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2《礼记》二则(第一课时)(课件)01
    22《礼记》二则(第一课时)(课件)02
    22《礼记》二则(第一课时)(课件)03
    22《礼记》二则(第一课时)(课件)04
    22《礼记》二则(第一课时)(课件)05
    22《礼记》二则(第一课时)(课件)06
    22《礼记》二则(第一课时)(课件)07
    22《礼记》二则(第一课时)(课件)08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虽有嘉肴授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虽有嘉肴授课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虽有嘉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在历史长河中,出现过众多光耀千古的作品,儒家典籍“五经”就是其中璀璨的明珠。你们知道“五经”分别指哪几部作品吗?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五经”中的《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课文——《虽有嘉肴》就出自《礼记》,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这篇文章阐述了怎样的思想。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和关于礼乐制度。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包含较丰富的哲学思想。《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论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所选课文主要谈了关于“教学相长”的道理。
    嘉肴( ) 弗食( )教学相长( ) 学学半( )自强( ) 兑命( )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2.示范朗读,读出节奏3.同桌互读,评价指正
    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就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兑,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名词用作动词,吃。名词用作形容词,味美。
    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好处。
    同“敩”,音xià,教导
    人不知而不愠不知其善也
    A.弗食,不知其旨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倒装句,宾语“之”前置)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从“嘉肴”写起?
    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将“嘉肴”与“至道”进行类比,由吃饭引申到学习,再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论证浅显易懂,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课文最后引用《兑命》的话有什么作用?
    通过引用《兑命》中的话来讲道理,证明论点,阐述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了教的重要性,这样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教学相长”与“学学半”有何异同?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阐述“教”和“学”的关系,即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主要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教”的重要性,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委婉含蓄。两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后者是论据,用来补充强调中心论点,二者是主从关系。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也”
    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
    对举“学”与“教”分别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深入论述,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
    5.师生共同讨论:说说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见解一:“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学与教相互促进。
    见解二:“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教师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启发,
    6.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①学习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②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1.如何理解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和现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在同一个主体的身上,学与教互相促进。现代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比如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可能会激发教师的思维,使他对问题认识更深入;学生提出的某个疑问,可能也正是教师自己理解上的难点;等等。
    2.本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请你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情境。
    运用对偶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类比说理的效果。
    1.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学习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有困惑的地方。B.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译文: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作乱的窃贼就不会再盗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不独亲其亲B.使老有所终C.不独子其子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本文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相关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获奖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多种朗读诵文言之美,六读出情读之美,咬文嚼字识文言之词,咀嚼关键描大同之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备课ppt课件,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词多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大道之行也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大道之行也备课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导读,大道之行也,整体感知,背景资料,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天下是公共的,以为亲,培养和睦气氛,有终老的保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2《礼记》二则(第一课时)(课件)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