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科学探究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0357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吉林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科学探究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0357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吉林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科学探究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0357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吉林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科学探究题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科学探究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科学探究题 一、科学探究题1.(2019·吉林·中考真题)教育部从2018年开始,要求在学校普及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相关知识。某化学活动小组结合所学的知识对此进行一系列实践活动。I.活动探究(1)学会识图分拣垃圾:下列垃圾应投人带有下图图标的垃圾箱内的是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A 塑料瓶 B 果皮 C 碎瓷片(2)学会检验有害气体含氯塑科焚烧时会产生氯化氢等气体。若要检验焚烧后的气体中有氯化氢,可将其通入__________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即可。II.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如何回收处理废旧电池中的镉?[查阅资料](1)废旧电池中含有镉、汞等元素,这些元素会危害人类健康。(2)镉(Cd)从溶液中析出时呈海绵状固体.在化合物中通常表现为+2价。(3)碳酸镉(CdCO3)、氢氧化镉Cd(OH)2都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设计实验]先将废旧电池进行处理以制得硫酸镉(CdSO4)溶液,用于以下实验。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与金属反应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Zn粉,充分反应________ Zn可以置换出Cd与碱反应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 与盐反应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_ 溶液,充分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可用该试剂除去CdSO4 [回收处理]实验结束后,将反应后的混合物通过过滤洗涤、加热,进而再制得镉。[交流反思]请同学们]基于化学视角说明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重要意义_____(答一点即可)。2.(2020·吉林·统考中考真题)结合某校师生线上“互动探究”活动,回答有关问题。【学习目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盐的化学性质。【实验用品】教师用品:NaCl溶液、Na2CO3溶液、酚酞溶液、CaCl2溶液、KNO3溶液等。学生用品:洁厕灵(主要成分稀盐酸,不考虑其它成分)、Ca(OH)2溶液(用生石灰干燥剂制备)、纯碱(Na2CO3)溶液、小苏打(NaHCO3)溶液、注射器、废塑料瓶、吸管等。【互动探究】探究目的探究过程主要现象解释或结论探究一:盐溶液是否一定显中性教师实验:向分别盛有NaCl溶液、Na2CO3溶液的两支试管中滴加_______溶液所加溶液遇NaCl溶液不变色,遇Na2CO3溶液变红色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探究二: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能否与某些酸溶液反应学生实验:有______产生,Ca(OH)2溶液变浑浊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能与某些酸溶液反应探究三:Na2CO3溶液能否与某些________溶液反应学生实验:产生白色沉淀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探究四:Na2CO3溶液能否与某些盐溶液反应教师实验:(1)取少量KNO3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2CO3溶液(2)取少量CaCl2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2CO3溶液(1)无明显现象(2)_____Na2CO3溶液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拓展延伸】“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对下列物质的利用,正确的是____。A“探究一”中剩余溶液的混合液,可用于检验“探究二”中洁厕灵是否过量B“探究二”中生成的这种气体,可以作为气体肥料C“探究三”中生成的这种固体,可以作食品干燥剂D“探究四”中剩余溶液的混合液,可以除去NaNO3溶液中混入的Ca(NO3)23.(2021·吉林·统考中考真题)学习了常见的酸、碱、盐后,同学们对碱的化学性质进行整理归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活动。【验证实验】序号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实验内容实验现象溶液变______色产生蓝色沉淀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分析与结论Ca(OH)2能与指示剂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 【发现问题】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实验三、实验四无明显现象,无法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于是继续进行探究。【探究实验】Ⅰ、取少量实验三中的剩余溶液,滴加______溶液,溶液仍为无色,证明稀盐酸和Ca(OH)2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判断依据是溶液中______完全反应了。Ⅱ、取少量实验四中的剩余溶液,滴加______溶液(填盐类物质),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拓展延伸】同学们针对实验四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将充满CO2的两支相同的试管分别倒扣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根据试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确定二者之间发生了反应。请在图中“______”处填上适当的内容。【总结提升】(1)通过上述实验验证了碱溶液的化学性质。(2)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消失(或减少)或有新物质生成的方法证明反应发生。4.(2022·吉林·统考中考真题)在清理实验室的药品时,同学们发现一瓶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塞。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猜想:(1)“问天”小组的猜想是:该溶液没有变质。(2)“梦天”小组的猜想是:该溶液部分变质。(3)“天和”小组的猜想是:该溶液全部变质。三个小组的同学们根据各自猜想,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报告】小组名称“问天”小组“梦天”小组“天和”小组药品种类酸碱盐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有______生成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颜色变红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颜色不变色实验结论该溶液已经变质该溶液部分变质该溶液______ 【解释与结论】(1)“问天”小组的实验中,能证明该溶液已经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2)“天和”小组的同学们发现“梦天”小组的实验结论错误。他们的理由是____________。【反思与评价】(1)在不改变被检验物质成分的情况下,排除干扰,能帮助我们得出正确结论。(2)“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科学探究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拓展与延伸】经过以上探究活动,同学们认为取用药品后,应及时____________瓶塞,防止药品变质。【实践与应用】对于同学们发现的这瓶溶液,下列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A.直接倒入下水管道B.清洗盛放过植物油的试管C.检验某氯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钙5.(2018·吉林长春·中考真题)某白色固体甲的主要成分为NaCl,可能含有MgCl2、KCl、BaCl2和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为检验白色固体甲的成分并除去其中杂质,进行如下实验:(1)写出生成白色固体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2)向无色溶液D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3)分析上述实验可知,白色固体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4)若用上述实验中的A、B、C、D四种溶液鉴别稀H2SO4和NaOH溶液,分别取样后,按下图所示操作进行实验,就能达到鉴别目的的是实验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A 硝酸银 金属表面有海绵状固体析出 2NaOH+CdSO4=Na2SO4+Cd(OH)2↓ 碳酸钠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详解】I.活动探究(1)该图示是可回收利用图标,其中果皮和碎瓷片无回收利用价值,塑料瓶 可回收再利用,故选A;(2)氯化氢 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所以若要检验焚烧后的气体中有氯化氢,可将其通入硝酸银溶液;II.