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计算题,填空题,原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
12月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根据如图所示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A.N2(g)转化为氮原子是一个放热过程
B.1molN2和1molO2的总焓比2 mol NO的总焓高
C.1个NO(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632kJ能量
D.2NO(g)=N2(g)+O2(g)的反应热ΔH=-180kJ·mol-1
【答案】D
【详解】A.N2(g)转化为氮原子,断裂N≡N,吸收热量,A错误;
B.由图中数据可知,断键吸收能量为(946+498)kJ=1444kJ,反应放出能量为2×632kJ=1264kJ,吸收能量多于放出能量,所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1molN2和1molO2的总焓比2molNO的总焓低,B错误;
C.1 mol NO(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632kJ能量,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2NO(g)===N2(g)+O2(g)的反应热ΔH=-180kJ/mol,D正确;
故选D。
2.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钾溶液能发生如下反应ClO+3HSO=3SO+Cl-+3H+。已知该反应的反应速率随c(H+)的增大而增大。如图所示为用ClO在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该反应的v—t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速率增大可能是c(H+)增大所致
B.纵坐标为v(Cl-)的v—t曲线与图中曲线一致
C.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t1~t2时间内ClO的物质的量减少量
D.后期反应速率下降可能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浓度减小
【答案】C
【详解】A. 反应开始时速率增大,可能是该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也可能是反应的速率随的增大而加快,故A正确;
B. 根据离子方程式ClO+3HSO=3SO+Cl-+3H+,v(ClO):v(Cl-)=1:1,纵坐标为v(Cl-)的v-t曲线与图中曲线重合,故B正确;
C.由于v(ClO)=,即△c= v(ClO)×△t,因此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为t1~t2时间内ClO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小值,故C错误;
D.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减少,反应速率减小,所以后期反应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浓度减小,故D正确;
故选C。
3.下列做法,不能使CaCO3+2HCl═CaCl2+CO2↑+H2O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A.增大盐酸的浓度 B.碾碎碳酸钙
C.适当加热 D.把盐酸换成同浓度硫酸
【答案】D
【详解】A.增大盐酸的浓度,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A不选;
B.碾碎碳酸钙,增大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故B不选;
C.加热,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故C不选;
D.把盐酸换成同浓度的H2SO4,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包裹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减小,符合题意,故D选;
故选D。
4.下列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B
C
D
煤的气化
煅烧石膏
铝热反应
丁烷裂解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煤的气化是指煤与水蒸气反应制CO和H2,属于吸热反应;煅烧CaSO4·2H2O属于吸热反应;铝热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丁烷裂解属于吸热反应,C项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5.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有气泡产生
B.甲烧杯中的电流与阳离子流向均为Zn→Cu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两烧杯在相同时间内转移电子数相等
【答案】C
【详解】甲中形成铜锌原电池,锌作负极,失电子,铜作正极,H+在铜极上得电子,生成H2,总反应式为:Zn+H2SO4=ZnSO4+H2↑.乙装置中只是锌片与稀硫酸间发生了置换反应:Zn+H2SO4=ZnSO4+H2↑,以此进行分析。
A.甲中形成铜锌原电池,锌作负极,失电子,铜作正极,H+在铜极上得电子,生成H2,所以甲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故A错误;
B.甲烧杯中的电流流向均为Cu→Zn,故B错误;
C.甲中铜片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乙中锌和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所以两烧杯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均减小,因此pH均增大,故C正确;
D.甲装置形成了原电池,反应速率会加快,因此甲比乙在相同时间内转移的电子数要多,故D错误;
故选C。
6.下列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或评价合理的是
A.经酸洗除锈的铁钉,用饱和食盐水浸泡后放入如图所示具支试管中,一段时间后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B.图中电流表会显示电流在较短时间内就会衰减
C.图中应先用燃着的小木条点燃镁带,然后插入混合物中引发反应
D.可用图显示的方法除去酸式滴定管尖嘴中的气泡
【答案】B
【详解】A. 铁钉遇到饱和食盐水发生吸氧腐蚀,右侧试管中的导管内水柱上升,导管内没有气泡产生,A不合理;
B. 该装置的锌铜电池中,锌直接与稀硫酸相连,原电池效率不高,电流在较短时间内就会衰减,应改为用盐桥相连的装置,效率会更高,B合理;
C. 铝热反应中,铝热剂在最下面,上面铺一层氯酸钾,先把镁条插入混合物中,再点燃镁条用来提供引发反应的热能,C不合理;
D.该图为碱式滴定管,可用图显示的方法除去碱式滴定管尖嘴中的气泡,D不合理;故答案为:B。
7.火星大气中含有大量CO2,一种有CO2参加反应的新型全固态电池有望为火星探测器供电。该电池放电时,以金属钠为负极,碳纳米管为正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金属钠在负极上失电子
C.阳离子由正极移向负极
D.该新型固态电池电解质可以选择水溶液环境
【答案】B
【分析】该电池放电时,以金属钠为负极,碳纳米管为正极,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判断溶液中离子移动方向。
【详解】A.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
B.金属钠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B正确;
C.阳离子带正电荷,会向负电荷较多的正极区移动,故阳离子移动方向是由负极移向正极,C错误;
D.钠性质活泼,会与水发生反应,因此该新型固态电池电解质不能选择水溶液环境,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8.180℃时将0.5 mol H2和1 mol CO2通入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甲醇蒸汽(CH3OH)和某无机副产物,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部分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4H22CH3OH+O2
B.在0~3 min内H2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0.1 mol·L-1·min-1
C.当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D.在3~10 min内,反应仍未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B
【详解】A.由图知,消耗n( CO2)=(1-0.9)mol=0.1mol、n(H2)=(0.5-0.2)mol=0.3mol、n(CH3OH)=0.1mol,同一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分子个数之比,则N(CO2):N(H2):N(CH3OH)=0.1mol:0.3mol:0.1mol=1:3:1,根据原子守恒知,还生成H2O,所以反应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故A错误;B.v(H2)===0.1mol•L-1•min-1,故B正确;C.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则反应前后气体密度始终不变,所以气体密度不能作为平衡状态判断标准,故C错误;D.在3min时各物质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在3~10 min内,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图象分析,明确化学平衡状态判断标准及化学反应速率计算方法是解本题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D。
9.对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A(g)+3B(g)2C(g) ∆H 0
B.2SO2(g)+O2(g) 2SO3(g) △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工业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工业流程题,填空题,实验题,结构与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