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山东省区域2023届分类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山东省区域2023届分类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共13页。
【高考语文】山东省区域2023届分类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阅读山东省日照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望海潮·广陵怀古 秦观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①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②,宁论爵马鱼龙③!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注:①迷楼、月观皆是隋炀帝当年在扬州巡幸之处。②明珠溅雨:隋炀帝命宫女洒明珠于龙舟之上,来模拟雨雹之声。③爵马鱼龙:指珍奇古玩。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以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扬州对应牛、斗二宿,地理上连接淮海,人口众多。B.“珠帘十里东风”化用诗句,用语凝练典雅,描绘出扬州的繁华兴盛和富丽景象。C.达官贵人的车辆在扬州街道上疾驰,飞扬跋扈,与扬州美丽和谐的景色格格不入。D.这首词上阙与柳永《望海潮》上阙,都先写地域特点和社会总貌,再分层叙写市景。16.词人在下阙“追思故国繁雄”有何用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题。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①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②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注释:①胸次:胸中,心里。②逐:挨着次序。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以个人读书的独特体会,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谈出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B. 颔联用夸张、对比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三千字”,极言读书之多之快,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C. “活水”句,化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句,“东风”句是说读书乐趣令人心旷神怡。D. 这首诗写诗人的亲身体会,抒发其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具感染力。16. 本诗构思巧妙,意趣高雅。请结合尾联分析。山东省菏泽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王维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从感慨友人不被朝廷重用写起,对其命运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和惋惜,这样写更易引起对方心灵的共鸣。B.诗人认为友人是一位能够“安穷”的君子,无论得志与否,都能乐天知命,保持一种清高、淡泊的胸襟品格。C.“无庸客昭世”以下四句写出了诗人自感年老身衰,却仍然不谙官场之道,一直处于远离朝廷不受重用的境遇。D.古人的送别诗常常表达伤心、惆怅之情,而这首诗却别具一格,借送别表达了诗人自己的人生志趣和追求。16.诗中“秋天万里净”以下六句写想象中友人归隐后的生活情景,请分析这六句在全诗中的作用。(6分)山东省潍坊市2023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二) 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 ~16 题。画松元稹张璪①画古松,往往得神骨。翠帚扫春风,枯龙戛②寒月。流传③画师辈,奇态尽埋没。纤枝无潇洒,顽干空突兀。乃悟埃尘心,难状烟霄质④。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注] ①张璪:唐代画家,工画树石山水。②戛:敲击。③流传:流俗,平庸。④烟霄质:指松树高凌云霄烟霞的气质。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前四句描述了画中松树的形象,翠绿的生枝和盘曲的枯干虽然形态各异,但都颇具神韵。B.中间四句诗人由张璪的松画联想到世俗画师,并将其与张璪对比,继而引出下文的感慨。C.诗中“烟霄质”遥承开头四句,诗人借此间接交代了张璪画作的格调,抒发对其赞美之情。D.最后两句收束全篇诗意,以去淅阳山看松结尾,传达出观再好的画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受。16.本诗通过谈画松,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绘画主张?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 分)山东省临沂市2023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书双竹①湛师房二首(其二) 苏轼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釭②。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 楚桥秋暮阻雨 张耒③水满城西钓艇横,云豪风弱晚冥冥。天寒小店人愁雨,灯暗孤舟客卧听。【注】①双竹:即杭州广严寺;广严寺“有双竹相比而生,举林皆然”,故又名双竹寺。②红:油灯。③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佛寺里傍晚击鼓,早晨敲钟,苏诗首句即点明寺庙的生活,照应了题目。B.苏诗次句写诗人对着将熄的灯光闭门独卧,自然引出下面拨火的细节。C.张诗写秋日的傍晚,虽然乌云密布,却因秋风的减弱延阻了秋雨的到来。D.苏轼称赞张来的诗作“气韵雄拔”,张诗前两句可以体现这一风格特点。16.同是写“卧听”雨声,苏诗恬静,张诗悲凄。