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高考语文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5月月考卷 语文(A卷)学生版

    新高考语文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5月月考卷 语文(A卷)学生版第1页
    新高考语文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5月月考卷 语文(A卷)学生版第2页
    新高考语文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5月月考卷 语文(A卷)学生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语文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5月月考卷 语文(A卷)学生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5月月考卷 语文(A卷)学生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5月月考卷
    语 文(A)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传统的图文书总是以文字为主,图像为辅。当今流行的图文书中,图像似乎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文字反倒沦为配角。如《一个人的战争》一书刊行了“新视像读本”,该读本共238页,配有图画212幅,几乎每一页都作了设计。其“卖点”不再是原有的书面文字,而在于那些新奇、精美、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任何读物,倘使缺少图像,便会失去对读者的诱惑力和视觉冲击力。这正是“读图时代”的新法则。进一步思考这一现象,或许可以推断,当代人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某种转变,已从专注于文字理解转向热衷于图像直观。
    从美学角度来说,文字和图像本来各具特色,图像以其直观性和具体性见长,而文字以其抽象性和联想性著称。文字读物可以唤起读者更加丰富的联想和多义性的体验,在解析现象的深刻内涵和思想的深度方面,有着独特的表意功能。图像化将文字的深义感性化和直观化,这无疑给阅读增添了新的意趣和快感。正像林白所言:“绝妙之处在于,无论是先看图再看文,还是先看文再看图,都会发现一种有趣的吻合。”林白的解释道出了文与图之间的“互文性”阐发,但这种阐发隐含着某种“危机”。一方面存在着图像对文字的有效阐发,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图像对文字的曲解和转义。从前一方面来看,图文书把书籍“通俗化”和“大众化”了,因而扩大读者范围;但从后一方面来看,图像有可能影响人们对文字的理解,尤其一些漫画书,将一些经典“连环画化”或“漫画化”。本来,这些经典著作多以思想深刻见长,特定的古汉语不但是其独特的表述手段,同时也是读者进入这些经典深刻思想的必要条件和路径。然而,在“读图时代”,此类读物被大量的“通俗化”,改造成“图画本”,独特的语言表述被转换为“平面化”甚至“庸俗化”的图解。比如蔡志忠漫画系列,将诸子经典中的精深思想,图解为一种漫画形式,虽然这也许有助于读者理解这些古代经典,但同时又存在将古代思想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漫画化和简单化的可能性。假如读者对古代智慧和思想的了解只限于这些漫画式的理解和解释。留在他们心中的只有这些平面化的漫画图像,这是否会导致古代经典中的深义的变形以致丧失呢?而唐诗宋词这样纯粹的语言艺术作品,被转化为漫画时,文字独特的魅力及其所引发的丰富联想已被刻板地僵固于特定画面,这是否会剥夺读者对文学作品诗意语言的体验呢?
    “读图”时尚的流行,也许正在悄悄地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性,其潜在的后果之一是重图轻文的阅读指向。我以为,“读图时代”的读图隐忧乃图像对文字的“霸权”,因此造成了对文字的挤压。在“读图时代”,从文化活动的对象上说,文字有可能沦为图像的配角和辅助说明,图像则取得文化主因的地位;从文化活动的主体上说,公众更倾向于读图的快感,从而冷落了文字阅读的爱好和乐趣。尤其是太多插图进入文学著作中,搅乱了文字原有的叙事格局和逻辑,中断了文章的内在文脉,将读者的注意力从文字引向图像本身,也暗藏着破坏了读者对文字沉思默想式的感悟方式的可能性。
    一言以蔽之,“读图时代”存在着一场不见硝烟的图像对文字的“战争”,图像凌越文字在当代文化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有理由相信,“读图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文化,改变了文学原有的格局,也改变了我们的文化价值观。
    (摘编自周宪《“读图时代”的图文“战争”》)
    材料二:
    就图像与文字的根本属性来看,图像最显著的优点是视觉的真实感,它可以为人们带来与叙述对象几乎无差的体验,即具象性;文字则更倾向于精神层面的感悟与互通。即抽象性。图像是叙述对象的投射与镜像反应,文字是对叙述对象能指和所指的符号化反应。正是由于文字与图像之间的这些“天差地别”,许多人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看作是“势同水火”,其实这些都仅仅是表象而已,它们之间更多的还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文字的形成过程包含了形象性,它内隐着建构客观世界精神的“像”。图文之间一直存在着天然联系,古时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论述就很好地印证了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图像化时代,文字与图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文学语言在叙述上的形象性正不断地突显出来,图像在无形之中将文学语言中的“像”进行了放大,推动了文学语言内在意蕴由感性向理性的转变。
