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高三下学期2月第一次统一监测试题 语文(word版)
展开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0级高三第一次统一监测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西方的绘画,就像春兰秋菊,各有各的色彩,各有各的芬芳。但人们对中西方绘画光芒的感受不同。西方绘画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任何人都可以直观感受到它的光芒;中国绘画则像天上的月亮,云遮雾绕,如果缺乏必备的文化修养则难以感受到它的光芒。其一,关于绘画的真实性。西方绘画最显著的特点和优点就在于它的真实性,并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画家提香画圣徒约翰牵来羔羊,激发了母羊愉快的叫声;学生在作业本上画了一只虫子,老师挥手要把虫子赶走;等等。西方画家追求“真”,研究透视、比例、明暗,其目的就是创造出足以乱真的作品。中国绘画也有足以乱真的作品,只是中国画家认为,那不过是画工不入流的画技,甚至是道士的怪诞方术。这里的“真”,依赖的是“伎”。而中国古代士大夫认为,“伎”是下乘的。儒家圣贤反复教导人们,“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西方绘画的“真”,是对事物形貌色彩的如实反映,而中国绘画理论认为,这只能够叫作“似”。只有不但对事物的形貌色彩,而且对画家的心都作出了如实反映,才叫作“真”。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轻形重神、忘形得意等等,都是中国绘画的“真”。
其二,关于斑斓的色彩。西方的油画鲜艳明快,足以令人目眩。但是在中国的水墨山水画中,人们看到大多是数峰耸出,几棵树木;泉水远逝,瀑布高悬:山腰烟岚,山脚怪石。天是冷的,地是冻的,草是枯的,叶是落的,灰头土脸,哪里有斑斓的色彩呢?其实,在唐朝之前,中国的山水画追求色彩斑斓,以至于人们把绘画称为“丹青”。唐朝之后,有水墨山水,依然有青绿山水,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不就有斑斓的色彩吗?问题在于,中国绘画理论认为,水墨高于青绿。中国称颂水墨,把红绿金碧视为“艳俗”。中国绘画之所长表现在许多方面,从整体上看,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绘画的丰满性和深刻性。这几乎是中外艺术理论家的共识。英国艺术理论家苏立文指出,欣赏欧洲风景画可以不涉及政治、哲学或画家的社会地位,然而中国山水画家一般都属于有文化的上层人物,受着政治风云和王朝兴替的深刻影响,他们选择的风格常常带着政治的、哲学的和社会的寓意。中国山水画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天人合一的理念,逸人高士的情怀,萧疏清远的追求,空灵荒寒的境界,耿介拔俗的灵魂。中国绘画的丰满性与深刻性,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清气”。所谓“清气”,是自然、社会、灵魂中一切美好事物的结晶。绘画的清气,归根到底,来源于灵魂的清高。松年说:“书画清高,首重人品。”“清”的对立面是“俗”,胡应麟说:“清者,超凡绝俗之谓。”黄庭坚说:“大丈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
王冕在《墨梅图》中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诗集中地表现了中国绘画的精粹,对中国绘画的内容、形式和作用作出了高度概括的说明。它可以说是中国绘画艺术自信的表达。
(摘编自杨琪《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中国绘画的艺术自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真实性是评价西方绘画的重要标准,能让人误以为真的作品就是西方人公认的佳作。
B.中国绘画理论也追求形似,认为如实反映事物形貌色彩和画家的内心世界同等重要。
