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深度学习单元规划表、单元课时教学规划表(表1、表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00431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深度学习单元规划表、单元课时教学规划表(表1、表2) 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深度学习单元规划表、单元课时教学规划表(表1、表2),共3页。
- 深度学习单元规划表(首席教师构思)
数学 学科 四 年级 第二 册 第七 单元 主备教师:
单元分析 | 课标分析: 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共安排了三次,“图形的运动(二)”是第二次学习这一容,主要是对平移和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是在第一学段整体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分析: 本单元分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第二小节对于平移的再认识。每个小节都安排了两个例题:第一小节由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补全轴对称图形组成;第二个小节是由画平移后的图形和运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组成。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学习有困难的,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因此成绩不理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
单元主题 | 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 |
单元目标 |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与其对称轴,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感受平移运动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念。 |
单元评价 | 一、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知道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单元 结构化 活动设计 |
2.基于单元设计的课时教学规划(集体备课表)
数学 学科 四 年级 第二 册 第七 单元
单元主题 | 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 | ||||
课型 课时 | 课 时 目 标 | 达 成 评 价 | 学 习 内 容 | 任务 活动 | 课时 作业 |
第 1 课 时 | 1.通过画、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特征及性质。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 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 教材第82页例1。 |
|
|
第 2 课 时 | 1.让学生通过认识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会画这些简单图形的对称轴。 2.根据对称轴所在的位置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动手实践、观察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 |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 教材第83页例2。
|
|
|
第 3 课 时 |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变换的兴趣。 | 平移的方法。 | 教材第86页例3。 |
|
|
第 4 课 时 | 1.让学生在学习平移的基础上,采取用平移方法把图转变成学过的图形,然后求出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学会灵活平移变换的方法。 | 平移变换的方法。 | 教材第87页例4。 |
|
|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