    尽管文学深层次中的审美意义、情感内涵还无法通过图像进行完美演绎,但是文学语言图像化作为文学的表现形式,可以促进读者对文学意蕴和情感的体会。图像具有极强的情感渲染性,它的这一特性能够推动文学审美空间的扩充,在意蕴上给人以更为直观的感受,既可以实现对文学“有意味的形式”的鉴赏,又可以做到对感悟对象真实性的把握。过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更多以心灵的体悟为主,人们从感知渠道来看属于单边的审美感悟。而文学语言图像化的出现赋予文学形态多样化与具象化,它内在的属性决定了人们可以从多角度、多感官对其进行认知和体味。因为语言的图像化意味着以感官来触摸文学深层次的灵魂,以眼、耳、鼻、口、舌来真切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以有形来觉察无形,这势必会使接受者产生更加深入的感悟。
    (摘编自杜更胜《读图时代文学的蜕变之语言图像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流行图文书中图像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图像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文字沦为配角,当代人的阅读方式已发生转变。
    B.图像和文字的“互文性阐发”造成图像对文字的曲解和转义,影响人们对文字的理解,甚至使经典著作庸俗化。
    C.插图大量涌入文学作品,搅乱了叙事格局和逻辑,中断了内在文脉,可能破坏读者对文字沉思默想式的感悟方式。
    D.图像有视觉的真实感和极强的情感渲染性,能赋予文学形态多样化与具象化的特点,使接受者产生更加深入的感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新奇、精美、内容丰富的图像会大大增加读物对读者的诱惑力和视觉冲击力,促使读者消费和阅读。
    B.如果将唐诗宋词转化为漫画,特定的画面就会使其失去文字的独特魅力,剥夺读者对诗意语言的体验。
    C.公众倾向于读图的快感,冷落文字阅读的爱好和乐趣,会使图像“霸权”加剧,文字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D.在读图时代,人们可以从多角度、多感官对文学作品进行认知和体味,鉴赏活动不再是单边的审美感悟。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面对空前发达和市场化的影视业,专为影视而生存的作家和专为影视而创作的文学作品纷纷涌现。
    B.精美的图画的艺术加强了语言艺术的审美感染力,而这种感染力是纯粹的语言艺术所无法达到的。
    C.图像化的写作将作家的“编码”过程与读者的“解码”过程缩短,在文字与图像的互文性阐发中扬长避短。
    D.张爱玲小说《传奇》的封面,以一个现代人立于窗外的影子表达打开洋场社会一扇窗子的寓意。
    4.材料一第二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4分)
    5.在对待图文关系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寻访万年稻源
    赵丽宏
    一颗小小的黑色稻米,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这是一颗完整的米粒,米粒上精致的细纹清晰可见,可是它已经炭化,已经穿越了万年时光。在人类的博物馆中,这是一件最不起眼的展品,但它吸引了所有访问者的目光。因为,这颗炭化的稻米,有一万年的历史。
    这是浙江浦江的上山遗址博物馆。陪我来参观的,是考古学家蒋乐平。上山遗址博物馆中,保留着当年的考古现场。起伏不平的土层中,到处是发掘过的坑坑洼洼。蒋乐平和他的同事们,在这些坑坑洼洼里小心翼翼地拨开岁月的沙尘,让一件又一件见证历史的万年古物展陈在人们面前。
    很多年前,浙江河姆渡发现了七千年前人类种植水稻的痕迹,当时曾成为重大新闻。上山遗址被发现时,还无法确定年代。这个被人称为上山堰的地方,埋藏着很多古人生活的遗迹。考古学家们发现,这里出土的陶器,多为夹炭陶,陶土中掺杂着许多稻壳。出土的古物中,有不少大大小小的磨石,还有很多石球石棒。这些,似乎都在证明,在这里生活的古代人类,已和稻谷结缘。夹炭陶片被送到北京大学测年分析。结果让蒋乐平吃惊,也让他兴奋:上山出土的陶器,历史超过一万年!而这些一万年前的陶土中,掺和着密集的破碎稻壳。蒋乐平深知这发现的意义,为追踪这些碎稻壳的由来,于是他动手实验。蒋乐平想那些类似磨盘的大石块与石球石棒,和稻谷有什么关系?他将适量稻谷放到上山出土的磨盘上,然后用一根石棒进行挤压搓磨。做这些动作时,蒋乐平觉得自己就是一万年前的上山先民,也许当年,他们就这样使用这些石头的工具,金黄的稻谷就这样在磨盘和石棒间被反复搓磨。五分钟后,他随意抓出一把经过搓磨的稻谷做统计,结果发现,被脱壳后保持完整的米粒有四百九十二颗,碎为半粒的一百二十颗,被碾碎的一百颗,未脱壳的只有四十四颗。这些石磨石棒,可能是上山古人为稻谷脱粒的优良工具。更重要的是,经过科学的分析,上山遗址出土的夹炭陶中的稻谷遗存,有人工栽培的特征。这些稻谷,可能已不全然是荒原中的野生植物,而是经过了人类的驯化和培植,正逐渐化为大地上的农作物,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
    一个残缺的大口陶盆,一颗小小的稻粒,一块磨盘,一根石棒,一个被揭示的古人村落遗址,成为考古的钥匙,埋藏多年的秘密被发现。上山遗址的发现,印证着先民万年前的智慧和勤劳。上山遗址,是人类走向文明道路上的一个深深的脚印。
    在浦江,已经建起了一个造型质朴却内涵丰富的上山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坐落在一大片稻田之中,当年的考古现场,被保留在博物馆的大厅里。在这里,能看到上山人用过的各种陶器。大大小小的陶罐上,可以依稀看到神秘的图案,那是一些寄托着飞扬神思的点和线条。还有石头做成的工具,磨盘、石球、石刀、石锤、石凿。而博物馆的中心焦点,是那颗黑色稻粒。在射灯的映照下,小小的万年古稻熠熠闪亮,如钻石,如乌金,牵动着参观者的思绪,让人的联想穿越时空,飞向遥远的古代。
    上山遗址博物馆门口,有袁隆平的题词:“万年上山,世界稻源。”上山遗址的重大发现,使这位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深感欣喜,于是挥毫写下这八个字。
    正是晚秋时分,风中已有寒意。但上山博物馆周围的一大片稻海,却在天地间蔓延着耀眼的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在风中点头,那是沉浸于丰收欢悦的微笑。稻田中,我看到一些装束简朴的农民在劳作,有人在车水,有人在弯腰收割,也有人牵着牛走在田间。走近细看,原来是一组组不动的雕塑。这也是博物馆的一部分。
