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下同步提升练习 11.4 机械效率(含答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0071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科版物理八下同步提升练习 11.4 机械效率(含答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00716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科版物理八下同步提升练习 11.4 机械效率(含答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00716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春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同步提升练习(含答案解析)
物理教科版4 机械效率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教科版4 机械效率同步训练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物理八下同步提升练习11.4 机械效率
一、选择题
1.(2020•成都)关于功率、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功越多的机械,其功率就越大
B.越省力的机械,其功率就越小
C.做功越慢的机械,其机械效率就越低
D.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的机械,其机械效率就越高
解:
A、由公式P=知,功率与做功多少和所用时间都有关;做功多,时间不确定,则功率不能确定,故A错误;
B、功率与机械的省力情况无关,故B错误;
C、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做功慢的机械,其功率小;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故C错误;
D、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所以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的机械,其机械效率就越高,故D正确。
答案:D。
2.(2020•宜昌)生产生活中常常会用到各种机械设备,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任何机械设备的效率总小于1
B.减小机械内部摩擦可以提高其效率
C.提高机械设备的效率可以节能减排
D.使用机械设备做功越快,其效率越高
解:
A、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只要使用机械,就必然会在机械上消耗一部分额外功,也就是说额外功总是存在的,所以有用功总是会小于总功,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故A正确;
B、在有用功一定时,减小机械内部摩擦可以少做额外功,也就是减少总功,所以机械效率会提高,故B正确;
C、为了尽可能提高机械利用率,节约能源,往往要提高机械效率,达到机械利用的最佳效果,故C正确;
D、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机械效率的大小与做功快慢无关,故D不正确。
答案:D。
3.(2018•郴州)如图所示,在相同时间内,用大小相同的拉力F把等质量的甲、乙两物体沿斜面AB、AC从低端拉到斜面顶端。F做功的功率分别为P甲、P乙,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P甲>P乙,η甲<η乙 B.P甲<P乙,η甲<η乙
C.P甲<P乙,η甲>η乙 D.P甲>P乙,η甲>η乙
解:(1)已知AB>AC,拉力相同,由W=Fs可知,W1>W2;
根据P=,W1>W2,时间相同,所以P甲>P乙;
(2)已知物体的重力不变,斜面的高度不变,故由W=Gh可知,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物体分别沿斜面AB、AC以相同的速度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所做的有用功相同,W1有=W2有;
因为W1>W2,
由η=可得,η甲<η乙。
答案:A。
4.(2020•盐城)如图所示,小明利用动滑轮匀速提升木箱。以下做法可以提高动滑轮机械效率的是( )
A.适当增加木箱重力 B.增大木箱上升高度
C.增大提升木箱的速度 D.换用质量更大的动滑轮
解:A、动滑轮重力不变,所以额外功不变;如果增加木箱重力,有用功会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将增大,机械效率会增大,故A符合题意;
B、C、动滑轮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木箱上升的高度和上升的速度无关,故B、C不符合题意;
D、换用质量更大的动滑轮,额外功增加,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将减小,机械效率降低,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5.(2020•阜新)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5块相同的大理石,分两次从地面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每块大理石重为G,第一次运2块,第二次运3块,两次拉力分别为F1、F2,效率为η1、η2(绳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计),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F1=G B.F2<1.5G C.η1=η2 D.η1<η2
解:
AB、由图可知,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为2;
绳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计,且每块大理石重为G,
由F=(G物+G动)可得这2次的拉力分别为:
F1=(2G+G动)=G+G动>G,
F2=(3G+G动)=1.5G+G动>1.5G,故AB错误;
CD、绳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计,动滑轮的重一定,将大理石提升相同的高度,由W额=G动h可知两次所做的额外功相同;第2次提升大理石的总重力大,由W有=G物h可知第2次所做的有用功多,则第2次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更大,所以第2次的机械效率较高,即η1<η2;故C错误,D正确。
答案:D。
6.(2019•新疆)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滑轮组甲和乙,分别匀速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甲和乙的机械效率分别为80%和75%,不计绳重和摩擦,滑轮组甲和乙中的动滑轮重力之比为( )
A.4:3 B.3:4 C.5:4 D.4:5