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6分)山东省齐鲁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觞字韵① 黄庭坚中年畏病不举酒,孤负东来数百觞。唤客煎茶山店远,看人获稻午风凉。但知家里俱无恙,不用书来细作行。一百八盘携手上,至今犹梦绕羊肠。【注】①本诗作于崇宁元年诗人省家后,赴任途经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道中。诗人昔日遭贬谪,其兄黄元明曾亲自将他送至黔州贬所,此次复职东归两人才得以畅叙手足之情,别后复寄此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诗人写自己因病不能喝酒,为东归时无法与兄长开怀畅饮而感到遗憾。B. 颔联中描绘的“山店远”,营造了一种类似于“白云生处有人家”的清新悠远的意境。C.颈联中诗人正话反说,实际上是期待家人即使没有什么事,也要经常写信给他报平安。D. 尾联中诗人回忆当年被贬,兄长亲送,经过“一百八盘”时的情景,手足情深跃然纸上。16.钱钟书曾评价此诗是“黄庭坚的比较质朴轻快的诗”,它的“质朴轻快”体现在哪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山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向核心卷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岑参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馀光?注:《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诗人先写自己“年纪”“四十”,“头白始为郎”,有年华已逝、自伤身世之感。B.颔联描写了作者读书的清幽环境,既照应题目,也为下文的抒情言志做了铺垫。C.颈联通过写“惊蝉”“求高树”,“旅雁”“厌后行”,直露心迹,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D.全诗写作者于秋夕读书之时生幽思、发慨叹有“语奇体峻意亦造奇”之妙。16.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山东省日照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望海潮·广陵怀古 秦观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①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②,宁论爵马鱼龙③!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注:①迷楼、月观皆是隋炀帝当年在扬州巡幸之处。②明珠溅雨:隋炀帝命宫女洒明珠于龙舟之上,来模拟雨雹之声。③爵马鱼龙:指珍奇古玩。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以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扬州对应牛、斗二宿,地理上连接淮海,人口众多。B.“珠帘十里东风”化用诗句,用语凝练典雅,描绘出扬州的繁华兴盛和富丽景象。C.达官贵人的车辆在扬州街道上疾驰,飞扬跋扈,与扬州美丽和谐的景色格格不入。D.这首词上阙与柳永《望海潮》上阙,都先写地域特点和社会总貌,再分层叙写市景。16.词人在下阙“追思故国繁雄”有何用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15.C[解析]“飞扬跋扈,与扬州美丽和谐的景色格格不入”错。16.①以隋炀帝在扬州时的奢华生活,照应上阙对扬州繁华的描写。②当年的富贵奢侈与现在离宫的凄凉景象形成对比,表达繁华不再的感慨,蕴含对隋炀帝奢靡生活的讽刺。③表达词人寄情诗酒文章、豪迈洒脱的人生态度。【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题。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①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②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注释:①胸次:胸中,心里。②逐:挨着次序。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以个人读书的独特体会,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谈出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B. 颔联用夸张、对比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三千字”,极言读书之多之快,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C. “活水”句,化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句,“东风”句是说读书乐趣令人心旷神怡。D. 这首诗写诗人的亲身体会,抒发其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具感染力。16. 本诗构思巧妙,意趣高雅。请结合尾联分析。【正确答案】15. B 16. ①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只有读书人才能感受到书斋的美好风光。②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③卒章显志。读书的美好情境,是不读书的权贵们所难以领略到的。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对比”错,“直下三千字”,写为书所吸引;“全无一点尘”,写书本知识荡涤心胸,心无杂念。没有对比。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构思的能力。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表明闭门读书之乐胜于四处游玩。尾联以跨着金鞍的贵公子处处寻春反衬,用贵公子浅层次的感官追求来反衬诗人深层次的精神追求的高贵,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尾联卒章显志,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能领略的!