C.唐以后人们不推崇色彩斑斓的山水画,故青绿山水《千里江山图》被视为艳俗代表。
D.中国绘画传统重视创作者灵魂的清高,认为灵魂庸俗则无法创造出超凡绝俗的作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将中国绘画比喻为“天上的月亮”,旨在形象地表现中国绘画的朦胧淡雅之美。
B.文章二、三段采用对比论证,具体阐释了中国绘画艺术在真实性和色彩方面的特点。
C.文章征引艺术理论家苏立文的论述,指出中国绘画的深刻性和画家的文化背景有关。
D.文章结尾以王冕的诗句高度概括中国绘画特色,体现了作者对中国绘画的艺术自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绘画注重透视、比例、明暗等技法,中国画则更在乎整体的气韵而忽略艺术技巧。
B.中国的山水画大多用笔洗练而意境深远,这体现出画家对天人合一等精神境界的追求。
C.以线条的流动、墨色的浓淡表现画家的情感意兴,是中国水墨山水画的传统审美特色。
D.鲁迅认为美术家的制作“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这与本文的观点有一致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全科试题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
足球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运动,历史悠久。它源于我国古代的蹴鞠。蹴即踢,鞠即球。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蹴鞠就成为流行的体育活动。如《战国策》卷八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踏鞠者。”我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宫廷活动中,均包含了蹴鞠内容。如东汉文学家李尤撰《鞠城铭》,其中载“圆鞠方墙”(圆形的鞠,方形的赛场)“二六相当”(双方各六人)等内容,又如《新唐书》载“寒食献球”,北宋《宋太祖蹴鞠图》描绘太祖、太宗和臣子们蹴鞠的场景。故宫为明清皇宫,蹴鞠亦为宫廷活动的重要内容。其中,明代宫中的蹴鞠多为娱乐活动。清代宫廷蹴鞠则以冰上竞技为主,集军事训练与游艺功能于一体,旨在增强兵士的战术意识,并培养其气量和胸襟。
(摘编自科技日报《明清宫廷里的足球运动》)
材料二
卡塔尔世界杯是动人心魄的足球比赛,也是各国文化的秀场。巴西、西班牙、日本三国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足球风格,折射着不同的风情和理念。
巴西街头足球非常普遍,海边沙滩、街头巷尾经常可以看见三五人在踢球,偶尔还有经过的路人加入踢上一脚。作为一项平民化运动,足球深受巴西人喜爱,更有不少是足球的狂热爱好者,即便在泥巴地、打着赤脚踢球,他们也会拼命地拼抢进攻。在平民化的背景下,巴西足球独创了一种契合巴西人乐观开朗精神的任加踢法,敏捷又灵气十足。任加踢法是两种艺术形式融合后的足球技巧:一种是名为“卡波耶拉”的巴西武术,另一种是桑巴舞。
日本队在卡塔尔世界杯打败强队西班牙队,但之后与克罗地亚点球大战失利,止步16强。在赛场上,日本队员技术表现比较一致,执行度高,集体荣誉高于个人的自由展示。在赛绩外引起外界注意的是,日本队赛后收拾整洁的更衣室和表达谢意的11只千纸鹤。在日本,球员从小就被要求训练结束后必须整理好训练场地才可以解散,比赛后不论输赢,都要向对手鞠躬以示感谢与尊重。纸鹤寓意着人生有上升也有低谷,在体育比赛中也被用于祈祷胜利。
西班牙球员有着“斗牛士”之称,他们注重个人表现,以斗牛士的精神在球场上驰骋战斗,有一种属于斗牛士的勇敢、自信、高贵,优雅地展现“暴力美学”。
(摘编自环球时报《卡塔尔世界杯,也是各国文化秀》)
材料三
