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中农初中《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0140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中农初中《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0140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6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6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预习检测环节,体会构思,精读课文 赏析人物,合作探究,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来源: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课 题:我的叔叔于勒
课 时:1课时
授课对象:初三学生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识别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观点,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学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并能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分享。
3.有自己的体验感悟,初步领悟作品的中心内涵。
4.通过学习本篇外国作品,体会当今我国的低保,精准扶贫政策,不落下一人一户的口号,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培养自己平等待人,不会嫌贫爱富的个人素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根据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归纳文章的中心。
2.教学难点:分析情节的发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农村俗语导入,引出本文主人公的“见钱眼开”,连亲生弟弟都不认了,接着导入课题《我的叔叔于勒》
二、预习检测环节
1.让学生了解文学常识;作者,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2.让学生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
拮据(jié 栈桥(zhànqiá)
牡蛎(mǔ lì) 褴褛(lánlǘ)
煞白(shàbái) 撬开(qià)
三、课文研讨环节,教师提问,让学生讨论回答。
1.初读课文,画出文中全家对于勒不同的称呼及评价的词语。
2.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称呼?
3.称呼中体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全家唯一的希望 全家的恐怖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这个小子、这个家伙 这个贼、这个流氓
占钱---有钱---没钱
赶 盼 躲
4.再读课文,梳理情节
让学生浏览课文,根据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动词,梳理小说情节
( )于勒——( )于勒——( )于勒——( )于勒
赶盼遇躲
四、体会构思
1.文章开头在交代了家境后,不接着写于勒,而是写散步的习惯,写父亲永不变更的话。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设置悬念)
2.文中关于于勒去美洲前后的情况,是运用什么方法交代的?这部分内容对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 插叙,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更突出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的急切心情,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3.写二姐婚事的成功,全家决定举行婚礼之后到哲尔赛岛旅行,这与整个故事情节有什么关系? (为遇见于勒创造了机会,把故事引入对中心事件的叙述。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4.安排两位先生请两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这样一个细节,作用是什么? (这一细节牵动了菲利普的虚荣,使他也产生了请家人吃牡蛎的念头。而由此才使菲利普与于勒进一步接近,并终于认出了于勒,使情节发展急转而下,同时也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出人意料的结局)
五、精读课文 赏析人物
父亲的形象
1.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贪婪)
2.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虚伪)
3.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买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担忧害怕——懦弱)
4.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 (冷酷)
母亲的形象
1.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虚伪)
2.她很快地说:“……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冷酷)
3.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有心计)
4.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尖刻)
“我”的形象
形象:我是一个涉世未深,比较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于勒的形象:行为不端、糟蹋钱;正直、有良心;自食其力、不拖累人
六、合作探究
分析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七、小结
莫泊桑写人物,不在外貌的描绘上下功夫,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这内心世界的揭发,又绝不靠作者的述说,而是用人物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展现,让他们自己自然地表露。(这种写法我们要运用于写作)
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盼于勒 赞于勒 遇于勒 躲于勒
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七、练习题
1.课文第六自然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可否删去?为什么?
2.如果现在你有一个像于勒一样的叔叔,你怎么办?写一段百字左右的短文。
写作提示:可从个人,家庭,政府,社会,多方面思考,予以帮助改变
3.对本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中我的身份肯定是当时现实生活中于勒的亲侄子。
b作者对当时的社会是持批判态态度的。
c我在家庭中对于勒叔叔的处境,也无能为力。
d.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是由当时的社会客观因素和他们自身主观因素决定的。
2023年2月20日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一读课文,积累词语,二读课文,梳理情节,三读课文,把握人物,四读课文,把握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整体把握,精读品析,精读探究,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16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