山东省菏泽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王维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从感慨友人不被朝廷重用写起,对其命运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和惋惜,这样写更易引起对方心灵的共鸣。B.诗人认为友人是一位能够“安穷”的君子,无论得志与否,都能乐天知命,保持一种清高、淡泊的胸襟品格。C.“无庸客昭世”以下四句写出了诗人自感年老身衰,却仍然不谙官场之道,一直处于远离朝廷不受重用的境遇。D.古人的送别诗常常表达伤心、惆怅之情,而这首诗却别具一格,借送别表达了诗人自己的人生志趣和追求。16.诗中“秋天万里净”以下六句写想象中友人归隐后的生活情景,请分析这六句在全诗中的作用。(6分)15.(3分)A(从两人共同的命运和遭遇写起,“同情和惋惜”错 )16.(6分)①“澄江”“清夜”“明月”“蒹葭”等意象,组成了一幅天地澄澈、人与自然浑然无际的画面,突出友人归乡后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②照应上文“有素风”,表现出友人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③为下文作者打算归耕为农做铺垫。(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山东省潍坊市2023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二) 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 ~16 题。画松元稹张璪①画古松,往往得神骨。翠帚扫春风,枯龙戛②寒月。流传③画师辈,奇态尽埋没。纤枝无潇洒,顽干空突兀。乃悟埃尘心,难状烟霄质④。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注] ①张璪:唐代画家,工画树石山水。②戛:敲击。③流传:流俗,平庸。④烟霄质:指松树高凌云霄烟霞的气质。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前四句描述了画中松树的形象,翠绿的生枝和盘曲的枯干虽然形态各异,但都颇具神韵。B.中间四句诗人由张璪的松画联想到世俗画师,并将其与张璪对比,继而引出下文的感慨。C.诗中“烟霄质”遥承开头四句,诗人借此间接交代了张璪画作的格调,抒发对其赞美之情。D.最后两句收束全篇诗意,以去淅阳山看松结尾,传达出观再好的画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受。16.本诗通过谈画松,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绘画主张?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 D( “传达出观再好的画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受”错)16.①抓住事物特征,绘出事物神骨。三、四句写出张操抓住了松枝的“奇态”,凸显出松树的神韵。②提高思想境界,加强艺术素养。九、十句指出平庸的画师格调不高,修养不够,难以画出松树的气质。③深入生活,善于观察体悟。最后两句传达出画师应善于观察体悟,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的灵感。(6分。每点3分,任答两点即可)山东省临沂市2023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书双竹①湛师房二首(其二) 苏轼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釭②。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 楚桥秋暮阻雨 张耒③水满城西钓艇横,云豪风弱晚冥冥。天寒小店人愁雨,灯暗孤舟客卧听。【注】①双竹:即杭州广严寺;广严寺“有双竹相比而生,举林皆然”,故又名双竹寺。②红:油灯。③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佛寺里傍晚击鼓,早晨敲钟,苏诗首句即点明寺庙的生活,照应了题目。B.苏诗次句写诗人对着将熄的灯光闭门独卧,自然引出下面拨火的细节。C.张诗写秋日的傍晚,虽然乌云密布,却因秋风的减弱延阻了秋雨的到来。D.苏轼称赞张来的诗作“气韵雄拔”,张诗前两句可以体现这一风格特点。16.同是写“卧听”雨声,苏诗恬静,张诗悲凄。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6分)15.C(3分。"阻雨"的含义是"人遇雨受阻,无法行进",并非"延阻了秋雨的到来")16.①苏诗写诗人在清幽的佛寺静卧,拨火听雨,冷暖对照,透露出恬然安适的心境,表现了超脱宁静的情怀;②张诗写诗人羁旅他乡,道中遇雨被阻小店,寒夜难眠,卧听雨声,表现出漂泊中的悲凄与孤独。(6分。每点3分。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山东省齐鲁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觞字韵① 黄庭坚中年畏病不举酒,孤负东来数百觞。唤客煎茶山店远,看人获稻午风凉。但知家里俱无恙,不用书来细作行。一百八盘携手上,至今犹梦绕羊肠。【注】①本诗作于崇宁元年诗人省家后,赴任途经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道中。诗人昔日遭贬谪,其兄黄元明曾亲自将他送至黔州贬所,此次复职东归两人才得以畅叙手足之情,别后复寄此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诗人写自己因病不能喝酒,为东归时无法与兄长开怀畅饮而感到遗憾。B. 颔联中描绘的“山店远”,营造了一种类似于“白云生处有人家”的清新悠远的意境。C.颈联中诗人正话反说,实际上是期待家人即使没有什么事,也要经常写信给他报平安。D. 尾联中诗人回忆当年被贬,兄长亲送,经过“一百八盘”时的情景,手足情深跃然纸上。16.钱钟书曾评价此诗是“黄庭坚的比较质朴轻快的诗”,它的“质朴轻快”体现在哪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的语言特点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1)C.“正话反说”说法错误,诗人因为不想劳烦兄长,所以表达的就是无事不用经常写信的意思。
故选C。
(2)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质朴平实,尤其可以在颔联对眼前之景的描写中表现出来。“唤客煎茶山店远,看人获稻午风凉”一联中,诗人首先以“唤客煎茶”“看人获稻”这一朴素的生活细节来引出眼前景物,同时对景物的描写也仅仅止于“山店远”“午风凉”这些常见的景物和人人都能有的感受,而没有选取奇异的景色、生僻的字词等来表现,却能让人感到这平凡景色中的清新自然之意境。由此可见,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质朴轻快。