    视线越过上山的稻田,可以看到浦江的仙华山。浦江友人告诉我,在仙华山上,有一些神奇的岩石,上面有远古的神秘雕刻,这些岩雕的年代和成因,至今仍是谜。离开上山遗址,友人带我上了仙华山。在苍茫暮色中,我看到了那些隐匿在荒草中的神奇岩石。岩石上的浮雕,不是文字,也不是具体的物象,而是一些奇怪的符号,如一个个圆睁着或者微逢着的巨眼。神秘的眼神中,有惊奇,有诘问,有沉思,有疑惑。无论是烈日当头,还是夜色弥漫,无论是冰雪覆盖,还是风雨交加,这些眼睛永远在石头上睁着,默默遥望着无垠的苍穹。我想,这些浮雕,会不会和驯化了野生稻的上山人有着某种关联?相信我们的考古学家终有解密的一天。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上山遗址博物馆中,炭化的黑色稻虽然不够起眼,却能牵动参观者的思绪,主要原因是这颗稻米经历了万年之久。
    B.浦江上山遗址博物馆就建立在当年考古现场上,其意图是体现人们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考古人的高度肯定与深情礼赞。
    C.上山遗址出土了陶器以及各种磨石,还有很多石球石棒,考古学家蒋乐平的试验证实了它们和稻谷之间存在某种关联。
    D.上山遗址博物馆特色明显,它以“农耕文化”为展示主题,里面陈列有陶器、农耕工具等文物,周围有农耕雕塑。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标题虽然简洁,却总领了文章内容。“寻访”一词表明参观目的,“万年”一词与现在相对,体现了稻源的历史久远。
    B.文章先介绍上山遗址博物馆中的焦点——一颗已经炭化的黑色稻米,再写参观一事,这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人印象深刻。
    C.文章写到著名科学家袁隆平在上山遗址博物馆门口的题词,通过名人题词强化了上山遗址发现炭化黑色稻米的重大历史意义。
    D.文章语言真切自然,用词准确。如第三段中“似乎”“也许”等猜想性词语的运用,表明了作者的心理和对于科学的严谨态度。
    8.本文写考古学家的检验和试验过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有人评价赵丽宏的散文风格为“清新、宏阔”,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范雎者,魏人也,字叔。雎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即卷以篑置厕中雎从篑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弃篑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雎得出。魏人郑安平操范雎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当此时,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曰:“臣里中有张禄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王稽知范雎贤,与私约。王稽载范雎入秦。至湖,望见秦相穰侯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此恐辱我,我宁且匿车中。”有项,穰侯果至,语曰:“关东有何变?”曰:“无有。”文谓王稽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即别去。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下车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范雎既相秦,号曰张禄,魏不知。魏使须贾于秦。范雎闻之,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又曰:“今叔何事?”范雎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取其一绨袍以赐之。须贾因问曰:“秦相张君,公知之乎?吾闻幸于王,天下之事皆决于相君。今者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范雎曰:“主人翁习知之,唯雎亦得谒。”范雎归取大车,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后方知载入者为秦相张君。须贾大惊,因门人谢罪。曰:“贾有汤镬之罪!”雎言之昭王,罢归须贾。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答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即卷以篑/置厕中/
    B.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即卷以篑/置厕中/
    C.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即卷/以篑置厕中/
    D.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答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即卷/以篑置厕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 )
    A.“欲事魏王”中的“事”意为侍奉,与下文“今叔何事”的“事”意思相同。
    B.谒者,官名,帝王的侍从官名,为帝王主管收发传达及导引、襄助他人行礼。
    C.关,古代指函谷关,也指潼关或山海关,本文“关东”可理解为函谷关以东诸国。
    D.汤镬,本指煮着滚水的大锅,文中指古代的一种酷刑,即把人投入烧着开水的锅中烫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范雎早年家贫,经历坎坷。他先因家贫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后又遭到须贾的构陷而受尽迫害,险些丧命,最终设法逃离魏国。
    B.范雎心思机敏,行事谨慎。他遭严刑拷打,凭借假死、利诱,绝处逢生;去秦国的路上,面对穰侯的怀疑,他又能成功避险。
    C.范雎才华横溢,受人襄助。范雎擅长辩论,齐襄王曾派人赏赐他酒食财物;他在逃亡途中,也曾得到郑安平与王稽的帮助。
