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八年级下册生物期中专项提升模拟试题(无答案)
展开2022-202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八年级下册生物期中专项提升
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疱的化学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
B.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液体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C.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2.如图为人体内某组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体液,据图判断,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A、B、C的成分和含量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差别在于A中含有较多蛋白质
B.人体剧烈运动后,B中的pH将会由弱碱性变成酸性
C.如果图示为肺部组织,则Ⅱ端比Ⅰ端血浆中葡萄糖含量低、O2较多
D.如果图示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Ⅱ端比Ⅰ端血浆中胰岛素含量高、葡萄糖含量高
3. 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端与效应器相连,B端与感受器相连
B. 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
C. 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 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有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4.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5.如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相同。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点,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以下错误的是 ( )
A.B处和D处能进行兴奋传递,A处和C处能进行兴奋传导
B.若在C处给予一个刺激,在A处以及B处的骨骼肌细胞膜上都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C.图中能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的只有D处
D.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的刺激,在A处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6.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成年小鼠的分组及处理如表。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正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并统计分析。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按照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原则,丙组中X的处理方法是用蒸馏水灌胃
B.乙组是对照组,设置乙组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手术的影响作用,控制无关变量
C.因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所以可以用测定耗氧量方法来分析其生理作用
D.因为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中需要碘元素,所以可通过服用含放射性131I的药物来检测甲状腺功能
7.图甲、乙分别是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信号分子A、B、C均为某种激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信号分子A和B均对图中细胞具有调节作用
B.雄激素通过主动运输进入靶细胞内,影响基因选择性表达来调节细胞代谢
C.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与图乙所示机制不同,与图甲所示机制相似
D.三种信号分子在合成后均被定向运送到特定靶细胞处而发挥调节作用
8.下列与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①静息电位产生后,膜外钾离子浓度大于膜内钾离子浓度
②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神经细胞、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等细胞
③“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的转换发生于突触位置
④脊髓中有膝跳反射的中枢,该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
⑤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文章,但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大脑受损伤的区域是 V 区
A.①⑤ B.①② C.④⑤ D.①②⑤
9.辅助性 T 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是 HIV 攻击的对象。 HIV 通过性接触、母婴和血液传播。目前暂未研发出 HIV 的有效疫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通过上述传播途径, HIV 突破人体第一道防线
B.感染 HIV 后人体能产生彻底清除病毒的抗体
C.HIV 增殖会引起人体辅助性 T 细胞数量下降
D.由于免疫功能降低,艾滋病患者更易患癌症
10.如图所示为甲型 H1N1 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② 过程中会暴露隐藏的抗原, ③⑤ 过程都有细胞因子的作用
B.c 细胞表示细胞毒性 T 细胞
C.X 细胞可以表示两种细胞即浆细胞和记忆 B 细胞
D.图示说明侵入机体的病毒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发挥作用清除
11.肿瘤细胞为了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追杀,在自身表面产生了一种被称为“PD-L1”的蛋白,这个蛋白与免疫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相结合,就会让人体免疫系统产生“这是好人”的错觉,从而放过肿瘤细胞,任其疯狂繁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T细胞攻击自身体内产生的癌变细胞属于自身免疫病
B.图中所示过程人人生来就有,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PD-1和PD-L1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PD-1抑制剂类药物,如PD-1抗体,可以减弱PD-1与PD-L1的结合,进而使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12.下图表示多种植物激素对黄瓜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 据图判断说法错误的是 ( )
A.①②③代表的植物激素分别是细胞分裂素、生长素、乙 烯
B.a 浓度的激素②抑制细胞伸长,b 浓度的激素②促进细 胞伸长
C.除了激素的作用外,阳光、温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植 物的生长
D.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