本诗中,作者用与兄长对话家常般的方式表达了自己与兄长的兄弟之情。比如首联“中年畏病不举酒,孤负东来数百觞”说自己多年来因病戒酒,所以这次东归与其兄欢聚,可惜未能畅饮,颈联为不劳烦兄长,说无事不用经常写信。这些都是交往中常见的小事,作者又用对话般的平淡之语加以表达,更可见兄弟重逢后感情表达的轻松明快。
答案:
(1)C
(2)①语言风格质朴。以口语入诗,写眼前之景,平白如话,清新自然,意境悠远。②感情表达轻松明快。写兄弟之情如话家常,以平淡之语,书写兄弟之间深厚的手足之情。
译文:
中年怕生病不敢再饮酒,辜负了东归以来的几百觞。
招呼旅客煎茶的山店远,看人家收割禾稻午风凉。
只要知道家中都平安无恙,就不用寄信来细写一行行。
一百八盘携手登上,至今还梦绕那小道羊肠。
赏析:
黄庭坚与其兄黄元明感情很深,贬黔州时,黄元明亲自送至贬所。此时于贬谪数年之后,复职东归,与其兄相聚,彼此十分亲切。别后复寄此诗,朴质纯挚,如话家常。头两句说,他多年来因病戒酒,所以这次东归与其兄欢聚,可惜未能畅饮(黄庭坚在戎州所作《醉落魄》词题序说:“老夫止酒,十五年矣。”又《西江月》词题序:“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这些都是“中年畏病不举酒”之证)。第一句不但在第六字应用平声之处用一仄声“举”字,并且“畏病不举酒”五个字都用仄声,这在七律诗句中是很特别的。这样做,为的是造成一种拗折的声调。第三四两句说新喻道中情况。唐宋人饮茶是用水煎煮,不像现代人那样用沸水来沏,所以说“煎茶”。第五六两句是向家人嘱咐的话。“无恙”,任渊注引《风俗通》说:“恙,毒虫也,喜伤人。古人草居露宿,故相劳问必曰‘无恙’。”篇末两句追忆当年黄元明不畏艰险相送到贬所的情况,《豫章黄先兰文集》卷二十《书萍乡县厅壁》:“初,元明自陈留出尉氏、许昌,渡汉沔,略江陵,上夔峡,过一百八盘,涉四十八渡,送余安置于摩围山之下。”所谓“一百八盘携手上“,即指此事。“羊肠”是形容山路之盘曲。
这首诗,从表面看来,清空如话,很容易懂。但是这里边还是蕴藏着不少的东西。黄庭坚论作诗时曾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又说:“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九《答洪驹父书》)在这首很平淡的诗中,还是体现了这一特点的。据《山谷诗集》任渊注解,第一句下注:“《晋书•顾荣传》曰:‘惟酒可以忘忧,但无如作病何!’”第二句下注:“《文选•李陵书》曰:‘孤负陵心区区之意。’”又说:“欧公诗:‘快哉天下乐,一釂宜百觞。’”第六句下注:“杜诗:‘来书细作行。’”又说:“《后汉书•循吏传序》曰:‘光武以手迹赐方国,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第八句下注:“乐天诗:‘梦寻来路绕羊肠。’”黄庭坚作这首诗,并不一定每一句都是想到如任渊注中所引的那些来历,但他的确有善于运化古书辞句、古人诗句的习惯。由于平时读书多、积累丰富,因此,在作诗时自然引用,而运化的地方又并无痕迹。不知道这些来历的人仍然可以读懂诗句,而知道来历之后,更会意味醇厚,这也是古人所比喻的如水中着盐之妙。这是黄庭坚诗的一个特点,其他诗人也同样要运化古书,不过黄庭坚更为突出而已。【点评】理解诗歌的方法: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山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向核心卷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岑参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馀光?注:《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诗人先写自己“年纪”“四十”,“头白始为郎”,有年华已逝、自伤身世之感。B.颔联描写了作者读书的清幽环境,既照应题目,也为下文的抒情言志做了铺垫。C.颈联通过写“惊蝉”“求高树”,“旅雁”“厌后行”,直露心迹,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D.全诗写作者于秋夕读书之时生幽思、发慨叹有“语奇体峻意亦造奇”之妙。16.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15.答案:C解析:“直露心迹,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错,颈联触景生情,以“惊蝉”和“旅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仕途上进的愿望。16.答案:①直抒胸臆:首联“蹉跎”“自怜”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慨叹;②借景抒情:颔联借写秋景,表达了岁月蹉跎的悲凉之意;③用典抒情:尾联运用凿壁偷光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李侍郎提携的心愿。解析:首联“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大意是自己光阴虚度,都四十岁了才开始为郎官,诗人自伤身世,“蹉跎”“自怜”可谓直抒胸臆,抒情较为直接,应是没有他人的提携的原因,有年华已逝而功业无成的感伤。颔联写景,秋景显得萧瑟凄凉,借景抒情,流露出年华空逝的感伤之情。尾联“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馀光”借典抒情,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诗人希望借兵部李侍郎能提携自己,借他之“光”,能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高考语文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宫怨类 专题练习合集(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唐人绝句精华》曾评价此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高考语文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酬和类 专题练习合集 (含解析),共10页。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近体诗,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