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优秀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优秀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并立交融,辽与北宋的和战,相关史事,澶渊之盟,辽宋为兄弟之国,多角度评价澶渊之盟,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和政权的建立。2、知道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的基本史实,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3、分析澶渊之盟对民族和平与发展起到的作用,能够正确评价澶渊之盟。4、通过宋与辽和西夏的和战,认识到各民族在更大范围的交融,有利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大家都看过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吗?这部小说就是发生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让我们一起穿越到那个年代.Let's g!
生活区域:民族历史:生活方式:
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擅长骑射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北宋)苏颂
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
北方汉人避乱,北出长城,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契丹已有农耕、冶铁、纺织等产业,开始建造房屋、城邑。
统一契丹,916年 建立 契 丹 国 (辽)定都 。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饱读中原诗书的阿保机命人用300多个汉字作拼音字母,创造出了契丹文字。任用汉人韩延徽等,制定法律,改革习俗,创造契丹文化,发展农业、商业。
生活区域:民族历史:唐朝时期:
与中原文化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
国号:西夏都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①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②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③创制了西夏文字。
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字。三年始成,共五千余字,形体方整,笔画繁冗,结构仿汉字,又有其独特之处。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
答:都学习中原地区先进的政治、文化和生产技术,制定各项典章制度,创制本民族文字,重视农耕,发展经济
思考:契丹族(辽)和党项族(西夏)的兴起并逐渐强大有哪些相同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内容,概括宋朝三位君主在位期间北宋与辽的关系。
宋攻辽失利采取防御政策
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是五代后唐将领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州的总称,大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燕指幽州,云指云州。后唐将领石敬瑭,以割地为条件,借助契丹兵力,当上了皇帝,将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寇准坚决主张抵抗,宋真宗亲征,在澶州打退辽军。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影响:澶渊之盟之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澶渊之盟》签订以后,辽宋之间进入了一个很长的相对稳定时期,经济上,双方在边境陆续开放了雄州、霸州等四处榷场,互通有无。政治上,双方使节往来不断,呈现出:“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争”的局面。
宋夏和议后,重开保安军和高平寨榷场,恢复民间商贩往来。在以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宋夏人民和和睦相处,共同建设和开发边疆地区。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絹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思考: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你支持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1、使宋辽双方边境相对稳定;
2、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3、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1、加重北宋人民的负担;
2、激化了北宋的社会矛盾。
他们都说的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另一方面,使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3.对于民众生活而言:
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
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边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连年的战争使西夏受到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1.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关系怎样?
2.后来西夏为什么与北宋议和?
3.订立宋夏和约内容是什么?
4.宋夏和议有什么作用?
1081年宋军五路攻夏失败
后来,西夏与北宋进行和谈,订立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议和促进了双方边界地区的生产和贸易发展,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合作探究:如何正确看待北宋与辽和西夏的和战关系?
宋与辽、西夏之间有战有和,但和平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和平环境对社会经济而言,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偏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和战关系对民众生活而言,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北宋民众的赋税负担;另一方面,使边境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宋与辽、西夏的互市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榷场的贸易量很大,如宋辽之间,北宋每年从榷场购买数万只羊;有一年辽发生旱灾,购买了北宋官仓两万石粟。边界贸易的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
西夏(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兴庆府)
辽(契丹)(10世纪初,契丹族,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
北宋(960,汉族,赵匡胤,开封)
战--------------->和 (澶渊之盟)
1.下图是上京遗址。据文献记载, 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 )A.李世民 B.朱温C.耶律阿保机D.赵匡胤
2.某同学在学习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政权的历史时,编了如下的记忆顺口溜:“羌族一支党项立,兴庆建都根据地,仿效制度官军律,鼓励垦荒创文字。”据此这一政权是 ( )A.辽B.北宋C.西夏D.金3.如图为两件西夏文物:西夏文契约、西夏符牌。它们所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西夏仿效唐宋( )A.订立官制B.制定法律C.鼓励垦荒D.创制文字
5.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
4.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从图中古钱币的比较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农牧文化的交流与交融B.农耕文化取代游牧文明C.中华文明全由汉族缔造D.少数民族只会照搬汉族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优秀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部分,契丹与党项族,第二部分,辽与北宋的和战,第三部分,西夏与北宋的关系,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精品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二西夏政权的建立,契丹族与党项族,西夏的建立,西夏的发展,辽与北宋的和战,辽宋冲突,澶州之战,澶渊之盟,先战后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授课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契丹族与辽的建立,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契丹族,上京临潢府,赵匡胤,开封东京,世纪前期,党项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