诗》,是鼓励人们努力读书、勤奋学习的诗句。 同学们对于“读书”有什么看法? 北大教授谢冕的《读书人就是幸福人》对“读书”有独特的见解,我们一起学习一下 (板书课题:《读书人就是幸福人》) 二、学习目标 1.品味文章语言,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 2.准确把握“读书”与“幸福”之间关系的深刻含义,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3.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研读课文 1.作者介绍 谢冕: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名诗学理论家。 1955年后,谢冕作为中文系学生,在北大逗留时间最多、最有感情的是北大图书馆和分散在全校大大小小的图书阅览室。他是宿舍、饭厅、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竞走者,常在下课后到图书馆看书,就免不了用书包占座。在他的印象中,这个图书馆“是动荡学海中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港湾”。 谢教授曾经回忆这段青春记忆“就我个人而言,我的成长有赖于名园的熏陶、名师的指点,也有赖于这座著名图书馆的灯火,它是我们青春的欢乐和痛苦的见证,如今它已成了点燃在心灵深处的恒久的光明。” 由此可见,谢冕教授是充分感受了读书的幸福后才能由衷的发出“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心声的。 2.写作背景 这是谢冕教授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最初发表在1995年7月19日的北京《中华读书报》上。后来收入《永远的校园》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在这本书里抒发了对北京大学的热爱之情。这种热爱源于北大所给予每一个“北大人”的文明滋养,也包括对北大图书馆的爱和对所有读书人的交流、交往的幸福回忆。 3.学习字词 加惠:jiā huì,施惠,给予好处。 往哲先贤:wǎng zhé xiān xián,历代贤明、智慧之士。哲,有智慧。贤,有德行和才能。 上溯:shàng sù,往上推求或回想。 睿智:ruì zhì,英明有远见。睿,看的深远。 陶冶:táo yě,比喻给人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卑鄙: bēi bǐ,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4.阅读课文 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读书的幸福,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1)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那一句? 明确:“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作者为什么认为“读书人是幸福人”呢? 明确: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直接阐明了读书人为什么是世间的幸福人。他总结出了“两个世界”的观点一个是人所共有的“现实的世界”,另一个就是“为读书人所独有的”“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作者确立了“读书人是幸福人”的主要观点。他还由此想开去,提出了以是否具有阅读能力来对幸与不幸作区分。认为:“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不幸的,这种丧失是“不可补偿的”。由此,作者在财富不平等和权利不平等之外,又提出了“精神不平等”,这是由“拥有或丧失”阅读能力所体现出来的。 以上是第一段所提出的,作者的观点十分新颖,表述也是直截、明朗。 (2)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是那一句? 明确:“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世界。” 作者在第2自然段对阅读能给人带来什么做了概括说明,“能多识草木鱼虫之名”,能“上溯远古下及未来”,也能“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总之,正如作者所说,人们正是通过阅读“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3)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是那一句? 明确:“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比“知识”更进一层的是“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作者用整个第3段来说明这一核心思想。 作者说:人们正是从读古今圣贤、才俊的书才学得人格和学会做人的。这是总说,后面用了8个小句子来作具体说明,名人、伟人,古人、今人,政治家,革命家,文学家,中国人、外国人,众多实例,一一援引,又表述得言简意赅。最后作总结,“一个读书人,是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4)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是那一句? 明确:“读书使人向善……读书使人避恶。” 第4段进一步论证: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 这里,作者对书得品味、质地、价值和档次作了优劣、高下之分。作者这种谨慎得区分,也提醒我们“开卷有益”的“卷”要做品味、质地、价值和档次的区别对待。 作者不仅告诉我们读书要读品质优良的一类,并且直言自己“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厌恶暴力,同情弱小,心灵纯净,富于正义感,情趣变得高雅,从幼年到成年,一步步向人间美好境界前进。” 作者接下来又引用了笛卡儿和雨果的名言,一说“向善”,一说“避恶”,也都证明了优秀的书籍多人的教育、感化功能。 (5)第五自然段的中心句是那一句? 明确:“读书人是幸福人。” 最后一段独句成段,点明主题。 5.知识回顾 作者-谢冕 字词-加惠、往哲先贤、上溯、睿智、陶冶、卑鄙 阅读课文-每段中心句 四、课程小结 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多读一些好书,为家国多做贡献。 五、布置作业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选择并阅读一本能受益终身的书!如:《春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读书人是幸福人(第二课时) 谢冕 一、课程导入 复习导入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议论方法。 2.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阅读课文 ★初步阅读,明确结构 (1)本文属于议论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作者开门见山,在题目中直接表明了文章的观点:读书人是幸福人。 (2)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些分论点? 