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上学期入学考
高二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48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
湖水透明度是指湖水的透光程度,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浮游生物量、泥沙含量、水体运动、入射光线等。图示意2016~2019年鄱阳湖湖水透明度季节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在鄱阳湖湖水透明度最高的季节,该湖泊处于( )
A. 枯水期 B. 丰水期 C. 平水期 D. 不能确定
2. 冬季鄱阳湖湖水透明度低原因是( )
A. 风速大,湖水运动强 B. 气温低,浮游生物量大
C. 植被少,入湖泥沙多 D. 晴天多,光线入射角大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可知,2016~2019年,湖水透明度最高的季节基本在每年的6~8月。鄱阳湖流域内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6~8月降水较多,汇入鄱阳湖的径流量大,是鄱阳湖的丰水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受冬季风影响,冬季鄱阳湖风速大,湖水运动强,带动湖床泥沙悬浮在湖水中,导致湖水透明度低,A正确;冬季气温低,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浮游生物量少,B错误;鄱阳湖流域内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冬季植被量与夏季差异不大,且冬季入湖径流量小,入湖泥沙少,C错;当地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光线入射角(入射光线与入射表面法线的夹角)较大,但入射角大更易反射,因此光线入射角大不是透明度高的原因,D错误。故选A。
【点睛】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河流径流量大,湖泊水位较高;冬季温和少雨,河流径流量小,湖泊水位较低。
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宽幅通常只有数百米。我国秦岭主峰太白山发育了世界上最宽的山地落叶阔叶林垂直带,从海拔500~600米的基带向上一直延伸到海拔2800米左右,被称为“超级垂直带”。图示意太白山南、北坡山地植被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秦岭“超级垂直带”所在区域的自然特征是( )
①植被种类丰富②地形高差不明显③气候过渡性强④各垂直带均衡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4. 山地桦林对“超级垂直带”起重要作用,因为其具有强大的( )
A. 耐寒性 B. 耐热性 C. 耐旱性 D. 耐湿性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秦岭主峰太白山发育了世界上最宽的山地落叶阔叶林垂直带,从海拔500~600米的基带向上一直延伸到海拔2800米左右,被称为“超级垂直带”,说明植被种类丰富,地形高差明显,①正确,②错误,A、B错误;该山地垂直自然带种类丰富,兼具南北差异,说明具有过渡性,③正确;各垂直自然带发展不均衡,④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桦林喜光,不耐荫,耐严寒,对土壤适应性强,喜酸性土,沼泽地、干燥阳坡及湿润阴坡都能生长。而随着海拔的增加,桦林依旧占据重要地位,体现的则是耐寒性,A正确;BCD错误。
【点睛】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从而使自然环境及其成分发生垂直变化的现象,称为垂直带性或高度带性。
平流雾是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形成的雾。湖南省郴州市东江湖的著名景观“雾漫小东江”与平流雾密切相关。图示意2020年小东江库区气温和水温的逐月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小东江库区易出现平流雾的时段为( )
A. 2-4月 B. 5-9月 C. 10-12月 D. 1-2月
6. 与“雾漫小东江”现象形成有关的自然条件是( )
A. 冷空气南下 B. 夏季水温高 C. 风速较强 D. 河谷地形
【答案】5. B 6. D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平流雾是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形成的雾,在图示中,5-9月气温与水文的差值较大,且气温高于水温,因此易形成平流雾,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根据所学及材料可知,“雾漫小东江”是温差效应多平流雾出现,河谷地形会加剧温差,易出现雾,才会出现“雾漫”景色,D正确;“雾漫小东江”是地区差异景色,主要发生在5-9月,与冷空气南下时间不匹配,A错误;夏季水温高与“雾漫”景色缺少逻辑关系,B错误;风速较强不利于雾的形成,C错误。故选D。
【点睛】暖湿空气水平流经寒冷地表陆地或海面时,因暖湿空气受冷的地表影响,底层空气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离地表远降温少,这样就在近地面层形成逆温,这种逆温气象学上称为平流逆温。在逆温层以下,空气冷却而达到饱和,水汽凝结而形成平流雾。
