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
-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代谢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分子及组成结构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分子基础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规律及遗传病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生命历程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生命历程学案,共21页。
[考纲要求]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Ⅰ) 2.细胞的无丝分裂(Ⅰ) 3.细胞的有丝分裂(Ⅱ) 4.细胞的减数分裂(Ⅱ) 5.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Ⅱ) 6.动物的受精过程(Ⅱ) 7.细胞的分化(Ⅱ) 8.细胞的全能性(Ⅱ) 9.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Ⅱ) 10.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Ⅱ)
真题探究——深析真题明考向
1.(2018·全国卷Ⅲ)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B.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
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答案 B
解析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A正确;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B错误;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C正确;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类似,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D正确。
2.(2019·全国卷Ⅰ)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答案 B
解析 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不同于细胞凋亡,D错误。
3.(2017·全国卷Ⅲ)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以下是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的三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DNA合成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________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
(2)秋水仙素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能够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________(填“会”或“不会”)被阻断在间期。
(3)血清饥饿法:培养液中缺少血清可以使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以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分裂间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分裂 间(或答:S)
(2)纺锤体形成 不会
(3)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解析 (1)DNA合成可逆抑制剂能抑制DNA的复制,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因此,加入DNA合成可逆抑制剂会使细胞停滞在细胞周期的间期(或S期),而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不受影响。
(2)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不会将细胞分裂阻断在间期。
(3)细胞在分裂间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4.(2020·山东等级考)CDK1是推动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关键蛋白。在DNA复制开始后,CDK1发生磷酸化导致其活性被抑制,当细胞中的DNA复制完成且物质准备充分后,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大麦黄矮病毒(BYDV)的M蛋白通过影响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而使农作物患病。正常细胞和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
B.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C.感染BYDV的细胞中,M蛋白通过促进CDK1的磷酸化而影响细胞周期
D.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可知,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不能发生去磷酸化,说明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使其磷酸化水平较高,A正确;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会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在分裂期的前期染色质会螺旋化形成染色体,B正确;由题意可知,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不能像正常细胞一样降低,说明M蛋白应该是通过抑制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而影响细胞周期的,C错误;由题意可知,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不能进入分裂期而停留在分裂间期,D正确。
考点
全国Ⅰ卷5年考情分析
热度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细胞衰老
细胞凋亡
T1[6分]
★
细胞癌变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与减数分裂
每年本专题考查的分值
6分
五年均分
1.2分
考点
全国Ⅱ卷5年考情分析
热度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T1
[6分]
★
细胞衰老
细胞凋亡
细胞癌变
T1[6分]
★
减数分裂
T1
[6分]
T30(2)
[2分]
★★
有丝分裂
与减数分裂
每年本专题考查的分值
6分
6分
6分
2分
五年均分4分
考点
全国Ⅲ卷5年考情分析
热度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细胞增殖
T29
[8分]
T2(A)
[1.5分]
★★
细胞分化
T2(D)
[1.5分]
★
细胞衰老
细胞凋亡
T2(D)
[1.5分]
★
细胞癌变
T2(C)
[1.5分]
★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与减数分裂
T29
[8分]
★
每年本专题考查的分值
11分
9分
五年均分
4分
1.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下列对检测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
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
C.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
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
答案 A