解:不计绳重及摩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滑轮组甲和乙,分别匀速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甲和乙的机械效率分别为80%和75%,则可知物重相同(都为G),设两动滑轮重分别为G甲动、G乙动,
则有:η甲==80%﹣﹣﹣﹣﹣﹣﹣①,
η乙==75%﹣﹣﹣﹣﹣﹣﹣﹣②,
由①可得G甲动=G,由②可得G乙动=G,
所以,甲乙动滑轮重力之比:
G甲动:G乙动=G:G=3:4。
答案:B。
7.(2020•甘孜州)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相同)在相同时间内把重物G提升相同高度。若F1和F2大小相等,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F1和F2做功的功率相同
B.力F1和F2做的总功相同
C.两个滑轮组机械效率一样大
D.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比乙滑轮组高
解:
由图知,甲滑轮组中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3,乙滑轮组中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4。
AB、若重物上升高度为h,则两滑轮组中绳端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甲=3h,s乙=4h;
甲滑轮组中拉力做的总功为W甲总=F1•3h,乙滑轮组中拉力做的总功为W乙总=F2•4h,
已知F1=F2,所以W甲总<W乙总,故B错误;
已知时间相同,由公式P=知,P甲总<P乙总.故A错误;
CD、甲、乙两滑轮组提升的物重G相同,设一个动滑轮的重为G动,
不计绳重及摩擦,则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甲=×100%=×100%=×100%=×100%,
同理可得,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乙=×100%,
所以η甲>η乙,故C错误,D正确。
答案:D。
8.(2020•广安)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建筑工人利用滑轮组,将重为900N的物体在10s内匀速提升2m。工人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500N,自身重力为700N,不计绳重和摩擦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700N
B.拉力的功率为150W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
D.动滑轮的自重为100N
解:A、工人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拉力F、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支,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F支=G,
则F支=G﹣F=700N﹣500N=200N,
因为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所以工人对地面的压力:F压=F支=200N;故A错误;
B、物体速度:v物===0.2m/s,
由图可知n=2,绳端移动的速度:
v绳=nv物=2×0.2m/s=0.4m/s,
拉力的功率:
P=Fv绳=500N×0.4m/s=200W,故B错误;
C、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100%=×100%=×100%=×100%=90%,故C错误;
D、由F=(G+G动)可得动滑轮重:
G动=nF﹣G=2×500N﹣900N=100N,故D正确。
答案:D。
9.(2020•盘锦)工人利用滑轮组吊起重为2400N的路灯杆(质量分布均匀)。如图所示,这是路灯杆一端刚被匀速拉起的简图。路灯杆离地后被匀速提升1m,绳端拉力F=1000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路灯杆一端刚被匀速拉起时,相当于费力杠杆
B.路灯杆离地后,受到的拉力小于2400N
C.路灯杆离地后,绳端拉力F做的功为1000J
D.路灯杆离地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解:
A、路灯杆一端刚被匀速拉起时,阻力为路灯杆的重力G,作用点在重心上,绳子对路灯杆的拉力是动力F,支点为路灯杆的左端,可见,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路灯杆相当于省力杠杆,故A错误。
B、路灯杆离地后被匀速提升,杆受到的拉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拉力为:F拉=G=2400N,故B错误。
C、由图可知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3,路灯杆离地后被匀速提升1m,
则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为:s=3h=3×1m=3m,
绳端拉力F做的功为:W总=Fs=1000N×3m=3000J,故C错误。
D、路灯杆离地后,所做有用功为:W有=Gh=2400N×1m=240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00%=80%,故D正确。
答案:D。
10.(2020•山西)如图所示,快递小哥为了把较重的货物装入运输车,用同样的器材设计了甲、乙两种方式提升货物。若把同一货物匀速提升到同一高度,忽略绳重和摩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方式可以省力
B.乙方式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甲、乙两种方式做的有用功相等
D.甲、乙两种方式的机械效率相等
解:A、由图可知,甲方式是两个定滑轮,定滑轮的本质是等臂杠杆,不能省力,故A错误;
B、乙方式是一个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不仅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故B错误;
C、由题可知,甲乙两滑轮组均将相同物体提升相同高度,由W有=Gh可知W甲有=W乙有;故C正确;
D、由图可知,甲方式是两个定滑轮,乙方式是一个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乙方式做的额外功大于甲方式,
有用功相同、总功不相同,根据η=×100%可知,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相等,故D错误。
答案:C。
11.(2020•广州)如图所示,小明分别使用甲、乙、丙、丁四种机械匀速提升物体(绳长不变),测得拉力和物体M、N所受的重力如表所示,则( )
F甲
F乙
F丙
F丁
GM
GN
5.5N
12N
5.5N
8N
5N
10N
A.甲的机械效率比丙的大
B.乙、丁的机械效率相同
C.使用丙提升物体M时省力
D.实验测得的数据无法算出机械效率
解:
设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为n,则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nh,