实验探究[设计实验]与金属反应:因为锌能置换出镉,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可知,反应现象为:金属表面有海绵状固体析出;与碱反应:氢氧化钠和硫酸镉反应生成氢氧化镉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CdSO4=Na2SO4+Cd(OH)2↓;与盐反应: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加入可溶性碳酸盐生成碳酸镉除去硫酸镉,故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交流反思]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重要意义:①节约资源;②保护环境等。2. 酚酞 气泡(或气体) 碱 产生白色沉淀(或产生沉淀) AB【分析】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稀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详解】[互动探究]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稀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是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属于碱;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探究目的探究过程主要现象解释或结论探究一:盐溶液是否一定显中性教师实验:向分别盛有NaCl溶液、Na2CO3溶液的两支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所加溶液遇NaCl溶液不变色,遇Na2CO3溶液变红色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探究二: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能否与某些酸溶液反应学生实验:有气泡产生,Ca(OH)2溶液变浑浊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能与某些酸溶液反应探究三:Na2CO3溶液能否与某些碱溶液反应学生实验:产生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为探究四:Na2CO3溶液能否与某些盐溶液反应教师实验:(1)取少量KNO3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2CO3溶液(2)取少量CaCl2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2CO3溶液(1)无明显现象(2)产生白色沉淀(或产生沉淀)Na2CO3溶液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拓展延伸]A、“探究一”中剩余溶液的混合液中含有碳酸钠,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稀盐酸,稀盐酸和碳酸钠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可用于检验“探究二”中洁厕灵是否过量,故A正确;B、碳酸钠、碳酸氢钠均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用于植物光合作用,则“探究二”中生成的这种气体,可以作为气体肥料,故B正确;C、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碳酸钙不溶于水,不吸收水分,则“探究三”中生成的这种固体,不能作食品干燥剂,故C不正确;D、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探究四”中剩余溶液的混合液中含有硝酸钾和生成的氯化钠,碳酸钠和硝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硝酸钠,可以除去NaNO3溶液中混入的Ca(NO3)2,但引入了杂质,故D不正确。故选AB。【点睛】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除去杂质不引入新的杂质,加入的物质不和原物质反应。3. 红 酚酞 Ca(OH)2 CaCl2 50mL水【分析】本题考查碱的化学性质以及无明显现象反应是否发生的验证。【详解】[验证实验] Ca(OH)2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实验一的现象是溶液变成红色;实验二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化学方程式为;[探究实验] Ⅰ、取少量实验三中的剩余溶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只有遇到碱性溶液才会变成红色,溶液仍为无色,证明稀盐酸和Ca(OH)2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判断依据是溶液中Ca(OH)2完全反应了。Ⅱ、取少量实验四中的剩余溶液,滴加CaCl2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白色沉淀,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拓展延伸]将充满CO2的两支相同的试管分别倒扣入盛有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的两个烧杯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若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试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会不同,故根据试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可以确定二者之间发生了反应。4. 气泡 该溶液完全变质 加入氢氧化钙溶液,引入了氢氧根离子,无法确定是否含氢氧化钠 盖上 BC【分析】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变质。【详解】【实验报告】:“问天”小组:实验结论为该溶液已经变质,故溶液中含碳酸钠,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现象为:有气泡生成;“天和”小组: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且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能将碳酸钠除尽,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说明不含氢氧化钠,则该溶液完全变质;【解释与结论】:(1)“问天”小组的实验中,能证明该溶液已经变质的反应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梦天”小组的实验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但是引入了氢氧根离子,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故实验结论不正确;【拓展与延伸】:取用药品后,应及时盖上瓶塞,防止药品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发生变质;【实践与应用】:A、该瓶溶液中含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不能直接倒入小水道,不符合题意;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与植物油发生反应,可用于清洗盛放过植物油的试管,符合题意;C、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故可检验某氯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钙,符合题意。故选BC。5. BaCl2+Na2CO3=BaCO3↓+2NaCl 除去过量的NaOH 和Na2CO3 NaOH 2,3,4【详解】向无色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颜色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向溶液A 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镁,向无色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钡,故混合物中一定含有MgCl2、BaCl2,可能含有KCl,一定不含有氢氧化钠。(1)由图可知,白色固体丙是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2)无色溶液D中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和氯化钠,故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是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3)由上分析可知,白色固体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氢氧化钠;(4)A.无色溶液A中一定有氯化镁、氯化钡,可能含有氯化钾,氯化镁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氯化钡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现象相同,不能鉴别; B.无色溶液B中一定有氯化镁、氯化钡、酚酞,可能有氯化钾,分别将无色溶液B加入稀硫酸和氢氧化钠中后,氢氧化钠变红,而稀硫酸不能变红,故可以鉴别; C. 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故无色溶液C中含有氯化钡、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可能含有氯化钾,将溶液C加入稀硫酸和氢氧化钠中后,稀硫酸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而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故可以鉴别; D.无色C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后,碳酸钠可以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所得溶液D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可能含有氯化钾,将D溶液加入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后,稀硫酸溶液先无气泡,后有气泡冒出,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故可以鉴别;故选2,3,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宁夏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填空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流程题、科学探究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流程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绥化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科学探究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