解析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细胞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都为80,而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都为40,所以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C正确;DNA的复制发生在间期,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中的DNA是加倍的,所以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b峰中,A错误;在a峰与b峰之间,细胞内的DNA在逐渐加倍,所以正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B正确;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中b峰细胞的数量可以看出,实验组中DNA相对含量加倍的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则说明该药物对癌细胞DNA复制有抑制作用,D正确。
2.果蝇的眼色基因(R/r)位于X染色体上,体色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XRY的雄蝇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型AAXRXr的变异细胞,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变异细胞的核DNA数可能比体细胞少2个
B.减数分裂过程中A和a随同源染色体分开发生了分离
C.基因型为AAXRXr的变异细胞最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
D.减数分裂过程中红眼基因(R)发生了突变
答案 A
解析 由于雄蝇的基因型为AaXRY,复制后基因组成应该为AAaaXRXRYY,该雄蝇减数分裂产生一个基因型AAXRXr的变异细胞,该细胞中A、a分开,X、Y分开,说明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应为次级精母细胞,B、C正确;果蝇的体细胞核DNA分子数为8,该变异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其核DNA分子数也是8,A错误;果蝇基因型为AaXRY,不含有r基因,因此出现AAXRXr变异细胞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红眼基因(R)发生了突变,D正确。
3.科学家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叫“微泡”的泡状结构,其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白”。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癌症蛋白”作为信号分子促进新生血管异常形成,并向着肿瘤方向生长。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癌症蛋白”的形成过程需要多种RNA分子的参与
B.“微泡”和血管上皮细胞的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癌症蛋白”可作为膜蛋白成分参与新生血管的生长
D.“癌症蛋白”的作用影响了血管上皮细胞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答案 C
解析 “癌症蛋白”通过转录、翻译过程形成,需要mRNA、tRNA、rRNA等多种RNA分子的参与,A正确;由题意可知“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的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癌症蛋白”是一种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信号分子,不参与细胞结构的形成,C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癌症蛋白”有促进新生血管异常形成,并向着肿瘤方向生长的作用,该过程会影响血管上皮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D正确。
4.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MAP)引起的,以顽固性肠炎和进行性消瘦为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会对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MAP与人体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吞噬细胞是MAP感染早期的主要宿主细胞,MAP进入吞噬细胞后会在________中被消化分解。
(2)细胞凋亡是一种由________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吞噬细胞的凋亡对于机体限制MAP的繁殖十分重要。研究人员研究了MAP菌株与小鼠吞噬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如图)。据图可知MAP可以诱导吞噬细胞凋亡,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机体受到外界刺激时,不能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在内质网中积累,称为内质网应激。研究发现MAP能引起小鼠吞噬细胞内质网应激,由此有人作出推测:MAP可能是通过引起小鼠吞噬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来诱导吞噬细胞凋亡的。为验证此推测,研究人员设计以下实验,请在横线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组别
实验材料或试剂
甲
乙
丙
丁
检测
指标
________
+
+
+
+
凋亡
相关
蛋白
相对
含量
________
-
+
+
+
内质网应激
抑制剂4PBA
____
____
+
____
内质网应激
激动剂Tm
____
-
____
____
注:“+”表示加入该材料或试剂;“-”表示不加入。
①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推测正确。
②若想进一步研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凋亡对MAP在细胞内繁殖的影响。则还需要在上述实验中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某奶牛场发现有奶牛患副结核病,请提出2条可行的防治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MAP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溶酶体
(2)基因(遗传物质) 侵染12小时后MAP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3)
组别
实验材料或试剂
甲
乙
丙
丁
检测
指标
小鼠吞噬细胞
MAP菌液
-
-
-
-
-
+
①与甲组相比较,乙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相对含量显著升高;与乙组相比,丙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相对含量显著降低,丁组显著升高
②感染后细胞内MAP的数量
(4)将患病奶牛进行隔离并治疗;对牛舍进行消毒;加强对工作人员及其他奶牛的卫生管理等(合理即可)
解析 (3)依题图可知,实验目的是验证MAP是否是通过引起小鼠吞噬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来诱导吞噬细胞凋亡的,由此可得实验材料应该是小鼠吞噬细胞和MAP菌液,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其中甲组不加入MAP菌液,其目的是做空白对照,丙组和丁组分别加入4PBA和Tm,与乙组形成对照实验。②反映MAP在细胞内繁殖的指标应该是MAP的数量。
核心考点——重点难点全突破
考点1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1 有丝分裂
(1)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亲代细胞中的染色体经过复制(DNA分子的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保证亲、子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在两个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DNA、染色体的关系如图所示,新形成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用虚线表示,第二次细胞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裂后随机向细胞两极移动(有可能某个子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全部为双虚线)。
