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章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和物理意义;了解如何改变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2. 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3. 体会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科学。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音调、响度、音色的基本概念。2.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难点:1.频率的定义。2.振动波形的理解。三、教学过程前置任务1.用词语或成语描述你在生活中听到的声音。2.这些词语分别描述的是声音的哪种特性呢?预习课本内容,分类。3.通过预习,你还有什么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问题吗?请记录下来。课堂导入师:听说现在的年轻人之间都有一个不谋而合的暗号,看看大家是否能够对得上。(弹奏拇指琴:孤勇者)生:爱你孤身走暗巷,孤勇者师:是的,这就是2022年火遍幼儿园的孤勇者?为什么大家仅从一个声音就能准确的判断出这首歌呢?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特性,接下来就让我们在美妙的声音中品味声音的特性。新课授讲(一)音调 师:首先请大家听几组声音,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每组的两个声音有什么特点?生:一个声音高,另一个声音低;一个声音细,另一个声音粗...师:正如大家所听到的,其中一个声音高尖细,另一个声音低粗沉,我们把声音的这种特性就叫做音调,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板书音调及其定义)师:在前置任务的质疑环节中许多同学发来疑问,怎样才能产生音调不同的声音呢?接下来就让大家动手体验一下,两人为一组,使桌上的器材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同时观察发声体的振动完成导学案上任务一的表格,并拍照上传,每组上传一个即可。学生分组实验,使橡皮筋和钢尺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对比它们的振动情况。师:随机选取一组,他们组发现物体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接下来请这两位同学上台演示和讲解他们的实验过程。接下来我们再选取一组发声体是橡皮筋的。他们得到的结论有没有问题?请这一组同学上台演示和讲解。 学生展示并讲解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老师用直播功能进行投屏。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物体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因此物体振动快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着音调的高低。在物理学中我们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做频率。(板书音调的影响因素)接下来请大家阅读课本,自主学习频率相关知识,完成导学案任务二。学生自主学习。师:我们随机抽取一位同学,看看他的学习成果。学生自我核对并评价。师:频率是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现在有这么一个信息。请大家迅速算出蝴蝶和蚊子振动的频率。学生进行计算,并举手回答计算结果。师:振动会发出声音,那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振动的声音但是却能够听到蚊子在耳边的嗡嗡声呢?请大家阅读课本33 34页。蚊子和小资料。回答相关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对照问题提取相应信息。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师:人耳听到的频率范围为20~2万赫兹。我们把这一部分声音就叫做声音。这三者统称为声。这也是为什么当地震来临时,我们觉得外面很静,狗和猫却突然很警觉,其实,地震产生的波就属于次声波。(二)响度师:接下来再请大家听一组声音。他们有什么不同?我们把声音的这一特性叫做响度,它指的是声音的大小。(板书响度及其定义)那么如何使物体发出响度不同的声音呢?响度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老师这里有一个鼓,请大家围绕黑板上的两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师:哪个小组来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案。请派出两位同学上台进行演示讲解。学生上台进行演示实验,共同总结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师:通过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到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那么响度还与其他的因素有关吗?小游戏:老师在一位学生耳边说一句话。听到的学生举手。师:(提问离得较远的同学)你为什么听不到?声音的响度还与什么因素有关?生:因为离声源太远,声音太小了。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板书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师:如果我们想让声音传播的更远,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呢?生:使用喇叭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使声音传播的更远。(三)音色师:除了音调和响度外,声音是否还有其他的特性呢?接下来老师分别用拇指琴和尤克里里弹奏小星星,大家听一听是否有区别?生:不同发声体产生的声音是不同的。师:我们把声音的这种特性叫做音色。由于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声音去判断发声体。(板书音色及其定义)小游戏: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拍一位同学的肩膀,就暗示这位同学站起来说大家好,其余同学猜猜声音是谁发出来的?生共同总结: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师:那么音色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大家仔细观察和比较拇指琴和尤克里里的发声部位有什么不同?生: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板书音色的影响因素)小游戏:声音三种特性的识别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四)波形图师:为了更好的描绘声音的特性,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显示声音的波形图。以橡皮筋为例,当他上下振动时,我用粉笔画出橡皮筋上某一点的振动情况。会发现波形重叠在一起,无法分析。如果我们想清楚地看到振动的特点,可以将振动图像怎么样?生:将图象平铺开。师:接下来我想请一位同学上台帮我匀速拉动黑板。于是我们就得到了粉笔振动的波形图。学生分析这个图像中振动的波形的变化、振动的情况的变化、声音的变化。师:接下来我们来用计算机软件验证一下。学生分别敲击不同频率的音叉,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收集不同音调声音的波形图,其他同学观察波形图的变化。(老师引导学生暂停数波数)学生分别轻敲和重敲音叉,发出响度不同的声音,收集不同响度声音的波形图。(老师引导学生暂停看幅度,数波形)学生分别用尤克里里和拇指琴,弹奏不同音色的声音。收集不同响度声音的波形图。师:最后,请大家总结不同特性的声音,振动的波形图有什么特点,完成导学案任务三。学生总结不同特性声音的波形图的特点。师:跟他结论一样的同学请举手。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学生学以致用,完成对应练习。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生:能区分声音的三种特性,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了它们的影响因素,了解了超声波和次声波,学生了看波形图。师:大家还有疑问吗?学生回顾并表达。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音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