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曹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00546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届山东省曹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00546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届山东省曹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00546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届山东省曹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曹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工业流程题,原理综合题,结构与性质,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曹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化学模拟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年9月17日,航天员蔡旭哲、陈冬从问天实验舱成功出舱,两名出舱航天员相互配合开展舱外助力手柄安装等作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舱外助力手柄由合金制成,该手柄材料属于化合物
B.问天实验舱使用了石墨烯导热索技术,石墨烯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问天实验舱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主要材料是高纯度二氧化硅
D.轻质纳米真空绝热板应用于舱内低温实验保冷设备,该绝热板为胶体
【答案】B
【详解】A.合金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A错误;
B.石墨烯是由碳元素形成的碳单质,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正确;
C.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为晶体硅而不是二氧化硅,C错误;
D.轻质纳米真空绝热板不属于胶体,D错误;
故答案选B。
2.化学物质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 B.可作织物漂白剂
C.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D.可作废水中Cu2+和的沉淀剂
【答案】C
【详解】A.二氧化硫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如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添加少量二氧化硫可防止葡萄酒变质,但二氧化硫有毒,必须严格控制二氧化硫的用量,故A正确;
B.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机色质漂白褪色,常用于织物漂白剂,故B正确;
C.碳酸钡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有毒的氯化钡,所以碳酸钡不能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故C错误;
D.硫化亚铁的溶度积大于硫化铜和硫化汞,所以硫化亚铁能作含有铜离子和汞离子废水的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铜离子和汞离子,故D正确;
故选C。
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长期放置的溶液出现黄色:
B.饱和溶液中通入过量:
C.将少量溴水滴入过量溶液中:
D.向酸性溶液中滴加溶液:
【答案】C
【详解】A.长期放置的溶液出现黄色,是空气中的氧气将碘离子氧化:,A正确;
B.饱和溶液中通入过量会生成碳酸氢钠:,B正确;
C.少量的溴水不能将所有的亚硫酸根氧化成硫酸根,故为,C错误;
D.向酸性溶液中滴加溶液生成氧气:,D正确;
答案选C。
4.用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硅中含键
B.通常状况下,氧气所含分子数小于
C.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D.电解精炼铜,阳极质量减少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为
【答案】B
【详解】A.晶体硅中含键,含键,A错误;
B.通常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则44.8L氧气所含分子数小于,B正确;
C.中含有的中子数为,C错误;
D.电解精炼铜,阳极除了铜失电子,还有锌、铁等失电子,D错误;
故选B。
5.已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丙烷以及足量,一段时间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
B.该反应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C.保持恒温恒压,再充入适量的惰性气体,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D.保持恒温恒容,再充入适量的,平衡正向移动,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答案】C
【详解】A.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该反应为熵增反应,△S>0,△HX>Y D.简单氢化物稳定性:XY,A正确;
B.由分析可知,Y为O,Z为Na ,故Z2Y2、Z2Y所含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前者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后者只有离子键,B错误;
C.原子半径:同一周期从左往右依次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往下依次增大,故原子半径:Z>X>Y,C正确;
D.简单氢化物稳定性与元素的非金属性一致,故Xc(CH3COOH)
【答案】C
【详解】A.0.10mol/LCH3COOH溶液,[-lgc(H水+)]=11,c(H+)=10-3mol/L,醋酸的电离常数约为=1.0×10-5,选项A正确;
B.d点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H3COONa,溶液呈碱性,要使混合溶液呈中性,则醋酸应该稍微过量,c点醋酸过量、e点NaOH过量,则c点溶液呈中性、e点溶液呈碱性,选项B正确;
C.d点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H3COONa,混合溶液体积是醋酸或NaOH溶液体积的2倍,则浓度是原来一半,根据物料守恒得c(Na+)+c(CH3COO-)+c(CH3COOH)=0.1mol/L, c(CH3COOH)很小,故c(Na+)+c(CH3COO-)>0.05mol/L,选项C错误;