拉力做的有用功W有用=Gh,拉力做的总功W总=Fs=F×nh=nFh,机械效率η===。
甲图中,使用的是定滑轮,n甲=1,机械效率η甲==×100%≈90.9%;
乙图中,使用的是定滑轮,n乙=1,机械效率η乙==×100%≈83.3%;
丙图中,使用的是动滑轮,n丙=2,机械效率η丙==×100%≈45.5%;
丁图中,使用的是滑轮组,n丁=2,机械效率η丁==×100%=62.5%。
A、由上面计算可知,η甲≈90.9%,η丙≈45.5%,所以甲的机械效率比丙的大,故A正确;
B、由上面计算可知,η乙≈83.3%,η丁=62.5%,所以乙的机械效率比丁的大,故B错误;
C、使用丙提升物体M时,GM=5N,F丙=5.5N,F丙>GM,是费力的,故C错误;
D、由上面计算可知,利用实验测得的数据可以算出机械效率,故D错误。
答案:A。
12.(2020•咸宁)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缓慢提升不同物体,每次物体被提升的高度均为0.5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受到重力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动滑轮的重力为5N
B.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达到100%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拉力做功越少
D.每次提升重物时,滑轮组做的额外功为5J
解:
A、由图乙可知,提升物重G=1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50%,
不计绳重和摩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50%,
解得动滑轮重力:
G动=10N,故A错误;
B、使用滑轮组时,需要提升动滑轮做额外功,使得有用功小于总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总小于100%,故B错误;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说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拉力做功不一定少,故C错误;
D、由题知,利用滑轮组每次物体被提升的高度均为0.5m,提升动滑轮上升的高度也都是0.5m,则每次提升重物时,不计绳重和摩擦,滑轮组做的额外功都为:W额=G动h=10N×0.5m=5J,故D正确。
答案:D。
13.(2020•重庆)如图所示,是某建筑工地使用的一种起重机的滑轮组。一次提升货物A的质量为2.7×103kg.30s内货物A被匀速提升了3m,动滑轮的重为3×103N(不计起重机钢绳重和一切摩擦)。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钢绳自由端的移动速度为0.1m/s
B.拉力F的功率为1.5×103W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
D.钢绳的拉力F的大小为1.0×104N
解:
A、物体上升的速度v===0.1m/s,由图可知,2段绳子承担物重,钢绳自由端的移动速度v绳=2v=2×0.1m/s=0.2m/s;故A错误;
BD、A的重力G=mg=2.7×103kg×10N/kg=2.7×104N,
不计起重机钢绳重和切摩擦,钢绳的拉力:
F=(G+G动)=×(2.7×104N+3×103N)=1.5×104N,
拉力做的总功:
W总=Fs=F×2h=1.5×104N×2×3m=9×104J,
拉力F的功率:
P===3×103W,故BD错误;
C、有用功W有用=Gh=2.7×104N×3m=8.1×104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90%,故C正确。
答案:C。
14.(2019•包头)如图所示,拉力F为5N,物体A以0.1m/s的速度在物体B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B表面足够长);物体B静止在地面上,受到地面水平向左4N的摩擦力,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10N
B.拉力F的功率为1.5W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D.拉力F增大到15N时,物体B开始向左运动
解:
A、物体B静止在地面上,所以受力平衡;水平方向上物体B受到向右的弹簧拉力、地面对它向左的摩擦力和物体A对它向左的摩擦力,所以两个摩擦力之和为12N,即fAB+4N=12N,则fAB=8N;根据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可知,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fAB=8N;故A错误;
B、由图知,水平使用滑轮组,n=2,拉力端移动速度v=2v物=2×0.1m/s=0.2m/s,
则拉力做功的功率:P===Fv=5N×0.2m/s=1W;故B错误;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80%,故C正确;
D、若拉力F增大到15N时,A在运动过程中,A对B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A和B之间的摩擦力不变,所以物体B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即物体B仍然静止,不会向左运动,故D错误。
答案:C。
二、填空题
15.(2020•南京)如图所示,物体重210N,动滑轮重25N.工人用125N的拉力将物体匀速提升3m,用了10s,此过程中有用功是 630 J,拉力的功率是 75 W,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84% ,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额外功占总功的 10 %。
解:
(1)拉力做的有用功:
W有用=Gh=210N×3m=630J;
(2)由图知,n=2,拉力端移动距离s=2h=2×3m=6m,
拉力做的总功:
W总=Fs=125N×6m=750J,
拉力做功的功率:
P===75W;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84%;
(4)提升动滑轮做的额外功:
W额1=G动h=25N×3m=75J,
=×100%=10%,
即: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额外功占总功的10%。
答案:630;75;84%;10。
16.(2020•西宁)人在绳子自由端用拉力F通过图甲所示的滑轮组,将重900N的物体匀速提升6m,用时15s,则所做的有用功为 5400 J,拉力做的功W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忽略绳重和摩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90% 。
解:
(1)将重900N的物体匀速提升6m,则所做的有用功:
W有=Gh=900N×6m=5400J;
(2)据图乙可知,15s内拉力做的总功是6000J,
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90%。
