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2023届北京市第二轮复习分类专题—光现象(提升篇)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2023届北京市第二轮复习分类专题—光现象(提升篇)含解析,共40页。
考点1 光现象
1.(2022北京,2,2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B景物在镜中成像
C鸟巢在水中形成倒影 D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弯折
2.(2020北京,2,2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3.(2020北京,4,2分)为了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将一束单色光从玻璃槽的外侧由左侧斜向上射入盐水中,但光在盐水中并不是沿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这是由于( )
A.光从空气到玻璃发生了折射
B.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
C.光发生了色散
D.光从玻璃到盐水发生了折射
考点2 光的反射
4.(2018北京,2,2分)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
5.(2020北京,25,2分)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情境,一束光贴着垂直于平面镜的纸板,从A点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ON是法线,入射角∠AON=45°。已知纸板上∠NOB=30°,∠NOC=45°,∠NOD=60°。则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将沿着图中 方向射出。
考点3 平面镜成像
6.(2022北京,18,3分)小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及相同高度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其中玻璃板和蜡烛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蜡烛的高度为6 cm,蜡烛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为10 cm。蜡烛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像的高度为 cm,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为 cm。
7.(2019北京,26,2分)某同学利用图所示的装置及相同高度的蜡烛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其中平板透明玻璃与水平纸面垂直。将同一支蜡烛先后放置在白纸上与玻璃距离不同的A、B两点,观测每次蜡烛所成像的高度。该同学探究的问题是: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高度与 是否有关。
8.(2018北京,26,4分)小光同学利用图所示的装置及相同高度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其中平板透明玻璃与水平纸面垂直。
(1)将蜡烛放置在玻璃前某位置,蜡烛所成像的高度 蜡烛的高度。(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将蜡烛靠近玻璃时,蜡烛所成像的高度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考点4 凸透镜成像
9.(2022北京,7,2分)小京通过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
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 cm
D.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 cm
10.(2018北京,10,2分)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 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
B.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
C.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
D.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11.(2020北京,29,4分)某同学利用焦距为f1的凸透镜做了三次实验,透镜、蜡烛、光屏所在位置以及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情况如图所示。
甲
乙
丙
(1)由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知:随着物距的不断变小,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2)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只将凸透镜换为焦距为f2的凸透镜(f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2023届北京市第二轮复习分类专题—声现象(提升篇)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2023届北京市第二轮复习分类专题—热学实验(提升篇)含解析,共14页。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2023届北京市第二轮复习分类专题—热现象(提升篇)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3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