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规范答题的方法和技巧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规范答题的方法和技巧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的规范答题,选择题答题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讲 规范答题的方法和技巧一、非选择题的规范答题(一)使用正确的专业名词答题在作答时如果专业名词出现漏字或错字的情况,往往这个空会丢失部分或者全部的分数,所以在涉及用专业名词填空时一定要写正确。例如: 错误表述或书写正确表述或书写错误表述或书写正确表述或书写光和作用光合作用庶糖蔗糖侧交测交高压蒸气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核甘酸核苷酸促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有O呼吸有氧呼吸双缩尿试剂双缩脲试剂cell细胞内囊体类囊体平板画线法平板划线法桔黄色橘黄色纺缍体纺锤体促性激素促性腺激素碳三化合物三碳化合物(C3)肾上腺激素肾上腺素血管疏张血管舒张汉液、汉腺汗液、汗腺小丘脑、下岳脑下丘脑基因型C1C2基因型C1C2PH、hP、PhpH竟争竞争 (二)尽量运用教材语言回答问题在生物学科的非选择题部分,对某种现象的解释或原因描述时,要尽量用教材语言回答。教材语言是书本上的结论性语句或观点,需要大家平时积累,并形成一定的模式。例:1.为什么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绝大多数生物是以DNA为遗传物质,少数生物是以RNA为遗传物质。2.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原因?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3.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吗?受精卵的核遗传物质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质遗传物质绝大多数来自母方。4.少量mRNA迅速大量合成蛋白质的原因?1个mRNA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5.与正常个体相比,多倍体具有什么特点?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6.解释种群数量“S”形增长曲线形成的原因。资源和空间有限,种内竞争加剧,天敌增加。(2021·全国甲,29节选)细胞外的K+可以通过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进入植物的根细胞。在有呼吸抑制剂的条件下,根细胞对K+的吸收速率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K+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呼吸抑制剂会影响细胞呼吸供能,故使细胞主动运输速率降低(三)规范答题格式。1.书写要规范: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流动镶嵌模型、类囊体薄膜等2.箭头加文字的表述方式(1)写出寒冷刺激骨骼肌战栗反射弧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战栗(2)写出寒冷刺激产生冷觉的过程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产生冷觉(3)胰岛素基因的表达过程胰岛素基因mRNA胰岛素(4)分泌蛋白形成过程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5)单倍体育种过程F1花粉单倍体纯种植株3.正确书写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C6H12O62C3H6O3+能量CO2+H2O(CH2O)+O2ADP+Pi+能量ATP4.规范绘制遗传图解注:写出亲本、子代的基因型、表型及比例、配子、符号等。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油蚕(ZW型)能否抗NPV病毒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油蚕上有无斑点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且无斑点为显性。现有两油蚕杂交,F1中非抗无斑点雄性∶非抗斑点雌性∶抗性无斑点雄性∶抗性斑点雌性=3∶3∶1∶1。材料二 Z、W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均具有等位基因。(1)上述两对等位基因________(填“位于”或“不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上述材料,写出亲代油蚕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B、b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用雌性斑点油蚕与某纯合无斑点但经过诱变的雄性油蚕杂交,F1出现了雄性斑点油蚕,请设计一个最简单的杂交实验判断该雄性斑点油蚕的出现是由雄性亲本的精子出现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突变还是相应基因缺失(染色体依然存在)导致的(已知B、b基因同时缺失会使受精卵致死)。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测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上述方法,请提出另一种简单的判断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位于 根据F1表型比例可知A、a位于常染色体上,而B、b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2)AaZbZb×AaZBW;AaZbZb×AaZBWb(3)隐性 让该雄性斑点油蚕与雌性斑点油蚕(或雌性无斑点油蚕)杂交若子代雄性∶雌性=1∶1,则是亲本雄性精子发生隐性基因突变导致的;若子代雄性∶雌性=2∶1,则是亲本雄性精子发生基因缺失导致的 取该雄性斑点油蚕细胞进行染色体观察,若染色体结构改变则是基因缺失导致的,否则是基因突变导致的二、选择题答题技巧首先要明白选择题出题的错误原则——知识错误排第1,逻辑错误排第2,表述错误排第3,与题意不符排第4。把握这个原则可以扫清我们的思维障碍,对于有些简单的题目不要过多思考特殊情况,更不能钻牛角尖。建议如下:1.