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2022-202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区八年级(上)期末
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3分)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
B.中学生身高约为16.8dm
C.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g
D.一个篮球的体积约为1m3
2.(3分)用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来测课桌高度时,正确的记录是( )
A.80.00cm B.0.8m C.800mm D.8.000dm
3.(3分)学生们在体育课上进行投掷铅球活动,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个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B.猜想与假设
C.提出问题 D.分析与论证
4.(3分)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B.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色
C.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5.(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A. 日食 B. 水中倒影
C. 小孔成像 D.“折断”的铅笔
6.(3分)天宫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将一个液体球“变”成了固体球。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
A.熔化 吸热 B.凝固 放热 C.液化 吸热 D.凝华 放热
7.(3分)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B.甲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D.质量相同时,甲的体积是乙的体积的8倍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8.(3分)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硬币的直径为 cm;光年是 (选填“时间”或“长度”)的单位。
9.(3分)如图所示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则人的听觉范围是 Hz,蝙蝠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次声波。大象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
10.(3分)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动随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两图,响度相同的是 两图,丁图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是噪声。
11.(3分)如表中列出了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和水银的熔点和沸点,根据有关信息填空: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8.8
357
(1)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性质来工作的;
(2)水银的凝固点是 ℃;
(3)中国南极长城站最低气温可达﹣88.3℃,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 温度计(选填“酒精”或“水银”)。
12.(3分)小明看到雨过天晴空中的彩虹,这是光的 现象;中午时看到大树底下各种形状的光斑,这是太阳的 像(选填“实”和“虚”),此像是因为光的 形成的。
13.(3分)盐水、硅、玻璃等物体中,其中 是绝缘体, 是半导体,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晶体二极管具有 导电的属性。
14.(3分)一瓶纯净水包装盒上标明容量500mL,将水倒出一半以后,剩余水的密度为 kg/m3;当剩余的半瓶水全部凝固成冰后,体积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冰的质量为 g。(已知ρ冰=0.9×103kg/m3)
三、作图题(共6分)
15.(2分)如图,一条光线垂直界面AC进入玻璃砖后,在界面AB上只发生反射,在图中画出该光线经界面AB反射和从界面BC离开玻璃砖后的光线。
16.(2分)如图所示,画出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17.(2分)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四、实验题(本大题3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8.(8分)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取两支外型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
(1)利用直尺是为了便于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 ;
(2)选择两支外型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在像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4)在物理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 。
19.(8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相同。
(1)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蒸气遇冷 (填“汽化”“液化”“升华”或“凝华”),在烧杯口周围形成“白气”。
(2)通过两次实验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必须 。
(3)图乙是该组同学第二次实验绘制的图象,第一次实验中同学们发现,水沸腾前每加热2min温度升高5℃,则图乙中t0= ℃。
20.(8分)小明同学学习了密度知识后,了解到蜂蜜品质与密度有关,他和同学想在实验室测量自家蜂蜜的密度。
(1)小明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如图甲所示,其做法错误之处是没有把 放在正确的位置;
(2)测量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蜂蜜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则m总= g。
②将部分蜂蜜倒入量筒中,其体积如图丙所示,再用天平测出剩余蜂蜜和烧杯总质量为32.4g,则所测蜂蜜的密度为 g/cm3。
(3)细心的同学发现量筒的侧壁上粘有蜂蜜,他们认真分析得出蜂蜜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五、计算题(共6分)
21.(6分)用量筒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量筒共同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量筒的质量m筒
(2)液体的密度ρ液。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22.(8分)小刚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在加热6min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23.(6分)在小组合作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活动中:
(1)测量时要用镊子而不能用手加减砝码和调节游码,原因是为了保护砝码和游码,保持测量结果准确性;
(2)实验方案要求:先估测物体质量,再进行实测,目的是 ;
(3)对同一物体的质量要进行三次测量,然后取平均值,目的是 ;
(4)如果你和小周同学共用一套实验器材,合作完成该实验,当小周同学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你应该 。
24.(8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及生活应用中:
(1)将蜡烛和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甲固定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位于90cm刻度线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2)保持上述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15cm刻度线处,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3)改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将凸透镜乙和光屏分别固定在70cm和85cm刻度线处,再将点燃的蜡烛从15cm刻度线处缓慢地向右移动到5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像的次数是 (选填“0”、“1”、“2”或“3”);
