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身边的化学物质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身边的化学物质,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单选题1.(2022·吉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NaOH和Ca(OH)2的用途中错误的是A.用Ca(OH)2制波尔多液 B.用Ca(OH)2改良酸性土壤C.用NaOH溶液检验CO2 D.用NaOH固体干燥某些气体2.(2021·吉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对物质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A.用生石灰作发热剂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D.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3.(2020·吉林·统考中考真题)若利用碱的性质进行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A.分别加入少量Mg(OH)2固体,根据是否溶解,可鉴别稀盐酸和Na2CO3溶液B.分别加入适量水溶解,根据温度是否明显升高,可鉴别NaOH固体和NaCl固体C.分别加入Ba(OH)2溶液,根据是否产生沉淀,可鉴别MgCl2溶液和Na2SO4溶液D.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根据是否产生氨味,可鉴别(NH4)2SO4固体和K2SO4固体4.(2019·吉林·中考真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人浓硫酸中C.蒸发食盐水时出现固体就停止加热D.配制溶液时用量筒溶解固体物质5.(2019·吉林·中考真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HCO3俗称小苏打 B.CaCO3可用作补钙剂C.Na2CO3俗称火碱 D.K2CO3属于钾肥6.(2019·吉林·中考真题)向盛有定量固体的烧杯中加入某溶液,固体质量变化与下图相符的是A.MnO2中加入H2O2溶液B.Cu-Zn合金中加入稀HClC.CuO中加入稀H2SO4D.BaCO3中加入稀HNO37.(2019·吉林·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Ba(OH)2溶液除去NaNO3溶液中的CuSO4B.用Na2CO3溶液鉴别NaOH溶液和CaCl2溶液C.用稀H2SO4、Fe2O3,和NaOH溶液制各Fe(OH)3D.用酚酞溶液检验CaO中是否含有Ca(OH)28.(2018·吉林·中考真题)有关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A.石墨做电极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NH4Cl当做复合肥使用 D.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9.(2022·吉林·统考中考真题)碳元素能组成多种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硬度都很大 B.都可用于制造铅笔芯C.都是黑色固体 D.常温下化学性质都不活泼10.(2022·吉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11.(2022·吉林·统考中考真题)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离子都是带有电荷的粒子,则带有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D.燃烧都发光、放热,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12.(2022·吉林·统考中考真题)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中,墩墩同学的操作中错误的是A. B.C. D.13.(2021·吉林·统考中考真题)结合KNO3和NH4C1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升高温度可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将t2℃的饱和NH4Cl溶液降温到t1℃,溶液质量减小14.(2021·吉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 B.自来水 C.湖泊水 D.蒸馏水15.(2021·吉林·统考中考真题)空气成分中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是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16.(2020·吉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B.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显酸性C.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说明碳不与任何物质反应17.(2020·吉林·统考中考真题)制造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时,需要用到下列气体中的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18.(2020·吉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生活污水应集中处理和排放B.过滤操作能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C.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D.活性炭可吸附水中有臭味的物质19.(2019·吉林·中考真题)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B.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C.氢气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20.(2018·吉林·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A.制备:用加热KCl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O2B.鉴别:用稀盐酸鉴别铁粉、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C.除杂:用溶解、蒸发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D.检验: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检验有水生成21.(2018·吉林·中考真题)生活中可以使硬水软化成软水的常用方法是A.沉降 B.消毒 C.煮沸 D.过滤22.(2018·吉林·中考真题)关于电解水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现象上判断:正极产生的是氢气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参考答案:1.C【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详解】A、氢氧化钙在农业上可用于制波尔多液,故选项说法正确;B、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可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C、因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这一反应无明显现象,所以不能用NaOH溶液检验CO2,故选项说法错误;D、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于干燥某些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2.C【详解】A、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故可用作发热剂,A正确;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升华时会吸收热量的热,故用于人工降雨,B正确;C、氢氧化钠碱性太强,不适合治疗胃酸过多,C错误;D、碳酸氢钠与酸反应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可用于焙制糕点,D正确;故选C。3.C【详解】A、氢氧化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氢氧化镁与碳酸钠不反应,可以根据是否溶解,鉴别稀盐酸和Na2CO3溶液,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可以根据温度是否明显升高,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氯化钠固体,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钡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钡,氢氧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均有白色沉淀产生,无法根据是否产生沉淀,鉴别MgCl2溶液和Na2SO4溶液,符合题意;D、熟石灰能与硫酸铵反应生成氨气,熟石灰与硫酸钾不反应,故根据是否产生氨味,可鉴别(NH4)2SO4固体和K2SO4固体,不符合题意。故选C。4.A【详解】A、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故选项说法正确。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C、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D、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5.C【详解】A、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其化学式为NaHCO3,故选项说法正确。B、CaCO3可用作补钙剂,故选项说法正确。