找准题干和选项中的“关键词”,尝试推测命题意图,审题时要努力挖掘题目中明显的或隐含的关键词信息。(2022湖南T9)大鼠控制黑眼/红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某个体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黑眼黑毛∶黑眼白化∶红眼黑毛∶红眼白化=1∶1∶1∶1。该个体最可能发生了下列哪种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大鼠控制黑眼/红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为连锁关系,正常情况下,测交结果只能出现两种表型,但题干中某个体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黑眼黑毛∶黑眼白化∶红眼黑毛∶红眼白化=1∶1∶1∶1,类似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结果,推测该个体可产生四种数目相等的配子,且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两对等位基因被易位到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C正确。【答案】C2.注意题目中的特殊字眼,例如“过程中”、“关于”等关键性字词。(2022湖南T5)关于癌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成纤维细胞癌变后变成球形,其结构和功能会发生相应改变B.癌症发生的频率不是很高,大多数癌症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C.正常细胞生长和分裂失控变成癌细胞,原因是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D.乐观向上的心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降低癌症发生的可能性【解析】细胞癌变结构和功能会发生相应改变,如成纤维细胞癌变后变成球形,A正确;癌变发生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在自然条件下具有低频性,故癌症发生的频率不是很高,且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多个相关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B正确;人和动物细胞中的DNA上本来就存在与癌变相关的基因,其中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所致,C错误;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会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远离辐射等,能降低癌症发生的可能性,D正确。【答案】C3.挖掘隐含条件,完善题干信息(2021湖南T10)有些人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外貌与正常女性一样,但无生育能力,原因是其X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a,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某女性化患者的家系图谱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Ⅱ1的基因型为XaYB.Ⅱ2与正常男性婚后所生后代的患病概率为1/4C.Ⅰ1的致病基因来自其父亲或母亲D.人群中基因a的频率将会越来越低【解析】据分析可知,Ⅱ1的基因型是XaY,A正确;Ⅱ2的基因型是XAXa,与正常男性XAY婚配后,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XAXA∶XAXa∶XAY∶XaY=1∶1∶1∶1,则所生后代的患病概率是1/4,B正确;Ⅰ1是女性携带者,基因型为XAXa,若致病基因来自父亲,则父亲基因型为XaY,由题干可知XaY为不育的女性化患者,因此,其致病基因只可能来自母亲,C错误;XaY(女性化患者)无生育能力,会使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低,A的基因频率逐渐增加,D正确。【答案】C4.排除无关信息干扰,找准命题意图(2021湖南T14·不定项)独脚金内酯(SL)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SL合成受阻或SL不敏感突变体都会出现顶端优势缺失。现有拟南芥SL突变体1(max 1)和SL突变体2(max 2),其生长素水平正常,但植株缺失顶端优势,与野生型(W)形成明显区别;在幼苗期进行嫁接试验,培养后植株形态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R代表根,S代表地上部分,“+”代表嫁接。A.SL不能在产生部位发挥调控作用B.max 1不能合成SL,但对SL敏感C.max 2对SL不敏感,但根能产生SLD.推测max 2_S+max 1_R表现顶端优势缺失【解析】根据野生型W和③、④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W可以产生SL,且W和③、④地上部分都表现出了顶端优势,说明SL可以在产生部位(地上部位)发挥调节作用,A错误;根据分析,max 1没有表现出顶端优势,但当其地上部分和W植株的根进行嫁接后(①),就表现出了顶端优势,说明其自身不能产生SL,由于野生型可产生的SL从根运输至地上部分,所以max 1接受了SL,表现出顶端优势,因此对SL敏感,B正确;根据分析,②中max 2的地上部分和野生型的根结合,没有恢复顶端优势,说明max 2对SL不敏感,又从⑤中(max 1不能产生SL,但当其与max 2结合后,表现除了顶端优势)可以看出,max 2的根产生了SL,运输至地上部分,使地上部分表现出顶端优势,C正确;当max 2的地上部分和max 1的根结合后由于max 2对SL不敏感,因此不会表现出顶端优势,即表现为顶端优势缺失,D正确。【答案】BCD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实验技能实验设计思路和答题技巧学案(不定项),共6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酶和ATP学案,共23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酶和ATP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网络构建,基础自评,真题解读,命题猜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