福建省泉州市沿海的山腰盐场有200多半历史,至今仍依靠自然条件制盐。图示意山腰盐场2018~2020年月均蒸发量、降水量、海盐产量逐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不利于山腰盐场制盐的气候条件是( )
A 年蒸发量小 B. 风力小 C. 年降水量大 D. 光照弱
8. 与8月海盐产量相比,影响9月份海盐产量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 降水量 B. 阴雨天数 C. 蒸发量 D. 海水盐度
【答案】7. C 8. B
【解析】
【7题详解】
由图可知,山腰盐场常年蒸发量较大,有利于晒盐制盐,A错误;沿海风力较大,有利于晒盐制盐,B错误;由图可知,山腰盐场年降水量大,3、5、6月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其余月份中除9月~12月外,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差值较小,不利于蒸发,C正确;泉州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纬度较低,光照较强,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由图可知,与8月海盐产量相比,9月份海盐产量较低。与8月份相比,9月份降水量较少,海盐产量应较高,A错误;9月份降水量较少,但海盐产量较低,有可能是阴雨天数多导致的,B正确;9月份蒸发量大于8月份,海盐产量应较高,C错误;9月份降水量较少,注入沿海海域的淡水径流量较少,稀释作用弱,沿海海域盐度应较高,海盐产量应较高,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蒸发的因素有光照、气温、风速、湿度、裸露的水域表面积等,光照越强、气温越高、风速越大、湿度越小,裸露的水域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蒸发。
P国由于地域差异可划分为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该国的海岛上栖息了数量惊人的鸟类,形成厚达几十米的鸟粪层。由于鸟粪可加工成优质肥料,因此该国曾被人称为是“靠卖鸟粪致富”的国家。从2020年持续至今的拉尼娜现象对该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该国海岛上深厚鸟粪层的主要形成原因有( )
①鱼类资源丰富,鸟类食物来源充足②纬度位置较低,鸟类的种类多样③气候凉爽干燥,鸟粪分解速度较慢④鸟粪经济价值高,受到人类保护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 该国中部分布了大量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平坦 B. 气候凉爽 C. 交通便利 D. 农业发达
11. 持续三年的拉尼娜现象对该国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沿海水温异常偏高 B. 西部高温天气增多 C. 中部洪水灾害频发 D. 西部气候更加干旱
【答案】9. B 10. B 11. D
【解析】
【9题详解】
通过经纬度定位判断出该国是南美洲西海岸的秘鲁,受沿岸上升流影响,形成著名的秘鲁渔场,为鸟类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故①正确。鸟粪数量与鸟类种类关系较小,故②错误。该纬度是南美洲西部延伸至赤道附近的热带沙漠气候,由于受到寒流作用,气候凉爽干燥,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较弱,利于鸟粪的保存,故③正确。秘鲁曾被称为是“靠卖鸟粪致富”的国家,说明对鸟粪的开采力度大,故④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通过水系特征可以看出中部为安第斯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利,不利于农业生产,故A、C、D错误。秘鲁纬度位置较低,西部为热带沙漠气候、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气温较高。因此,气候凉爽是热带很多城市分布在海拔较高地区的主要原因,故B正确。
【11题详解】
拉尼娜是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故A错误。下垫面温度降低,减少大气热量收入,使得气温偏低,故B错误;拉尼娜现象加剧下沉气流,西部热带沙漠气候更为干旱,故D正确。因降水更少,且气温偏低,冰雪不容易融化,故中部地区的洪水灾害减少,故C错误。故选D。
【点睛】低纬度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因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高原地区受地形影响,气候较为凉爽,适宜人类居住。比如巴西的巴西利亚、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以及我国的昆明。
2022年,世界化工巨头德国B集团关停了国内部分生产线,加快了向我国华南地区某海岛石化基地投资建厂的速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影响B集团向该石化基地转移生产线的主要因素是( )
①资金 ②海陆交通 ③产业基础 ④技术水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3. 该石化基地接受B集团产业转移可以( )
A. 减少基础设施投资 B. 降低工人培训成本
C. 改变区域产业体系 D. 优化石化产业结构