(4)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用眼卫生长期用眼疲劳就可能患上近视眼。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为矫正视力需要佩戴 (选填“凹”或“凸”)透镜。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区八年级(上)期末
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3分)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
B.中学生身高约为16.8dm
C.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g
D.一个篮球的体积约为1m3
【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解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解: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故A错误;
B、中学生身高约为16.8dm,故B正确;
C、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kg,故C错误;
D、一个篮球的体积约10dm3=0.01m3,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温度、长度、质量、体积的估测,注重理论与实际差异的应变能力的培养,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2.(3分)用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来测课桌高度时,正确的记录是( )
A.80.00cm B.0.8m C.800mm D.8.000dm
【分析】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在最小分度值以下应再估读一位,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逐一分析各选项,做出选择。
【解答】解:A、80.00cm,测量结果准确到mm,故A不符合题意;
B、0.8m,测量结果准确到m,故B不符合题意;
C、800mm=80.0cm,测量结果准确到1cm,故C符合题意;
D、8.000dm=80.00cm,测量结果准确到m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知道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在最小分度值以下应估读一位。
3.(3分)学生们在体育课上进行投掷铅球活动,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个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B.猜想与假设
C.提出问题 D.分析与论证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解: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具体操作,也就是“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
故选:A。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科学探究的环节进行分析解答,要熟知科学探究的常用环节。
4.(3分)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B.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色
C.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3)考查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
(4)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传递能量。
【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这样可以改变音调的高低,故B错误;
C、双层真空玻璃窗中,真空不能传声,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产生、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作用和声音的特征,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强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决识记性题目的基础。
5.(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A. 日食 B. 水中倒影
C. 小孔成像 D.“折断”的铅笔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日食是由于太阳、地球、月亮在同一直线上,月亮在中间挡住了部分或全部的太阳光便为日食,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B、平静湖面上景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倒立的像,像之所以是倒立的,就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水中笔上反射的光线是从水中斜着射向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看时,看到的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形成的笔的虚像,比笔的实际位置较水面要浅些,所以感觉水中的笔向上折断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6.(3分)天宫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将一个液体球“变”成了固体球。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
A.熔化 吸热 B.凝固 放热 C.液化 吸热 D.凝华 放热
【分析】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解答】解:将一个液体球“变”成了固体球。这一过程中是凝固的过程,会放出热量,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凝固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7.(3分)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B.甲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D.质量相同时,甲的体积是乙的体积的8倍
【分析】(1)由图象可以看出甲、乙两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
(2)密度是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其大小与状态有关;
(3)根据图象结合密度公式求出甲、乙的密度,比较甲、乙的密度得出两者的密度关系;
(4)根据密度公式求出两者的体积关系。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甲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线性关系,且图象过原点,说明甲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即甲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等于密度)不变,故A正确;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甲物质的体积是1cm3时,其质量是8g,所以甲物质的密度:ρ甲===8g/cm3,
乙物质的体积是2cm3时,其质量是2g,所以乙物质的密度:ρ乙===1g/cm3,
因此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故C错误;
D、由ρ=可知,质量相同时,甲、乙的体积之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密度的计算、密度及其特性,重点考查学生应用数学函数图象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有一定难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8.(3分)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1 cm,硬币的直径为 2.90 cm;光年是 长度 (选填“时间”或“长度”)的单位。
【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从0刻度线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用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的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是长度单位。