明确:这三个分论点分别是: ①人们通过阅读,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②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③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3)这三个分论点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读书对人的影响的? 明确:第一个分论点是从物质方面论述了读书对人的影响;而第二、三两个分论点则是从精神方面论述读书对人的重要作用,层层深入,充分有力。 (4)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 明确: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在文章开头,作者明确提出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他还拥有现实世界之外更为丰富也更为浩瀚的世界,接着,作者用三个分论点展开论述,最后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再次重申:读书人是幸福人。 ★深入阅读,部分感知: (一)解读第三段: 1、全体朗读第三自然段。 2、朗读后思考: (1)在本段中,作者采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来阐明分论点? 明确:举例论证。 (2)作者具体以哪些事实为例? 列举这些事例时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为了说明读书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感化与陶冶,用八个事例排比加以说明。这些事实涉及古今中外,使说理全面而充分。 (3)本段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分析说明。 明确:本段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作者通过对一系列的事实铺叙,强有力地支撑着读书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感化与陶冶”这一分论点。叙议结合,以议带叙,主从分明。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一个主要特点。 (二)解读第四自然段: 1、个别朗读第四段。 2、段落中作者引用两位名人的话来论证分论点,请找出这两句话,并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明确: (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一本好书,能给人以人格上的影响,使人向善。 (2)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被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 好的书籍,能提高人的认识,提高人判断是非的能力,使人避恶。 ★看故事 树榜样★ (此部分先播放视频再进行扩展) 凿壁偷光:西汉人匡衡,小时家里很穷,非常喜欢读书,但晚上家里没有油点灯。邻居房里点着灯,匡衡就把墙壁凿一个洞,让灯光从洞里透过来照着读书。 头悬梁:汉朝人孙敬,非常好学,从早到晚地读书。有时疲倦了,想睡觉,就用一根绳子系住头发,另一头拴在房梁上拉直。这时候如果再打瞌睡,就会被绳子拉醒。 锥刺股:战国时的谋略家苏秦,年轻时曾四处游说各国君主,希望能够得到一官半职。然而,他得不到任何一个君主的赏识,只好失望回家。下定决心,好好读书,增进自己的学问。苏秦日夜埋首读书,可是每到深夜,就不由自主地瞌睡起来。苏秦为了驱除睡意,便将一把锥子放在身边。每当自己昏昏欲睡时,便拿起锥子刺向自己的大腿,剧痛令苏秦睡意全消,再次提起精神读书。一年之后,苏秦终于学有所成,再四处游说各国君主,才得到君主的重用。 囊萤映雪:晋代的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晚上,他就用一只白绢口袋,抓很多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照明读书。孙康情况也是如此。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读中学时,由于他基础差,学习十分吃力,第一学期末平均成绩才45分。学校令其退学或留级。在他的再三恳求下,校方同意他跟班试读一学期。此后,他就与“路灯”常相伴:天蒙蒙亮,他在路灯下读外语;夜熄灯后,他在路灯下自修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他的平均成绩达到70多分,几何还得了100分。这件事让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能办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之后,这也就成了他的座右铭。 四、课程小结 故事中的人全然把读书当作一种幸福,即使苦即使累也乐此不疲,终究他们成了大学问家,成就了一番伟业。我们应该从这些人身上,吸取力量,刻苦读书,只有刻苦读书,将来才会有所成就,有所建树。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和练习册习题
| 课堂补充 | |||
课时作业 | 第一课时作业: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选择并阅读一本能受益终身的书!如:《春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第二课时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和练习册习题 | ||||
板书设计 | |||||
| |||||
教学反思 | |||||
| |||||
语文基础模块 上册第五单元阅读与欣赏十七 我的母亲 老 舍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基础模块 上册第五单元阅读与欣赏十七 我的母亲 老 舍公开课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准备,课前演讲,游戏互动,作家作品,内容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十四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 冕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十四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 冕精品教案设计,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准备,课文导入,检查预习,授课内容,练习,总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十 项链 [法国]莫泊桑公开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十 项链 [法国]莫泊桑公开课教学设计,共3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准备,课文导入,作家作品,理清思路,赏析心理,分析形象,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