    D.范雎爱憎分明,锱铢必较。范雎做秦相之后,对待须贾,既告诉秦王放他回国,又在须贾回魏国之前,故意设宴席进行侮辱。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此恐辱我,我宁且匿车中。
    (2)今者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
    14.范雎曾因须贾险些丧命,为何却“言之昭王,罢归须贾”?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龙门①
    杜甫
    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
    气色②皇居近,金银佛寺开。
    往还时③屡改,川水日悠哉。
    相阅征途上,生涯尽几回。
    【注】①龙门:即伊阙,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如天然门阙,故曰龙门,在今洛阳市南。作者家离此地较近,诗人作本诗时正值壮年。②气色:景色,景象。③时:四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用夸张的手法,写驿路旁的树像是从洛阳城伸展出来,衬托了龙门的壮观。
    B.颔联写龙门有着众多豪华气派、金碧辉煌的佛寺,几乎可以和皇家居处相媲美。
    C.颈联与张若虚的名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D.四季变换,岁月蹉跎,人生短暂,诗人因不能一直观赏龙门盛景而痛苦不堪。
    16.本诗为杜甫前期作品,而《登高》为后期作品,请比较两首诗在内容上的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绘刘裕指挥雄师、收复河山的雄壮气势。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写出秦人严酷搜刮人民财富而又肆意挥霍的情形。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描写听到大小弦一起弹奏时“____________”的清脆乐声,再描写听到“____________”般婉转流畅的乐声,从听觉、视觉角度表现了琵琶声音的特色。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一直觉得,南方的秋天是娴静的,温情的,和煦的,总是迈着轻盈的步子姗姗而来,仿佛是怕踩疼了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于是,轻轻地,小心翼翼地来到;南方的秋天也是多雨的,秋雨绵绵,宛若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眸中盛满了一池( )的秋水,总让人有一些心疼的感觉。
    若说南方的秋天是一个娇弱婉约的女子,那么,① ,刚毅坚定,如疾驰的风一样来去匆匆。北方的秋天多是晴朗的,天空是高远的,湛蓝的,蓝得诱人,而蓝天下,② ,放眼远眺,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 )的秋色,恍若是被大自然这个画家泼墨染成的一般。
    年少时的情景依然( )。那时,我最喜欢故乡的秋天,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明净透彻的天空,蓝得让人迷醉,那朵朵白云像要坠落一样,总有一种想伸手触摸的感觉。风吹过来,树叶一片接着一片地飘落,落在我们的肩上、头上,( ),还有成排的大雁从头顶飞过。
    从北方到南方,我走过了许多山山水水,阅尽了几许飘零的秋叶纷飞。南方的秋天是单薄的,细腻的,温柔的;北方的秋天是厚重的,成熟的,雄壮的。南方的娇柔北方的旷远,一样的秋天,不一样的景象;一样的美丽,却是不一样的心情。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幽怨 斑斓 历历在目 偶尔
    B.幽深 斑斓 历历在目 偶然
    C.幽深 斑驳 历历可数 偶尔
    D.幽怨 斑驳 历历可数 偶然
    19.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修辞进行简要赏析。(4分)
    20.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4分)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空不超过10个字)(6分)
    ① ?千百年来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幸福就是有钱享受。可世界烟草大王杜克的女儿12岁时继承了其父1亿美元的资产,却一生郁郁寡欢,最后寂寞死去。钱没有换得他们的幸福。有人说,② 。可台湾女作家三毛在作品风靡东南亚几十年后,却以一只丝袜结束了生命,给世人留下几许感慨。名没有带给她幸福。有人说,③ ,可深宫重院的龙子龙女们却发出了“愿生生世世勿生帝王家”的深重叹息。权没有换得他们的幸福。
    22.下面文段有三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3分)
    ①临床医生利用来自患者机体的免疫细胞,进行遗传改造来帮助患者机体识别并抵御癌症,同时给患者带来的副作用较小。②这种基于CRISPR技术的疗法能有效剔除患者机体的三个基因,能够阻挡患者机体的免疫细胞攻击癌细胞。③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者Edward Stadtmauer表示,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最复杂的尝试过的基因和细胞工程技术操作。④如今研究证据表明,我们能够安全地对患者机体的免疫细胞进行基因编辑。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巍巍山脉、苍莽山林间,经历两年零4个月的战斗岁月,有4.8万多名烈士长眠于此,其中3万多位是无名英雄。据了解,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自建园以来,每年都有近百万的民众前来瞻仰、缅怀革命先烈。
    ②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大阅兵中,行进的车牌为“1949”的阅兵车并无乘员,网友感动地评论道:“山河犹在,国泰民安,空车载着的是革命先辈的英魂,这盛世,正如他们所愿!”