13.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
角度用A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 A具有最大值
B.只用图一实验即可证明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胚芽鞘向左侧弯曲
D.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不同,但胚芽鞘的弯曲角度可能相同
- 生物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2,4—D浓度超过25 mg/L时,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相同浓度的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2,4-D 浓度是25mg/L
D.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在20—25 mg/L之间
15.“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了草原壮 丽富饶的风光。下列有关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对于压在样方边界上的个体,计数时要遵循“取相邻两边及其夹角” 的原则
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应大而醒目,以便重捕后辨别和计数
C.种群性别比例的改变会影响其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使种群密度发生变化
D.病原体对种群数量变化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无关
16.如图是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图形,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甲、乙分别表示出生率和迁入率
C.丁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D.a的含义是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17.光肩星天牛是一种林木蛀干害虫,林业工作者常通过检查产卵孔、羽化孔(成虫羽化在树干留下的小孔)和幼虫粪便等方法对该虫进行监测预报。某研究机构借助“标记—释放—回捕法”,将引诱剂与诱捕器组合对某旱柳林内光肩星天牛的成虫数量进行估算,其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该区域内光肩星天牛成虫的估算数量约为2 500头
B.经估算,该区域内光肩星天牛的雄性成虫数量多于雌性
C.利用实验中的引诱剂诱捕光肩星天牛可破坏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D.调查该区域内旱柳株数和每株新羽化孔数也可估算光肩星天牛成虫数量
18.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B.乙点前该种群呈“J”形增长
C.甲、乙、丙三点时的年龄结构都为增长型,丁点时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捕获该种家畜,则甲、乙、丙、丁四点中最适合开始捕获的是丁点
19.图1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图2是在理想环境和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2中曲线X可表示图1中前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
B.图1中第10年种群数量最多
C.图2中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图1中第15年种群数量最少
20.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因子的变化必然影响着生态系统各种群数量的变化。下图表示环境变化前(A以表示)某生物群落中各种群数量情况,若环境因子由A转变为B(B以表示)后,四个种群数量比例最可能是 ( )
21.为研究稻螟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某地区将鸭子引入农田捕食稻螟虫,结果仅需2 000只鸭就能对4 000亩地里的稻螟虫进行有效控制。据此建立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模型,下列正确的是( )
A.引入鸭后,稻螟虫种群K值降低,其值为甲图中的N1
B.由甲图可知,稻螟虫和鸭二者的种群数量是相互影响的,变化符合循环因果关系
C.乙图A~B时间段,若稻螟虫初始数量为N0,且每天增加3%,则 t 天后种群数量为N0×0.03t
D.天敌、竞争者等都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故也可通过引入稻螟虫的竞争者来达到防控目的
22.科学工作者为了检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志重捕法对田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下列正确的是 ( )
A.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田鼠种群增长的模型可构建为Nt=N0λt,其中λ为1.5
C.若已被捕捉、标记过的田鼠不易再次捕捉到,则估算数值会偏大
D.数月之后,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
23.某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探究实验时,设置了两组实验,这两组实验的试管中含有等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A组酵母菌的最大数量多于B组的,可能是起始时A组酵母菌数量多于B组所致
B.第0~3天内,A组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形
C.继续延长培养时间,B组酵母菌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
D.检测酵母菌数量时,振荡试管的目的是增加样液中氧气的含量
24.关于“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t0一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增长率不断增加
B.t1一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C.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D.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t1前及时控制其种群密度
25.科研人员对高原鼠兔的被捕食风险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以下正确的是 ( )
注:警戒距离是指当高原鼠兔有警戒行为时与捕食者之间的距离,与个体被捕食风险呈负相关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和植被群落高度
B.直接影响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因素包括迁入率和迁出率、捕食者数量等
C.植被既能为高原鼠兔的生存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也能直接影响增长率
D.高原鼠兔种群密度越大、生存环境的植被生长越旺盛,被捕食风险越低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26.下面关于激素、神经递质、抗体、细胞 因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四者的特异性都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关
B.抗体是一种由细胞毒性 T 细胞分泌的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免疫球蛋白
C.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都可存在于内环境,并对人体内的生理活动起一定调节作用