【答案】12. C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B集团是世界化工巨头,资金雄厚,技术水平高,我国华南的石化基地在资金和技术水平上不占优势,故资金和技术水平不是影响其生产线转移的主要因素,①④错误;该石化基地位于我国华南地区某海岛,位于沿海,且临近中国大陆,海陆交通便利,②正确;该石化基地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有利于承接B集团的产业转移,③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④错误,②③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该石化基地接受B集团产业转移需要新建工厂,可能会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即使B集团全额投资,也不可能减少基础设施投资,A错误;B集团技术水平较高,其生产线和生产工艺流程可能与国内不同,可能会增加工人培训成本,B错误;该石化基地以石化产业为主,B集团是世界化工巨头,故该石化基地接受B集团产业转移不会改变区域产业体系,C错误;B集团是世界化工巨头,资金雄厚,技术水平高,该石化基地接受B集团产业转移后有利于优化石化产业结构,D正确。故选D。
【点睛】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并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四地板块边界及附近宏观地形,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消亡、裂谷 B. 乙—消亡、山脉 C. 丙—生长、海沟 D. 丁—生长、海岭
15. 图中洋流( )
A. 性质上属于暖流 B. 流向为西北向东南 C. 属于副热带环流圈 D. 受东北信风影响大
【答案】14. B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结合图中经纬度、海陆位置和板块位置可判断,甲为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形成了大洋中脊(海岭),A错误;乙为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形成了山脉和海沟,B正确,丙为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形成了大洋中脊(海岭),C错误;丁为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形成了岛屿、山脉和海沟等地形,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结合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可判断,图中洋流位于澳大利亚西部,为西澳大利亚寒流,A错误;该寒流位于南半球,故由南向北流(自高纬流向低纬),B错误;东北信风是北半球的风带,故西澳大利亚寒流与东北信风无关,D错误;由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为南极大陆,故南半球无中高纬地区的大洋环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属于中低纬的大洋环流圈,即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C正确。故选C。
【点睛】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裂成许多块,这些大块岩石称为板块。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冷涡是较深厚的冷性低压系统,是从对流层中高层延伸到低层的涡旋。影响我国东北地区的冷涡,多形成于贝加尔湖一带,经蒙古、中国东北、堪察加半岛东移出海。有时会在偏北风的助推下,从东北、内蒙古等地区一路南下,为南方地区带来冷空气。东北冷涡垂直厚度大,可高达300百帕高空,受其影响,大气处于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状态。东北冷涡一年四季皆可出现,特别在春夏季活动频繁,是造成东北地区低温冷害、持续阴雨洪涝、冰雹和雷雨大风等突发性强对流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对东北地区的天气有重大影响。下图为春季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高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示地区高空此时的气压状况和水平气流运动状况为( )
A. 高空气压为低气压中心,气流呈逆时针辐合旋转
B. 高空气压为低气压中心,气流呈顺时针辐合旋转
C. 高空气压为高气压中心,气流呈逆时针辐散旋转
D. 高空气压为高气压中心,气流呈顺时针辐散旋转
17 此时,甲、乙两处( )
A. 甲为东南风 B. 乙为西北风 C. 甲为西北风 D. 乙为东南风
18. 夏季东北冷涡给东北地区带来的危害或应该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
A. 因低温影响小麦、大豆、高粱、玉米的及时播种,因而造成秋粮减产
B. 因突发强降雨造成牧场被淹,导致牛羊饲料不足,因饥饿原因而掉膘
C. 当出现低温冷害、持续阴雨洪涝天气时,中小学应该集体停课而关闭
D. 东北冷涡的“不确定性”导致精确预报困难,应该加强气象科技研究
【答案】16. A 17. C 18. D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冷涡是较深厚的冷性低压系统,其中心附近的气温明显低于四周,在对流层的中高层表现尤其明显,所以图示地区高空气压为低气压中心,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向右偏,呈逆时针辐合旋转,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7题详解】