    校团委举行“缅怀先烈,继往开来”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阐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新高考)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5月月考卷
    语 文(A)答 案
    1.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流行图文书中图像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图像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错误,文中为“图像似乎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只是“似乎”;B.“图像和文字的‘互文性阐发’造成图像对文字的曲解和转义”错误,“一方面存在着图像对文字的有效阐发,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图像对文字的曲解和转义”,可知选项以偏概全;D.“图像有视觉的真实感和极强的情感渲染性,能赋予”错误,偷换主语,“赋予文学形态多样化与具象化”的是“文学语言图像化的出现”。故选C。
    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如果将唐诗宋词转化为漫画,特定的画面就会使其失去文字的独特魅力”错误,原味“但从后一方面来看,图像有可能影响人们对文字的理解,尤其一些漫画书”“这是否会剥夺读者对文学作品诗意语言的体验呢”,可知是未知的,推断不成立。故选B。
    3.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据的能力。A.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是“‘读图时代’存在着一场不见硝烟的图像对文字的‘战争’,图像凌越文字在当代文化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选项作家和作品依附于影视业,能够证明图像凌越文字。故选A。
    4.
    【参考答案】①对比论证,比较文字和图像各自的特点和优势。②引用论证,引用林白的话,指出图文之间的互文性阐发有一种“有趣的吻合”。③举例论证,举蔡志忠漫画例子,论证经典著作漫画化的利弊。④假设论证,假设读者对古代智慧和思想的了解只限于漫画形式的理解,指出其后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从美学角度来说,文字和图像本来各具特色,图像以其直观性和具体性见长,而文字以其抽象性和联想性著称”,即对比论证,比较文字和图像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绝妙之处在于,无论是先看图再看文,还是先看文再看图,都会发现一种有趣的吻合”,即引用论证,引用林白的话,指出图文之间的互文性阐发有一种“有趣的吻合”。“比如蔡志忠漫画系列,将诸子经典中的精深思想,图解为一种漫画形式,虽然这也许有助于读者理解这些古代经典,但同时又存在将古代思想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漫画化和简单化的可能性”,即举例论证,举蔡志忠漫画例子,论证经典著作漫画化的利弊。“假如读者对古代智慧和思想的了解只限于这些漫画式的理解和解释。留在他们心中的只有这些平面化的漫画图像,这是否会导致古代经典中的深义的变形以致丧失呢?而唐诗宋词这样纯粹的语言艺术作品,被转化为漫画时,文字独特的魅力及其所引发的丰富联想已被刻板地僵固于特定画面,这是否会剥夺读者对文学作品诗意语言的体验呢”,即假设论证,假设读者对古代智慧和思想的了解只限于漫画形式的理解,指出其后果。
    5.
    【参考答案】相同点:①两则材料都认为图像和文字各具特色,各有优势;②两则材料都认为图像化可以带来新的阅读感受。(或都认为图像对文字有一定的作用)
    不同点:①材料一认为图像凌越文字,挤压文字;材料二认为文字和图像相辅相成,联系紧密。②材料一认为图像会对文字产生曲解和转义;材料二认为图像推动了文学语言内在意蕴由感性向理性的转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相同点:“从美学角度来说,文字和图像本来各具特色,图像以其直观性和具体性见长,而文字以其抽象性和联想性著称”“就图像与文字的根本属性来看,图像最显著的优点是视觉的真实感,它可以为人们带来与叙述对象几乎无差的体验,即具象性;文字则更倾向于精神层面的感悟与互通。即抽象性”,即两则材料都认为图像和文字各具特色,各有优势;“图像化将文字的深义感性化和直观化,这无疑给阅读增添了新的意趣和快感”“图像具有极强的情感渲染性,它的这一特性能够推动文学审美空间的扩充,在意蕴上给人以更为直观的感受,既可以实现对文学‘有意味的形式’的鉴赏,又可以做到对感悟对象真实性的把握”,即两则材料都认为图像化可以带来新的阅读感受。不同点:材料一“我以为,‘读图时代’的读图隐忧乃图像对文字的‘霸权’,因此造成了对文字的挤压”,认为图像凌越文字,挤压文字;材料二“在图像化时代,文字与图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文学语言在叙述上的形象性正不断地突显出来,图像在无形之中将文学语言中的‘像’进行了放大,推动了文学语言内在意蕴由感性向理性的转变”,认为文字和图像相辅相成,联系紧密。材料一“从文化活动的主体上说,公众更倾向于读图的快感,从而冷落了文字阅读的爱好和乐趣。尤其是太多插图进入文学著作中,搅乱了文字原有的叙事格局和逻辑,中断了文章的内在文脉,将读者的注意力从文字引向图像本身,也暗藏着破坏了读者对文字沉思默想式的感悟方式的可能性”,认为图像会对文字产生曲解和转义;材料二“图像具有极强的情感渲染性,它的这一特性能够推动文学审美空间的扩充,在意蕴上给人以更为直观的感受,既可以实现对文学‘有意味的形式’的鉴赏,又可以做到对感悟对象真实性的把握”,认为图像推动了文学语言内在意蕴由感性向理性的转变。
    6.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B.“对考古人的高度肯定与深情礼赞”属于过度拔高。把博物馆建立在考古现场主要是增强历史的真实感,让观众能触摸到历史,体现的是尊重历史,并不是对考古人进行高度肯定与深情礼赞,因为将博物馆放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体现这一点。故选B。
    7.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D.“‘似乎’‘也许’等猜想性词语的运用,表明了作者的心理”分析错误,从“似乎”“也许”等词来看,都是表明考古学家蒋乐平在实验中的猜想,因此体现的不是作者的心理。故选D。
    8.