【解答】解:(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小格,所以每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物体左侧与4.00cm对齐,右侧与6.9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L=6.90cm﹣4.00cm=2.90cm;
(2)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是长度单位。
故答案为:0.1;2.90;长度。
【点评】本题考查长度的测量和对光年的理解,要知道光年是长度单位。
9.(3分)如图所示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则人的听觉范围是 20﹣20000 Hz,蝙蝠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次声波。大象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
【分析】(1)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2)蝙蝠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000Hz—120000Hz,不能听到次声波。
(3)频率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
(4)大象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Hz—20000Hz,不能听到超声波。
【解答】解:如图所示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则人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蝙蝠不能听到次声波。大象不能听到超声波。
故答案为:20—20000;不能;不能。
【点评】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知道人、蝙蝠、大象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
10.(3分)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动随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甲乙 两图,响度相同的是 乙丙 两图,丁图 可能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是噪声。
【分析】振幅影响响度,频率(振动快慢)影响音调;波形中,波的幅度大小表示物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从而说明响度的大小;波的疏密程度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从而说明音调的高低;对比四幅图,可找出振幅相同的和振动频率相同的。
【解答】解:
对比甲、乙两图可知,相同时间内物体的振动次数相同(都有3个波峰和2个波谷),说明甲乙的振动快慢(频率)相同,则它们的音调相同;
对比乙、丙两图可知,物体振动的幅度相同,即振幅相同,故响度相同;
丁的波形杂乱无章,说明该声音可能是噪声;
故答案为:甲乙;乙丙;可能。
【点评】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以通过波形反映出来,要能读懂波形图。
11.(3分)如表中列出了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和水银的熔点和沸点,根据有关信息填空: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8.8
357
(1)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热胀冷缩 性质来工作的;
(2)水银的凝固点是 ﹣38.8 ℃;
(3)中国南极长城站最低气温可达﹣88.3℃,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 酒精 温度计(选填“酒精”或“水银”)。
【分析】(1)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工作的;
(2)查表可知;
(3)温度计里面的液体的凝固点必须低于最低的环境气温,才不至于凝固。
【解答】解:(1)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工作的;
(2)查表可知,水银的熔点是﹣38.8℃,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水银的凝固点是是﹣38.8℃;
(3)温度计里面的液体的凝固点必须低于最低的环境气温,才不至于凝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低于长城站的最低气温﹣88.3℃,故选酒精温度计。
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2)﹣38.8;(3)酒精。
【点评】此题考查温度计的性质、凝固点以及温度计的选用,属于基础题目。
12.(3分)小明看到雨过天晴空中的彩虹,这是光的 色散 现象;中午时看到大树底下各种形状的光斑,这是太阳的 实 像(选填“实”和“虚”),此像是因为光的 直线传播 形成的。
【分析】(1)光的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由于不同色光折射程度不同,所以把白光折射分成各种色光。彩虹就属于色散现象。
(2)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等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1)雨后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在空气中的小水珠上形成的光带,是色散现象;
(2)太阳光通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这是太阳通过树叶的缝隙出现的小孔成像现象,光斑就是太阳的像,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故答案为:色散;实;直线传播。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和色散现象本质的了解情况,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13.(3分)盐水、硅、玻璃等物体中,其中 玻璃 是绝缘体, 硅 是半导体,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晶体二极管具有 单向 导电的属性。
【分析】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解答】解:玻璃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盐水容易导电,属于导体,硅属于半导体;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十分奇特,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晶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故答案为:玻璃;硅;单向。
【点评】此题考查了导体、半导体及绝缘体的相关知识,属基础题目。
14.(3分)一瓶纯净水包装盒上标明容量500mL,将水倒出一半以后,剩余水的密度为 1×103 kg/m3;当剩余的半瓶水全部凝固成冰后,体积会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冰的质量为 0.25 g。(已知ρ冰=0.9×103kg/m3)
【分析】(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和所处的状态有关,而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2)质量一定时,水结成冰以后密度变小,根据V=可得其体积变化情况;
(3)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水的质量,再求出一半水的质量;再根据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得出此时冰的质量。
【解答】解:(1)将水倒出一半后,质量和体积都减小一半,但密度不变,仍然为1×103kg/m3;
(2)质量一定时,水结成冰以后密度变小,根据V=得,体积变大;
(3)装满水时水的体积V水=500mL=500cm3,
由ρ=得,装满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g/cm3×500cm3=500g=0.5kg;
将水倒出一半以后,剩余水的质量为:=0.25kg;
当水全部凝固成冰后,质量不变,此时,冰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仍然为0.25kg。
故答案为:1.0×103;变大;0.25。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质量属性、密度特性的理解,属于基础性题目。
三、作图题(共6分)
15.(2分)如图,一条光线垂直界面AC进入玻璃砖后,在界面AB上只发生反射,在图中画出该光线经界面AB反射和从界面BC离开玻璃砖后的光线。