据所学可知,等压面在不同海拔的分布的等高线与这高度范围内某一平面的等压线分布相近,故可将图中的等高线近似看为等压线。甲地在北半球,东部中心为低压,受由外向内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受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向右偏转90度,与等压线平行,即与甲处的等高线重合,为西北风,同理乙处吹西南风,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8题详解】
东北小麦、高粱、玉米、大豆等作物一般是春播 ,而东北冷涡一年四季皆可出现,因此夏季东北冷涡对这些作物的及时播种影响较小,A错误。在东北,牧区一般分布在山腰和山麓地带,地势起伏较大,排水性能较好,一般不会造成牧场被淹,B错误。中小学是否停课而关闭,应该判断东北冷涡是否达到气象灾害预警标准级别,给中小学财产和师生生命安全带来威胁,而不是一出现就立马集体停课,C错误。由于东北冷涡的"不定性",导致预报员对东北冷涡对流性降水的强度、落区、时间很难把握,以致东北冷涡的强对流预报一直成为困扰预报员的难点,因此应该加强气象科技研究,D正确。
【点睛】等压面凸起的地方,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高。等压面凹陷,表示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低。同一地点的高空等压面与低空等压面往往对称相反。
呼伦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部,为微咸水湖。1998-2012年,呼伦湖水位持续下降,退水严重,形成大面积裸露地。有学者在样本区调查发现,裸露地草本植被由早期的盐蓬演替到中期的芦苇,再到后期的羊草,带状演替明显,并且植被在不同年份的覆盖度也存在明显差异,图为呼伦湖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19. 样本区植被分布是( )
A. 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盐蓬→芦苇→羊草 B. 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羊草→芦苇→盐蓬
C. 由东北向西南依次为盐蓬→芦苇→羊草 D. 由东北向西南依次为羊草→芦苇→盐蓬
20. 演替早期,盐蓬成为优势物种是因为土壤( )
A. 过于冷湿 B. 含盐量高 C. 过于干燥 D. 有机质少
21. 材料中植被覆盖度年际差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降水量 B. 气温 C. 湖岸坡度 D. 土壤
【答案】19. C 20. B 21. A
【解析】
【19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十多年来呼伦湖的水位持续下降,裸露面积变大,湖岸线由四周向湖中心退却,同时导致了湖滨地区的植被发生演替,故湖岸线周边的植被分布应与湖岸线平行,AB排除;结合材料“有学者在样本区调查发现,裸露地草本植被由早期的盐蓬演替到中期的芦苇,再到后期的羊草”可知,最先裸露的裸地(位于偏西南一侧),演化时间最长,离现今的湖岸线最远,应为羊草;反之,离湖岸线越近(位于偏东北一侧),裸露时间越短,演化时间越短,应为盐蓬,C正确,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盐蓬位于离湖泊最近的裸地上,呼伦湖为微咸水湖,故生长盐蓬的裸地受到湖泊的影响最大,盐度最高,而盐蓬耐盐碱,故成为优势物种,B正确;结合所学和材料可知,土壤的温度、有机质含量受到气候的影响大,但图示湖滨地区范围较小,不同植被生长的地区气候特点差异不大,故湖滨地区土壤温度、有机质差别较小,故两者均不是导致盐蓬成为演替早期优势物种的原因,AD排除;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盐蓬地区距湖泊最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C排除。故选B。
【21题详解】
结合图中经纬度信息和所学可知,呼伦湖位于大兴安岭西侧,大致处于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交界处附近,我国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而影响我国的季风强弱年际变化大,导致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受降水年际变化的影响,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也大,A正确;一般而言,气温、湖岸坡度和土壤的年际变化不大,故这些因素不是导致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的原因,BCD排除。故选A。
【点睛】随着构造运动和气候的变迁,呼伦湖历史上其范围曾不止一次的扩大与缩小。当湖面缩小时,成为湿地和不连续的小湖泊;当湖面扩大时,它就成为一个外流的吞吐性湖泊。呼伦湖的水质变化亦主要取决于湖水量的增减:当湖水量增加,水位上升,成为排水湖,含盐量降低,属于淡水湖;当湖水量持续减少,水位不断下降,只吞不吐,甚至与外流河联系中断而变为内陆湖,此时湖水含盐量增高,甚至会变为微咸水湖。绝大多数时期的呼伦湖为外流淡水湖,湖水注入额尔古纳河,额尔古纳河入黑龙江。