D.点加入n(NaOH)是醋酸的一半,则混合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H、CH3COONa,CH3COOH抑制水电离、CH3COONa促进水电离,根据图知,水的电离出的c(H+)<10-7mol/L,水的电离被抑制,说明CH3COOH电离程度大于CH3COONa水解程度,则溶液中存在c(CH3COO-)>c(CH3COOH);f点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NaOH,故存在c c(CH3COO-)>c(CH3COOH);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10.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制备H2S气体
煅烧石灰石制备少量生石灰
钠的燃烧
b口进气可收集氯气、二氧化氮等气体
A
B
C
D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FeS是固体,FeS和盐酸反应生成硫化氢和氯化亚铁,可用启普发生器来制备H2S气体,因此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符合题意;
B.高温条件,玻璃中的二氧化硅会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硅酸钙和二氧化碳,故B不符合题意;
C.钠燃烧温度在400℃以上,玻璃表面皿不耐高温,因此钠燃烧通常载体为坩埚或者燃烧匙,故C不符合题意;
D.氯气、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装置中应“长进短出”,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1.科学家发现某些生物酶体系可以促进H+和e-的转移(如a、b和c),能将海洋中的NO转化为N2进入大气层,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I中NO发生还原反应
B.a和b中转移的e-数目不相等
C.过程II中参与反应的n(NO):n(NH)=1:4
D.过程I→III的总反应为NO+NH=N2↑+2H2O
【答案】C
【详解】A.据图可知过程I中NO转化为NO,N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A正确;
B.由图示可知,过程I为NO在酶1的作用下转化为NO和H2O,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O+2H++e-=NO+H2O,生成1molNO,a过程转移1mole-,过程Ⅱ为NO和NH在酶2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2O和N2H4,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O+NH+3e-+2H+=H2O+N2H4,消耗1molNO,b过程转移4mole-,转移电子数目不相等,B正确;
C.过程Ⅱ中发生的反应为NO+NH+3e-+2H+=H2O+N2H4,n(NO):n(NH)=1:1,C错误;
D.据图可知经过程Ⅰ→Ⅲ,NO和NH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根据电子守恒、元素守恒可得总反应为NO+NH=N2↑+2H2O,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2.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用玻璃棒蘸取X溶液沿到淀粉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X溶液一定是氯水
B
向稀和稀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粉
均有气泡冒出
两者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
将通入溶液中
有白色沉淀生成
白色沉淀是
D
向浓度均为和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
出现黄色沉淀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由现象可知生成碘,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均可氧化碘离子,则X可能为氯气、溴水等,也可能X中含碘单质,如碘水,故A错误;
B.Fe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均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SO2通入Ba(NO3)2溶液中,使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二氧化硫被硝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C错误;
D.向浓度均为和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出现黄色沉淀,说明先生成AgI沉淀,则,故D错误;
选B。
13.离子液体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较低的熔点以及对多种物质有良好的溶解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分离提纯以及电化学研究中。如图为某一离子液体的结构。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该离子液体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B.该结构中不存在手性碳原子
C.该结构中C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有3种
D.BF中存在配位键,B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sp3
【答案】C
【详解】A. 离子中含有非金属性强、原子半径小的氮原子,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故A正确;
B.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结构中不存在连有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手性碳原子,故B正确;
C.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结构中含有的单键碳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sp3杂化、含有的双键碳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sp2杂化,轨道杂化类型共有2种,故C错误;
D.BF离子中存在配位键,离子中B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对电子对数为0,轨道杂化类型为sp3杂化,故D正确;
故选C。