【分析】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且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将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即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当光垂直从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方向不变。
【解答】解: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界面上,传播方向不变,光在AB界面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都为45°,反射光线垂直入射到玻璃与空气界面后进入空气中,在作图时,注意先做出法线,如下图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关于光斜射入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处时,分清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所在,还要注意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16.(2分)如图所示,画出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分析】先确定所给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根据凹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
【解答】解: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点评】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17.(2分)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分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
根据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
【解答】解:由图可知,法线已作出,入射角等于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0°),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作出反射光线;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水中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折射与反射是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的现象,反射在同一种介质中,在界面的同一侧;折射在两种介质中,在界面的两侧。
四、实验题(本大题3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8.(8分)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取两支外型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
(1)利用直尺是为了便于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 距离 ;
(2)选择两支外型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关系;
(3)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在像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虚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
(4)在物理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 改变蜡烛A的位置,多次测量 。
【分析】(1)要比较像与物距离的关系,需借助刻度尺;用刻度尺测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便可得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在实验中为了便于研究物像的大小关系,用了两支相同的蜡烛;
(3)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4)实验中为了寻找普遍规律,应该改变蜡烛A的位置,多次测量。
【解答】解:(1)利用直尺是为了便于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2)选择两支外型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在像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4)实验中为了寻找普遍规律,应该改变蜡烛A的位置,多次测量。
故答案为:(1)距离;(2)大小;(3)虚像;(4)改变蜡烛A的位置,多次测量。
【点评】本题考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正立的虚像,且物像关于镜面对称。
19.(8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相同。
(1)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蒸气遇冷 液化 (填“汽化”“液化”“升华”或“凝华”),在烧杯口周围形成“白气”。
(2)通过两次实验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必须 吸热 。
(3)图乙是该组同学第二次实验绘制的图象,第一次实验中同学们发现,水沸腾前每加热2min温度升高5℃,则图乙中t0= 87 ℃。
【分析】(1)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到水面消失;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释放出里面的水蒸气;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2)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3)根据“水沸腾前每加热2min温度升高5℃”求出水加热升高的温度,进而求出水的初温t0。
【解答】解:(1)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在烧杯口周围形成“白气”;
(2)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表明水在沸腾过程中必须吸热;
(3)因为水沸腾前每加热2min温度升高5℃,所以加热5min水升高的温度:Δt=×5℃=12.5℃,
由图象可知,水的初温:t0=t﹣Δt=99.5℃﹣12.5℃=87℃。
故答案为:(1)变大;液化;(2)吸热;(3)87。
【点评】本题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考查物态变化的辨析、液体沸腾的条件,要学会分析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0.(8分)小明同学学习了密度知识后,了解到蜂蜜品质与密度有关,他和同学想在实验室测量自家蜂蜜的密度。
(1)小明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如图甲所示,其做法错误之处是没有把 游码 放在正确的位置;
(2)测量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蜂蜜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则m总= 62.4 g。
②将部分蜂蜜倒入量筒中,其体积如图丙所示,再用天平测出剩余蜂蜜和烧杯总质量为32.4g,则所测蜂蜜的密度为 1.5 g/cm3。
(3)细心的同学发现量筒的侧壁上粘有蜂蜜,他们认真分析得出蜂蜜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分析】(1)测量前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应把天平放到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并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
(2)①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
②根据两次质量计算出量筒中蜂蜜的质量;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要明确量筒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凹处相平;由密度公式计算蜂蜜的密度;
(3)量筒的侧壁上粘有蜂蜜,导致所测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分析解答。
【解答】解:(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应先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再调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小明做法错误之处是没有把游码放在正确的位置。
(2)①由图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烧杯与蜂蜜的总质量:m总=50g+10g+2.4g=62.4g,
②量筒中蜂蜜的质量:m=62.4g﹣32.4g=30g,