    【参考答案】①具体描写检验和试验的过程,能突出考古学家严谨的学术态度。②揭示了人类种植谷物的历史与出土文物的关联,印证了先民的勤劳以及所创造的文明。③丰富了文章内容,与标题“寻访”相呼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句段文中作用一般从三方面考虑:内容上,考虑句段与全文写作内容的关系,与主旨、作者情感、观点的关系;结构上,要注意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表达效果上,多是针对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如有特殊表现手法的句子。文章描写了“蒋乐平深知这发现的意义,为追踪这些碎稻壳的由来,于是他动手实验……这些石磨石棒,可能是上山古人为稻谷脱粒的优良工具”,“为追踪这些碎稻壳的由来”,考古学家亲自动手试验,可见这突出了考古学家严谨的学术态度;而做这个试验是因为古物的发现,“这些一万年前的陶土中,掺和着密集的破碎稻壳”;试验得出的结论是“这些石磨石棒,可能是上山古人为稻谷脱粒的优良工具。更重要的是,经过科学的分析,上山遗址出土的夹炭陶中的稻谷遗存,有人工栽培的特征。这些稻谷,可能已不全然是荒原中的野生植物,而是经过了人类的驯化和培植,正逐渐化为大地上的农作物,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因此这个试验揭示了人类种植谷物的历史与出土文物的关联,印证了先民的勤劳以及所创造的文明。详写试验过程,丰富了文章内容,且照应了标题“寻访万年稻源”。
    9.
    【参考答案】①文章清新明丽,呈现出诗的意境和情调。文章对博物馆及其周围的景物进行了描绘,如熠熠生辉的黑色稻米,造型质朴的博物馆,有着神秘图案的陶罐,博物馆周边的金黄的稻田,优美的意境加上真挚情感的流露,体现出清新之美。②文章视野广阔,联想丰富。作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由博物馆的焦点——黑色稻米想到了先民的生产生活状态,由仙华山的神秘雕刻进而产生对其历史的拷问,呈现出历史的厚重感,由点及面,体现出宏阔之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整体风格的鉴赏能力。考生要抓住“清新、宏阔”这两个词,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及思想角度分析这两个特点。清新,主要体现在文章的意境和情调上。如“一颗小小的黑色稻米,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这是一颗完整的米粒,米粒上精致的细纹清晰可见”“博物馆坐落在一大片稻田之中,当年的考古现场,被保留在博物馆的大厅里。在这里,能看到上山人用过的各种陶器。大大小小的陶罐上,可以依稀看到神秘的图案”“正是晚秋时分,风中已有寒意。但上山博物馆周围的一大片稻海,却在天地间蔓延着耀眼的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在风中点头,那是沉浸于丰收欢悦的微笑”,文章对博物馆及其周围的景物进行了描绘,如熠熠生辉的黑色稻米,造型质朴的博物馆,有着神秘图案的陶罐,博物馆周边的金黄的稻田,优美的意境加上真挚情感的流露,体现出清新之美。宏阔主要体现在文章视野广阔,联想丰富。如“做这些动作时,蒋乐平觉得自己就是一万年前的上山先民,也许当年,他们就这样使用这些石头的工具,金黄的稻谷就这样在磨盘和石棒间被反复搓磨”,由博物馆的焦点——黑色稻米想到了先民的生产生活状态;“无论是烈日当头,还是夜色弥漫,无论是冰雪覆盖,还是风雨交加,这些眼睛永远在石头上睁着,默默遥望着无垠的苍穹。我想,这些浮雕,会不会和驯化了野生稻的上山人有着某种关联?相信我们的考古学家终有解密的一天”,由仙华山的神秘雕刻进而产生对其历史的拷问。作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呈现出历史的厚重感,由点及面,体现出宏阔之美。
    1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的翻译是:须贾回国之后,心里对范雎非常恼怒,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魏相国魏齐。魏齐大怒,叫舍人鞭打范雎,打断了肋骨,打掉了牙齿。范雎假装己死,他们就用草席把他卷起来,丢在厕所里。第一个“雎”是“怒”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第二个“雎”是“击”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
    11.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A .两个“事”意思不同,“今叔何事”的“事”意思是“做”。故选A。
    12.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遭到须贾的构陷”错误。原文“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可知,是须贾误解了范雎。故选A。
    13.