建设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是中国人民实现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部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足球运动,教育部联合体育总局出台了一系列校园足球的相关政策来为职业联赛与国家队后备人才提供保障。针对上层政策,各省市县中小学开始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竞赛,挑选出足球“优等生”,趋向培养专业足球运动员。这种“大跃进”的发展模式狭窄单一,已经逐渐脱离校园足球发展的真正目的。
(摘编自吴相雷等《汉、唐蹴鞠镜鉴:校园足球多元化发展路径探讨》)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蹴鞠运动诞生之后广受民间及宫廷欢迎,研究者可从历代流传下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图画作品中得到启发。
B.巴西人对足球的热爱已成为一种文化,街头足球随处可见,任加踢法也充分显示了他们乐观开朗的性格特质。
C.卡塔尔世界杯中日本队赛后留下的千纸鹤,既向对手表达了尊重,更隐含着他们对此次比赛失败的深刻反思。
D.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足球运动,为此出台系列政策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但发展模式单一化的问题有待解决。
6.为建设好体育强国,我们在发展校园足球方面应该有怎样的作为?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本一
千江有水千江月(节选)
萧丽红
晨光中,贞观①终于回到故乡来。故乡有爱她的人,她爱的人;人们为什么要去流浪呢?异乡、外地所可能扎痛人心的创口,都必须在回得故里之后,才能医治,才能平复。一辈子不必离乡的人,是多么福分;他们才是可以言喻幸福的人-当车停门前,贞观抬头来看,整个人忽地跌撞撞下了车。
贞观今晚是第五夜在柩前守灵;白烛、白幛、白衣衫,连贞观的人亦是白颜色。地下铺着草席,贞观叠脚跪坐于上,抬头即见着大舅众人;银山是长房长孙,按礼俗,大孙向来当小儿子看待,银山因此是重孝;贞观有时传物递件,不免碰触着他身上的重重麻衣,手的感觉立时传进心底,像是粗麻划着心肌过去-自第三晚起,阿妗②们即开始轮换着回房小歇一下再来,她母、姨、姨丈等人亦是;说来贞观是外孙女儿,更可以不必守到天亮,然而这几晚,她还是不歇不困,行孝子孝孙的重礼。
贞观三岁时,她母亲生了弟弟;她从那岁断奶起,住到外婆家。
三岁的事,已经不能清楚它了,可是此时想起来,她还能记忆:四五岁时,睡在外婆边,天寒地冻的,外婆摸黑起来泡米麸、面茶,一口一匙喂她-
上小学以后,贞观才正式回家住;外婆知道她从小爱吃绿豆汤,五月、六月、七月,长长一个夏天,伊都不时叫煮绿豆。小学时代,下课还得排队回家,老人家就守在这边大门口,看一队队的小人头,等辨认出她,就喊着名字,叫她进去吃-
亲恩难报,难报亲恩-想到这里,贞观干涩的眼珠,到底还是渗出湿泪;原来—中国人为什么深信转生、隔世;佛、道两家所指的来生,他们是情可它有!若是没有下辈子,则这世为人,欠的这许多的恩:生养、关顾以及知遇的恩,怎么还呢,怎么还?上次回来过年,也是在这个屋厝里,她帮老人和大妗做祭祖用的红龟粿,模具千只一样,都是寿龟的图案,拿来放在染红的米粿上,手随势一按压,木模子就印出一只只的红龟来;她将它们排在米箩上,一只一只的点着-三妗一旁拿着铰剪,沿着粿的形状,一边剪贴叶,一边抹生油,叶是高丽菜的叶;银蟾则半蹲地上,以小石白捣花生。
小石杵一捣一春,花生粒就迸跳来去,有些甚至喷出外面地上;银蟾又要捡,又要捣,左手不时还得围拱住半个石白面,免得跳出来太多·····如此没多久,倒捶着自己的手了!
贞观去替她,二人换过工作;她手才接小石杵,只捣那么几下,忽觉自己的心也是放在石臼里,逐次和花生一样碎去。
那一年,真的是她最难过的一年;大信隔着她,全无消息。
初五那天要上台北。母亲和她一起过这边来说;银蟾还延在三妗房里,母女二人,不知还讲的什么;她母亲与三舅说事情,贞观自己就弯进阿嬷房间。
一入内,老人家见是她,倾身坐起,又拉她的人半掩着盖被:“外面那样冷,你穿这么少?”
“才脱大衣的,阿嬷我不冷!”
没想到那一幕是今生见老人的最后一面了;祖孙各执着棉被一角对坐着,被内有手炉仔,贞观那一窝,忽的就不想出外界去。
“什么时候再回来呢?
“不一定呢,有放假就返来-”
“对啊,是啊,回来好给阿嬷看着,唉,一趟路远得抵天-”“明天此时,你就在台北了;唉,人像鸟,飞来飞去!”