由图丙知,倒入量筒中蜂蜜的体积:V=20mL=20cm3,
则所测蜂蜜的密度:ρ===1.5g/cm3;
(3)测出同种蜂蜜和烧杯的总质量后,将浓稠粘滞的蜂蜜沿量筒壁缓缓倒入量筒内测量体积,此时会有一部分蜂蜜粘在量筒的内壁上,使得测量的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密度会偏大。
故答案为:(1)游码;(2)①62.4;②1.5;(3)偏大。
【点评】本题是测液体密度的实验,考查了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密度的计算和误差分析,难度不大。
五、计算题(共6分)
21.(6分)用量筒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量筒共同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量筒的质量m筒
(2)液体的密度ρ液。
【分析】(1)由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液体与量筒共同的质量是40g,可以确定量筒的质量;
(2)选取某一组数据,即:某液体体积V时,液体与量筒的共同质量m,求出液体质量(液体质量等于总质量减去量筒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液体的密度。
【解答】解:(1)由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液体与量筒总质量是40g,量筒质量为40g;
(2)当液体体积V=60cm3时,液体与量筒总质量为100g,则液体质量m=100g﹣40g=60g,
液体的密度:
ρ===1g/cm3=1×103kg/m3。
答:(1)量筒的质量是40g;
(2)液体的密度是1×103kg/m3。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能从图象中读出质量和体积、会熟练应用密度公式计算是本题的关键。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22.(8分)小刚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 80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不变 ;在加热6min时,该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态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分析】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晶体的熔化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BC段)吸收热量,温度保持80℃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这个不变的温度叫做熔点,即该物质的熔点是80℃;
在加热6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故答案为:晶体;80;不变;固液共存态。
【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物质的熔化特点的实验,难度适中。
23.(6分)在小组合作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活动中:
(1)测量时要用镊子而不能用手加减砝码和调节游码,原因是为了保护砝码和游码,保持测量结果准确性;
(2)实验方案要求:先估测物体质量,再进行实测,目的是 避免被测物体的质量超出天平的测量范围 ;
(3)对同一物体的质量要进行三次测量,然后取平均值,目的是 减小误差 ;
(4)如果你和小周同学共用一套实验器材,合作完成该实验,当小周同学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你应该 观察现象、记录数据 。
【分析】(1)为了选择合适量程的测量工具,测量之前估测被测物体的物理量;
(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3)小组实验时,要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以提高实验的速度和准确程度。
【解答】解:(1)测量时要用镊子而不能用手加减砝码和调节游码,原因是为了保护砝码和游码,保持测量结果准确性;
(2)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之前,先估测物体质量,可以避免被测物体的质量超出天平的测量范围,同时在测量过程中添加砝码可以从估计称量物的最大值加起,以减小试加砝码的次数,另外还能锻炼自己的估测能力;
(3)对同一物体的质量要进行三次测量,然后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4)合作完成该实验,当小周同学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同组同学可以协助小周同学,如:观察现象、记录数据等等。
故答案为:(2)避免被测物体的质量超出天平的测量范围;(3)减小误差;(4)观察现象、记录数据。
【点评】本题考查了天平的使用,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考查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和减小误差的方法,在合作完成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相互协助,以提高实验的速度和准确程度。
24.(8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及生活应用中:
(1)将蜡烛和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甲固定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位于90cm刻度线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 放大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2)保持上述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15cm刻度线处,应该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3)改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将凸透镜乙和光屏分别固定在70cm和85cm刻度线处,再将点燃的蜡烛从15cm刻度线处缓慢地向右移动到5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像的次数是 0 (选填“0”、“1”、“2”或“3”);
(4)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用眼卫生长期用眼疲劳就可能患上近视眼。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为矫正视力需要佩戴 凹 (选填“凹”或“凸”)透镜。
【分析】(1)当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过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错后会聚到视网膜上。
【解答】解:(1)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15cm刻度线处,物距变大,像距会变小,应该向左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3)当凸透镜乙和光屏分别固定在70cm和85cm刻度线处,即像距为15cm,小于1倍焦距,在光屏上不能得到烛焰清晰像,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像的次数是为0;
(4)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而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可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1)放大;(2)左;(3)0;(4)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以及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要求学生能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实际问题。
2024年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区九年级物理一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区九年级物理一模试卷,共4页。
2024年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区九年级物理一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区九年级物理一模试卷,共4页。
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经开区西区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经开区西区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能力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