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物质的化学变化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阜新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物质的化学变化,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阜新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物质的化学变化 一、单选题1.(2022·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容器中各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物质abcd反应前的质量/g40403210反应后的质量/g12x01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等于90 B.b可能是单质C.参加反应a与c的质量比为7:8 D.d一定是催化剂2.(2022·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腐烂 B.石蜡熔化 C.冰雪消融 D.玻璃破碎3.(2022·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某同学课堂笔记片段如下,其中记录不正确的一处是A.a处 B.b处 C.c处 D.d处4.(2021·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或做法,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现象或做法解释A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了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去了B划玻璃的刀头上镶一小粒金刚石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C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D人被蚊虫叮咬后,可涂抹肥皂水减轻痛痒肥皂水显碱性 A.A B.B C.C D.D5.(2021·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烂 B.火药爆炸 C.汽油挥发 D.纸张燃烧6.(2020·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烂B.氮气液化C.动植物呼吸D.粮食酿酒7.(2020·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为防止煤气泄漏使人中毒,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乙硫醇,乙硫醇的化学式为 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 X 的化学式为A.SO2 B.SO3 C.H2S D.H2SO38.(2019·辽宁阜新·中考真题)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所以隔绝氧气和水一定可以防止铁生锈B.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C.洗涤剂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所以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D.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所以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9.(2019·辽宁阜新·中考真题)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食物腐烂 B.胆矾研碎 C.干冰升华 D.石蜡熔化10.(2019·辽宁阜新·中考真题)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B.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只有氧原子和氢原子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D.该反应读成:氨气加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加水11.(2018·辽宁阜新·中考真题)下图表示我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煤作为燃料,主要是利用碳元素与氧反应所放出的热量B.使煤分解制成管道煤气的变化是物理变化C.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12.(2018·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B.生成物有三种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 D.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13.(2018·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氧化性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14.(2018·辽宁阜新·中考真题)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A.挥发性 B.不稳定性 C.可燃性 D.腐蚀性
参考答案:1.C【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40+40+32+10-12-0-10=100,故选项说法错误;B、a、c质量减少,推测为反应物,b质量增加,推测为生成物,d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反应符合a+c→b,因此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所以b不可能是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C、参加反应的a、c的质量比为:,故选项说法正确;D、反应前后d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2.A【详解】A、食物腐烂有菌类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石蜡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玻璃破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A。3.C【详解】A、该反应中,碳单质的化合价为0,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铜单质中铜元素化合价为0,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故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不符合题意;B、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高温,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中,碳得到氧,属于还原剂,发生了氧化反应,符合题意;D、铜是红色固体,不符合题意。故选C。4.C【详解】A、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了,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去了,不符合题意;B、划玻璃的刀头上镶一小粒金刚石,是因为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不符合题意;C、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是因为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符合题意;D、人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分泌的蚁酸显酸性,涂抹肥皂水减轻痛痒,是因为肥皂水显碱性,可以中和蚁酸,不符合题意。故选C。5.C【详解】A、食物腐烂,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火药爆炸,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汽油挥发,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纸张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6.B【详解】A、食物腐烂有微生物、酸性物质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氮气液化,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C、动植物呼吸,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粮食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7.A【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该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有:4C、12H、2S、18O,反应后有4C、12H、14O,缺少2S、4O,由于X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为2,因此,X的化学式为SO2,故选A。8.A【详解】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则隔绝氧气和水一定可以防止铁生锈,故选项说法正确。B、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推理错误。C、洗涤剂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溶解原理,故选项推理错误。D、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9.A【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详解】A、食物腐烂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胆矾研碎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石蜡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A。【点睛】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10.C【分析】根据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及反应的方程式,据此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氨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详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氮气为单质,故错误;B.由微粒的构成及变化可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有氮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故错误;C.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氨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故正确;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读成:氨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故错误。故选C。【点睛】根据变化的微观示意图,确定物质的分子构成,能够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1.B【详解】A、煤炭主要是由碳、氢元素等元素组成的,煤炭燃烧主要是利用碳元素与氧反应所放出的热量,不符合题意;B、使煤分解制成管道煤气的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C、石油的分馏可以得到石油气、汽油、航空煤油、柴油、润滑油、重油等产品,不符合题意;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故选B。12.C【分析】将微观示意图转化为化学式,反应前的物质是HgO,反应后的物质是Hg、O2和剩余的HgO。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gO2Hg+O2【详解】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错误;B、生成物是汞和氧气,是两种,错误;C、对于化学反应来说,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会发生改变,正确;D、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即氧分子,错误。故选C。13.A【分析】碳和氧化铜在较高的温度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详解】A、 给酒精灯加网罩,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正确;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黑色固体粉末逐渐变红,由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变为铜单质,错误;C、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还原性,作还原剂,错误;D、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再停止加热,这样可以起到防倒吸的作用,反之试管内温度变小,气压变低,会倒吸,错误。故选A。14.A【分析】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详解】常见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溶解度、熔沸点、挥发性等,常见的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脱水性和腐蚀性等。故选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内蒙古呼伦贝尔三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物质的化学变化,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宁夏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物质的化学变化,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物质的化学变化,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