    【参考答案】(1)我听说穰侯独揽秦国大权,他讨厌接纳其他诸侯的说客,他恐怕要侮辱我,我宁愿暂且藏在车子里。
    (2)现在我的事情成败都取决于他,你是否有与相国相熟的人呢(你有没有熟悉相国的人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关键词:恶,讨厌;内,通“纳”,接纳;且,暂且。(2)关键词:去留,成败;岂……哉,是否……呢;习,熟悉。
    14.
    【参考答案】须贾哀怜他做人庸赁的遭遇,留他吃饭,并且取厚绸袍子送给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题干“言之昭王,罢归须贾”意思是,范雎进宫告诉秦王,放须贾回去。由“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取其一绨袍以赐之”可知,须贾哀怜他做人庸赁的遭遇,留他吃饭,并且取厚绸袍子送给他。
    【参考译文】
    范雎,是魏国人,字叔,他游说诸侯,想要侍奉魏王,但因为家中贫困,没钱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先侍奉魏国的中大夫须贾。须贾替魏昭王出使齐国,范雎随从他一起出使。齐襄王听说范雎能言善辩,就派人给范雎送去了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之类的礼物。范雎辞谢不敢接受。须贾知道后大怒,以为范雎把魏国的机密泄露给了齐国,所以得到这些馈赠。须贾回国之后,心里对范雎非常恼怒,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魏相国魏齐。魏齐大怒,叫舍人鞭打范雎,打断了肋骨,打掉了牙齿。范雎假装己死,他们就用草席把他卷起来,丢在厕所里。范雎在席子里对看守说:“您如果能把我放出去,我一定会厚谢您。”看守于是请求扔掉席子中的死人。魏齐喝醉了,说:“可以。”范雎这才逃了出来。魏国人郑安平带了范雎一起逃走,把他藏了起来。把他的姓名改为张禄。在这时,秦昭王派遣使者王稽出使魏国。郑安平说:“我乡里有张禄先生,想见您,说说天下的大事。”王稽知道范雎是位贤才,私下约见。王稽用车载着范雎到了秦国。到了湖地,望见秦国之相穰侯从西方来。范雎说:“我听说穰候独搅奏国大权。他讨厌接纳其他诸侯的说客,他恐怕要侮辱我,我宁愿暂时藏在车子里。” 一会儿,穰侯果然 来到,问王稽:“东方诸国有何变化?”回答说:“没有。”又对王稽说:“您没有和诸侯的说,客一起来吧?他们没有用处,只能扰乱国家罢了!”随即告别离开。范雎说:“我听说穰侯是个聪明人,但他遇事反应较慢,刚才怀疑车中有人,却忘了搜查。”于是范雎就跳下车跑了,走了十多里,穰侯果然派人来搜查车子。王稽于是带着范雎进了咸阳。范雎做了秦国的相国,秦人叫他张禄,魏国不知道。魏国派须贾出使秦国。范雎听说后,穿着破衣服从小路来到馆舍,拜见须贾。须贾见到他非常吃惊,说:“范叔原来安然无恙啊!”又说:“现在你做什么事?”范雎说:“我给人做长工。”须贾心里可怜他,留他做下来一起吃饭,并且取了一件袍子送给他。须贾顺便问道:“秦相张君,你认识吗? 我听说他特别受秦王宠爱,天下的事都听他决定,现在我的事情成败都取决于他,你有没有与相国相熟的人呢?”范雎说:“我的主人熟悉他,我也能见到他。”范雎回去赶来大车,为须贾赶着车,进入秦国相府,相府中的人凡是认识他的,都藏了起来。须贾感到奇怪。后来才知道为自己驾车的范雎就是张君。须贾非常吃惊,通过门人去谢罪。说:“我有死罪。”范雎进宫告诉秦王,放须贾回去。须贾向范雎辞行,范雎把诸侯国的使臣全都请来,与他们坐在堂上,让须贾坐在堂下。
    15.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诗人因不能一直观赏龙门盛景而痛苦不堪”错,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对龙门景色的赞叹,不是因为不能观赏盛景而产生痛苦。故选D。
    16.
    【参考答案】(1)写景上,①本诗描写了龙门雄奇壮观的景象,②《登高》描写了空旷苍凉的秋江景象。(2)抒情上,①本诗表达了对龙门山水的喜爱赞美之情,②《登高》表达了漂泊无依、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感伤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能力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本题通过对比了解杜甫前后时期诗歌的风格变化和情感变化。前期杜甫的诗歌题材多抒写漫游时期的所见所闻,或表达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热爱,或抒发一腔爱国情怀,表达对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热忱,或与友人相互赠答送别,寄寓惜别之情;后期因为经历人生心酸,看到民生凄惨,表现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本诗为杜甫前期作品,“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气色皇居近,金银佛寺开”写出龙门的壮观和豪华气派,表达了诗人对龙门山水的喜爱赞美之情;《登高》为后期作品,“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前四句写景,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17.