答案:5400;90%。
17.(2020•烟台)在建筑工地上,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用25N的拉力使重为300N的物体A沿着水平地面匀速运动。A在运动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其所受重力的0.2倍,不计绳重及滑轮组的摩擦。则动滑轮所受重力为 15 N,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80% 。若增加物体A的重力,仍使物体A匀速运动,则该装置的机械效率将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
(1)因为物体A在运动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其所受重力的0.2倍,
所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0.2G=0.2×300N=60N;
因物体A匀速运动,绳子对物体的拉力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滑轮组对物体的拉力F拉=f=60N,
由图知n=3,不计绳重与摩擦,由F=(G动+F拉)可得动滑轮受到的重力:
G动=nF﹣F拉=3×25N﹣60N=15N;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80%;
(3)若增加物体A的重力,仍使物体A匀速运动,因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增大,则摩擦力增大,克服物体与地面间摩擦力做的有用功增大,在额外功不变的情况下,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增大,则机械效率将增大。
答案:15;80%;增大。
18.(2020•达州)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用150N的力,使物体A在1min内沿水平地面匀速移动了12m,此时物体A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为240N.在此过程中物体A移动的速度是 0.2 m/s,工人师傅拉绳子的力做功的功率是 60 W,该装置的机械效率η= 80% 。当物体A的速度增大到0.5m/s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是 240 N。
解:在此过程中物体A移动的速度v===0.2m/s;
绳子移动的速度v绳=2v=2×0.2m/s=0.4m/s,
工人师傅拉绳子的力做功的功率P===Fv=150N×0.4m/s=60W;
因为物体匀速运动,A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拉=f=240N,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η=====80%。
当物体A的速度增大到0.5m/s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不变,还是240N。
答案:0.2;60;80%;240。
三、实验探究题
19.(2020•湘潭)测量如图所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钩码重力G/N
钩码上升高度h/cm
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cm
机械效率η
1
1.0
5
15
55.6%
2
1.5
5
0.8
15
3
2.0
5
1.0
15
66.7%
4
2.0
10
1.0
30
66.7%
(1)实验过程中,应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竖直向上做 匀速 运动。第1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为 0.6 N。
(2)第2次实验时所做的有用功为 0.075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62.5% 。
(3)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物重力越 大 (选填“大”或“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分析3、4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 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4)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下列选项中也可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
A.增大绳重
B.减轻动滑轮重
C.加快物体提升的速度
解:
(1)实验过程中,应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竖直向上做匀速运动。测力计分度值为0.1N,第1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为0.6N;
(2)第2次实验时所做的有用功为:
W有用2=G2h2=1.5N×0.05m=0.075J;
第2次做的总功:W总2=F2s2=0.8N×0.15m=0.12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η==×100%=62.5%;
(3)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物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分析3、4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无关;
(4)A.增大绳重,增大了额外功,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变小,机械效率变小;
B.减轻动滑轮重,减小了额外功,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变大,机械效率大;
C.由(3)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无关,根据v=,机械效率与物体提升的速度无关,
故选B。
答案:(1)匀速;0.6;(2)0.075;62.5%;(3)大;无关;(4)B。
20.(2019•黄石)探究小组为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钩码重力(N)
提升高度(cm)
有用功(J)
拉力(N)
总功(J)
机械效率
1
1.0
40
0.4
1.1
0.88
45%
2
1.5
40
0.6
1.4
1.12
54%
3
2.0
30
0.6
1.7
1.02
59%
4
2.5
40
1.0
2.0
1.60
63%
(1)请把表格中三个未完成的空补充完整。
(2)甲同学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得出钩码重力逐渐增大,滑轮组机械效率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请你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动滑轮重力不变,随着钩码重力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增大,机械效率变大 。