(2)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有丝分裂的核心问题就是保持一代又一代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恒定,所以遗传物质DNA和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就是有丝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特征。
DNA加倍的原因是复制,在间期;减半的原因是细胞分裂,在末期。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在后期;减半的原因也是细胞分裂,在末期。在间期DNA复制以后,与末期细胞分裂之前的各个时期,遗传物质始终是双倍的,前期和中期是通过染色单体这个概念来体现,后期是通过染色体数目加倍来体现,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也加倍了,每个细胞染色体数目才恢复原来的状态,具体的变化如图所示。
2 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及生物学意义
染色体行为
发生时期
生物学意义
染色体复制
减Ⅰ前的间期
遗传信息复制,DNA数目加倍
联会、交
叉互换
减Ⅰ前期
来自父本和母本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靠拢并准确地配对,形成一个四分体,这是减数分裂的重要特征。此时往往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的交叉互换现象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减Ⅰ后期
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这是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着丝点分裂
减Ⅱ后期
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
细胞分裂
减Ⅰ末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减Ⅱ末期
复制的遗传物质平分到两个子细胞
(2)减数分裂的主要特征:减数分裂是绝大多数有性生殖生物产生生殖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减数分裂包括两次分裂,在细胞分裂之前进行一次染色体的复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并最终彼此分离,这次分裂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将间期复制形成的染色单体彼此分离,这次分裂的前后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结果是减数分裂所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3)识别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示意图的方法
①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排列,判断分裂的时期。②根据细胞质是否等分,判断雌雄。③根据分裂后子细胞是否具有同源染色体,判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1. (2020·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生物体(2N=4)正常细胞分裂示意图(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有基因A或a
C.该图所示的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
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 B
解析 题意显示某生物体正常细胞2N=4,而该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故可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正确;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由于①与④为同源染色体,结合该生物体的基因型可知④染色体相应的位置上有基因A,不会有a(不考虑基因突变),B错误;该图所示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故含有4个染色体组,C正确;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为体细胞,与亲代细胞一样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D正确。
2. (2019·江苏高考)如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与2、3、4互为等位基因,与6、7、8互为非等位基因
B.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8
C.1与3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与2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
D.1分别与6、7、8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
答案 B
解析 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1与2不是等位基因,而是相同基因,1与3、4可能是相同基因,也可能是等位基因,A错误;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相同,有丝分裂前期时一条染色体上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故也含有图中的基因1~8,B正确;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若发生了交叉互换引起的基因重组,则1与3也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1与2也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C错误;1与6在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故1与6不能组合形成重组型的配子,D错误。
3.(2020·北京等级性考试适应性测试)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主要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它们共有的特征是( )
A.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B.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
C.亲、子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D.出现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答案 A
解析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都可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D错误;减数分裂完成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C错误。
4.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相同
B.若产生的精子为AXB∶aXB∶AY∶aY=1∶1∶1∶1,则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
C.若产生的精子为AXB∶aXB∶aY=1∶1∶2,则可能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若细胞中无染色单体,基因组成为AAYY,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答案 C
解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相等,染色体组数也相同,A正确;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4个共2种精子,若产生的精子为4种且AXB∶aXB∶AY∶aY=1∶1∶1∶1,则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B正确;若产生的精子为AXB∶aXB∶aY=1∶1∶2,则可能的原因是A基因突变为a,C错误;若细胞基因组成为AAYY,说明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同时该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应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正确。