下图为我国两座不同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某地理科考小组在P山收集了不同自然带主要植被叶片,在Q山观测了山地河流的水文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收集到的叶片①、②、③、④(如下图所示),与P山自然带甲、乙、丙、丁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④-甲,③-乙,②-丙,①-丁 B. ①-甲,③-乙,④-丙,②-丁
C. ③-甲,①-乙,②-丙,④-丁 D. ④-丁,③-丙,②-乙,①-甲
23. P山可能位于( )
A. 新疆 B. 山西 C. 广东 D. 四川
24. 地理科考小组发现Q山地的河流,常在4~5月发生洪水,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消退。此类洪水的来源主要为( )
A 大气降水 B. 季节性积雪融水 C. 冰川融水 D. 湖泊决堤
【答案】22. C 23. D 24. B
【解析】
【22题详解】
①是枫叶,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②是冷杉,属于亚寒带针叶林,③是樟树叶,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④是草,分布区气候较干旱,据所学知识可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植被从山麓到山顶的分异规律,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所以甲是樟树叶、乙是枫叶、丙是冷杉、丁是草,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23题详解】
上题分析可知,P山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基带的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四川广东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是广东属于丘陵地区,没有7500m的高山,C错D对;新疆是荒漠草原, 山西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AB错。故选D。
【24题详解】
Q山基带是荒漠,半山腰有针叶林,分布在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Q山地的河流,常在4~5月发生洪水,是因为春末,白天气温回升快,高山冰川冰雪融水多,所以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消退,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春夏秋都会发生,不会只在4-5月,湖泊决堤只是偶发现象,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植被、土壤与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的规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第七大沙漠一一库布齐沙漠位于内蒙古中西部,位于黄河“几”字弯的南岸。据《诗经》记载,3000年前的库布齐沙漠曾经是一片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草原,多个民族在这里聚居繁衍。长期以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曾经繁荣的土地逐渐被黄沙掩埋。
当地人民群众通过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方式治沙(光伏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如今库布齐沙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植被覆盖率已达53%。库布其沙漠的治沙模式为全球荒漠化治理贡献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左图为库布齐沙漠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板治沙景观图。
(1)描述库布齐沙漠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
(2)分析库布齐沙漠从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草原演变成沙漠的人为原因。
(3)说明太阳能光伏发电对该区域荒漠化治理的积极作用。
(4)说明库布齐沙漠成功治沙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答案】(1)冬冷夏热(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温日较差大;全年降水稀少。
(2)早期由于人口稀少,游牧业对环境影响小;随着人口增加,对粮食等需求量增加;导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出现荒漠化。
(3)(光伏板)增加地表粗糙,削减风速,减轻对地表侵蚀;(光伏板)削弱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减少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利于固沙植被存活,固定沙丘。
(4)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大气环境(减少风沙天气);恢复植被,增加生物多样性;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侵蚀减弱;地表风速减弱,利于固定沙丘(流动沙丘减少)。