    【答案】(1)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首先要打稳理解性背诵的基础。其次要把握语境审好题,善于利用题干情境里的各种信息。最后要保证正确书写,不能有错别字。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戈、锱铢、莺、底。
    18.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第一组,幽深:(山水、树林、宫室等)深而幽静。幽怨:隐藏在内心的怨恨(多指女子的与爱情有关的)。根据“宛若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眸中盛满了一池”,可知填入“幽怨”。第二组,斑斓:色彩灿烂绚丽的样子,非常灿烂多彩。又指生活多姿多彩。斑驳: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样子。根据语境“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填入“斑斓”。第三组,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历历可数:清清楚楚的数出来。根据语境“年少时的情景依然”,填入“历历在目”。第四组,偶尔:间或、有的时候、一般指隔着三五天;偶然发生的,没有计划的,无周期、无规律。偶然:表示突然的,意想不到的,不是经常的。根据语境和句子语感,“还有成排的大雁从头顶飞过”,填入“偶尔”。故选A。
    19.
    【参考答案】①用“娴静”“温情”描写人性格的特点的词来写南方的秋天,写出了其温暖的特点;②用“迈着轻盈的步子”“姗姗”描写人动作的词来形容南方的秋天,写出其来得晚;③用“怕踩疼”描写人心理的词来写南方的秋天,写出其秋味不浓;④用“轻轻地”“小心翼翼”描写人动作和心理的词来写南方的秋,写出南方秋天的到来使人不易察觉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中修辞手法的能力。“南方的秋天是娴静的”“温情的”,用“娴静”“温情”描写人性格的特点的词来写南方的秋天,写出了其如同女子一样的温暖的特点;“总是迈着轻盈的步子姗姗而来”,用“迈着轻盈的步子”“姗姗”描写人动作的词来形容南方的秋天,写出其来得轻盈,来得晚;“仿佛是怕踩疼了一花一草一树一木”,用“怕踩疼”描写人心理的词来写南方的秋天,写出其秋味淡淡的,南方的秋天不如冬天浓烈;“轻轻地,小心翼翼地来到”,用“轻轻地”“小心翼翼”描写人动作和心理的词来写南方的秋,写出南方秋天的到来是悄无声息的,不易被人察觉。
    20.
    【参考答案】①北方的秋天则是一个粗犷豪迈的汉子②大地的色彩也是浓郁的
    【解析】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第一处根据“若说南方的秋天是一个娇弱婉约的女子,那么”,可知填入北方女子的特点,和南方女子特点是相对的,即“北方的秋天则是一个粗犷豪迈的汉子”;第二处根据“北方的秋天多是晴朗的,天空是高远的,湛蓝的,蓝得诱人,而蓝天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填入蓝天之下大地的特点,即“大地的色彩也是浓郁的”。注意字数限制。
    21.
    【参考答案】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享有盛名 幸福是位尊权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注意横线后面的标点“?”说明此处要提出一个问题,再根据位于段首分析,应该是总领下文,然后分析下文内容“有人说,幸福就是有钱享受”“有人说……”“有人说……”可知,本段主要阐述的问题是什么是幸福,故此处应填写“幸福是什么”之类的句子。第②空,根据下文“可”判断,横线处应该与下文形成转折对比关系,再联系上下文看,前后照应形成排比组合,相同位置上的表述力求一致,可知横线信息应该照应“幸福就是有钱享受”,形式上仿写下来,内容上结合后文“名没有带给她幸福”推断,此处阐述的是幸福与名气之间的关系,故此处可填写“幸福是享有盛名”之类的句子。第③空照应第②空和“幸福就是有钱享受”,也构成仿写关系,再根据下文“权没有换得他们的幸福”推断,此处阐述的是幸福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故此处可填写“幸福是位尊权重”之类的句子。
    22.
    【参考答案】①在“进行遗传”前加“对其”;②在“能够阻挡”前加“这些基因”;③“我们最复杂的尝试过的基因”改为“我们尝试过的最复杂的基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进行遗传改造”成分残缺,在“进行遗传”前加“对其”;②“能够阻挡患者机体的免疫细胞攻击癌细胞”的主语承前省略,是“疗法”,而“能够阻挡患者机体的免疫细胞攻击癌细胞”的应当是“基因”,因此在“能够阻挡”前加“这些基因”;③“我们最复杂的尝试过的基因”语序不当,改为“我们尝试过的最复杂的基因”。
    23.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个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材料有两则,材料一聚焦井冈山,回顾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材料二聚焦建国70周年阅兵,以网友的评论托出对先辈英烈的礼敬之情和生逢盛世的感动。综合两则材料,本题承载着两个主题,一是缅怀先烈、铭记先烈牺牲、奉献精神,二是继往开来,继承先辈遗志,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担当使命和责任。
    任务要求:写作形式是“演讲稿”,具体情境是学校主题演讲活动,主题是“缅怀先烈,继往开来”。考生写作时注意演讲稿的格式,注意结合情境,紧扣主题,尤其要注意两个主题之间的联系。
    立意:
    1.铭记历史,圆梦未来;
    2.致敬先烈,报效祖国;


    相关试卷

    新高考语文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5月月考卷 语文(B卷)学生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5月月考卷 语文(B卷)学生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5月月考卷 语文(B卷)教师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5月月考卷 语文(B卷)教师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5月月考卷 语文(A卷)教师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三5月月考卷 语文(A卷)教师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