“_”
“阿贞观,你离这样远,又不能常在身边,你记着这句话-”
“阿嬷,我会记得,-”
“阿贞观,才不足凭,貌不止取;知善故贤,好女有德-”
那次晤对,是今生做祖母、孙子的最后一次,剖心深嘱的言语,也就成了绝响。才不足凭,貌不止取;知善故贤,好女有德。
贞观此时重想起,那泪水更是不能禁;这一哭,哭的是负咎与知心;大信这样待她是应该的,自己有何德、何行,得到他这样一个愔愔良人,秩秩君子。
她在他心绪最坏时,与他拌嘴、绝裂,是她愧对旧人,有负斯教;天下之道,贞观也②-父亲给她取这样一个名字,而她从小到大,这一家一族,上上下下,所以身相教,以言相契的,就是要她成长为有德女子;枉她自小受教-她不仅愧对父母,愧对这家,更是愧对名教,愧对斯人-
泪就让它直满漓;泪变成血水,阿嬷和父亲,才会知得她的大悔悟—
葬礼一过,她大姨、大舅都先后离去;贞观觉得,以自己的心态,是无法再到台北过日子!
她要像小学校旁那些老农夫一样,今生今世再不跨离故乡一步。
【注】① “贞观”两字取自《易经·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这两字意即天地万物的发展有其规律,便是“正”。②阿妗;地方方言,指舅妈。
文本二
血缘和地缘(节选)
费孝通
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世代间人口的繁殖,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伙。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我们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空间本身是混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当我们用“地位”两字来描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点时,这个原是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这也告诉我们“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
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足自给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社群包含着地域的涵义。村落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多余的,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和银蟾一起做红龟粿和捣花生的细节,既表现了故乡的传统习俗,又将寻常生活情景刻画得真实而温馨。
B.贞观回想最后一次与外婆的晤对场景,领悟到外婆的牵挂与谆谆教诲,对自己和大信之间的纠葛有了新的认知。
C.小说通过为外婆守丧和过年时齐聚外婆家的描写,渗透了凝心聚力的家族观念,蕴含着动人的亲情和家族伦理。
D.文本一以细腻的笔触传达出厚重的中国文化心理,文本二则冷静地揭示出当代社会中血缘和地缘一体化的特点。
8.外婆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人,她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6分)
9.贞观希望“今生今世再不跨离故乡一步”,每逢佳节或特殊的日子,中国人即使千里迢迢也要回归故里,这是为什么呢?请结合两个文本探究其中的缘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延陵季子者,吴王之子也。嫡同母昆弟四人:长曰遏,次曰余祭,次曰夷昧,次曰札。札即季子,最小而贤,兄弟皆爱之。既除丧,将立季子,季子辞曰:“曹宣公之卒也,将立子臧,子臧去之。君子曰:“能守节矣!'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才,愿附子臧。”固立之,弃其室而耕,乃舍之。過曰:“今若是作而与季子,季子必不受。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诸侯乎季子。”皆曰:“诺。”故诸其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若有吾国,必疾有祸予身。”故遏也死,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而国宜之季子也,季子使而未还。僚者,长子之庶兄也,自立为吴王,季子使而还,至则君嫡之。遇之子曰王子光,号曰阖闾。不悦曰:“先君之所为,不与子而与弟者,凡为季子也。将从先君之命,则国宜之季子也;如不从先君之命而与子,我宜当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季子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乱也尔杀我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 去而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号曰延陵季子。
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节选自刘向《新序·卷七·节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子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乱也/尔杀我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
B.季子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乱也/尔杀我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
C.季子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乱也/尔杀我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
D.季子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乱也/尔杀我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爱之”指兄长们都爱护季札,“爱”与《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的“爱”含义相同。