(3)乙同学进一步研究,测出动滑轮的质量为100g,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总功总是大于有用功与克服动滑轮重力的功之和,即:W总>W有+W轮,他猜测还有 绳重、各种摩擦 因素影响机械效率。(答一种因素即可)
(4)丙同学计算出每一组总功与有用功和克服动滑轮重力的功的差值△W=W总﹣W有﹣W轮,通过比较第1、2和 4 组的数据,发现重物的重力越大,差值△W 越大 (选“越大”、“越小”或“不变”),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对此作出解释 所挂钩码增多,摩擦力增大,额外功增多 。
解:(1)由表中数据,第3次实验的有用功:W有=Gh=2N×0.3m=0.6J;
绳子有效段数为2,根据s=nh,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h=2×0.3m=0.6m,
总功:W总=Fs=1.7N×0.6m=1.02J;
机械效率:η==≈59%;
次数
钩码重力(N)
提升高度(cm)
有用功(J)
拉力(N)
总功(J)
机械效率
1
1.0
40
0.4
1.1
0.88
45%
2
1.5
40
0.6
1.4
1.12
54%
3
2.0
30
0.6
1.7
1.02
59%
4
2.5
40
1.0
2.0
1.60
63%
(2)纵向比较表中数据,钩码重力逐渐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增大;
原因:动滑轮重力不变,随着钩码重力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增大,机械效率变大。
(3)实验中,额外功为克服动滑轮重力做的功与克服绳重、各种摩擦做的功之和,即绳重、各种摩擦也会影响机械效率;
(4)在计算出每一组总功与有用功和克服动滑轮重力的功的差值△W=W总﹣W有﹣W轮,即克服绳重和绳子与轮之间的摩擦做的功时,要控制物体提升的高度相同,故应通过比较第1、2和4组的数据;
△W1=W总1﹣W有1﹣W轮=0.88J﹣0.4J﹣G轮h=0.48J﹣G轮h;
△W2=W总2﹣W有2﹣W轮=1.12J﹣0.6J﹣G轮h=0.52J﹣G轮h;
△W3=W总3﹣W有3﹣W轮=1.60J﹣1.0J﹣G轮h=0.6J﹣G轮h;
故重物的重力越大,差值△W越大,原因是:所挂钩码增多,摩擦力增大,额外功增多。
答案:(1)如上表所示;
(2)增大;动滑轮重力不变,随着钩码重力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增大,机械效率变大;
(3)绳重、各种摩擦;
(4)4;越大,所挂钩码增多,摩擦力增大,额外功增多。
四、计算题
21.(2020•西藏)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某学校开设了“实验拓展课”。如图(甲)是某一学习小组设计的“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图,图(乙)是物体上升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已知物体的重力G=36N,不计绳重及摩擦,手对绳自由端施加的拉力F=20N,求:
(1)0~2s内,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
(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0~2s内,拉力F的功率。
解:(1)由图乙可知,2s时,物体上升0.2m,有用功W有=Gh=36N×0.2m=7.2J;
(2)滑轮组的动滑轮绕3段绳,总功:W总=Fs=F×3h=20N×3×0.2m=12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100%=60%;
(3)0~2s内,拉力F的功率:P===6W。
答:(1)0~2s内,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7.2J;
(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0%;
(3)0~2s内,拉力F的功率是6W。
22.(2020•宜宾)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小马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无接触传送”物品。现有质量M=25kg的木箱,长L=5m,高h=3m的固定斜面,他用F=100N的力拉绳,使木箱以v=0.2m/s的速度沿斜面匀速地由底端上升到顶端,此过程因绳和滑轮间的摩擦而做的额外功W0=20J。已知动滑轮质量m=1kg,连接动滑轮的绳子拉直且与斜面平行,不计绳的质量、木箱大小和木箱到动滑轮间的绳长,g取10N/kg。求:
(1)木箱由斜面底端上升到顶端所用的时间;
(2)小马同学拉力的功率;
(3)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
(4)斜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小。
解:(1)木箱移动的距离:
s=L=5m,
木箱由斜面底端上升到顶端所用的时间:
t===25s;
(2)由图知,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n=2,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v绳=nv=2×0.2m/s=0.4m/s,
拉力的功率:
P===Fv绳=100N×0.4m/s=40W;
(3)物体的重力:
G=Mg=25kg×10N/kg=250N,
机械做的有用功:
W有=Gh=250N×3m=750J,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nL=2×5m=10m,
机械做的总功:
W总=Fs′=100N×10m=1000J,
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
η=×100%=×100%=75%;
(4)动滑轮的重力:
G动=mg=1kg×10N/kg=10N,
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
W动=G动h=10N×3m=30J,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Wf=W总﹣W有﹣W动﹣W0=1000J﹣750J﹣30J﹣20J=200J,
斜面对木箱的摩擦力为:
f===40N。
答:(1)木箱由斜面底端上升到顶端所用的时间为25s;
(2)小马同学拉力的功率为40W;
(3)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为75%;
(4)斜面对木箱的摩擦力为40N。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2 滑轮课后测评,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1 杠杆达标测试,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4 沉与浮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