【解析】
【分析】本题以库布齐沙漠为载体,涉及气候特征、荒漠化成因、荒漠化的治理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气候特征的描述。气候特征可从气温特点(气温高低、气温季节变化,温差大小:年/日较差、温度带等);降水特点(降水总量、降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年际变化,水热配合情况、干湿状况);光照状况;气象灾害等角度作答。库布齐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大;全年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荒漠化的演化与成因。演化过程应涉及演化前和演化后,荒漠化成因可从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植被、地表覆盖物)和人为因素(人口增加、人类活动)角度作答。由材料可知:早期这里人口稀少,游牧业对环境影响小,但随着人口增加,对粮食等需求量急剧增加,导致出现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天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出现荒漠化,从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草原演变成沙漠。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荒漠化防治的措施的原理。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原理可从防风、固沙、保土、保湿、增肥等角度作答。太阳能光伏板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削减风速,减轻对地表侵蚀,另外可以削弱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减少蒸发,从而提高土壤含水量,利于固沙植被存活,固定沙丘。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治沙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本题可从对气候、植被、生物等方面影响作答。明库布齐沙漠成功治沙,从气候来说,可增加空气湿度,减少风沙天气,改善大气环境;从植被上来说,恢复植被,增加生物多样性;植被覆盖率提高,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利于固定沙丘;还可以截留水分,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减弱土壤侵蚀。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某区域地质条件复杂,沉积岩层中富含地下水,但东西两侧的地下水互不连通,形成两个独立的地下水系统。下图为该区域的地质剖面图。
(1)指出图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2)说明乙处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
(3)对比分析甲、丙两处地下水开采条件的差异。
【答案】(1)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
(2)形成过程: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裂隙侵入岩石圈上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
影响:花岗岩坚硬致密,不易透水;花岗岩体贯通整个地层,成为地下水分水岭,阻隔地下水东西向交换。
(3)丙处地下水储量较甲处丰富。原因:甲处位于向斜构造的侧翼,砂砾层厚度薄,且地下水向向斜槽部流动,地下水储量少、埋藏深;丙处位于向斜槽部,砂砾层较厚,且位于表层,地下水储量丰富、埋藏浅。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内力作用的类型、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及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地下水开采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形成了褶皱和断层,说明存在地壳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图中存在变质岩和岩浆侵入岩(花岗岩)说明存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小问2详解】
花岗岩为侵入岩,从图中可知其被沉积岩(石灰岩和砂砾岩)包裹,说明是在沉积岩最后才形成的。①形成过程:地势比较低,沉积物不断堆积,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地壳运动先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再垂直运动,形成断层;处在地壳下高温高压的岩浆冲破地壳的束缚,侵入到沉积岩中,冷凝形成花岗岩。②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花岗岩为侵入岩,岩性致密,是良好的隔水层,自下而上侵入的花岗岩体贯通整个地层,成为地下水的分水岭,使得东西两侧的地下水互不连通,形成两个独立的地下水系统。
【小问3详解】