14.钛酸钙矿物的晶胞结构如图(a)所示,某钙钛矿型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有机半导材料的结构如图(b)所示,其中A为,另两种离子为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钛酸钙晶体中距离最近的有8个
B.图(b)中,X为
C.电负性:O>N>C
D.钛酸钙晶胞中距离最近的形成了正八面体,位于其中心
【答案】B
【详解】A.以顶点的为研究对象,离最近的钛离子位于晶胞的体心,所以晶体中离最近的有8个,A项正确;
B.晶胞图b中含有1个A,3个X,1个B,且A为,根据电中性原理可推知,X为,B项错误;
C.同一周期元素,电负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强,则电负性:O>N>C,C项正确;
D.由晶胞图a可知,钛酸钙晶体中离最近的氧离子形成了正八面体,钛离子位于其中心,D项正确;
故选B。
二、多选题
15.用0.1000mol/L盐酸滴定20.00mL Na2A溶液,溶液中H2A、HA、A2-的分布分数δ随pH变化曲线及滴定曲线如图[如A2-分布分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突变,可选酚酞作指示剂 B.c点:c(HA-)>c(A2-)>c(H2A)
C.H2A的Ka1为10-10.25 D.c(Na2A)=0.1000mol·L-1
【答案】BC
【分析】用盐酸滴定Na2A,先发生A2-+H+=HA-,然后再发生HA-+H+=H2A,所以pH较大时A2-的分布分数δ最大,随着pH的减小,A2-的分布分数δ逐渐减小,HA-的分布分数δ逐渐增大,恰好生成NaHA之后,HA-的分布分数δ逐渐减小,H2A的分布分数δ逐渐增大,表示H2A、HA-、A2-的分布分数δ的曲线如图所示。
【详解】A.根据图象可知第一次滴定突跃溶液呈碱性,所以可以选择酚酞作指示剂,A正确;
B.根据图象可知c点中c(HA-)>c(H2A) >c(A2-),B错误;
C.H2A的Ka1= ,交点1处c(HA-)=c(H2A),所以Ka1为10-6.38,C错误;
D.根据图象e点可知,当加入盐酸40mL时,全部生成H2A,根据Na2A+2HCl=2NaCl+ H2A,计算可知c(Na2A)=0.1000mol·L-1,D正确;
故答案为BC。
三、工业流程题
16.纳米和纳米均为多功能性的新型无机材料,在陶瓷、电子、光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某科学小组尝试利用废旧镀锌铁皮制备纳米和纳米的部分流程如下:
已知:Zn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Al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似。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皮镀锌在金属的电化学防护中属于_______法。
(2)调节滤液pH时,pH不能太低的原因为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向“碱浸”后得到的滤渣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时,硫酸不能过量太多的原因为_______。
(4)写出“氧化”阶段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加热沉铁”阶段需要持续通入,其原因为_______。
(5)若“分离”阶段在实验室中进行,可选用的实验装置为_______(填字母)。
【答案】(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或牺牲阳极保护
(2)或
(3)加入过量稀硫酸会导致“加热沉铁”阶段消耗的过多,造成浪费
(4) 隔绝空气,避免被氧化
(5)d
【分析】废旧镀锌铁皮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锌溶解生成偏锌酸钠和氢气,铁不溶解,过滤得到滤液A为Na2ZnO2,调节溶液pH生成氢氧化锌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氧化锌,不溶物为铁,溶于稀硫酸加入适量过氧化氢,调节溶液pH=1~2,部分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得到含Fe2+、Fe3+的B溶液,加热促进水解生成四氧化三铁胶体粒子。
【详解】(1)铁皮镀锌中锌为负极,铁作正极,为原电池原理,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或牺牲阳极保护;
(2)Zn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Al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似,故氢氧化锌具有两性,酸性太强时,发生反应或;
(3)加入过量稀硫酸会导致“加热沉铁”阶段消耗的过多,造成浪费;
(4)双氧水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离子方程式为;
(5)产物为纳米ZnO和纳米Fe3O4,其分散系为胶体,故应用渗析的方法分离,故选d。
四、原理综合题
17.钴是一种重要的过渡金属元素,常见化合价有、价。钴及其化合物在电池、磁性材料、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
(1)控制反应温度为、,向溶液中缓慢加入固体,并不断搅拌,可获得沉淀。已知:该温度下、。
①反应温度不高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②试通过计算说明控制溶液的主要原因:_______。
(2)通过热分解可获得钴的氧化物。取样品在空气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冷却,获得固体X,通过计算可知X的化学式为_______;将所得X与足量浓盐酸反应,能产生黄绿色气体,则该气体的物质的量在理论上应为_______。
(3)某科研机构通过以下装置获得了薄膜:
①b极应为电源的_______极(填“正”或“负”),生成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实验发现,当外电路中转移电子时,电极增重,其原因可能为_______。
【答案】(1) 受热易分解 当溶液中时,开始沉淀,此时,,为防止生成沉淀,应控制溶液
(2) 0.08
(3) 正 电极表面生成了氢氧化物
【详解】(1)①反应温度不高于60℃的原因可能是NH4HCO3受热易分解;
②当溶液中c(Co2+)⋅c2(OH-)=2×10-15时,Co2+开始沉淀,此时c(OH-)==10-6.5mol⋅L-1,c(H+)≈10-7.5mol⋅L-1,pH≈7.5,为防止生成Co(OH)2沉淀,应控制溶液p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化学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Ti,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肼是一种高能燃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12月)化学含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实验室安全至关重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曹县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