B.“舍之”意为安置在那里,“舍”与《游褒禅山记》“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的“舍”含义相同。
C.“恶得”的“恶”意为怎么、如何,与《鱼我所欲也》“所恶有甚于死也”的“恶”含义不同。
D.“顾反”意为季札回来后,“反”与《诗经·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的“反”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札是吴王最小的儿子,为人贤德,吴王去世后,他拒绝成为新任国君,并用子臧让国的故事来表明自己无意权位的心志。
B.长兄遏认为如果坚持把王位交给季札,他必定不肯接受,于是提出吴国的王位由兄弟依次担任,这样就能把王位传给季札。
C.侍从指出宝剑是吴国之宝,不可送人,但季札认为在心里已经应许了徐君,如因徐君亡故而改变决定,这有违自己的内心。
D.文章通过让国、挂剑两个故事表现了季札忠厚仁义的高尚节操,他与僚、阖闾两人的贪恋权力、残暴不仁形成了鲜明对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饮食必祝曰:“天若有吾国,必疾有祸予身。”
(2)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永嘉别张子容①孟浩然
旧国余归楚,新年子北征。
挂帆愁海路,分手恋朋情。
日夕故园意,汀洲春草生。
何时一杯酒,重与季鹰②倾。
【注】①永嘉,今浙江温州。张子容,孟浩然同乡好友,其时被贬乐城尉(乐城地近永嘉)。②季鹰,晋朝吴地人张翰,字季鹰。他因思念家乡莼菜、鲈鱼的美味,辞官回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是诗人写给友人的赠别之作,当时诗人正启程返乡,而友人也即将远行。
B.颔联中的“愁”点出了诗人归途中的心绪,“恋”则突出了二人临别的不舍。
C.颈联融情于景,诗人心中归乡的情思有如汀洲春草滋生,渲染了思乡的迫切。
D.尾联借“一杯酒”寄托诗人深情,与“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写法与情感相同。
15.本诗“重与季鹰倾”一句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尽西风,季鹰归未”均用到了张翰的典故,请简要分析二者在用典上有何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借用古代圣贤的故事表明,挫折与磨难能给人积极的影响,饱经忧患,才能够“______,______”。
(2)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词人回首故国,想到宫苑犹存,写下了“______,______”,表达物是人非的深重叹息。
(3)杜鹃鸟传说是古蜀王杜宇死后灵魂所化,其意象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常咏之物,关于它的诗词名句数不胜数,如“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夏日骄阳下铁架被晒得烫手,冬日凛寒时只能将开工时间推迟,刚开始创作时还面临着村民的不理解······墙绘不易,刘志诚却乐在其中。专注勾画,使得精美画作跃然墙上;停下笔眺望,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碧水。刘志诚用画笔绘出了扮靓村庄的斑斓画作,也让“用墙绘改变村庄”的梦想不断生根发芽。
在乡间绘出绚丽画卷,离不开乡村生活的滋养。刘志诚深知,绝不能闭门造车,要把创作融入大众生活,在广袤的乡村、火热的实践中汲取营养。于是,在与村民们的沟通讨论中碰撞灵感的火花,在与周边景物的交互中寻找独特的意趣,一幅幅满含创意的画作在墙面上应运而生。
如今,越来越多像刘志诚这样的年轻人带着技能奔赴乡村、建设乡村,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新鲜力量。在乡村这块广阔天地里,越来越多优秀青年大显身手,为乡村更加美好、乡亲们更加幸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新征程上,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广大青年定能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17.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闭门造车
B.应运而生
C.大显身手
D.脚踏实地
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整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大雪兆丰年”是一句流传很广的农谚,意思是冬天下几场大雪,是_①。这不仅是先民农业生产的经验总结,而且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一是大雪能为越冬作物保暖。“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在北方一些地区,三九寒天,最低温度可达零下十几摄氏度左右,而松软的积雪阻挡了冷空气不再侵入,保护作物安全过冬。二是大雪能为土壤补充养料。“冬雪消除四边草,来年肥多虫害少”,雪中含有丰富的氮化物和硫化物,氮的含量为同体积普通水含量的4至5倍。积雪融化后,可以起到很好的施肥作用。三是雪在融化时可以冻死害虫。“大雪半融加一冰,来年病虫发生轻”,积雪融化时会从土壤中吸收许多热量,②,可把土壤表面与作物根茬里的害虫和虫卵冻死。四是③。“雪多下,麦不差”,冬春时节,我国北方地区雨水稀少。雪融化而成的水留在土壤里,能够缓解开春旱情,而且经过冰冻的雪水,会促进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春耕播种及越冬作物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谚语常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劳动人民的智慧。选文中多次引用谚语,
请任举一例对谚语的特点加以说明。(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他人是桥,也是岸,是单数,也是复数,是倾听者,也是诉说者。他人是一种境遇,也是一个镜像。他人是我的延长线,也是我们撬动共同命运的支点。
