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课时训练
展开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一、单选题
1.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他们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欧亚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把我国东部农耕文明集中发达地区与“西域”及其以西各邦国联系起来。也见证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材料表明“丝绸之路”( )
A.为东西方丝绸交易的专用通道 B.是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
C.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唯一通道 D.拓展了汉朝的统治区域
2.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时汉使已率领官方船队,携带黄金、丝绸等物品,从番禺(今广州)出发到达了东南亚等地。公元前1世纪,外国的香料、金银器、奇珍异宝等亦从海路运抵番禺。据此可知,当时的广州( )
A.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B.航海技术相当高超
C.发展成南方的经济中心 D.引领汉朝对外贸易
3.中国文化在漫长发展过程中吸收不少来源于异国他邦的文化,也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与传播,下列史实无法直接体现中外文化交流交融的是( )
A.云冈石窟 B.唐招提寺 C.午茶便装 D.清代更钟
4.1150年,造纸术传人西班牙后,又从那里传到了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造纸术的价值十分显著。造纸术的价值主要是( )
A.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 B.成为宗教改革的工具
C.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D.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
5.青花瓷在元代迎来大发展,成为重要的出口商品。蒙古人和穆斯林都喜爱白色、蓝色,青花瓷制作所需的钴料可以畅通地从波斯运到中国,其造型出现了西亚和东南亚居民喜用的大盘大罐。元青花瓷的发展( )
①得益于蒙古帝国版图辽阔和统治者的支持
②反映了元代雇佣劳动兴起和工场规模扩大
③是中国先进制瓷技术同域外文化交流产物
④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和国际市场扩大有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有学者指出,古代中国政府的习惯是各人信仰各自的宗教,也不会以不宽容的态度对待其邻帮居民的信仰;外来宗教的传播者,在大多数历史阶段(魏晋至五代个别君主统治期除外)中都能感受到中国政府的“宽容”。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可能是,古代中国( )
A.统治阶级热衷于引入外来宗教 B.以和而不同作为外交指导思想
C.具有祭祖不祭神明的传统习俗 D.宗教势力不足以挑战世俗皇权
7.康熙帝曾向法国传教士张诚、白晋等人学习数学知识,并把学到的部分内容编入《数理精蕴》一书,同时却宣称,这些西学“询所自,皆云本中土所流传”。这反映了( )
A.“西学中源”彰显科学发展领先地位 B.统治者高度重视“西学东渐”的冲击
C.传统科技与西方科学实现了高度融合 D.中国社会转型面临着潜在的严重阻碍
8.妈祖信仰原本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海神信仰,1405年琉球国建立妈祖庙,17世纪日本长崎建立妈祖庙,而后泰国、缅甸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相继出现规模不同的妈祖庙。妈祖信仰的传播( )
A.表明了各国民间信仰趋同 B.扩大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力
C.反映了海上丝路贸易繁荣 D.巩固了“朝贡贸易”体系
9.清朝时,晋商从福建武夷山一带采茶贩卖到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一条商业通道,后经扩张,直抵欧洲,全长5150公里,故又称“万里茶道”。这说明清朝时期( )
A.中国闭关锁国政策改变 B.中俄联系密切交流广泛
C.中外陆路贸易得到发展 D.中西海路交流逐渐衰落
10.亚历山大东征之前,东西方文明因交通不便而交流较少。伴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甚至是印度,都建立了直接、长久的联系,并开始进行商品交易和贸易往来。由此可见,亚历山大东征( )
A.致使世界文明的独特性丧失 B.拓展了东西方交流的渠道
C.以传播希腊文化为主要使命 D.使丝绸之路逐渐恢复畅通
11.把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传入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的是( )
A.土耳其人 B.阿拉伯人 C.印度人 D.突厥人
12.公元前3世纪,崛起于伊朗高原的帕提亚帝国,曾多次与罗马帝国发生战争,并击败罗马。经济上,帕提亚从事居间贸易;文化上,帕提亚文化深受希腊文化影响。东汉的班超派遣使臣甘英出使罗马帝国时,曾到达帕提亚。据此可知( )
A.汉朝通过帕提亚与罗马建立了官方的联系
B.在帕提亚的军事打击下罗马帝国走向衰亡
C.帕提亚成为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重要中介
D.亚历山大曾率领马其顿征服过帕提亚帝国
13.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B.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经济活动取代了殖民战争
14.季林在《佛教的倒流》指出,佛教是经过中亚和西域间接传人中国的,但玄宗时宣扬中国禅宗的《证道歌》传回了印度中指,印度人所“亲仰”;另一方面,府代织采用纬线显花,在纹样上盛行西方式的植物纹(忍冬纹、葡萄纹等)。由此可知( )
A.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B.当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异变
C.古代中外贸易同化了欧亚文明 D.古代“东学西渐”的社会影响深远
15.《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在唐朝时从西域传入中原,经河西节度使杨敬述进献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为《霓裳羽衣曲》,风靡一时。这反映了
A.民族交融助推文化趋同 B.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
C.丝绸之路成就盛唐气象 D.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摘编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材料二 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并概括“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亚历山大远征之前,对希腊人的经济活动来说,地中海东部是一个死胡同,由埃及人、腓尼基人和波斯人互相猜忌地把守着。在远征之后,希腊人的经济活动找到了一条通往中亚、印度、阿拉伯和非洲东岸各市场的康庄大道。
——【法】杜丹《古代世界经济生活》
材料二 (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今伊朗呼罗瑚地区)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缯彩(丝织品)与之交市,故遮闲(阻碍)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教遣使自日南(汉朝郡名)微外(塞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三 罗马帝国与汉朝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并简述汉朝与西亚(安息)欧洲(大秦)发展通商关系的主要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
1.B2.A3.C4.C5.B6.D7.D8.C9.C10.B11.B12.C13.B14.A15.D
16.(1)朝代:西汉。
作用:①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②今天: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
(2)特点:①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
②贸易范围较广;
③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
④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
原因:地理环境。
17.(1)影响:亚历山大向东扩张以及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使东西文明交流不断扩大和深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东西方自然科学、宗教、艺术的交流,推广了希腊文化。
(2)社会经济状况:经济繁荣,物产丰饶(“谷食常贱,国用富饶”);使用金银货币,市场管理规范(“市无二价”),商品经济发达;交通发达(“乘驿至王都”);对外贸易发展(“与安息、天竺交市”)。
主要条件:汉朝丝织业等的发展;秦汉、波斯、罗马对道路开通的贡献,特别是张骞通西域;汉朝在西域设西域都护,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大国间交往的愿望等。
(3)认识:文明的交流形式有暴力冲突和和平交往两种方式;文明的交流和传播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文明的双向互动与繁荣;文明不能有优劣等级之分等。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课时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课堂检测,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一课一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开放性试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