甲处顶部分布着石灰岩,石灰岩易溶蚀,地表水容易顺裂隙下渗,且甲为向斜构造的侧翼,地下水向向斜槽部流动,砂砾层厚度薄,因此,该地地下水储量少、埋藏深,不易开采。而丙处位于向斜槽部,蓄水条件好,地下水位较浅易于开采,但离断层较近,易发生地质灾害,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避防。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高水位(20米)时湖区面积超过4125km2。一般来说,鄱阳湖的枯水期为10月份到次年3月份。鄱阳湖水位与五大河流(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和长江的来水量密切相关。下列左图为鄱阳湖及周边水系图,下列右上图为长江与鄱阳湖多年平均作用频率图(河湖作用需达到一定流量标准)。
材料二:2022年9月18日,进入极枯水位的鄱阳湖通江水体面积萎缩,在裸露的湖滩中,由逐渐干涸的河道组成的“大地之树”(下列右下图)呈现于扇三角洲上(注: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海、湖等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它是河流与海、湖共同作用的结果),让人们惊叹于自然界的鬼斧神工。
(1)据右上图指出正常年份不同时间段长江与鄱阳湖水体的补给关系。
(2)指出今年7、8月鄱阳湖面积大减的原因及由此带来不利影响。
(3)描述今年鄱阳湖“大地之树”景观的形成过程。
(4)为保持鄱阳湖水位稳定,有专家建议在湖口建闸,丰水期蓄水后关闭湖口闸门。对此方案分析其利弊。
【答案】(1)4~6月鄱阳湖补给长江为主;7~10月长江水位高,补给鄱阳湖;11月~次年3月流量小,补给作用不明显。
(2)原因:鄱阳湖流域降水比往年异常偏少(五大河来水偏少);长江中上游降水偏少,长江作用弱;(副高控制时间长)晴天多,气温高,水面蒸发量大;应对干旱,农业灌溉用水增多。
影响:农业灌溉用水紧张导致农业减产;自来水取水点不断降低,影响到用水安全;影响湖区船只通航,同时提高了其他产业的运输成本;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位降低,流域生态用水减少,威胁动植物生存。
(3)今年鄱阳湖流域持续高温干旱,导致鄱阳湖水位快速下落,扇三角洲上高低起伏的湖床逐渐裸露,湖底泥沙在不均衡的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深浅宽窄不同的冲沟,形似“大地之树”
(4)利:蓄水后关闭闸门水位高,增加淡水资源;枯水期湖泊面积扩大,水量稳定,利于航运;稳定湖区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弊:水位高浅滩湿地面积缩小,不利于越冬候鸟栖息觅食;对长江调蓄作用减弱,旱涝灾害增加;影响长江洄游鱼类洄游,影响鱼类生长繁殖。
【解析】
【分析】本题以鄱阳湖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于湖泊的调蓄作用、外力作用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每年4~6月鄱阳湖补给长江的次数最大,此时明显的是鄱阳湖补给长江;11月~次年3月流量小,鄱阳湖补给长江的次数和长江补给鄱阳湖次数差不多,表现为互为顶托作用;7~10月长江水位高,长江补给鄱阳湖次数明显增多,表现为长江补给鄱阳湖。
【小问2详解】
从题目中:“鄱阳湖水位与五大河流(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和长江的来水量密切相关。”推测今年7、8月鄱阳湖面积大减的原因是降水偏少,五大河流和长流的来水量均偏少;同时除了来水少,也考虑去水多,比如蒸发、工农业用水;不利影响:8月鄱阳湖面积大减,湖床大面积裸露会导致农业灌溉用水紧张,农业减产;自来水取水点不断降低,影响到用水安全;面积萎缩,水位下降,不利于湖区船只通航,同时提高了其他产业的运输成本;湖泊水位下降导致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位随之下降,流域生态用水减少,威胁动植物生存,生物多样性减少;如果发生用水之争还可能诱发社会矛盾。
【小问3详解】
由于湖底泥沙存在高低起伏,那么在地势较低的区域,湖水流速更快,表现为侵蚀性,就会把湖底的泥沙随水带走。而湖底泥沙被流水侵蚀,就会使这一部分湖底比两边更低,从而使得流速更快,因而加剧了湖水下落时的侵蚀性,从而形成循环作用,最终形成了我们见到的“大地之树”。通过以上分析,此次鄱阳湖湖底出现“大地之树”景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温干旱天气,导致鄱阳湖水位快速下落,提前进入枯水期,在湖泊湖床裸露的过程中,不均衡的流水侵蚀作用,在湖床上留下了类似“潮汐树”的景观,称为大地之树。
【小问4详解】
利:蓄水后关闭闸门,控制枯水期水位,增加淡水资源;能减缓湖区湿地的提前出露,避免过早形成一片荒滩。水位下降意味着食物减少,与此同时,水位下降也给受珍禽价格飙升诱惑的盗猎者打开了方便之门。稳定湖区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控制枯水期水位,水量稳定,利于航运。弊:关闭闸门,会阻碍长江洄游鱼类洄游,影响鱼类生长繁殖。导致湖泊的调蓄作用下降,湖泊下游的旱涝灾害增多;水位高,除了避免过早形成一片荒滩的同时,又可能导致出露的浅滩湿地面积较小,不利于越冬候鸟栖息觅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娄底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暨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3米, 橘子洲形成过程中,主要受到, 推测未来橘子洲, 湘江阶地在形成过程中, 图中海水运动的成因是, 图中海水环流易导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