5.将染色体上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0)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只进行一次分裂。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A.若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则产生的子细胞中有5对同源染色体,每条都含32P
B.若完成一次有丝分裂,则产生的子细胞中含20条染色体,其中10条含32P
C.若进行减数分裂,则每个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均含2个Y染色体且都含32P
D.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则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上共有40个DNA分子且都含32P
答案 D
解析 若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其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所有染色体中都含32P,A错误;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则产生的子细胞中含20条染色体,20条染色体都含32P,B错误;若进行减数分裂,则每个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2个Y染色体或2个X染色体,且都含32P,C错误;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则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上共有40个DNA分子,且每个DNA分子中都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32P,D正确。
考点2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1 从基因角度看各种“细胞变化”
2 辨认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表达
(1)判断关键
(2)实例
①同一来源的细胞形成形态、功能不同的组织细胞→细胞分化。
②植物体细胞新个体→细胞全能性表达。
3 比较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
(1)从方式看
(2)从结果看
4 比较细胞(有丝)分裂、分化、癌变、衰老和凋亡
(1)结果比较
结果
核遗传物质的变化
有丝分裂
单细胞生物完成生殖,多细胞生物产生新细胞
遗传物质复制后均分
细胞分化
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
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细胞癌变
无限增殖的癌细胞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细胞衰老
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细胞凋亡
细胞正常死亡
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2)联系
①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②仅有细胞分裂和生长,而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不能正常生长发育;③细胞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如图所示。
与细胞癌变、衰老、凋亡、坏死有关的四个易错点
(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普遍存在于所有体细胞中,并非只存在于癌细胞中,只不过在癌细胞中两种基因已发生突变。
(2)细胞的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对机体有害。
(3)细胞衰老和凋亡对机体的正常发育都是有利的,细胞坏死对机体有害。
(4)细胞凋亡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但不属于细胞分化过程。
1.(2019·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间期既有基因表达又有DNA复制
B.细胞分化要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实现
C.细胞凋亡由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启动
D.细胞癌变由与癌有关基因的显性突变引起
答案 D
解析 细胞分裂间期会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故既有基因表达又有DNA复制,A正确;细胞分化是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实现的,B正确;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地由基因决定的自行结束细胞生命的过程,受到由严格的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由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启动,C正确;细胞癌变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并逐渐积累的结果,不能说是由于与癌有关基因的显性突变引起的,D错误。
2.(2020·山东青岛三模)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元,它们彼此竞争靶细胞(如肌肉细胞)分泌的神经生长因子。只有接受了足量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元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链接,其他的则发生凋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脊椎动物细胞的凋亡仅发生在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
B.神经元的凋亡是不受内外环境影响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C.凋亡后的神经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神经元与靶细胞间可通过化学信号进行双向的信息传递
答案 D
解析 脊椎动物细胞凋亡发生在个体发育的各个时期,A错误;神经元凋亡受基因的控制,也受环境影响,B错误;凋亡后的神经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神经元与靶细胞间可通过化学信号(神经生长因子及神经递质)进行双向的信息传递,D正确。
3.(2020·海淀一模)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几个阶段发育而来,各阶段细胞特征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阶段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阶段4
细胞
特征
无血红蛋白,有较强的分裂能力
核糖体丰富,开始合成血红蛋白,有分裂能力
核糖体等细胞器逐渐减少,分裂能力逐渐减弱
无细胞核、核糖体等细胞器,血红蛋白含量高,无分裂能力
A.不同基因在细胞发育不同时期选择性地表达
B.分裂能力减弱、消失与其执行特定功能无关
C.核糖体增多是大量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
D.失去细胞核有利于细胞更好地进行物质运输
答案 B
解析 由表格可知,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细胞内结构物质以及细胞的分裂能力都会改变,说明在不同的阶段,表达的基因不同,A正确;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分析,细胞分裂能力减弱、消失与其执行特定功能有关,B错误;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车间,因此核糖体增多为大量合成血红蛋白提供了前提条件,C正确;失去细胞核为更多的血红蛋白提供了空间,有利于细胞更好地进行物质运输,D正确。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含答案,共18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共26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学案,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