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选项说法错误。D、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特别是常见的酸碱盐)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B【详解】A、MnO2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质量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B、Cu-Zn合金中加入稀HCl,锌能与稀盐酸反应,铜不反应。锌反应完后质量不再减少,故B符合题意;C、CuO中加入稀H2SO4,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完全反应,固体的质量减小到为0,故C不符合题意;D、BaCO3中加入稀HNO3,碳酸钡能与稀硝酸完全反应,固体的质量减小到为0,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7.D【详解】A、氢氧化钡不能和硝酸钠反应,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过滤得到硝酸钠溶液,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碳酸钠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滴加酚酞试液时,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不能用酚酞试液检验CaO中是否含有Ca(OH)2,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8.C【详解】A、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做电极,正确;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升华会吸收周围的热量,所以用途正确,正确;C、NH4Cl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D、小苏打碳酸氢钠,能用于食品加工,用于焙制糕点,正确。故选C。点睛: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9.D【详解】A、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存在差异,金刚石的硬度很大,石墨的质地软,故A不符合题意;B、金刚石的硬度很大,不能用于制造铅笔芯,石墨的质地软,可用于制造铅笔芯,故B不符合题意;C、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故C不符合题意;D、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都不活泼,故D符合题意。故选D。10.A【详解】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故选A。11.B【详解】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B符合题意;C、离子都是带有电荷的粒子,但是带有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电子带负电荷,故C不符合题意;D、燃烧都发光、放热,但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电灯通电发光、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A【详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氯化钠需要放在称量纸上称量,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配制氯化钠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进行溶解操作时,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A。13.C【分析】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详解】A、由图像可知,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表示溶解度相等,所以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像可知,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B不符合题意;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才能变成饱和溶液,故C符合题意;D、将t2℃的饱和NH4Cl溶液降温到t1℃,根据图像可知,会有氯化铵晶体析出,导致溶质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根据溶解度基本概念即可作答。14.D【分析】本题考查纯净物的判断。【详解】A、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B、自来水中含有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C、湖泊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D、蒸馏水是最纯净的水,是纯净物,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常见的纯净物有蒸馏水、冰水混合物。15.B【详解】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故选B。16.C【详解】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盆水不可防止CO中毒,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是因为二氧化碳显酸性,不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符合题意;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可与许多物质反应,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与氧化铜、二氧化碳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C。17.C【详解】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故选C。18.B【详解】A、生活污水应集中处理和排放,这样会减少水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B、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所有杂质,符合题意;C、通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符合题意;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符合题意。故选B。19.D【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错误。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C、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20.B【详解】A、氯化钾不含氧元素,不能分解产生氧气,用加热KCl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不能制O2,错误;B、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木炭粉和稀盐酸不反应,氧化铜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可以鉴别,正确;C、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错误;D、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不能检验有水生成,错误。故选B。21.C【详解】A、沉降是不溶的杂质小颗粒沉降下来,而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不同,与不溶性杂质无关,错误;B、消毒是将水中的细菌、病毒杀死,不能将硬水软化,错误;C、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的钙、镁化合物,主要是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它们在水溶液中受热煮沸时,能分别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沉降下来,从而被除去,正确; D、过滤是把不溶性的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分离和除杂的操作,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的钙镁化合物,用过滤的方法分离不出,错误。故选C。22.D【详解】A、和负极相通的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较多是氢气,可以燃烧,从现象上判断:负极产生的是氢气,错误;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错误;C、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这个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错误;D、从微观上分析可得结论: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正确。故选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内蒙古呼伦贝尔三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身边的化学物质,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宁夏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氧气、碳),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氧气),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