以上材料给你带来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0级高三第一次统一监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36分)
(一)(9分)
1.(3分)D
2.(3分)A
3.(3分)A
(二)(12分)
4.(3分)D
5.(3分)C
6.(6分)①改变单一培养模式,既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又推动全员参与,通过不同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足球运动:②培育足球文化精神,帮助学生享受足球,突出乐观自信、团结勇敢、优雅自律等品质培养;③回归足球育人根本目的,通过严格训练提高学生的足球技巧并磨砺其胸襟气度。(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三)(15分)
7.(3分)D
8.(6分)①勤劳淳朴、慈爱善良:天寒地冻,不辞辛劳为孙辈准备食物;记着贞观的爱好,无微不至地关怀她。②懂礼明道,教孙以德:叮嘱贞观“才不足凭,貌不止取;知善故贤,好女有德”,传统、贤良的美德给贞观以启悟。(答出一点3分,意思相近即可)
9.(6分)①故乡是家和亲情的化身,饱含生养、关怀和知遇的亲情,是疗愈创伤的良药,这种温馨的情感让人眷恋和热爱;②故乡坚守着家族传统道德,乡土中的一家一族自有世代相传的家训,长辈用言传身教为后辈确立了明是非、知善恶的准则,是游子精神和文化的土壤。③故乡是血缘和地缘的合一,血缘牵绊着家族的个体,维护家族的稳定,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故乡是游子生命的根。(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二、(34分)
(一)(19分)
10.(3分)D
11.(3分)B
12.(3分)D
13.(10分)
(1)每当饮食时一定祈祷说:“上天如果帮助吴国,就一定要快些把灾祸降到自己身上。”(“祝”“有”“疾”翻译正确各1分,大意正确2分)
(2)季子将要到西边访问晋国,佩戴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观赏宝剑,没有说什么但脸色表现出想要宝剑。(“聘”“过”“色”翻译正确各1分,大意正确2分)
(二)(9分)
14.(3分)D
15.(6分)①本诗以典故含蓄地告诫友人若仕途坎坷,不如同张翰一样辞官回乡,用典主要是表达对友人的宽慰和期许。②辛词反用典故,说明自己不会像张翰那样弃官还乡,用典旨在表达抗敌到底、收复中原的雄心。(答出一点3分,意思相近即可)
(三)(6分)全科试题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
16.(6分)(1)(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2)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3)示例: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答对一空1分,有添字、漏字、错别字不给 分)
三、(20分)
(一)(7分)
17.(3分)B
18.(4分)示例:专注勾画,精美画作跃然墙上;停笔眺望,青山碧水映入眼帘。(改对一处1分,共3分;语言流畅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13分)
19.(6分)示例:①来年庄稼获得丰收的预兆 ②使土壤温度骤然降低 ③雪融化能为土壤补充水分(答出一处2分,意思相近即可,超出字数酌情扣分)
20.(4分)示例:在北方一些地区,三九寒天,最低温度可达零下十几摄氏度,而松软的积雪阻挡了冷空气侵入,保护作物安全过冬。(改对一处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3分)示例:“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口语化且押韵,易手理解,便予传播:将大雪覆盖比作“盖三层被”,将小麦丰收夸张为“枕着馒头睡”,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大雪预示丰年的农业生产经验。(能扣住谚语“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智慧”三个特点合理分析,答出一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
四、(60分)
22.(60分)
答案略。
参照2022年高考评分标准给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二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⑪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意:⑫见解新颖:⑬材料新鲜;⑭构思新巧:⑮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⑯有个性特征。
(三)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属于套作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4届高三第一次统一监测语文: 这是一份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4届高三第一次统一监测语文,文件包含语文pdf、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1级高三第一次统一监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1级高三第一次统一监测语文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语文pdf、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统一监测试题语文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统一监测试题语文PDF版含答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