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11.5 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导学案第1页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11.5 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导学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物理学与能源技术5 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物理学与能源技术5 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学案,共5页。
    学习
    预设
    问题与活动

    教 学
    (学习)目 标
    1.了解利用能源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
    2.了解新能源的种类以及广泛的利用前景。
    认真阅读
    明确目标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获取核能有两条途径:一是原子核的 裂变 ,二是 聚变 ;用人工控制的办法释放核能的装置叫做 核反应堆 ,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叫做 核电站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能源技术的创新不断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能源不断消耗带来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又反过来制约社会的发展,给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困难。因此,研究能源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要发挥物理学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能源利用中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5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能源利用中的问题包括三个方面:
    (1)传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随着不断开采会 逐渐枯竭
    人们称其为 能源危机
    (2)能源利用中硫化物、碳氧化物和粉尘的大量排放对环境及生态造成 破坏
    (3)由于突发事件引起的能源的 短缺 或能量供应的 中断
    这称为能源利用的 安全问题
    2.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
    一方面必须形成全民 节能意识 ,注重 技术创新 ,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 ,减少废气、废物排放的 污染因素 ;
    另一方面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开发 核能 、 太阳能 、 风能 、
    地热能 等清洁型能源,加强能源利用中的 防护措施 ,提高能源使用的 安全性 。
    知识点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5-P58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核能的开发与利用
    核能的获得方式有核 裂变 、 核 聚变 两种。
    核电站是利用核 裂变
    2.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
    太阳能的利用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把太阳能转化为 内 能;另一种是把太阳能转化为 电 能
    3.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
    地热发电是把地热能转化为 电 能
    4.其他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1) 风能 的利用 (2) 海洋能 的利用
    (3) 生物能 的利用 (4) 氢能 的利用
    知识点三:我国的能源状况及发展战略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8-P59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的 消耗
    增长速度超过了能源 生产 的增长速度
    知识点四: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9-P60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古代对能源的利用
    (1) 柴薪 是人类第一代主体能源,
    (2)在漫长的农牧业、手工业社会,人类主要靠人力、 畜力 ,部分地区也用 水力 、风力进行简单的生产活动。
    2.工业革命与能源的利用
    (1)18世纪, 蒸汽机 的发明,开创了以 煤 为主体燃料、以机器为动力的时代,使生产力发生了划时代的革命,从而推动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2)19世纪, 内燃机 的发明,开创了以 燃油 为主体燃料的时代。
    3.电力革命和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形成
    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 电 能被广泛应用,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迎来了 电气化 时代
    4.多元结构能源时代的到来
    由于能源利用中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能源革命”的呼声日渐高涨。开发 新能源 (如核能)和 可再生能源 (如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绿色 能源,以逐步代替矿物能源,建立一个以 绿色 能源为主的 多元 能源结构已成为21世纪发展的必然方向。
    拓展:中国建成世界上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1.2006年9月2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座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进行首轮实验,成功地获得高温等离子体放电,为探索 核聚变能 的利用,最终解决人类未来 能源 问题迈开了新的一步。
    2.核聚变能量有两大优越性:第一,有 取之不尽的原料
    第二,核聚变的反应产物是 无放射性污染的的氦 。
    要求:
    1、先独立思考
    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
    3、三分钟后小组展示。
    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


    盘点收获
    绘制思维导图
    学生小结,然后绘制思维导图。
    达标检测
    1.关于能源与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光的应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城市建筑可以随意使用玻璃幕墙
    B.彩电、空调、手机等家用电器在使用中,对人和环境不会产生任何不利的影响
    C.石油、煤、天然气的开采和使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D.太阳能是一种既无污染,又取之不尽的新能源
    2.经济学家预言,新一轮科技革命领域将是能源、环境和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B.光是清洁卫生的,城市建设可随意使用玻璃幕墙
    C.光纤通信和电话机通信原理是完全一样的
    D.卫星通信是利用中波传递信息的
    3.关于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地球上的石油、煤等燃料是有限的,所以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B.太阳的能量辐射到地球上,会使地球不断地吸热升温
    C.“能源危机”的说法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矛盾的
    D.只有在地球范围内,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才能成立
    4.下列关于能源和环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由于煤、石油、天然气来自于大自然,所以它们是可再生能源
    B.由于水能和风能来自于大自然,所以它们是可再生能源
    C.在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开发利用太阳能是唯一的途径
    D.由于石油、煤、天然气存在于地下,所以对它的开采和使用不会污染环境,也不会对生态造成破坏
    5.使用生物质能时,也会对环境带来一些危害,下列各选项中,不是燃烧柴薪能源所带来的主要危害的是( D )
    A.空气污染 B.水土流失 C.沙漠化 D.释放有害物质
    6.未来的理想能源要能够大规模替代常规能源,它必须满足以下哪几个条件( D )
    A.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
    B.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的使用
    C.必须足够安全和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D.以上3个条件必须都满足
    7.依据上题所选的几个条件,你认为下列哪些能源在今后会优先获得开发和利用( B )
    A.风能、核能 B.太阳能、风能 C.核能 D.天然气、核能
    8.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D )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太阳能
    9.人类生活生产离不开水的动能、风能、核能、太阳能,这些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核能 .
    10.能源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源家族中:①木柴、②煤炭、③石油、④天然气、⑤水能、⑥风能、⑦太阳能等,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① ② ③ ④ ;属于洁净能源的是 ⑤ ⑥ ⑦ .
    要求:
    独立完成。积极动脑,
    做完后,举手回答。
    作业
    完成《互动训练》第5节内容

    相关学案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3 能源导学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九年级下册3 能源导学案,共4页。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物理学与能源技术1 能量的守恒定律学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物理学与能源技术1 能量的守恒定律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自测,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下册2 电磁波的应用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下册2 电磁波的应用学案,共4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