D.这四种物质都属于信号分子,都需要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27. 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28.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
B.第8到第10年间种群数量在上升,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
C.第8年的种群数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
D.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
29.如图表示用同样的条件单独培养双小核草履虫、大草履虫及混合培养两种草履虫(两种草履虫食性相同,生活环境相似)得到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单独培养后期,两种草履虫种群增长速率降低,主要原因是种内竞争的加剧和食物、空间等的限制
B.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的种群数量最终降为0,是因为双小核草履虫在与大草履虫的竞争中占优势
C.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的K值等于单独培养时,是因为竞争者大草履虫的存在增大了环境阻力
D.若在混合培养时,往培养液中加入双小核草履虫的天敌,会对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数量产生影响, 对大草履虫的数量无影响
30.研究表明,捕食风险能诱导猎物进行防御反应,对猎物种群密度和繁殖力的影响远高于直接捕杀,研究者利用无人机(模拟猛禽类捕食者)作为捕食风险探究其对不同密度的某种鼠类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密度种群可有效降低捕食风险引起的繁殖抑制
B.捕食风险加剧了高密度种群的种内竞争
C.捕食风险减弱了低密度种群的种内竞争
D.捕食风险导致低密度种群降低繁殖投入
三.填空题(共35分)
31.(每空1分,共10分)关于新冠病毒COVIP﹣19与生命健康调节问题:
(1)COVIP﹣19病毒侵入机体后,首先识别的细胞是________。体液免疫中,T细胞可能分泌了________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若该病毒侵入到细胞内部,免疫系统将细胞内的病毒释放到内环境的途径是________。
(2) 感染COVIP-19后“致热源”直接作用于 中枢,会导致体液中 激素的分泌量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体温升高,同时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
(3) 当新冠患者发热后处于退烧过程中时,临床表现为大量出汗,此时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引起 (激素)分泌量增多,作用于 并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
(4)病人感染病毒后恢复正常的过程中,通过人体的___________调节网络,最终实现稳态。人体的自身免疫病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过__________(“强”或“弱”)所致。
(5)下图是寨卡病毒侵入机体后反应,人体内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途径之一是通过体液运输__________等(答一点即可)信息分子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免疫调节功能。
32.(每空1分,共8分)某研究所对某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如图所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A、B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2)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____________型。
(4)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水平,因为此时_______________。
(5)人类针对可恶的老鼠采取的有效措施:在进行灭鼠时,要清除垃圾,清洁环境,严密储存食物等,这样做的依据是降低该地区老鼠的 ,该名词的科学含义是
使鼠种群由a形曲线变化转变成b形,则a、b曲线的阴影区表示 意义
33.(每空2分,共10分)研究者对某大型农场中不同种类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进行了相关研究,下图中的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燕鸻和蝗虫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种群数量较少时,图中曲线 代表的种群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
(2)燕鸻是蝗虫的主要天敌,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当其种群数量低于X点时,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
原因是 。
(3)当燕鸻的种群数量高于S点或低于S点(高于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其数量相对稳定在S点的原因是 。
(4)散居型蝗虫并不会对农作物造成大的危害,研究表明,散居型蝗虫密度增大时,体内会释放大量“集群信息素”,在蝗虫的触角上存在感知该种信息素的嗅觉受体,从而使蝗虫由散居转化为群居,这项研究使绿色防控成为可能。据此研究,请提出有关蝗灾防治方法的设想: 。
34.(每空1分,共7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探究实验。在500ml的已煮沸、冷却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接种一定量的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分析回答:
(1)本实验对酵母菌计数采用的方法为 ,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
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连续7天取样计数;
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底部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
③滴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2个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___________再计数。该实验中酵母菌数量估算值见下表:(注: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16中方格×25小方格)
第2天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中共有36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有4个,计数时应选择____ ____(填“无色”或“蓝色”)的酵母菌。若观察时发现所有中方格中酵母菌分布均匀,则表中第2天酵母菌数量约为___ ___万个/mL。据表分析,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___ ___型增长(“J”或“S”)。
广东省惠州市江南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江南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广东省惠州市中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19广东省惠州市中考生物试题及答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